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根据发现于辽宁省西部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的一近乎完整的梳齿颌翼龙类下颌,确立了一新属新种:短颌辽西翼龙Liaoxipterus brachyognathus gen.et sp.nov.短颌辽西翼龙以它前部扩张的下颌缝合部,左右第四齿槽间的距离最宽等特征不同于发现于辽西及其周边地区任何具有头骨保存的翼龙类,基于其扁宽的下颌吻端,牙齿大小分异小及短的下颌缝合部,把它归入梳齿翼龙类,短颌辽西翼龙以其较少的牙齿数目区别于其他梳齿颌翼龙,  相似文献   

2.
姬书安  张笠夫 《地学前缘》2020,27(6):365-370
发现于内蒙古鄂托克旗召稍早白垩世罗汉洞组的一件不完整翼龙类下颌标本,以下颌愈合部长且平直、齿骨侧嵴发育、近圆形齿窝沿侧嵴之上的齿骨侧面上半部分自前向后呈直线排列、齿窝直径(2~2.5 mm)前后变化较小、相邻齿窝的间距约为齿窝直径的一半、下颌牙齿密度为3枚/cm等特征,可归入梳颌翼龙科(Ctenochasmatidae),且代表一新属种——郝氏鄂托克翼龙Otogopterus haoae gen.et sp.nov.。该化石是继鄂托克旗新召准噶尔翼龙科的平颌鄂尔多斯翼龙Ordosipterus planignathus之后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发现的第2件确切翼龙类材料,丰富了这一地区早白垩世脊椎动物群的组成。该翼龙也是继甘肃庆阳环河翼龙Huanhepterus quingyangensis之后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的第2种梳颌翼龙科化石,进一步扩大了鄂尔多斯盆地梳颌翼龙科的地理分布范围,同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是继辽宁西部之后梳颌翼龙科在中国的又一重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3.
根据发现于辽西朝阳九佛堂组一具有部分头骨的不完整骨架,命名一新的帆翼龙--赵氏龙城翼龙(新属新种).头骨和牙齿形态显示龙城翼龙与宽齿帆翼龙的关系要比与其他翼龙的关系密切,龙城翼龙是目前辽西九佛堂组中发现的唯一的帆翼龙类.帆翼龙科原仅一属种,发现于英国早白垩世地层中,辽西早白垩世新帆翼龙的发现,不但扩大了其地理分布,也证明辽西是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翼龙辐射、分异的重要地区.这对研究翼龙的起源和演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辽西中侏罗世地层发现船颌翼龙新属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完整的化石骨架, 建立船颌翼龙一新属新种: 李氏凤凰翼龙。它产自辽西中侏罗世的髫髻山组。具有以下特征: 上颌有11对以上牙齿, 最后一枚牙齿位置靠后, 位于眶前孔后下角的下方。翼掌骨长度大约为肱骨的55%。凤凰翼龙的发现不但增加了船颌翼龙的新成员, 而且对船颌翼龙的古地理分布提供了重要信息。它代表目前为止最早的船颌翼龙类。为我们了解船颌翼龙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发现于辽宁省西部下白垩统义县组的一近乎完整翼龙骨架,确立了鸟掌龙类一新属新种:崔氏北方翼龙Boreopterus cuiae gen.et sp.nov.。崔氏北方翼龙以其数量多的牙齿,且前部的九对牙齿大于后部的牙齿,上下颌的第四对牙齿稍微大于第三对等特征不同于辽西及其周边地区所发现的任何具有头骨保存的翼龙类。总的来说,  相似文献   

6.
根据发现于辽宁省西部下白垩统义县组的一近乎完整翼龙骨架 ,确立了鸟掌龙类一新属新种 :崔氏北方翼龙Boreopterus cuiae gen. et sp. nov.。崔氏北方翼龙以其数量多的牙齿 ,且前部的九对牙齿大于后部的牙齿 ,上下颌的第四对牙齿稍微大于第三对等特征不同于辽西及其周边地区所发现的任何具有头骨保存的翼龙类。总的来说 ,它的牙齿大小和形状的变化不及变化很大的其他鸟掌龙类如Anhanguera piscator和 Coloborhynchusrobustus。这一新分类单元与其它的鸟掌龙类共有相对大的第三和第四对牙齿。辽西早白垩世一新的鸟掌龙类化石@吕君昌$中国地…  相似文献   

7.
吕君昌 《地球学报》2015,36(3):362-366
在翼龙类不同的类群中其摄食行为是不同的,从其牙齿形状以及石化的胃容物来判断,其摄食行为包括食鱼类、食昆虫类、滤食水中小的水生生物、食螃蟹和蜗牛等带壳的动物,以及食水果类等。由于生存的需要,它们占据不同的生态灶,决定了其食物来源的不同。本文描述了宽颌辽西翼龙一件几乎完整、保存完好的与下颌在一起的舌器化石标本,并且它与现生蜥蜴类变色龙的舌器对比。它长的舌突与运用其舌的外翻来摄取食物的现生蜥蜴类-变色龙相类似,从而暗示了辽西翼龙可能具有类似的、用舌获取食物的行为,加上其独特的牙齿形态,进一步提出辽西翼龙是食昆虫类而不是食鱼的翼龙。  相似文献   

8.
在翼龙类不同的类群中其摄食行为是不同的,从其牙齿形状以及石化的胃容物来判断,其摄食行为包括食鱼类、食昆虫类、滤食水中小的水生生物、食螃蟹和蜗牛等带壳的动物,以及食水果类等。由于生存的需要,它们占据不同的生态灶,决定了其食物来源的不同。本文描述了宽颌辽西翼龙一件几乎完整、保存完好的与下颌在一起的舌器化石标本,并且它与现生蜥蜴类变色龙的舌器对比。它长的舌突与运用其舌的外翻来摄取食物的现生蜥蜴类-变色龙相类似,从而暗示了辽西翼龙可能具有类似的、用舌获取食物的行为,加上其独特的牙齿形态,进一步提出辽西翼龙是食昆虫类而不是食鱼的翼龙。  相似文献   

9.
吕君昌 《地球学报》2016,37(2):129-140
在江西赣州地区晚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窃蛋龙类化石——赣州华南龙,属于进步窃蛋龙类,其独特的头部特征为研究窃蛋龙类恐龙的颅面演化、古地理分布及古生态环境提供重要信息;在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中发现的大型、前肢短的驰龙类恐龙——孙氏振元龙,为大型、短前肢类型的驰龙类提供羽毛形态学方面的重要信息,为研究驰龙类的多样性、鸟类羽毛以及飞行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在辽西发现的喙嘴龙类翼龙——朝阳东方颌翼龙,是该地区晚侏罗世地层中发现的第一件翼龙标本,不仅填补了时代上的空白,同时对于印证晚侏罗世喙嘴龙类的辐射演化具有重要作用。这些重要发现对于研究窃蛋龙类的演化、驰龙类羽毛演化及鸟类羽毛起源等热点与难点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尤其在发现华南龙的基础上,命名了赣州恐龙动物群。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古神翼龙类的特征,尤其是对中国发现的没有牙齿的翼龙类(包括古神翼龙类、朝阳翼龙类及神龙翼龙类)进行系统总结。通过对比,把中国的古神翼龙类建立两个新的亚科:中国翼龙亚科及华夏翼龙亚科。从古神翼龙类头骨形态变化来看,其演化趋势是头骨由低长向短高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其食性变化有关。根据在辽西凌源四合当九佛堂组发现的一几乎完整的化石骨架建立了中国翼龙新种:凌源中国翼龙(新种),它具有以下特征:鼻眶前孔的长度与高度之比率为3.20;吻部指数为3.03;股骨与胫骨长度之比率约为0.66以及第2翼指骨与第1翼指骨长度之比率为0.85。根据发现于辽西朝阳九佛堂组的另一个体较小的古神翼龙类化石骨架,建立华夏翼龙属一新种:返祖华夏翼龙(新种)。虽然它个体较小,但是它具有华夏翼龙类似的头骨脊,然而它的第2和第3翼指骨的后面具有原始喙嘴龙类翼龙的沟状结构,以区别于其它的华夏翼龙类。返祖华夏翼龙的翼指骨后部沟状结构的出现,应为返祖现象的体现。而这一现象,在翼手龙类中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辽宁西部翼龙类化石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姬书安  季强 《地质学报》1997,71(1):1-6,T001
辽宁北票义组中的翼龙个体中等大小,尾短,具腹肋,前肢粗壮,桡、尺骨长于翼掌骨,骨肢跖骨极细长,第V趾退化但未消失等特征,表明它应为翼手龙亚目早期类型中一个新的属种--杨氏东方翼龙。这是辽西翼龙类化石的首次发现,为进一步确定热河动物群的性质,地质时代,以及研究古地理古环境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2.
前言     
翼龙类是已绝灭生物中最迷人和充满神秘色彩的动物, 由于最近几年一些特殊化石的发现, 使人类对这些飞行的爬行动物的古生物学和演化历史理解更加深入。辽西及其周边地区中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一些重要的发现, 包括世界上第一件带胚胎的翼龙蛋化石, 处于演化过渡类型的达尔文翼龙以及一些新物种的发现频率, 远远高于世界其它地方。为了使这一发现在国际上充分展示, 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中国地质调查局决定于2010年8月上旬在中国北京召开第三届国际翼龙学术研讨会“Flugsaurier 2010”。这是继在法国、德国分别于2001年、2007年成功召开的第一届、第二届之后的第三届国际翼龙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新书介绍     
根据发现于辽宁省西部朝阳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的离龙类一具有头骨的不完整骨架,建立Simoedosauridae科中的一新属新种:朝阳辽西龙:Liaoxisaurus chaoyangensis gen.et sp.nov.。朝阳辽西龙的下颌缝合部短,小于下颌长度的2O ,牙齿齿槽近似正方形,区别于任何已知的进步的离龙类。它吻部相对较短,占头骨总长的49.8 。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了一件采自辽西北票四合屯义县组下部东方翼龙的新标本。通过与正型标本的比较,证明东方翼龙为一有效的属,隶属于梳颌翼龙科。根据对新标本的研究,东方翼龙的修订特征应为:两翼展宽不超过1.25m,尺骨与飞行指的第二指节及胫骨几乎等长,第三足庶骨与胫骨长度之比约为0.40。论杨氏东方翼龙在翼手龙类的系统位置@吕君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高春玲$大连自然博物馆!116023 @孟庆金$大连自然博物馆!116023 @刘金远$大连自然博物馆!116023 @季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相似文献   

15.
辽西朝阳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一新的离龙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春玲  吕君昌  刘金远  季强 《地质论评》2005,51(6):694-697,i0003
根据发现于辽宁省西部朝阳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的离龙类一具有头骨的不完整骨架,建立Simoedosauridae科中的一新属新种:朝阳辽西龙:Liaoxisaurus chaoyangensis gen.etsp.nov.。朝阳辽西龙的下颌缝合部短,小于下颌长度的20%,牙齿齿槽近似正方形,区别于任何已知的进步的离龙类。它吻部相对较短,占头骨总长的49.8%。  相似文献   

16.
姬书安  张立军  路芳 《地质学报》2023,97(6):1723-1740
中国辽宁西部早白垩世翼龙类化石非常丰富,其上部的九佛堂组翼龙类组合以含有丰富的无齿的古神翼龙科、朝阳翼龙科等进步类型而与下部的义县组翼龙类组合相区别。本文描述了辽宁西部建昌盆地九佛堂组一新的大型翼龙类化石,其以上下颌无齿、吻端指数为3.7、前颌骨背支细长且封闭鼻眶前孔背缘、很大的鼻眶前孔后端超过上下颌关节位置、轭骨的上颌骨突基部宽大而应被归入朝阳翼龙科(Chaoyangopteridae)神州翼龙属(Shenzhoupterus)。其以较大的体形(翼展2.05 m)、平直的上下颌咬合面、轭骨的眶后骨突较泪骨突长且基部略宽、第4~7颈椎长度依次减小等特征,区别于朝阳神州翼龙(Shenzhoupterus chaoyangensis),而被命名为三亚神州翼龙(新种)(Shenzhoupterus sanyainus sp. nov.)。这是辽宁西部早白垩世翼展最大且不具牙齿的翼龙类属种,它的发现丰富了九佛堂组翼龙类组合内容,对认识朝阳翼龙科的骨骼形态与生态习性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了一件采自辽西北票四合屯义县组下部东方翼龙的新标本。通过与正型标本的比较,证明东方翼龙为一有效的属,隶属于梳颌翼龙科。根据对新标本的研究,东方翼龙的修订特征应为:两翼展宽不超过1.25m,尺骨与飞行指的第二指节及胫骨几乎等长,第三足庶骨与胫骨长度之比约为0.40。论杨氏东方翼龙在翼手龙类的系统位置@吕君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高春玲$大连自然博物馆!116023 @孟庆金$大连自然博物馆!116023 @刘金远$大连自然博物馆!116023 @季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辽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一几乎完整头骨及头后骨骼建立古神翼龙类一新种:具冠华夏翼龙。具冠华夏翼龙以前上颌骨上具有一斧状矩形突起为特征,该突起的短轴垂直于前上颌骨的前边缘,除了该突起之外,其他的头骨特征比如鼻眶前孔的前边缘和前上颌骨的前边缘之间的吻部宽度均与季氏华夏翼龙的相似。华夏翼龙和中国的另一个古神翼龙类中国翼龙与古神翼龙共享有一些独特的头骨特征,并且这3个属看起来彼此之间的关系要比与其他神龙类密切的多。中国的古神翼龙(中国翼龙和华夏翼龙)具有相对长的头骨和弱的头骨嵴,而且似乎要比头骨短高和具有大的头骨嵴的古神翼龙原始。Tupuxuarids(Tupuxuara和Thalassodromeus)经常和古神翼龙类被放在古神翼龙科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北和东北地区发育中生代河湖相沉积的陆相盆地,其中赋存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群,包括天山北部准噶尔盆地的乌尔禾翼龙动物群、天山南部吐哈盆地的哈密翼龙动物群和辽西热河生物群富含翼龙化石。乌尔禾和哈密翼龙动物群都发现于下白垩统吐谷鲁群中,两者的繁盛时间大致相当,这两个动物群的翼龙个体数量巨大,但是物种多样性很低。乌尔禾翼龙动物群的化石多保存在半深湖环境沉积的细砂岩和粉砂岩中,化石保存较为完整,主要为正常死亡;哈密翼龙动物群的化石富集保存在滨浅湖环境事件沉积的风暴岩中,大都经过了大型风暴的短距离搬运和快速埋藏,骨架分散,但几乎所有单个骨骼完整。东北地区的热河生物群翼龙种类众多,共生包括鱼类、两栖类、恐龙等其他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大多保存在半深湖-深湖环境形成的页岩中,骨架多为完整保存,是火山爆发事件导致其集群死亡,并被火山灰快速埋藏,与新疆的动物群面貌明显不同。根据天山南北的翼龙动物群初步对比,乌尔禾翼龙动物群的主要优势类群准噶尔翼龙类,在天山北部的准噶尔盆地及相邻的蒙古西部地区都有分布,与天山南部的哈密翼龙动物群中已知唯一翼龙类群哈密翼龙完全不同,两者亲缘关系很远。因此认为在中生代,天山的隆升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并对翼龙的南北迁徙交流形成了有效的地理阻隔。依据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早白垩世翼龙动物群对比,认为辽西及相邻周边地区由于华北克拉通破坏,导致大量火山活动,造成了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生物种类的快速更替,从而形成了热河生物群独有的极高的生物多样性,而缺少火山活动、环境相对单一的西北陆相盆地,虽然翼龙类具有数以千万计的庞大居群,但是物种多样性很低。华北克拉通破坏导致的辽西地区频繁而强烈的火山活动,是形成中国西北和东北早白垩世生物多样性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达尔文翼龙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君昌 《地球学报》2010,31(2):129-136
达尔文翼龙为中等大小的翼龙类, 发现于辽西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中侏罗世髫髻山组, 是目前已知唯一由原始类群(非翼手龙类)向进步类群(翼手龙类)演化的过渡类型。它既具有原始类群的特征: 比如尾长, 多于20节尾椎椎体, 且尾椎椎体由极度加长的、纤细的前后关节突及脉弧所包裹, 构成一僵硬的尾部, 第五脚趾具有两个长的趾节; 又具有进步类群的特征: 比如头骨加长, 鼻孔和眶前孔愈合为一大的鼻眶前孔, 颈椎椎体长, 没有或者颈肋退化; 翼掌骨与肱骨的比率介于原始类群和进步类群之间。达尔文翼龙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它填补了由原始翼龙类向进步翼龙类演化的空白, 为生物宏观演化(模块演化)机制-即组成生物体的模块在短时间内共同演化提供例证。从达尔文翼龙的骨骼结构变化上看, 空中丰富的食物来源(比如飞行能力差的、带羽毛的恐龙、滑翔的哺乳动物、小的翼龙及昆虫等), 可能为导致翼龙头骨和颈部首先演化的原因之一。达尔文翼龙的发现, 有可能打破对翼龙类传统分为两大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