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经过对磷块岩化学成分分析,结合产物分析资料,将磷块岩分成4种化学类型;富磷酸盐型、碳酸盐型,硅质及富铝型,并探讨了它们的成因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磷块岩的化学类型与稀土元素的含量有关,但与稀土元素的组成无关。轻重稀土元素的组成比值LREE/HREE>1反映形成磷块岩的物源主要来自于陆源物。不同地区有相稳定的轻重稀土比值。  相似文献   

2.
粤北泥盆系喷流沉积型硫化物矿床的稀土元素组成具有富轻稀土、铕正异常、铈正(或负)异常的特点,其面岩化模式可以与现代大洋中脊含金属沉积物的稀土元素模式类比,根据∑REE或δCe的变化特点可划分出三种类型。不同成矿特点的喷流沉积矿床稀土元素组成表现出较大差异,三类稀土元素组成实际代表了三种喷流沉积成矿方式。综合粤北喷流沉积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喷流沉积矿床可划分为原地堆积型、异地富集型及过渡型。  相似文献   

3.
东坪金矿床成矿过程中稀土元素活动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尽管稀土元素常被认为是惰性元素,但在热液交代蚀变和化学风化作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程度的活动性,河北省东坪与碱性岩有关的改进改造型热液金矿床成矿过程中,热液蚀变作用使近矿围岩LREE/HREE比值增大,并出现现铈正常异常;石英脉型金矿石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呈出现明显的继承性,脉石矿物石英,钾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相对富HREE,且在脉石石英出现明显的铕正异常,研究结果表明在中,高温,近中性,较高氧逸度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4.
滇东南南秧田白钨矿矿石类型有两种: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矿石类型中的白钨矿,在ΣREE、LREE/HREE比值、δEu值和(La/Yb)N比值等地球化学参数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反应出矿石矿物形成于不同的地质地球化学环境。而且,根据白钨矿中稀土元素的组成特征和La、Ce和Y的含量可有效地判别不同矿石类型的成因和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5.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保存了可能是全球最早的后生动物化石 (瓮安动物群 ),对于瓮安动物群出现过程中的古海洋环境重建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但必须对成岩后生作用对磷块岩中的稀土元素改造进行评估。通过对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的磷质碎屑、磷质和白云质胶结物、磷条带和泥条带等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确定沉积期后变化对稀土元素的改造影响不大。上矿层磷块岩沉积期形成的磷质碎屑、成岩期形成的白云质和磷质胶结物具相同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暗示了沉积期后的改造作用对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保存的原生沉积信息影响不大。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具有显著的重稀土亏损特征。磷块岩的磷质和白云质胶结物、伴生磷质碎屑、强风化磷块岩相近的ErN/LuN 比值,表明沉积期后的改造作用不是重稀土元素亏损的主要原因。磷块岩的ErN/LuN、LaN/NdN 与Ce/Ce 间的相关性,表明越氧化的沉积环境中,轻和重稀土元素亏损越强。  相似文献   

6.
张杰  张覃  陈代良 《矿物岩石》2003,23(3):35-38
对贵州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床进行的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磷块岩中普遍富集稀土元素,稀土总量∑REE较高,并富集Y元素及La,Nd等轻稀土元素。LREE/HREE比值较高。含稀土磷块岩普遍具Ce负异常,显示其对源区的继承性。指示成磷环境处于氧化程度相对较高状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曲线、北美页岩标准化模式曲线、Ce元素异常、LREE/HREE比值、微量元素特征及岩石矿物特征表明,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床具以正常海相生物-化学沉积等为主伴有海相热水沉积混合成因的特征。在磷矿成矿过程中沉积物沉积时,活体生物及死亡残骸不同程度地摄取和富集了La,Nd,Ce等稀土元素、Y元素及其他微量元素,沉积在含磷层位,构成大量的含稀土、含生物碎屑白云质磷块岩。  相似文献   

7.
贵州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床矿区土壤稀土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床矿区上层土壤中普遍富集稀土元素.其∑REE较高,但比含稀土磷块岩低.表明磷块岩在风化过程中已有部分稀土元素流失。轻稀土元素La、Ce及Y大量集中,LREE/HREE比值较高,说明岩石在风化过程中形成的粘土矿物对稀土元素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但是粘土矿物对稀土元素的吸附量小于REE易溶配合物的流失量。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曲线及Ce异常等特征表明,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床矿区土壤中稀土元素分配模式继承了原岩特征。  相似文献   

8.
张道红  张学书  杨艳  严健  杨平 《地球学报》2013,34(S1):168-176
扬子地台西缘富碱斑岩带以往只有为数不多的中-小型斑岩铜钼矿和中-大型铅矿床, 近年发现了较多的大、中、小型金(银)矿床, 预示该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本文系统收集和分析前人研究成果, 总结归纳该区带富碱斑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蚀变、稀土元素配分、包裹体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及含矿与非含矿富碱斑岩区别等特征, 认为该区带富碱斑岩主要由富碱花岗斑岩类和碱性正长斑岩类组成, 为喜马拉雅早中期的浅成-超浅成侵入体, 岩石的Si2O含量偏低, 富碱高钾, 与澳大利亚“A”型花岗岩相似; 岩体间稀土总量、轻重稀土元素比值及δEu值基本近似, 稀土元素组成模式曲线均为向右陡倾斜的平滑曲线, 显示成岩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与下地壳, 两类富碱斑岩的岩浆演化和成因具有同一性。通常在岩体规模较小、形态复杂、碱质相应偏低, 富含Cu、Mo、Pb、Zn、Au、Ag等矿化元素和Li、Rb、Cs等稀土碱金属元素, 蚀变类型多、蚀变较强、分带好, 稀土元素(ΣREE)总量偏高的岩体中, 有望找到大型的Cu、Mo、Pb、Zn、Au、Ag矿床。  相似文献   

9.
李胜荣  高振敏 《矿物学报》1995,15(2):225-229
本文在海相热水沉积物具海水型稀土模式形成机理研究基础上,提出海相化学沉积物一般具有海水型稀土模式,而海相火山喷发成因热水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将主要反映火山物质来源区特征的新认识。湘黔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稀土总量在富金属碳质伊利石页岩层出现峰值,向上在薄层状和厚层状碳质伊利石页岩,向正磷块岩和硅质岩中均有减少。该岩系稀土模式与海水相同,同时,在La/Yb-Ce/La、La/Yb-REE图解上显示与玄  相似文献   

10.
贵州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贵州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床进行的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磷块岩中普遍富集稀土元素,含稀土总量∑REE较高,并富集Y、La、Nd等重稀土及轻稀土元素.LREE/HREE比值较高,但低于上部围岩之值.含稀土磷块岩普遍具Ce的负异常,显示其对源区的继承性,也指示成磷环境处于氧化程度相对较高状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曲线、北美页岩标准化模式曲线、Ce元素异常、LREE/HREE比值、微量元素特征及岩石矿物特征表明,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床具以正常海相生物-化学沉积等为主伴有海相热水沉积混合成因的特征.文中讨论了含稀土磷块岩氧化矿石中稀土元素的迁移富集规律及特征.  相似文献   

11.
富钴结壳中的磷酸盐岩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磷酸盐岩是富钴结壳老壳层的主要组分之一。本文对来自中太平洋海山的三块富钴结壳样品中的磷酸盐岩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富钻结壳形成环境的变化有所了解。通过扫描电镜发现结壳中磷酸盐岩的形态有六种,磷酸盐岩主要分布在老壳层,新壳层中偶见。结壳中的磷酸盐岩为碳氟磷灰石(CFA),经成分分析及电镜中反射色的差异可以区分出两种成因的CFA:一种为交代碳酸盐岩型的,相对富Si、Al、Fe;另一种为从结壳孔隙水中直接沉淀而成的,基本不含Si、Al、Fe。对CB12样品中磷酸盐岩脉进行生物地层学鉴定,得出其老壳层下部火焰状磷酸盐岩的形成年代为晚渐新世一早中新世(23.2-29.9Ma),而其上部充填脉状磷酸盐岩的形成年代为中中新世(10.8-16Ma)。老壳层中富集磷酸盐岩说明在结壳形成早期,结壳形成环境条件尚不够稳定,底部存在富磷深层储库,当底流突然增强时,可携带磷在海山上交代结壳中的碳酸盐岩或在结壳内部合适条件下直接沉淀形成磷酸盐岩充填脉。新壳层形成时底流已相对髂定,富磷深层储库已消失,不再有广泛磷酸盐化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部主要成矿时代磷块岩的组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其英 《沉积学报》1987,5(3):135-148
本文研究了我国震旦、寒武纪磷块岩的矿石岩石学,主要矿石矿物为碳氟磷灰石,重要伴生矿物为伊利石,白云石和自生石英。磷块岩的化学组成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品位随矿石类型的不同而异;二是随成矿域不同而异;三是随成矿时代不同而异。成矿背景,成矿环境、磷块岩相以及矿石组成等因素的差异是导致上述矿石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沉积磷块岩结构类型、成因及成矿阶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魁梧 《沉积学报》1985,3(1):29-41
磷块岩的岩石类型和成矿阶段划分是磷块岩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早在50年代后期,叶连俊等人就对磷块岩及其分类进行过研究[1],随着沉积学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碳酸盐岩研究的进展,磷块岩岩石学研究也有了一些新的突破。磷块岩分类从矿体形态(层状、透镜状、结核状)、大地构造(地台型、地槽型)等分类走向了结构成因分类。在这方面,工作较多,较系统的有美国的S.R.Riggs和法国的M.S1ansky[9][10]。我国的孙枢、陈其英、赵东旭[2][3]及孟祥化[4]、周茂基[5]、东野[6]等人也先后对磷块岩的结构成因类型进行过研究。这些研究给磷块岩的分类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The behavior of molybdenum and manganese is studied in phosphorite samples from shelves, seamounts, and islands of the ocean. In shelf phosphorites, molybdenum and manganese contents are 2–128 and 12–1915 ppm, respectively, while the Mo/Mn ratio ranges from 0.004 to 4.5. Phosphorites from oceanic seamounts impregnated with ferromanganese oxyhydroxides contain 0.84–14.5 ppm of Mo and 0.1–17% of Mn. The Mo/Mn ratio ranges within 0.0008–0.004. Phosphate-bearing ferromanganese crusts overlying the seamount phosphorites contain 54–798 ppm of Mo and 10–20% of Mn; Mo/Mn ratio varies within 0.002–0.005. Corresponding values for most island phosphorites are 0.44–11.2 ppm, 27–287 ppm, and 0.008–0.20, respectively. Phosphorites from reduced environment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relative enrichment in Mo and depletion in Mn, whereas the Mo/Mn ratio reaches maximum values. The ratio decreases with transition to suboxic and oxic conditions. Molybdenum content in recent shelf sediments is commonly higher than that in authigenic phosphorites from these sediments. Recent phosphorite nodules from the Namibian shelf become depleted in Mo and Mn during their lithification, but Pliocene–Pleistocene nodules of similar composition and origin from the same region are enriched in Mo and characterized by a variable Mn content. The higher Mo content in phosphate-bearing ferromanganese crusts is a result of coprecipitation of Mo and Mn from seawater. Nonweathered phosphorites on continents and phosphorites from oceanic shelves are largely enriched in Mo with the Mo/Mn ratio ranging from 0.01 to 1.0. This is an evidence of their formation in reduc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方风化磷块岩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国南方风化磷块岩中的风化磷矿的自然类型可分为两类七种型式,其中以“原位面型风化磷矿”和“位移溶洞砂砾磷矿”为主。风化磷矿是由其原矿的自身特性与外部适宜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为主导)综合作用的产物。根据碳酸盐、磷酸盐矿物分解、淋失程度可划分为弱风化、风化、强风化三个阶段。可用直接法、间接法和数学法3类共13种方法加以判别  相似文献   

17.
磷块岩矿床的形成总是同特定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相联系的。从古地理分布看,它们多半产在该成矿时期的海侵前缘带、陆表海和深水盆地的过度部位或水下高地的周围地带。磷矿层多出现于海侵序列的底部或下部,但是含磷岩系本身则既可以是退积式的,也可以是进积式的。  相似文献   

18.
Doklady Earth Sciences - The first study of the full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riassic phosphorites from Kotelny Island and Jurassic–Cretaceous phosphorite from the Egorjevsk deposit showed...  相似文献   

19.
Major data concerning the history of investigation, distribution, mineral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formation processes of mineral resources of the ocean, namely ferromanganese nodules, ore crusts, phosphorites, and hydrothermal mineral formations, including ore-bearing and metalliferous sediments, massive sulfides, and hydrothermal ferromanganese crusts are reviewed. The problem of the scale of mineral accumulations in the ocean and their quality, along with prospects of their future recovery,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滇东下寒武统生物磷块岩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显微结构研究表明,广泛分布于滇东地区下寒武统的磷块岩,除少量生物介壳磷块岩外,其它类型的磷块岩(包括菌藻生物磷块岩、内碎屑磷块岩和次生(风化)磷块岩等的颗粒均由磷质菌藻生物组成。从而揭示了菌藻生物磷块岩是磷块岩的基本类型。本文重点论述了生物磷块岩的结构成因分类、时空展布规律,以及滇东磷块岩的菌藻生物成磷—富磷作用,并探讨了菌藻生物磷块岩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