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报道了鲁东胶州盆地青山群分组定名剖面火山岩的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果.锆石定年采用了193 nm激光剥蚀系统与新型高精度ICP-MS联机的原位分析技术, 获得了青山群后夼组底部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106±2 Ma(95%置信度, 下同), 而石前庄底部和顶部火山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05±4和98±1 Ma.对比前人对鲁西和沂沭断裂带青山群火山岩的定年结果, 显示出山东省境内青山群富钾火山岩系具有空间上由西向东年龄逐渐变轻的趋势.结合前人对中国东部中生代"橄榄粗安岩省"不同区域富钾火山岩的定年成果, 显示鲁东地区中生代富钾火山岩的形成时代明显晚于中国东部其他地区, 但该地区形成具软流圈地幔源岩性质的碱性玄武岩的时间却明显早于北淮阳、北大别造山带和沿江带的宁芜、溧水、庐枞等盆地.两类不同性质中生代-新生代火山岩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对建立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动力学演化模型提供了重要的同位素年代学约束.  相似文献   

2.
宁芜(南京-芜湖)盆地火山岩的年代学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宁芜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重要的火山岩盆地之一,发育有龙王山、大王山、姑山和娘娘山4组以安山质火山岩为主的地层.通过对4组火山岩中熔岩的锆石LA-ICP MS同位素定年,得到各组火山岩形成的时间分别为:龙王山组(134.8±1.3)Ma、大王山组(132.2±1.6)Ma、姑山组(129.5±0.8)Ma和娘娘山组(126.6±1.1)Ma.宁芜盆地内火山岩皆形成于早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发生的起止时间约为135~127Ma,持续时间在8~10Ma左右.包括宁芜盆地在内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各火山岩盆地均不存在侏罗纪火山岩浆活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和认识长江中下游及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提供了新的年代学成果.  相似文献   

3.
试论浙江建德群和磨石山群时代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80年代以来对浙江中生代晚期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资料,浙江省建德群和磨石山群火山岩年龄在135-117Ma之间,永康群、天台群和衢江群火山岩年龄在111-90Ma。结合近年来中国东部侏罗-白垩系界线研究的新成果,提出浙江建德群和磨石山群时代应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4.
安徽庐枞(庐江-枞阳)盆地火山岩的年代学及其意义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庐枞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重要的火山岩盆地之一,发育有龙门院、砖桥、双庙和浮山4组以橄榄安粗岩系为特征的火山岩地层.通过对4组火山岩中熔岩的锆石LA-ICP MS同位素定年,得到各组火山岩形成的时间分别为:龙门院组(134.8±1.8)Ma、砖桥组(134.1±1.6)Ma、双庙组(130.5±0.8)Ma和浮山组(127.1±1.2)Ma.庐枞盆地内火山岩皆形成于早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发生的起止时间约为135~127Ma,持续时间在8~10Ma左右.包括庐枞盆地在内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各火山岩盆地均不存在侏罗纪火山岩浆活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和认识长江中下游及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提供了新的年代学成果.  相似文献   

5.
西乡群的时代与构造背景: 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制约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对西乡群下部白勉峡组和上部孙家河组进行了颗粒级锆石U-Pb同位素定年, 分别获得了(946±18)和(904±18) Ma的谐和年龄. 西乡群火山岩具有岛弧岩浆岩组合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且其形成环境具有由早期的前弧向晚期的弧后拉张盆地转变的演化趋势, 表明扬子西北缘于约0.95~0.90 Ga的晋宁期为活动性大陆边缘. 西乡群火山岩受到了后期(0.83~0.75 Ga)较大规模构造热事件的影响, 并使其Rb-Sr同位素体系发生了重置.  相似文献   

6.
新获得的两个高精度40Ar/39Ar年龄结果表明, 西藏芒康盆地内拉屋乡组高钾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33.5±0.2 Ma. 元素和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结果表明, 高钾火山岩是在转换压缩引起的陆内俯冲背景下产生的, 其可能源区为EM2型富集地幔端元. 高钾火山岩中的高场强元素Nb和Ta出现明显的负异常, 表明在该火山岩的源区内有陆壳物质的加入. 芒康盆地33.5±0.2 Ma的高钾火山岩在时空和物质组成上均与青藏东缘发现的两类高钾岩系中的早期高钾岩浆岩具有可比性, 它们可能形成于相同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7.
宁芜火山岩的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意义   总被引:60,自引:4,他引:60  
应用SHRIMP方法对宁芜火山岩龙王山组和大王山组各一个样品进行了精确的SHRIMP定年研究. 大王山组(NB-01)火山岩锆石年龄为(127±3) Ma, 龙王山组(NL-01)火山岩锆石年龄为(131±4) Ma,它们记录了火山岩的形成年龄. 这一研究还在龙王山组中发现了太古代锆石, 提供了宁芜地区可能存在太古代基底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中生代地层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地震资料解释和测井、录井资料分析,将渤海湾盆地中生代地层划分为下-中三叠统、下-中侏罗统、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上白垩统等五个构造层.通过碎屑锆石的分析,渤海湾盆地碎屑岩记录了两期侏罗纪的岩浆活动,分别为180~175Ma、160~152Ma,可分别与燕山地区南大岭组和髫髻山组对应.但是,由于在渤海湾盆地没有直接发现侏罗纪火山岩,推测这两期活动可能主要集中在华北克拉通周缘而不是内部.通过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锆石的分析,渤海湾盆地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主要有两期,分别为120~125Ma、110~100Ma,可以和华北克拉通东部岩浆活动对应.这些锆石年龄唯独缺乏了在华北克拉通北缘极其常见的土城子后期和张家口期火山活动,这可能与渤海湾盆地在晚侏罗世后期抬升有关.通过对比渤海湾盆地与燕山构造带中东段造山带中生代盆地构造和沉积地层发育过程,发现两者总体可以对比,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燕山构造带中东段缺少早-中三叠世的地层,渤海湾盆地缺失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的地层.结合燕山构造带中东段晚中生代沉积构造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渤海湾盆地及其周缘燕山运动A幕表现微弱,而燕山运动B幕对渤海湾盆地及其周缘均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目前的资料表明其表现方式存在差异,渤海湾盆地表现为垂直隆升,华北克拉通北缘表现为水平挤压隆升.  相似文献   

9.
东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火山岩锆石SHRIMP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昆仑造山带诺木洪地区早古生代火山岩以玄武岩岩片和变火山岩岩片形式存在, 对两种岩片中锆石的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 玄武岩岩片的形成年龄为(419±5) Ma, 变火山岩岩片的形成年龄为(401±6) Ma, 证明在东昆仑地区存在早古生代的洋陆转换, 其中玄武岩岩片代表大洋拉张的中脊环境, 而变火山岩岩片则代表挤压的俯冲碰撞环境. 火山岩中继承锆石的年龄1734 Ma反映了东昆仑的基底可能为中元古代.  相似文献   

10.
对桑干地区麻粒岩相变质沉积岩系(孔兹岩系)中变质和未变质侵入体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获得变质花岗岩、变质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005±9 Ma和1921±1 Ma, 它们代表岩浆结晶年龄. 另外测得未变质粗粒石榴石花岗岩锆石U-Pb年龄1892±10 Ma. 据此, 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时代应该晚于闪长岩的侵入年龄(1921 Ma), 略早于粗粒石榴石花岗岩的形成年代. 结合已有的年龄资料提出, 桑干地区发育的孔兹岩系、片麻岩地体和高压基性麻粒岩, 它们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都发生在早元古代末. 这一时代是华北克拉通碰撞拼合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吉林通化赤柏松辉长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高精度的SHRIMP锆石U-Pb定年法, 对出露于吉林省南部通化地区的赤柏松Ⅰ号辉长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 锆石的阴极发光图象显示, 赤柏松Ⅰ号基性岩体中的锆石具有两种类型, 即自形-半自形、条纹状吸收者和浑圆状、环带明显者. 测年结果表明, 通化赤柏松基性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134±7Ma. 而2497±13, 787±35, 321±10, 217±11Ma谐和年龄碎屑锆石的存在, 暗示通化地区可能是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中生代早期汇聚的部位, 它们是岩浆上升过程中的捕获锆石. 通化地区早白垩世基性岩墙群的存在, 代表该区早白垩世时期已经处于强烈的岩石圈伸展环境. 该期岩浆作用的产生和岩石圈伸展应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相联系.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辽西阜新中生代(92~100 Ma)和冀东平泉第三纪(23~45 Ma)碱性玄武岩K-Ar年龄及其中二长岩包体的锆石原位U-Pb定年、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微区分析结果, 并对发生于燕辽陆内造山带的壳-幔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 阜新玄武岩中二长岩包体的锆石有非常一致的中侏罗世U-Pb年龄((169±3) Ma). 平泉玄武岩二长岩包体中除个别锆石具2491 Ma和513 Ma的老年龄外, 95%以上的锆石具(107±10)Ma的U-Pb年龄. 年龄为169 Ma的锆石接近于零的eHf 值(-1.2~ -4.6); 而年龄为107 Ma的锆石的eHf值主要为-11.5~ -16.3, 具明显的壳源性质. 阜新锆石具低的Nb, Ta, Sr, Th, U丰度, 低且狭窄的Hf模式年龄(0.87 ~ 1.00 Ga), 反映其二长岩岩浆源区物质的形成时代较新; 平泉锆石所具有的高不相容微量元素丰度, 高且宽的Hf模式年龄(0.89 ~ 2.56 Ga), 集中在(1.28±0.08)Ga, 则反映复杂的源区组成和较高的地壳成熟程度. 综合资料表明, J3 ~ K1是燕辽地区深部过程及壳层构造转折的关键时期, 但深部的作用过程存在明显的时空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13.
对五台地区滹沱群底部四集庄组砾岩进行了详细研究,并选择其中花岗岩和石英岩砾石进行了锆石U-Pb和Hf同位素分析.2个花岗岩砾石中锆石207Pb/206Pb年龄分别为(2513±8)和(2527±8)Ma,与五台地区王家会灰色相花岗岩和光明寺/石佛花岗岩的侵位时代一致;2个石英岩砾石中锆石207Pb/206Pb年龄主要集中于2550~2490Ma,峰值为~2.5Ga,与五台群高凡亚群石英岩锆石年龄谱特征相似.砾石特征及年龄结果表明,滹沱群底部砾岩的沉积物源区为五台群和五台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结合滹沱群底部玄武安山岩的时代((2140±14)Ma),限定滹沱群初始沉积时代为早元古代中期.豆村-东冶亚群中变质玄武岩(2200~2100Ma)具有裂谷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同时豆村-东冶亚群中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于伸展构造环境中.因此,滹沱群豆村-东冶亚群火山沉积岩系与华北克拉通中部早元古代中-晚期(2200~2100Ma)裂谷活动有关,而郭家寨群沉积于裂谷闭合过程或之后.四集庄组砾岩中,花岗岩和石英岩砾石的锆石大多具有正的Hf(t)值,少量锆石的Hf(t)值与同期亏损地幔值相近,多数锆石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与锆石U-Pb年龄相差200~100Ma.花岗岩和石英岩的源区为滞留时间较短的地壳(~2.7Ga)部分熔融形成的,同时存在新生地壳或亏损地幔物质的添加.研究进一步表明,华北克拉通经历了多期地壳生长并在新太古代末期初步完成克拉通化.  相似文献   

14.
山东胶莱盆地北缘金矿Ar-Ar法和Rb-Sr等时线年龄与成矿时代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位于山东东部中生代胶莱盆地北缘的蓬家夼、大庄子和发云夼等金矿是一类受中生代拉分盆地边缘低角度断层控制的构造碎裂-角砾岩型金矿. 金矿体主要由角砾状和细脉浸染状矿石组成. 通过对金矿石和煌斑岩脉的形成时代进行40Ar/39Ar法和Rb-Sr等时线定年, 结果表明蓬家夼金矿40Ar/39Ar年龄为117.33~118.42 Ma. 大庄子金矿40Ar/39Ar年龄为117.39 Ma, 发云夼金矿黄铁矿Rb-Sr等时线年龄为128.49±7.2 Ma. 上述年代学资料证明受胶莱盆地北缘低角度断层控制的金矿形成时代在117~128 Ma, 这与胶东北部金矿的形成时代(115~126 Ma)相同, 从而说明胶东地区金矿为同期成矿, 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于晚燕山期(120±10 Ma)的构造体系转折期.  相似文献   

15.
中天山东段前寒武纪变质地块中广泛发育花岗质片麻岩(包括石英闪长质、花岗闪长质和花岗质片麻岩), 与星星峡群、卡瓦布拉克群副变质表壳岩系为侵入接触. 尾亚变质地块花岗闪长质片麻岩(IW11-1)中自形柱状锆石U-Pb同位素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1218±17 Ma, 下交点年龄为426±26 Ma. 花岗质片麻岩的远围岩-副变质岩石(W05-9)柱状锆石U-Pb同位素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1216±74 Ma, 下交点年龄为290±15 Ma. 库米什-干沟眼球状花岗质片麻岩全岩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1142±120 Ma, εNd(t) = −4.3. 这些年代学数据表明, 中天山东段各变质地块主要形成于1140 ~ 1220 Ma, 并伴有近同期的变质作用. 中天山东段这些花岗质片麻岩的Nd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和εNd(t)值表明它们形成于幔源岩浆与壳源岩浆不同比例的混合, 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尾亚-星星峡、帕尔冈塔格和库米什-干沟变质地块的地质年代学、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相似性表明它们曾经是一个统一的更大变质地块, 其形成与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作用密切相关, 被后期地质作用所分离.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南部基底花岗质岩石锆石LA-ICP-MS U-Pb定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福红 《中国科学D辑》2007,37(3):331-335
为了限定松辽盆地基底的形成时代,本文对松辽盆地南部7个基底花岗质岩石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显示,7个基底花岗质岩石中的锆石均呈自形晶,且具有典型的岩浆生长振荡环带。测年结果表明,位于西部斜坡区洮6井 (T6-1)石英闪长岩形成于236±3Ma;位于东南隆起区北部榆参1(YC1-1)井下部(2126m)闪长岩形成于319±1Ma,其中有364±3Ma的捕获锆石,其上部(1994m)钾长花岗岩 (YC1-2) 形成于361±2 Ma;位于东南隆起区南部十屋断陷内秦2井(Q2-1)、松南121井(SN121)、松南122井(SN122)和松南72井(SN72)基底花岗质岩石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61±5Ma、165±2Ma、165±1Ma和161±4Ma。统计结果表明,中侏罗世花岗质岩石构成了基底花岗岩的主体,同时基底中发育有海西期和印支期岩浆活动。这暗示松辽盆地是在中生代中侏罗世造山作用之后发展起来的中生代晚期陆内或陆缘裂谷盆地。  相似文献   

17.
三塘湖地区石炭纪火山岩出露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北缘考克赛尔盖山、三塘湖乡、大黑山及淖毛湖一带,位于克拉美丽断裂带北侧.主要岩石组合为基性、中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基性-中酸性火山岩为同源岩浆产物,其中的玄武岩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明显的Nb-Ta-Ti负异常.石炭系火山岩源于亏损地幔,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未曾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并经历了岩浆结晶分异作用过程.综合地层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三塘湖石炭系火山岩应形成于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构造环境.利用锆石U-PbLA-ICPMS获得安山岩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328.9±1.9)~(331.3±2.3)Ma,该年龄代表了安山岩的成岩年龄.结合区域内的地质记录、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准噶尔洋北缘的俯冲消减作用在早石炭世已经存在,三塘湖火山岩形成于准噶尔洋早石炭世俯冲作用诱发的岛弧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延吉地区晚中生代-新生代火山岩的高精度Ar-Ar年代学研究表明,前人划分为三叠-侏罗系火山岩(包括三仙岭组、屯田营组、天桥岭组、金沟岭组和火山岩组)的喷发时期为早白垩世(118~106 Ma),略晚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及邻区的大规模岩浆活动的主体形成时代;而与古太平洋板块(Izanagi-Farallon板块)俯冲作用有成因联系的泉水村组adakite岩石的喷发时间为55 Ma左右.根据新的火山岩年代学资料,重建了区域晚中生代-新生代的火山-沉积地层格架:托盘沟组、三仙岭组/屯田营组(118~115Ma)、马鹿沟组/天桥岭组(K1)、金沟岭组/火山岩组(108~106 Ma)、长财组(K2)、泉水村组(约55 Ma)和大拉子组.这些新的火山岩Ar-Ar年代学结果暗示Izanagi-Farallon板块向延吉地区的俯冲时间发生在晚白垩世-古新世之间,与前人通过古地磁资料观察到的太平洋和欧亚板块的运动轨迹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9.
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密切相关是当今学界的重要共识,但缺乏华北克拉通破坏峰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物质证据.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东北缘(辽东-吉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龄和Hf-O同位素、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研究.研究发现,辽东-吉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主要为玄武粗安岩-粗安岩-粗面岩和安山岩组合,形成于早白垩世(129~124Ma),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Th等)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表明其来源于与俯冲相关的地幔源区.这些岩石具有不均一的同位素组成,其中,碱性玄武粗安岩-粗安岩-粗面岩具有富集的全岩Sr-Nd-Hf、锆石Hf同位素组成和与地幔类似的锆石O同位素,表明其母岩浆来源于同位素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的低程度部分熔融,而钙碱性安山岩则具有相对亏损的同位素组成(锆石εHf(t)高达+5.2)和高的锆石O同位素组成(δ18O=+8.1^+9.0‰),揭示它们来源于遭受俯冲流体/熔体交代的地幔源区,交代介质来源于俯冲到深部的低温热液蚀变洋壳.辽东-吉南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是由来源于富集地幔和交代地幔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岩浆混合形成,利用锆石Hf-O同位素组成有效识别出的低温热液蚀变洋壳组分,为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对华北克拉通破坏影响提供了确凿的物质记录和同位素证据.  相似文献   

20.
新元古代康滇裂谷盆地是位于华南扬子古大陆西缘的一个大陆裂谷盆地,其开启时间与充填样式研究是华南扬子古大陆形成演化研究的重要方面.陆良组是该裂谷盆地东部的早期充填物,其沉积时代和充填序列研究对于区域地层对比、盆地开启时间及其充填样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自陆良组建立以来,人们对它的时代归属和区域地层对比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或将其与中元古代昆阳群上部进行对比,或将其与新元古代澄江组进行对比,其原因是缺少绝对年龄的制约.本文报道了滇东陆良组下段底部和上段底部的凝灰岩夹层锆石SHRIMPU.Pb年代学研究新成果,其高精度同位素年龄值分别为(818.6±9.2)和(805±14)Ma.考虑误差因素,陆良组下段的底界年龄可解释为820Ma,与华南扬子古大陆新元古代裂谷典型盆地——湘桂裂谷盆地早期充填物板溪群下部底界年龄相当;陆良组上段的底界年龄可解释为(800_+5)Ma,与盆地西部澄江组底界年龄相当,也与湘桂裂谷盆地早期充填物板溪群上部底界年龄相当.上述年龄还表明,康滇裂谷盆地的开启时间与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的开启时间~820Ma一致,具有相同的充填序列.盆地分析结果表明,康滇裂谷盆地属于典型的半地堑盆地,主边界断裂位于盆地西部,盆地中心位于盆地东部.该盆地幼年期由分布局限的小型同向半地堑盆地群组成,成熟期则简化为统一的大型半地堑盆地,属上叠滑脱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