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理教学》2005,(2):45-46
上海是我国最早实行计划生育的城市,经过几十年努力,本市少出生人口700多万,接近于城市人口数的一半。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出生预报预测制度,开展家庭计划生育指导和服务、扶助独生子女困难家庭等实事工程,造福于民,赢得了民心。据透露,上海人口发展目前面临的6个特点及挑战包括:  相似文献   

2.
未来15~20年上海人口发展面临着重要的挑战。一方面中国的人口城市化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另一方面上海不可能设置人口进城的壁垒。本基于科学发展观,从建设人口、产业、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统筹发展的和谐城市角度,对上海未来的人口发展提出一些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12,(10):38+42+61-38,42,61
截至2011年底,上海户籍人口中老年人口占24.5%,相当于每四人中就有一名老人。其中百岁及以上老人1156名,每10万上海人中拥有百岁老人8.1人。"十二五"以来,本市户籍的老年人口快速增加,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都有了较明显的增加。在去年增加的16.74万老年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增加了13.7万,占增加总数的81.8%。大量1950年代中后期生育高峰出生人群将步入老年期。60至69岁的低龄老人也是老年人口中最多的群体,占到全部老年人的51.9%。  相似文献   

4.
资料集锦     
《地理教学》2011,(17):62-64
中国占世界人口比重降至19%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11日在"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上表示,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2%下降至2010年的19%。李斌在会上说,中国的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指标均处于发展中国家最好水平。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68岁提高到73.5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类发展指数从0.53上升到0.66,是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地震后,因震失独的特殊群体备受关注,政府适时出台了"人口再生育"政策,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也成为重大灾难应急处理和重建政策的典范。由于"人口再生育"政策是在灾后建立的临时性救助措施,目的是尽快帮助遇难小孩家庭再生育小孩,尽早重建家庭,没有充分考虑再生育小孩后所面临问题的长效规划,导致再生育家庭小孩在培养以及家庭重建和发展中面临困境。以"后人口再生育"时期再生育小孩和家庭发展为对象,基于灾区的实地调查数据,设计有序因变量并选取共同自变量和其它相关个体控制自变量,通过有序probit模型对再生育小孩健康、教育和家庭发展三个层面进行估计,分析了各特征变量对再生育小孩和家庭发展的影响机制,为后续相关政策提供一些实证分析结果,并呼吁政府尽早出台更为长效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人口生育政策变化会对区域未来人口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全面二孩"政策是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逐步放宽生育政策的又一重大举措。结合政策变动,筛选政策受众人群进行精准化预测:未来15年,曲靖市20~39岁育龄妇女将净减少3.7万人,其中符合"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且在20~39岁育龄妇女人口规模将缩减近0.7万;结合"全面二孩"政策最终兑现人口的测算,从2016年至2020年间会产生一个"二孩"生育高峰期,过了高峰期之后将渐落并减少至2.23万,较高峰期缩减0.82万人。"全面二孩"政策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生育政策,但后期效果不明显,面对"后人口转变"时代的到来,低生育率、老龄化的人口发展新格局,要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仍需与时俱进做出人口政策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7.
北上广深城市人口预测及其资源配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勇  解延京  刘荣  张昊 《地理学报》2021,76(2):352-366
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是困扰超大型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适度人口为研究人口增长下的城市资源合理分配提供了较好的思路。本文以适度人口为切入点,利用可能—满意度模型测算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座超大型城市2035年适度人口规模,同时利用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各市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并基于适度人口规模测算和常住人口规模预测结果对各市部分资源的配置、规划情况进行倒逼分析,提出人口增长下的资源配置方案。研究发现:① 在可能—满意度水平为0.6的条件下,北上广深2035年适度人口规模分别为2152.69万人、2309.68万人、1498.93万人和1352.19万人,均未超出政府规划红线;② 预测结果显示,北上广深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均将超出适度人口规模和政府规划红线,表现为适度人口规模<政府规划红线<常住人口规模;③ 从适度人口角度出发,在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与居住满意度前提下,为应对未来人口增长,2035年北京发电量和公园绿地面积需达到当前水平的2倍以上;上海发电量、公园绿地面积和公共交通营运车辆分别需达到当前水平的2.27倍、2.22倍和2.35倍;广州能源供应量和发电量需达到当前水平的3倍以上;深圳能源供应量、发电量和卫生机构床位数需达到当前水平的3倍以上。本文有利于为协调大型城市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果  曾永明  王群 《地理研究》2015,34(8):1592-1604
“5?12”汶川地震后,因震失独的特殊群体备受关注,政府适时出台了“人口再生育”政策,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也成为重大灾难应急处理和重建政策的典范。由于“人口再生育”政策是在灾后建立的临时性救助措施,目的是尽快帮助遇难小孩家庭再生育小孩,尽早重建家庭,没有充分考虑再生育小孩后所面临问题的长效规划,导致再生育家庭小孩在培养以及家庭重建和发展中面临困境。以“后人口再生育”时期再生育小孩和家庭发展为对象,基于灾区的实地调查数据,设计有序因变量并选取共同自变量和其它相关个体控制自变量,通过有序probit模型对再生育小孩健康、教育和家庭发展三个层面进行估计,分析了各特征变量对再生育小孩和家庭发展的影响机制,为后续相关政策提供一些实证分析结果,并呼吁政府尽早出台更为长效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2011,(12):62-63
为推动人口合理分布,上海全市按照人口发展功能区域划分为4个圈层,并制定了相应的人口发展目标。第一圈层为外环线以内,面积630平方公里,其中内环以为高密度区为人口疏散区,内外环线之间为人口稳定区。至2020年,外环线以内的中心城区主要以人口总量稳定为目标,人口规模确定为1000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日益短缺,环境的恶化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社会势在必行。依据人口均衡发展理论,运用归纳法分析辽宁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由此给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从辽宁省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带来的影响等方面,对辽宁省人口老龄化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对策与建议。在人口均衡发展的指导下,使辽宁省老年人口得以合理发展,缓解人口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2014,(5):64-64
正中国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点不乐观。上海现在的经济总量超过了香港,上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非常有地位。但是它的竞争力很低。北上广人口已经膨胀到市政条件难以承受,北京市人口的最佳承载量是1200万人,但是前年就突破了2000万。1200万人的依据就是北京的水资源只能养活1200万人。  相似文献   

12.
上海城市化发展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关系之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城市化的多项要素指标,系统考察了上海1985—2005年期间城市化的发展对其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的影响关系,发现城市化的发展是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形成和加剧的主要原因.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是作为一种常态因素,通过常态作用"加温"中心城区,提高中心城区气温的平均状态,从而形成和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人口规模是考察城市化发展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关系的一个很有价值的综合性指标,城市热岛效应不仅与人口规模有关,亦与人口密度有关;上海在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00 km2、建成区人口规模达到600万人、实质人均GDP超过5 000元以后,城市化的发展对城市热岛效应的提升作用呈明显减缓趋势.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动及模拟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高向东  吴文钰 《地理学报》2005,60(4):637-644
利用上海市1990年第四次、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运用4种不同的方法划分上海市区,分析了上海市1990~2000年的人口分布变动,模拟了1990年和2000年的人口分布模型。结果表明:从1990年到2000年的10年中,上海中心城人口大量减少,郊区人口增加,人口郊区化显著,上海人口分布变动趋于均衡;上海人口的郊迁扩散方式,主要与同心圆式的环形道路与放射形道路作为基本骨架的城市建设格局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受早已建成的内环线的影响;上海人口郊区化主要表现为近域推进, 1990~2000年的圈层人口密度变动曲线的相交点大约在5 km处,圈层人口密度变化主要在16 km之内;对人口分布模型的模拟则表明,上海人口分布虽然符合负指数函数模型,但不是最优模型,上海人口密度分布的最优模型是Cubic函数。  相似文献   

14.
列举了基于中国人口数量和结构的生育政策的3种不同典型观点,在详尽的相关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资料基础上分析云南省人口数量和结构特征,认为数量问题是云南省今后一段时间内人口的核心问题,同时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人口长期富余、家庭核心化空巢化等结构问题日趋突显,得出21世纪初云南生育政策导向是必须要继续稳定地降低生育水平并有必要对生育政策进行微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回顾"世界的人口"的教学,笔者有如下心得。巧妙导入自然激趣,精妙结尾留有余音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汉字的魅力会让地理课堂新颖别致。我采用说文解字的方式,以"和"字切入新课,看似与世界人口无缘,却意味深长。中国是文明古国,早在商代便有和字,和的意思对一个国家就是田地里的庄稼满足人们的需要,就是和平、平和。假设"和"变形,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有一张口,人多吃的多;但人也有一双手,能劳动。如果"人""禾"失调,必然引起人口问题。剖析"和"字,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远比播放视频、欣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劳动力的充分供给,制定合适的人口发展战略及政策至关重要。本文基于队列要素法,以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作为重要变量对上海市人口规模进行情景模拟,依据结果对上海市未来常住人口发展趋势进行判断。结果显示,外来劳动年龄人口对上海市未来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上海应该给予外来迁入人口更多的关注和肯定,而不是盲目地限制;同时,判定上海市2040年常住人口规模将增长到3000万~3870万之间。本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与上海具有相似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规模变化趋势的大型城市和特大型城市,对中小型城市的人口规模模拟和政策制定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傅亚维 《地理教学》2007,(12):26-28
一、调整“人口增长”专题教学策略的由来 人口问题是关系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之强,中国人口的增长、发展和变化对世界人口的发展变化影响很大。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人口增长”专题,是通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金字塔图的分析、讨论,使学生认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理解两类不同国家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的差异。因此,“人口增长”专题是对学生进行我国人口国情和人口政策教育的好教材和好机会。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的人口总量开始呈现增长状态,进入90年代,虽然上海的生育水平非常低,1993年以后全市户籍人口自然变动进入负增长阶段,并持续至今,但是由于市外人口的迁入和流入,全市人口总量增长的态势不减反增。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不断有位于河口三角洲区域的县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科学地估算这些县区的宜居人口容量是新区规划的前提。文章通过选取河口区人居自然环境主导因子、提取人口承载区和参考同类区域平均人口密度和相关国家标准等环节,构建了一种基于人居环境适宜性的河口三角洲地区人口承载力的估算方法,并估算了广州原南沙区宜居人口容量。结果显示:原南沙区宜居人口容量为87万人,宜居人口密度为2 776人/km2,其中,南沙街23万人,黄阁镇21万人,万顷沙镇为19万人,横沥镇为13万人,珠江街为11万人。考虑到地基和经济发展差异,南沙区宜居人口密度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间和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人口密度有较好的可比性。文章所用方法突出了水文与地质条件的约束作用,可用于估算河口三角洲地区人口容量。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学》2012,(18):62-63
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上海市政府表示,预计2015年底,上海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逾430万人,户籍人口近3成是老人。上海是大陆第1个人口老龄化城市,未来将积极投入养老机构建设。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今天下午举行例行记者会,上海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作上述表示。马伊里指出,上海是大陆首个步入老龄化的城市,老年人口比例高出全国,是大陆目前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城。截至2011年底,全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347.76万,占总人口24.5%;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62.92万,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1%。到2015年,户籍60岁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