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吃在法国     
法国人对吃的讲究程度不亚于中国人。他们常常津津乐道于在哪个餐馆吃得如何好,哪条街上又新开一家什么餐厅,一定要去吃一次云云。在接受吃的文化方面他们又是很开通的,只要是美味,不论是意大利的、西班牙的,还是北非或中国的,一概照单全收。但一说起法餐,那绝对是“非我莫属”。只有同中国人在一起时,他们才会稍稍显出谦逊的态度,说是“我们法餐和中餐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两大饮食”。你看,居然想同中餐平起平坐。 法国人不仅讲究吃的内容,还讲究吃的环境和吃的情趣。 除了猫狗肉不考虑之外,肉食也可谓品种繁多,有大家熟知的蜗牛…  相似文献   

2.
佛教诗歌——禅诗,是中国诗歌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缘起就是“心缘”俱合而成,是既讲究韵律、音韵美;又是融禅理、禅趣、禅境于一体的诗歌。其终极关怀是明心见性,其哲思追求是佛禅感悟,是既有禅味,又有诗味的。禅诗往往写得清静空寂,自然自化,或妙喻空灵,随缘自适,这既是种禅悟后“人境俱不夺”的圣境,又流动着禅门慈航普渡的大悲之情。  相似文献   

3.
提起新疆,也许映现在你脑海中的是那颇具民族风情的维吾尔族歌舞、名闻遐尔的哈密瓜和珍珠玛瑙般的吐鲁番葡萄;呈现在你眼前的自然景观是“三峡二盆”、“十天九风沙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然而,却很少有人知晓在这使你望而却步的沙漠、戈壁底层下,埋藏着无尽的宝藏——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增城县(氵瓜)潭镇,盛产大豆,村民善制豆腐,早已名闻暇迩。据古籍记载:“(氵瓜)潭人善制豆腐,始于宋,名于清。”(氵瓜)潭豆腐有一个妇孺皆晓的故事:“增城县八仙何仙姑的家乡、正果佛爷的坐化地,唐、宋以来,增城成了百姓传闻  相似文献   

5.
孔海君 《地理教学》2011,(9):2+67-F0002
巴厘岛以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典型的海滨自然风光闻名于世。它是“花之岛”、“诗之岛”、“天堂岛”,这里沙滩细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百鸟争鸣,有如人间仙境。岛上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让人留连忘返。巴厘岛的沙滩美不胜收!尤其是位于伯诺阿半岛的努沙杜瓦沙滩,其沙细洁,光着脚丫踩上去软软的,那么的舒服。  相似文献   

6.
木心先生在其诗《从前慢》中说道:“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人”。从前的时光如雨钟,滴在水里,我们听不到声音。一、自然演化的“从前慢”地球四十六亿年演化的历史,是一场“慢”的艺术,你看那海陆变迁,山脉隆起、峡谷切穿,千变万化,逐渐成为如今的沧海桑田;你看那岩石转化,从生到死,从死到生,轮回之间塑造了岩石圈的不同地貌;你看那雪水消融,源源不息,成为江河的“源头活  相似文献   

7.
知道老城隍庙有家绿波廊酒楼,是因为当年克林顿在那里吃饭,吃光了小吃还想吃,媒体作了详细介绍。这次APEC上海会议,有许多领导人也到绿波廊用餐,说那里的东西好吃是意料中的事,说“秘鲁总统托莱多一顿饭吃了两天”,很有点出人意料。 细看报纸,知道托莱多是晚上到上海的,于22点10分才到绿波廊用餐。说到托莱多吃干烧明虾,是“举箸品尝”,想来他吃中国饭还真内行,居然不是举刀举叉。那干烧明虾据说是经典的四川名菜,甜中带辣、滋味独特。托莱多吃完虾肉,把虾壳放在嘴里慢慢吮吸,并不住点头微笑。想来那虾必定是十分好…  相似文献   

8.
韩国人过春节,一家中最忙活的要数妇女了。韩国家庭,尤其是信仰佛教的传统家庭中,主妇为春节做的准备工作真是复杂得让人瞠目结舌。通过过春节,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做一个合格的韩国主妇实属不易。最烦琐的工作是准备年初一祭祀用的酒席。平时韩国人做菜很少放油,很多韩国人都嫌中国菜过于油腻而吃不惯。没想到,春节祭祀用的饮食却让韩国人一年一度大开“油”戒,在一天内就用光几斤油。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拙文《谈唐代地名人诗的普遍性及文学功能》中曾指出:“在唐代,地名人诗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各时期作品中,表现在边塞、田园等诗派中,表现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风格中,表现在古风、歌行、律诗、绝句、七言、五言等诸体式中”、“地名人诗,对于唐代文学发展,确实立了一大功劳。”(见1995年《中国地名》第3期)。从此立论中,亦可引申出地名人诗必突出地反映在盛唐的边塞诗中。从当时作者亲赴地域及亲见风光的描写来看,其中最突出的边塞诗派代表,当属岑参(cen shen)。  相似文献   

10.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虽然都是“吃”,东港人对这句话如今有了新的诠释:转动风之巨轮,唤醒寂寞潮汐,富有的风力和潮汐资源,让他们把眼光瞄准了清洁能源生产这一新的增长点。地处我国海岸线最北端的东港市,充分利用当地别具特色的气候和自然优势,化资源为产业,激活此前一直被闲置的风力资源和潮汐资源,以海洋红和大鹿岛为基础,大力向沿海乡镇延伸,做起了“广绿电走廓”的大文章。  相似文献   

11.
章怡虹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2):1570-1573
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与中国田园诗人陶渊明都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他们的诗中都蕴涵着深深的“故土”情结。研究他们的代表作——荷氏的《返乡》与陶氏的《归去来兮辞》,都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尽管文化背景、文化语境、情感基调不一,然而,他们构筑的对“诗意栖居”的憧憬和神往却折射出人类共同的生命艺术境界。本论文分别从两首诗的归因、归程、归宿三方面来论述,两种文化和不同地理环境的特质和基因塑造了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诗人,形成了他们别具风格的诗境。  相似文献   

12.
宋代大诗人陆游在传授子女写诗的秘诀时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里所说诗内的功夫,应该是指写作的基础知识和技巧;至于诗外的功夫,涉及面就相当宽泛了,既有书本的,又有社会的,既有理论的,又有实践的,是一个提笔为诗者知识容量、人生阅历、思想修为、勤奋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当时杜甫在成都已住了5年,诗中的“西岭”,历代注家都未作明确说明,究西岭何处? 历代注家都以“西岭”泛指岷山,言岷山在杜甫所居草堂的西面,在四川西北绵亘西南,岷山有千里雪。这注释未如人意,既笼统又含混。再查  相似文献   

14.
桂林,是我国重点风景游览城市,又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知道它的风景特点、历史情况的人不少,但知道桂林之名来历含义的人,可能为数不多。为此,试作桂林地名辨析。 一桂林的来历 桂林,作为政区地名,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所置之桂林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置始安县于此。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始安为临桂县。以桂林做政区名,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改静江府为桂林府时开始的。但早在唐中期,始安就有“桂林”的称谓了,如宋之问《始安秋日》诗:“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诗中的桂林就指始  相似文献   

15.
李白,人称“诗仙”,他的诗飘逸隽永,气势豪迈,可以说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李白是一位旷古奇才,他的知名度在中国高之又高。李白其人,在唐代文学界,乃至自古至今的整个中国文学界,都是一种奇特的现象。他的身世、行迹都有许多费解之处,本文就此作一简略论析,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6.
刊中报     
译名外国人名译成汉语往往都采取音译的方法。但是,这种普遍被接受的方法其实一直都是存在许多问题的。早期的音译中有人把外国人的姓译成汉人的姓,例如,把“托尔斯泰”译成“陶师道”,把“果戈里”译成“郭哥儿”,这种译法常会引起读者误解,以为这些人都是些中国人。还有些音译使用了与上下文容易联成意义或具有明显褒贬意味的字,如把“莎士比亚”译成侠客使匕”,“莫桑比克”译成“莫三鼻给”,一个成了武林中人,另一个成了不要脸的人。当然这些不妥当的译名现在大多已经不存在了,但也有保留至今,积习难改的,如“莫里哀”是法…  相似文献   

17.
苇韦 《中国地名》2014,(6):46-49
政尚清廉诗传南北首倡神韵独领风骚勤于著述名垂千秋王士祯(1634-1711),字贻上,一字子真,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为清初名著一时的“神韵派”领袖,济南府新城县(今山东桓台)人。生于明崇祯七年,卒于康熙五十年。死后因避清世宗雍正皇帝(名胤祯)讳,改名士正,清高宗乾隆皇帝觉得“正”与“祯”差异较大,为避免一代诗宗的本名年深日久而流失不传,于是特赐名士祯,又补谥文简。所以,长期以来,满清的各种官修文献中都称他为“士祯”,其本名反而长期不传。  相似文献   

18.
吃粗近年来 ,人们开始崇尚吃粗粮杂粮 ,吃糙米 ,少吃或不吃精米、精面 ,“食不厌精 ,米不厌白”的传统饮食观念逐渐改变。因为粗粮糙米中富含人们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精米精面口感虽好 ,但已去掉胚芽、米糖。而胚芽、米糖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叶酸以及锌、镁、铁、磷等营养成分。常吃糙米 ,有助于防止糖尿病、脚气、老年斑、便秘等疾病。吃野在新潮吃法中 ,“饮食回归自然”之风甚盛。水中的野鱼野虾 ,山中的野菜野果 ,特别受到消费者喜爱。主要是这些野生食物无污染或少污染 ,独具风味 ,而营养价值则超过人工种植养殖的果菜和鱼虾。…  相似文献   

19.
在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拍摄之际,我们登上梁山寨,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历经千年沧桑,水泊梁山的地形地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那种“山排巨浪,水接遥天”的气势早巳不复存在。但青山依旧,壁垒犹存,遗迹可见。登山寻古,仍令人油然而生思古之幽情,发出凭吊英雄之感慨。元朝袁桷有诗曰:“飘飘愧陈人,历历见遗趾,流移散空洲,崛强寻故垒。”这诗中的故垒,即今梁山寨,俗称“宋江寨”,当年一百零八条好汉扯旗造反的营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诗词学会成立大会上,加拿大籍华裔学者叶嘉莹教授谈到她羁身海外,每当吟诵杜甫的《秋兴》,都油然兴起故国之思;甚至傍晚看到飞鸟还巢,也会涌起缕缕乡情。她写了一首七绝:“向晚郊原独自巡,枝头落日有余金。渐看飞鸟归巢尽,谁与安排去住心 ?”粉碎“四人帮”后,她的访华申请获得批准,于是即兴吟哦:“劫后书来感不禁,谁知散木有乡根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屈杜魂。” 这种感情,久居国内的人是难以体会到的。于今,机轮飞速,天涯咫尺。“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但这指的是国内。置身海外,情况便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