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静压管桩沉桩机理作了简述:为保证静压桩的施工,对勘察、设计要点进行了简介;并对静压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工程桩基采用设计与施工一起投标且施工中出现了一部分断桩,对该静压桩工程中的静载荷试验和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如何保证静压桩的质量提出了具体的看法.工程实践表明,采用静压桩这种方法处理软地基,不仅造价低、工期短,而且对整个建筑物的质量有保障.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采用静压钢筋砼板桩作地下商场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实践。根据施工对象的特点,着重解决了板桩静压沉桩时的导向问题,修改桩尖形式以求桩身铅垂以及采用震动导向灌浆法以提高板桩墙防渗止水功能等技术关键,使静压板桩支护墙施工获得成效。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JGJ 94-94规范有关预制桩部分的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等资料分析,结合试验研究与工程实践对静压预制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估算的静压预制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值远远低于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实测值.  相似文献   

5.
周军怀  李向阳  柴卓 《探矿工程》2018,45(11):56-59
坑式钢管静压桩是解决既有建筑物因软弱土层地基产生沉降变形的一种技术方法。针对山西北化关铝化工有限公司质检楼地基沉降变形及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了采用坑式钢管静压桩进行加固处理的设计方案,介绍了坑式钢管静压桩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及注意事项;总结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施工后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坑式钢管静压桩施工对软弱地基加固效果良好,可成功地解决软弱土层产生的地基沉降开裂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文华 《探矿工程》2004,31(10):29-31
从静压桩施工前应注意的问题及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两方面介绍了确保静压桩施工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静压桩的理论研究中,分析静压桩沉桩过程中贯入特性所面临的首要难题是明确静压桩贯入机理.本文以分析静压桩沉桩过程中贯入机理为基础,对静压桩沉桩的3种理论分析方法——圆孔扩张理论、应变路径法和有限元分析分别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指出了目前研究静压桩贯入机理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对贯入机理研究的若干建议与认识.建议在传统的圆孔...  相似文献   

8.
由于静压桩沉桩后桩周土重塑,静压桩承载力表现出随着休止期的延长而增长的特性。本文从静压桩沉桩后桩周土体内孔隙水消散固结的角度出发,对静压桩承载力时间效应的理论和试验分别进行归纳,结合孔隙水消散路径及固结模型,对桩周土体初始超静孔隙水压力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承载力各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对静压桩承载力的时效性进行深化研究,并探讨了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桩的类型对休止期内静压桩承载力的影响,进一步对基于实测数据得出的经验公式进行总结。讨论了基于不同本构关系模型的应力场及位移场解答和沉桩后孔隙水压力消散解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桩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公式;探讨了黏性土、砂土条件下,考虑超固结比、不排水抗剪强度和塑性指数比对桩基极限承载力系数A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桩基极限承载力经验公式。建议在经验公式基础上设置多重参数,以提升经验公式的精确度,并完善对不同桩、土类型的参数解答;利用BP神经网络,导入静压桩承载力相关参数,以得到针对不同地质条件、桩型、休止期的承载力最优解。  相似文献   

9.
锚杆静压桩托换技术施工采用分节压桩,整桩压入时压力不连续,区别于中长预制桩的压桩方式。压桩力受地层影响较为明显。特别是粘性土与砂性土中压桩,最终压桩力的大小有明显区别。在无试桩结果条件下,正确采用最终压桩力,是设计部门较为关心的问题,关系到是否满足单桩设计要求的问题。通过实例,依据基桩静荷载测试成果、小应变动测资料,对在砂性土中锚杆静压桩最终压桩力与设计单桩承载力值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并在理论上作了粗浅的定性分析,本文在实际应用中,可作为取用或调整Kp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岩土力学》2019,(12):4801-4812
针对黏性土中静压沉桩贯入特性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的状况,基于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简称FBG)传感技术,考虑开口、闭口不同桩端形式和不同桩径,研究了静压沉桩过程中沉桩阻力、桩身轴力以及桩身单位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通过静压沉桩模型试验,分析了桩端形式、桩径、沉桩深度等因素对沉桩阻力、桩身轴力及桩身单位侧摩阻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FBG传感技术对黏性土中静压沉桩阻力的测试性能优越,能够准确体现静压管桩的贯入特性。沉桩结束时开口和闭口试桩的桩端阻力分别约占沉桩阻力的66.7%、59.5%。沉桩过程不可忽略开口土塞效应和桩径对沉桩阻力的影响。桩身轴力的分布形式不会因桩端形式而发生改变。桩径140 mm试桩的桩身轴力传递性能优于桩径100 mm试桩,两试桩桩身轴力递减率分别为40.8%、34.2%。开口试桩内管和外管桩身单位侧摩阻力最大值分别为1.67、4.83 kPa,均小于闭口试桩。贯入深度为90 cm时桩身单位侧摩阻力最大值随着桩径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桩径越大桩身单位侧摩阻力"侧阻退化"越明显。入土深度为30 cm时两不同桩径桩身单位侧摩阻力减幅相差0.93 kPa。确定静压贯入沉桩阻力时考虑基于黏性土的侧阻退化后实际值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