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覃士春 《地理教学》2010,(19):55-56
题目 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温哥华是加拿大冬季温暖的港口城市,是通往亚太地区的门户。自20世纪以来,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拿大中东部的农矿产品的出口越来越倚重温哥华港。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09,(1):46-46
由甘肃美利亚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玉米变性淀粉技术日前获得成功,其生产线正在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镇实施建设。玉米变性淀粉也称玉米塑料,是一种可全部降解的生物环保材料,可取代不可降解的传统化工塑料。玉米塑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及物理性能,适用于吹塑热塑等各种加工方法,可制成建筑板材、包装材料、纺织面料、日用器具、地毯、汽车内饰等。其废弃后不仅无污染,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土地评价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加拿大的土地评价研究是在众多因素的促使下发展起来的,但最早的推动因素是1963年加拿大土地清查处(CLI)的建立,它的建立又是导源于1961年“农业恢复和发展法”的颁布。为农业、林业、休憩和野生动物(有蹄动物和水鸟)、保护服务的1,125000和1:250000土地潜力图是早期非常卓著的成果,这些土地潜力图的制图范围包括了加拿大的大部分有人居住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近300年来玉米种植制度的形成与地域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茂莉 《地理研究》2006,25(6):1083-1095
农作物种植制度是作物生理特征与生态环境等多重因素相互结合的产物,玉米作为外来作物进入中国境内,在同传统作物的竞争中,通过环境适应与文化认同,一方面形成以山区为优势的土地利用形式,另一方面则通过产量优势取代了谷子等作物的种植空间,加入到作物轮作系统中,并在空间上形成北方一年一熟制春玉米轮作区、北方两年三熟制夏玉米轮作区、南方丘陵山区玉米、杂粮轮作区。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是个矿业大国,对于矿业开发结束后的矿山土地复垦十分重视,同时也有一套较为成熟的管理制度,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贯穿于矿业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一、加拿大矿山环境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 一、加拿大林业概况 加拿大位于北美北部,国土总面积997万平方公里,人口3100万,全国划分10个省2个特区。加拿大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有林地面积418万平方公里,森  相似文献   

7.
基于EPIC模型的黄淮海夏玉米旱灾风险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玉米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其较高的需水量,受气候影响,极易遭受旱灾。因此,以黄淮海夏播玉米区为例,从风险的角度进行玉米旱灾评价,对于农业旱灾预警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在全面收集研究区气象、土壤、土地利用、农气观测等资料的基础上,基于农业旱灾风险评价的概念框架“致灾因子危险性H评价(Hazard)-承灾体脆弱性曲线Vc 评价(Vulnerability Curve)-作物减产风险性R评价(Risk)”,引入基于物理过程的作物模型EPIC (Erosion Productivity Impact Calulator),采用作物模型模拟和数字制图等技术,分别从全生育期和分生育期角度,对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玉米旱灾风险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2、5、10 和20 年一遇致灾水平下,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玉米旱灾减产风险总体呈现出从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的趋势,这主要由气候环境和下垫面的地形地貌条件所决定。20 年一遇水平时,产量损失风险的高值区(R ≥ 0.5) 集中分布在冀北高原山地和山东省中南部地区,占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玉米总面积的7.63%。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成灾风险较高的生育期:拔节期-抽雄期、抽雄期-乳熟期、乳熟期-成熟期应加强防范。研究可为高风险区和高风险时段的玉米旱灾风险防范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
我国夏玉米潜在种植分布区的气候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奇瑾  周广胜 《地理学报》2011,66(11):1443-1450
根据我国188 个夏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与1971-2000 年10 km×10 km空间分辨率的气候资料,结合国家层次和年尺度筛选出的影响我国玉米种植分布的潜在气候指标,利用最大熵(MaxEnt) 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我国夏玉米潜在种植分布与气候因子关系模型,研究了影响我国夏玉米潜在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及其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夏玉米潜在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有:无霜期、年平均温度、≥ 10 oC积温持续天数、≥ 0 oC积温、≥ 10 oC积温、最冷月平均温度、最热月平均温度、年降水;采用夏玉米存在概率这一综合反映各主导因子作用的指标,将我国夏玉米潜在种植分布区划分为4 个等级: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并阐述了各气候适宜区的气候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夏玉米种植的科学布局及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曹永强  齐静威  王菲  李玲慧  路洁 《地理科学》2020,40(7):1210-1220
为评价气候变化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以辽宁省为例选取1969—2018年18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实测气象数据,利用模糊数学法建立春玉米气候适宜度评估模型,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依托,探究春玉米气候适宜度的时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玉米气候年景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① 辽宁省春玉米全生育期内日照、温度、降水适宜度波动幅度较大;然而春玉米种植气候适宜度的空间差异性较弱。② 春玉米各生育期气候适宜度由高到低为:出苗期>开花期>成熟期>播种期。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最高,日照适宜度次之,降水适宜度最低。③ 春玉米播种期、出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的气候适宜度最高值分别出现在辽阳、葫芦岛、营口和铁岭。④ 春玉米气候年景准确率达64%,表明该评估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气候年景。近50 a辽宁省春玉米偏好的年景有4个年份(1971、1979、1993、1998年),较差的有1969年(4.98%)及1973年(5.59%)。  相似文献   

10.
针对干旱灌区水资源紧张、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严重的现实,在相同灌溉定额下设计不同的盐分梯度,进行干旱灌区膜下滴灌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根区盐分运移的影响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当膜下滴灌灌水量为0.2776 m3\5m-2时,对土壤电导率在1.575 ds\5m-1以内的盐碱地均可进行玉米生产;膜下滴灌可有效抑制土壤盐分上移,在0—40 cm土层内盐分下移明显,QY1、QY2、QY3三个处理平均比对照含盐量减少7.0%、9.5%和23 %,在40—60 cm内盐分积累最高;膜下滴灌可使0—40 cm土层内形成淡化脱盐区,这有利于玉米根系的发育,54%~91%的玉米根系分布在此范围内;膜下滴灌比大水漫灌节水67%,且技术体系成熟,材料国产化,成本降低,完全可以在干旱灌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作物生产潜力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亟需针对不同地理单元实施有效应对措施和调控策略。选择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陕北高原、关中盆地和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全球生态区模型(GAEZ)分析了陕西省不同地理单元作物生产潜力变化趋势,探讨了不同作物生产潜力变化的区域差异,辨识出影响不同作物生产潜力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1) 1980—2015年间,陕西省玉米生产潜力总量增加了150.55×104 t,小麦生产潜力总量则下降了402.69×104 t。(2) 关中盆地的玉米和小麦生产潜力皆最大,陕北高原次之,秦巴山区的玉米和小麦生产潜力皆最小;陕北高原和秦巴山区的玉米生产潜力皆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关中盆地的玉米生产潜力则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关中盆地和秦巴山区的小麦生产潜力都呈下降趋势,陕北高原的小麦生产潜力则有所提高。(3) 土地利用变化呈现减产效应,这一效应在关中盆地尤为显著,其次为陕北高原;气候变化导致玉米生产潜力增加,使小麦生产潜力下降;气候变化对不同地理单元的影响也不相同,在陕北高原表现为增产效应,在关中盆地和秦巴山区则为减产效应。(4) 在陕北高原,气候变化的增产效应是玉米和小麦生产潜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大于对小麦的影响,耕地向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转化是降低作物生产潜力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因素;在关中盆地,作物生产潜力的变化主要是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小麦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玉米为大,以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为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大于对小麦的影响;在秦巴山区,土地利用变化是玉米生产潜力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小麦生产潜力的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在政治上受英国强烈影响,而在经济上受美国强烈影响。70年代后,英国地理学日益发展,于80年代进入鼎盛期,美国则地理系学生减少,有些大学撤消地理学系、科,地理学前途未卜。加拿大地理学现状和前途又如何呢?下面全面论述加拿大地理学的特色和动向、学会状况、学术刊物、课程、大学地理教育、就业等。一、加拿大地理学的历史 20世纪初以前大学不开地理课,仅中学有地理课程。1910年蒙特利尔大学第一次开设地理学课程,但并未列为独立的学科。1922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开设地理学学科,但是仅是地质地理的合并学科而且只开自然地理学课程,老师是地质学者。1936年多伦多大学成立正式的单独的地理学科,194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入境美国旅游流的地域对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游客入境美国旅游是北美最大的国际旅游流。依据2006~2007年的有关统计资料,采用游客到访率、市场占有率和二维矩阵模型等,分析了加拿大10个省到美国22个州旅游流的0-D对接关系。结果发现:加拿大游客入境美国旅游,多以北部边界、五大湖区,沿环美高速铁路分东西两线流向美国南部;从加拿大各省到美国各州旅游流,遵循以"三择原理"为特征的0-D对接关系。其中,东部各省游客主要分布在五大湖区和东部沿海,中部各省游客分布在相邻的边界各州,西部各省游客主要分布在美国西部沿海,受趋"阳光性"影响沿环美高铁可抵达南部的佛罗里达。加拿大各省游客在美国各州的分布,主要受距离衰减原理、沿高铁和航空线分布、以及顶极旅游资源吸引的控制。这个研究拓展了旅游流0-D对接中的多源对多汇,为我国沿边省区与周边国家开展跨国旅游合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有效地利用河川径流跨流域调水的国家中,加拿大占有特殊的地位。加拿大的自然地理条件与苏联的地理条件很相似,但前者在年调水总量(141立方公里)方面居领先地位,几乎比苏联的(50立方公里)多两倍。加拿大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河川多年平均径流量估计为276了立方公里。但是加拿大也象苏联、美国等许多国家一样,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海盆氟氯烃的分布及其示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娜  李文权 《极地研究》2006,18(1):21-29
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2003年7-9月)于加拿大海盆采集了9个站位的水样,用于氟氯烃(CFCs)的分析。结果表明加拿大海盆表层水中的CFC-11浓度最高为6.70pmol/kg,CCl4浓度最高为9.62pmol/kg,但均未达到饱和状态。二者在表层水中的饱和度分别在70.54%-84.70%和76.54%-91.53%之间,这可能与海冰覆盖和低CFCs浓度的太平洋水的入侵有关。在2000m深度仍存在相当浓度的氟氯烃,这表明加拿大海盆深层水与外界水体存在交换更新。氟氯烃的垂直分布进一步证实了加拿大海盆水团呈层状的垂直分布结构。同时采用pCFC-11、pCCl4测年法对各水团年龄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6.
水肥耦合对玉米田间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干旱区绿洲农田玉米水肥耦合试验为基础。利用含有根系吸水项的一维土壤水动力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水肥条件下玉米蒸散、根系吸水、土体贮水量变化以及田间土壤水量平衡。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初期以棵间蒸发为主,其后则是以植株蒸腾为主;玉米在30-40cm土层吸水速率达到最大值;玉米灌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与85%对土壤0~80cm土层贮水量的贡献是相等的,并且高肥力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根系的吸水能力,高灌水可增强玉米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但对于提高水肥利用率来说,理想的处理为中肥中水。  相似文献   

17.
河北平原冬小麦播种面积收缩及由此节省的水资源量估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学  李秀彬  辛良杰 《地理学报》2013,68(5):694-707
以河北平原1998-2010 年11 地市的农业统计数据和22 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降水量、水汽压、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等资料为基础,对该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收缩情况及由此引发的耕作制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作物系数法和逐旬有效降水量法,计算了不同耕作制度下的水分亏缺量,进而估算了该地区因耕作制度变化节省的水资源量。结果表明:① 该时段河北平原11 地市冬小麦的播种面积均呈收缩趋势,总面积下降了16.07%,约49.62×104 hm2。京津唐城市群表现最为明显,下降了47.23%;② 冬小麦的降水满足率仅为20%~30%,而春玉米和夏玉米均为50%以上;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所需的灌溉水资源量为400~530 mm,而春玉米一年一熟制仅为160~210 mm;③ 该时段河北平原因冬小麦播种面积收缩而节省的灌溉水资源量约为15.96×108 m3/a,相当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为京津冀三省市供水量的27.85%。  相似文献   

18.
寇·哈瑞斯(Cole Harris)教授,是加拿大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现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地理系教授,以研究加拿大历史地理在学术界享有声誉,对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发展,也多所贡献,曾荣获1980年加拿大地理学家协会的卓越学术成就荣誉奖,现在正从事于《加拿大历史地图集》第一卷(1780年前)的编绘工作。这里所发表的是哈瑞斯教授写给译者的一封信,涉及到近年来历史地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玉米FPAR高光谱反演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SD FR便携式光谱仪与LI-191SA光量子仪对吉林中西部的玉米田进行多次观测,采集到123组有效数据,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对玉米FPAR进行高光谱反演。对可见光与近红外光谱(400~1 500nm)进行分析并建立反演模型,对FPAR预测效果进行验证,验证模型的R2为0.785,RMSE为0.117;同时进行了玉米FPAR与光谱反射率、反射率一阶导数之间的关系分析及植被指数与玉米FPAR之间的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LS方法建立的模型可有效地从玉米高光谱反射率数据反演出FPAR含量,反演结果精度较植被指数高。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学》2010,(12):64-64
加拿大有很多华人,而只要有华人聚集的地方就有唐人街。早在19世纪中期,涌动在加拿大西岸的“淘金热”,就曾吸引大批华工前来建造铁路。这些华工身处异国他乡,举目无亲,语言隔阂,唯有靠彼此聚集、相互帮助才能生存发展,唐人街的雏形由此形成。凭借着更低的商品价格、更长的服务时间,唐人街逐渐在加拿大商界赢得了声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