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湘南西部处于南岭多金属成矿带中段,矿产资源丰富.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认为内生金属矿的形成受一定的沉积建造、地质构造和岩浆岩控制,呈规律性分布.根据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组合特征,可划分3个成矿系列,即与1型花岗岩类有关的铜铅锌银成矿系列,与S型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锡铅锌铜银成矿系列和沉积改造型铁锰铅锌成矿系列.最后,以区内地质成矿规律、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已知矿产分布等为依据,建立找矿标志,提出找矿靶区,指出每个靶区的主攻矿种和主攻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2.
王岩  邢树文  肖克炎 《地质学报》2016,90(7):1353-1363
本文在全国Ⅰ、Ⅱ、Ⅲ级成矿区带划分的基础上,结合西昆仑-阿尔金成矿特征及其最新找矿进展,重新厘定边界并命名为"西昆仑-阿尔金Fe-Pb-Zn-Au-稀有金属成矿带"。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进一步划分为2个Ⅲ级成矿区带,构建西昆仑-阿尔金Fe-Pb-Zn-Au-稀有金属成矿带成矿谱系。区内矿产以铁、铅、锌、金、稀有金属等为主,主攻矿床类型为沉积变质型铁矿、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岩浆热液型铜矿,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甲基卡花岗岩型锂矿等。区带内铁、铅、锌、锂、金矿等矿种资源潜力巨大,划定7个远景区进一步指导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3.
南秦岭柞山地区铜矿成矿类型、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西社 《地质与勘探》2012,48(4):750-741
[摘 要]南秦岭柞山地区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其西起柞水县,东到山阳县,面积约3000km2。其地处南秦岭海西-印支褶皱带东段,主体夹持于商丹缝合带与凤镇-山阳大断裂之间。作者总结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对热卤水喷流沉积型铜(银铅)矿、沉积-改造层控型铜矿、热液脉型铜(镍)矿、矽卡岩型铜(铁)矿、震裂岩型铜矿、斑岩型铜(钼、金)矿等6 种铜矿成矿类型的特征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柞山地区铜矿的成矿规律,指出热水喷流型铜矿、斑岩型铜矿、沉积-改造层控型铜矿最具找矿潜力。目前已知的矿床(点)均受具导浆、导热、导流、导矿功能的区域性凤镇-山阳大断裂控制,并沿其两侧展布。未来一段时期,柞山地区铜矿找矿主攻类型为热水喷流型铜矿、斑岩型铜矿、沉积-改造层控型铜矿。找矿靶区首推柞水县银洞子矿床深部、山阳县池沟铜矿点、柞水县冷水沟铜矿点,次为柞水县张家坪铜矿点、山阳县色河铺铜矿点。通过进一步勘查有望取得铜矿找矿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西天山Fe- Pb- Zn- Au- Cu多金属成矿带成矿特征及资源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岩 《地质学报》2016,90(7):1377-1391
本文在全国Ⅰ、Ⅱ、Ⅲ级成矿区带划分的基础上,结合西天山成矿特征及其最新找矿进展,重新厘定边界并命名为"西天山Fe-Pb-Zn-Au-Cu多金属成矿带"。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进一步划分为6个Ⅲ级成矿区带,并构建西天山Fe-Pb-Zn-Au-Cu多金属成矿带成矿谱系。区内矿产以铁、铅锌、金、铜、银、锰等为主,主攻矿床类型为海相火山岩型铁矿,沉积-改造型铅锌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斑岩型-矽卡岩型铜矿,碱性花岗岩型铌-钽-锆矿及岩浆型磷矿等。区带内菱镁矿、铅矿、磷矿、金矿、锰矿等矿种资源潜力巨大,划定10个远景区进一步指导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5.
呼斯特岩体矽卡岩型铜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呼斯特岩体成矿地质背景,以艾木斯呆依铜铁矿床为例,叙述矽卡岩型铜铁矿成矿地质特征,从岩体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和含矿性出发,指出岩体主攻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主攻矿种为铁、铜、铅锌、钼、钨,找矿有利地段为岩体南东部凹陷部位,总体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6.
广西铜矿床成矿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根据矿床成因主要有岩浆热液型、沉积-热液改造型及沉积型等。根据物质来源及囤岩特征可分为矽卡岩型、斑岩型、云英岩型及铁镁岩型等四种矿床模型。通过对广西主要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研究,指出大明山地区、岑溪-博白拗陷带、丹池地区等7处是寻找铜及多金属矿产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7.
秦岭成矿带成矿特征和找矿方向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15  
秦岭成矿带是我国有色、贵金属工业的重要矿产资源基地,也是最具成矿潜力和找矿远景的地区之一。近年的综合研究工作表明,秦岭造山带是一个多旋回复合大陆碰撞造山带,自太古代以来经历了多种构造体制的转化和多期构造热事件发生,伴随有多个构造成矿旋回,所形成的含矿建造、成矿作用及矿床组合具有多样性。根据成矿时代、构造、建造、成矿作用及矿床组合特征分析,认为秦岭造山带铜、钼、铅、锌、银、金、汞、锑等内生金属矿床主要受7个主要的成矿系统控制,形成了18个主要成矿系列,并对各成矿系列及其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和近几年找矿新发现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建立了铜、金、铅、锌、银等矿床系列的区域成矿模式。对区域优势矿种的成矿谱系研究表明,本区成矿在时间演化上表现出明显多旋回性、继承性、新生性和叠加性特征,华力西期与印支末-燕山期是成矿大爆发期,最有利于大型超大矿床形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侧向和垂向分带性。在此基础上,对秦岭成矿带的成矿潜力及成矿远景区进行了评价和划分,指出秦岭地区热水喷流沉积型与密西西比型铅锌银矿床、微细浸染型与石英脉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斑岩型钼钨铜矿床及低温热液型汞锑矿床等具有很大的找矿前景。并划分出5个区域成矿远景带和17个重要成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8.
王岩  邢树文  肖克炎 《地质论评》2016,62(S1):55-56
西昆仑-阿尔金地区是指新疆南部,塔里木板块南缘,包括青藏高原的帕米尔高原、西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及新疆境内的阿尔金山,是我国地质工作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在全国Ⅰ、Ⅱ、Ⅲ级成矿区带划分的基础上,结合西昆仑-阿尔金成矿特征及其最新找矿进展,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进一步划分为2个Ⅲ级成矿区带,构建西昆仑-阿尔金Fe-Pb-Zn-Au-稀有金属成矿带成矿谱系。区内矿产以铁、铅、锌、金、稀有金属等为主,主攻矿床类型为沉积变质型铁矿、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岩浆热液型铜矿,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甲基卡花岗岩型锂矿等。区带内铁、铅、锌、锂、金矿等矿种资源潜力巨大,划定7个远景区进一步指导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9.
甘肃西成矿集区成矿系列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海军 《地质与勘探》2010,46(6):1045-1050
通过对甘肃西成地区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将西成矿集区划分为2个成矿系列,即与泥盆纪海相沉积作用有关的铅、锌、铜、大理岩、白云岩、重晶石等矿床成矿系列和与印支-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有关的金、钨(钼)矿床成矿系列。通过近几年找矿成果分析、与邻区矿床成矿系列对比、含矿层的叠置关系和成矿系列的叠加复合研究,认为西成矿集区西延部位具有较好的铅锌找矿前景;西部热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发育地段,是寻找微细浸染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有利地段,深部找矿空间广阔,厂坝岩体是西成矿集区钨钼找矿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青海“三稀”矿以稀有金属矿产和伴生稀散元素矿产为主, 稀土矿床分布于拉脊山成矿带和柴北缘成矿带, 类型仅有岩浆型(轻稀土)和岩浆热液型(轻稀土), 成矿于早古生代奥陶纪和志留纪, 成矿环境研究程度较低。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出露于西秦岭成矿带和柴达木成矿带, 类型可分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岩浆型(铌、钽)、伟晶岩型(锂、铍、铌、钽)、岩浆热液型(铌、钽); 与沉积作用有关的蒸发沉积型(锂)和化学沉积型(锶), 岩浆作用矿床成矿高峰期为中生代三叠纪, 成矿于古特提斯演化后碰撞环境, 沉积作用矿床成矿爆发期为新生代新近纪和第四纪, 与青藏高原强烈抬升所致的断陷成盆及干旱气候有关; 稀散元素矿床均为有色金属矿床的伴生矿, 广泛分布于北祁连成矿带、柴北缘成矿带、东昆仑成矿带、西秦岭成矿带和阿尼玛卿成矿带, 矿种多样, 已知成矿元素有Ga、Ge、Cd、In、Se、Te等, 矿床类型丰富, 主要包括海相火山岩型、接触交代型和陆相火山岩型, 成矿时代相对集中于早古生代奥陶纪、晚古生代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 可能形成于原特提斯演化弧后盆地、岩浆弧环境。依据矿床时空分布特征、成矿作用及成矿地质背景, 将青海“三稀”矿产划分为10个矿床成矿系列、18个矿床成矿亚系列、20个矿床式。基于“三稀”矿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区域成矿条件、已知矿化信息和研究程度分析, 提出了成矿区带不同类型“三稀”矿产找矿远景, 认为西秦岭成矿带、柴北缘成矿带和东昆仑成矿带为伟晶岩型锂、铍、铌、钽、铷稀有金属找矿远景区, 柴达木成矿带为蒸发沉积型和化学沉积型锂、锶、铷矿找矿远景区; 对于研究程度较弱的稀散元素矿, 除在已知的矿集区着力稀散元素赋存状态、超常富集研究和资源量核算之外, 东昆仑成矿带牛苦头—野马泉矽卡岩型有色金属矿集区为稀散元素找矿的有利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