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同课异构"的研究思路,从"2015年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优质课比赛"获奖的视频课例中选取四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作为样本,对四节高中地理优质课中的师生对话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比较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四节课中师生对话频繁,课堂氛围活跃,但师生对话在认知水平、对话结构、师生话语权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差异将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吴文亚 《地理教学》2012,(19):15-18
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以及在一些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等课堂教学比赛中,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呈现都是比较精彩的,但大多数课堂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却是很低的,课堂低效的现象非常普遍,同时这些低效课堂的产生是有原因的。本文将介绍几类低效课堂及其原因分析,并结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锋面系  相似文献   

3.
宋洪位 《地理教学》2012,(18):11-12
以下是节选自2011年12月德州市优质课比赛中两节获奖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是德州实验中学隋秀忠老师设计的。"教学设计二"是德州一中迟建亮老师设计的。对比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海秋 《地理教学》2012,(17):31-33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问题驱动学案导学"的创新教学模式,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教师课前预设或课  相似文献   

5.
赵怡 《地理教学》2010,(1):39-40
“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内容,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法,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形式。“同课异构”是教坛新秀,是优质课评比中常用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曾多次参与这类活动,同时也在思考:怎样在“同课”的基础上实现“异构”,如何在“异构”的设计中打造精品?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中学地理优质课良莠不齐,出现误导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情况,分析优质课评估中存在的十大问题及三个深层次原因,探讨构建中学地理优质课创新评估体系的三个重点问题,包括一堂地理课的时空位置、学生所得的测度以及评比地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优化等,并提出构建一堂地理优质课的三级创新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7.
"问题研究"课是人教版教材编写的一个亮点,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受课时限制及应试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它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教师重视不够,形同虚设,上与不上,由教师随意确定。在最近安徽省优质课评选中所暴  相似文献   

8.
杨修志 《地理教学》2013,(18):25-27
正在鲁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笔者对"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节比较关注,曾反复观摩江苏省优质课中的优秀课例,并有些心得。为了更好地提升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后,邀请了校内数位名师进行点拨。经过多位名师的指导,笔者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在磨课过程中的几点启示与各位同仁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9.
王珏  罗洁 《地理教学》2014,(11):7-8
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为目标,选取"城市化"这一内容为突破口,由青年教师和经验型教师先后对这一内容进行了三轮教学设计,设计思想从"学科的知识框架逻辑结构"到"问题式教学",再到"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通过实践研究,探寻这一类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孙尚楼 《地理教学》2014,(11):52-54
正2013年12月5日,安徽省高中地理优质课大赛在宁国中学举行,分别来自阜阳、芜湖、铜陵、淮南、池州市的五位参赛老师同上"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节课(第一课时),决赛现场,精彩纷呈,各位选手倾力奉献了一场高质量的视听盛宴。我有幸作为评委参加本次活动,并代表评委在大会上做了点评。这里把发言稿整理一下,谈谈我对优质课大赛活动的感悟和体会,与专家、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11.
孟勇 《地理教学》2021,(7):48-52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中学地理优质课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级比赛精品迭出,精彩纷呈。笔者依据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从研究与解读课标、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体现与核心素养的培育、优先把控整体设计方向等八个方面,就“中学地理优质课教学设计策略”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鲍文艳 《地理教学》2013,(22):59-61,55
正微课程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的实践源于"翻转课堂",即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教学理念和结构不同于传统方式。微课是微课程的组成之一,是一种教学资源包,主要包含视频课件及相应的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在课前自学。制作微课就是要求教师精心选取和重组教学资源,变教师"用资源上课"为学生"用资源学习"。本文以"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遥感"为例,谈微课的制作与实施。一、微课的制作微课注重把课时分解为若干个微小课程,主要包  相似文献   

13.
李万龙 《地理教学》2014,(17):48-51
正2013年11月20~21日我有幸作为江苏省的代表参加了在江西省九江市举行的全国高中地理优质课评选活动。作为第3小组的评委听了12节课,课题是"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如果用传统的眼光来看我所听的这12节课,不用说,这些课都是好课,正如《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主编雷鸣在点评中所说的,这些课反映出上课的老师们在五个方面十分用心。一是对讲述内容的准备非常用心;二是教师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方面非常用心;三是教师对  相似文献   

14.
各级教研部门,甚至中国教育学会中的学科教学专业委员会每年都要评优质课。学校也是如此。那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呢?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新建构主义"理论,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三段七步"混合式教学,即课前(线上)、课中(线下)、课后(线上)三个阶段和"自学—反馈—讨论—验证—总结—练习—实践"七个步骤。并以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课为例,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通过教学实践与反思,总结了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教学改进意见,以期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游忠 《地理教学》2016,(5):59-60,55
"微课"的到来,不仅丰富了传统教学手段,更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一学年微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暴露出了许许多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微课程教学中课前预习的效果(即学生是否进行了学习)如何有效监控?微课如何支持现实的课堂教学?微课如何真正支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碎片化的微课如何构建起学科知识的系统体系等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对微课及其教学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虞文君 《地理教学》2021,(18):33-35
新时代背景下地理课堂的教学更多关注真实情境下,整合意义关联的地理问题链,通过利于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促进思维发展,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培育地理核心素养.本文以新人教版"喀斯特地貌"一课教学处理为例,从深度学习视角,提出"情境·问题"教学有效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前不久,在上海市延安中学地理组"改善学习方式,探究学科思想"为主题的研讨活动中,地理特级教师徐宽洪先生结合自身美国考察见闻,提到了"好课可用四个‘S’衡量",即学生要有Study、Success、Sweet、Sprite need。我估且意译为学生要有"四感",即发现感、成就感、甜美感和幸福感。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侧重于以学生"学的过程"和"学的真实感受"来衡量课的优劣,既是  相似文献   

19.
龚丽云 《地理教学》2012,(17):22-23,17
在今年的某天接到任务,要求在全区上一节展示课,以"漫游星空——名师讲坛"中的某一讲座作为"教材",以此为基础进行拓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讲座的核心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追求真理、追求知识的使命感、责任感。当时在"漫游星空"几十个讲座中我们选中了复  相似文献   

20.
正课堂讨论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思想。因此,课堂讨论成为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有些课堂讨论的效果不太理想,有些课堂讨论只是一种形式或点缀。有的课堂讨论只有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课堂讨论,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