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十多年来,大地电磁资料的反演工作引起了许多地球物理学家,特别是反演问题专家的极大兴趣。各种反演方法的提出,标志着反演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反演理论的进一步完善。由于实际大地电磁(下称MT)资料的观测频率点数有限,并且具有误差,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反演工作带来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它们主要是:存在性,即给定一组观测数据以后,是否一定存在能拟合观测数据的模型?模型构制,如果对存在性回答是肯定的,如何构制这种模型?非唯一性,是只有一个还是许多个模型都可拟合观测数据?评价,如何从所有能拟合观测数据的模型中提取有用的共同信息?这四人问题是近年来MT反演工作的中心和重点。  相似文献   

2.
在地球物理勘探过程中,观测数据有限且存在误差,导致反演结果存在非唯一解。为了解决非唯一性问题,笔者研究了交叉梯度数学理论,实现了用交叉梯度约束2D 大地电磁和地震初至波走时的联合反演,并建立了2个模型。通过各自模型实验和不同模型间的对比,证明了交叉梯度联合反演比单独反演修复几何形态和物性参数的效果好,且交叉梯度与岩石物性无关;利用得到的交叉梯度图进一步证明了联合反演模型相似度高,也从交叉绘图中得到联合反演的物性关系更好的结论,反向证明了联合反演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浅部地球的非侵害研究是众多地球科学学科的一个基本环节。这种研究通常用地球物理方法来完成,这意味着要求解地球物理反问题。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地球物理反问题都有固有的非唯一性。本文描述了一种处理非唯一性的方法,可以相信该方法比这个领域中以前的方法更直接更完善,我们不采用正则化方法来约束问题的非唯一性,而是直接针对非唯一性并描述它。基本方法是产生并描述一个模型集,该集根据观测误差在可接受的限制范围内拟合数据。为表征解的不确定性和推断所有可接受模型的共性,用统计方法来分析这个也称为总体的模型集。另外该方法也给出问题线性程度的信息和制定各参数间的折衷方案。该方法具有普遍性,能用于众多地球物理反问题。我们用两个典型的地球物理反问题说明了这个方法。第一是加利福尼亚州Kesterson的跨孔走时应用。第二个应用由地面重力测量同时估计常数密度体的密度和形状。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广义线性反演技术,讨论了综合重磁两种地球物理资料集,联合反演磁、密度界面的方法及效果,所做的模型实验证明了重磁联合反演方法在削减解的非唯一性,提高解的可信度方面,是一种有前途的综合反演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霜  谭捍东  高敬语 《现代地质》2016,30(3):597-605
由于地球物理反演存在固有的多解性问题,如何减小多解性,提高地球物理方法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是当今地球物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为了减小大地电磁与地震反射波走时资料反演的多解性,在Gallardo和Meju研究的交叉梯度理论的基础上,实现大地电磁与地震反射波走时数据的二维联合反演算法;设计理论地电模型和速度模型进行合成数据的单独反演和联合反演试算,并验证大地电磁和地震反射波走时数据二维联合反演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反演结果表明,利用交叉梯度方法耦合大地电磁电阻率参数和地震波速度参数能使联合反演过程中的这两个模型在更新的时候相互约束,联合反演结果比单一反演结果更接近真实模型,从而使反演结果更可靠,减少了反演解的多解性。  相似文献   

6.
朱崇利 《地质与勘探》2014,50(1):162-166
[摘 要]根据观测数据和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将求误差函数的最优问题的方法通常分为线性反演和非线性反演; 线性反演要求有相当准确的背景介质模型的条件,这和地球物理问题中的实际情况相矛盾。特殊情况下,线性反演甚至出现发散的情况。而非线性反演不用求目标函数的偏导数,全局随机搜索模型空间的最优解的办法,避免了问题的线性化,在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通过对比论证,非线性反演能够获取更合理的真实地电模型,从而说明由于非线性反演适应性较强、精度较高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地球物理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7.
根据观测数据和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通常将求误差函数的最优问题的方法通常分为线性反演和非线性反演;线性反演要求有相当准确的背景介质模型的条件,这和地球物理问题中的实际情况相矛盾。特殊情况下,线性反演甚至出现发散的情况。而非线性反演不用求目标函数的偏导数,全局随机搜索模型空间的最优解的办法,避免了问题的线性化,在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通过对比论证,非线性反演能够获取更合理的真实地电模型,从而说明由于非线性反演适应性较强、精度较高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地球物理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8.
地球物理反演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地球物理学中利用地球表面及钻孔中观测到的物理数据,推测地球内部介质物理参数分布和变化的新方法。地球物理研究一般分为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三个环节,地球物理反演是地球物理资料定量解释的理论和算法基础,也是地球物理资料处理技术的基础之一。在本世纪70年代以前,地球物理资料的定量解释从属于各种单一的观测方法,没有形成适用于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的统一的反演理论。60年代末至70年代  相似文献   

9.
基于不同地球物理数据对地下结构不同的敏感性和数据分布,联合地球物理反演可以减少反演的非唯一性和提高反演模型的可靠性。在研究中,利用噪声成像得到的地震面波相速度,并结合当地的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对四川地区的岩石圈速度结构进行了联合成像研究。地震面波频散数据主要对地下岩石的横波速度敏感,而重力数据对地下介质的岩石密度有很好的约束性,为了将两种数据归并统一到同一个联合反演系统中,利用了地震波速度和岩石密度之间的经验关系。基于面波和重力联合反演成像算法,得到了四川地区岩石圈的三维横波速度模型。该模型不仅与地表已观测到的地质特征有较好的吻合性,而且能够比较好地拟合面波数据和重力数据,新的模型对于研究四川地区的地震灾害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数据驱动方法逐步应用于地球科学领域,但这类方法在模型的可解释性和物理一致性等方面还存在挑战。在遥感大数据背景下,如何结合深度学习和数据同化方法,发展陆地水循环过程模拟与预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成为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重点梳理了近年来深度学习在改善陆地水循环要素观测数据质量以及深度学习如何减少物理模型不确定性方面的最新进展,从观测、模型和系统集成3个方面凝练出深度学习融合遥感大数据的陆地水文数据同化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1)深度学习反演遥感产品时,如何增强样本的时空代表性?(2)如何发展数据同化框架下物理导引的深度学习新方法?(3)如何通过“数据—模型”双驱动提升陆地水循环的可预报性?开展相关研究和探索将有助于推动“数据—模型”混合建模方法在水文领域的深入应用,提高陆地水循环过程的模拟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摄动法对二维弹性波动方程组的系数反问题进行渐近近似,给出了反演系数的具体计算方法。用摄动法解微分方程组的系数反问题还是首次。此外,还采用了地球物理分层模型,这种分层模型便于更精细地反映地球不同圈层的物理特征,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同时对进一步提高反演分辨率、增加反演参数、对病态方程组如何克服不适定性等问题,作了具体阐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常规反演方法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大地电磁测深(MT)资料处理解释中几种常规地球物理反演方法的基本原理及该领域内的最新进展,通过应用实例分析说明在进行资料定量解释的过程中应该多种反演手段相互佐证.可以用BOSTICK反演结果建立初始模型,通过一维、二维反演,在结合地质、物探资料并通过正演模拟计算验证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利用综合信息建模及反演成像技术结合现代地质理论,能有效地降低解的非唯一性,提高解释结果的可靠程度及综合地质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含水层非均质性的刻画是模拟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的关键。以渗透系数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综合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有效电阻率模型与地下水运移模型的同化框架,通过融合地球物理观测数据与污染物浓度观测数据来推估渗透系数的空间分布。基于理想算例,验证了该同化框架刻画含水层非均质渗透系数场的有效性,并针对不同初始参数信息与观测类型对比了耦合与非耦合水文地球物理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同化多种类型的观测数据,可有效地推估非均质参数空间分布。当初始信息较准确时,耦合方法的参数推估精度更高;初始信息存在偏差时,非耦合方法有更好的同化效果。由于非耦合方法计算成本较低且对初始信息缺失时适用性更强,在实际应用中可先基于非耦合方法初步估计参数,再利用耦合方法进一步提高参数推估精度。融合多种类型观测数据可有效提高参数推估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对浅地表复杂地下介质层析成像时,由于观测系统局限性及方法本身对特定岩石地球物理属性的不敏感性等因素,造成地球物理反演存在多解性。在地震走时成像中,地震射线数量在低速区域分布较少形成阴影区,造成其对低速区域成像分辨率较低。同时因为观测数据包含干扰信息以及不同反演方法的局限性等因素造成反演结果包含次生假异常。这里主要研究了空间域的L1-norm、L2-norm约束反演及小波域小波系数稀疏约束反演,对比不同反演方式及约束条件对地质模型的分辨能力。通过测试孤立异常模型、层状地层模型、倾斜地层模型,得出三种不同反演方式分别具有对不同特定模型的分辨特性。在实际资料成像中,可以通过使用多种反演方式,对比反演结果合理性以期达到更准确的地质构造解释。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连续地球模型的BG理论,系统地研究了地球物理反问题,描述了地球物理反问题高度的非唯一性,给出了构造和评价解估计的一系列准则和方法。根据BG方法的一般原理,针对地震勘探等一类具体问题,利用地震走时,实现了地震波速度重建。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连续地球模型的BG理论,系统地研究了地球物理反问题,描述了地球物理反问题高度的非唯一性,给出了构造和评价解估计的一系列准则和方法。根据BG方法的一般原理,针对地震勘探等一类具体问题,利用地震走时,实现了地震波速度重建。  相似文献   

17.
地震波速层析成像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利用天然地震观测获取地下速度结构的方法。尽管有不同的新方法涌现,天然地震波速层析成像方法,尤其是多震相联合反演的格点层析成像方法,是当今使用广泛使用的层析成像方法之一,是对地球内部成像的最有效方式。波速层析成像方法的未来发展首先是提高第一手的观测资料,即增加接收地震波信息的地震台站分布密度;同时,通过多种地球物理方法联合反演相互约束可以给出较为严格的地球物理模型,并来降低了地球物理反演和解译的多解性,这是地球物理探测研究的趋势,也是天然地震波速层析成像方法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大地电磁测深的反演问题是不适定的,其反演结果不稳定,且具有非唯一性。通过在目标函数中采用正则化方法,可以使得不适定反演问题具有稳定的反演结果,并改善解的稳定性和非唯一性问题。为了提高野外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的处理效率和初步解释的精度,提出了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的一维正则化反演进行拟二维反演解释方法。这里所述的大地电磁测深一维反演解释,与以往的解释方法不同,其思路首先用Bostick反演的深度来控制层参数,使反演计算的模型参数仅存在电阻率;最后采用阻尼高斯-牛顿算法进行反演计算,并将Bostick反演结果作为反演计算的初始模型。通过模型试算,结果表明其处理速度快、解释直观,对野外大地电磁测深数据进行初步反演解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地下介质物理特性随时间的变化,采用地球物理监测数据的成像方法已经逐渐得到应用。一种常用的途径就是通过独立反演不同时刻采集的地球物理数据,来重构间歇影像,这使得实测的数据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这里提出了一种同时反演所有不同时刻观测数据的新方法,即通过一次反演过程来获得所有不同时刻的地下模型。在反演过程中,通过引入时间和空间正则化因子来改善反演的稳定性,减少反演的多解性。最后,以直流电阻率监测数据反演为例,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大地电磁法的1D无偏差贝叶斯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贝叶斯理论对一维(1D)大地电磁反演问题进行无偏差不确定度分析。在贝叶斯理论中,测量数据和先验信息包含在后验概率密度函数(PPD)中,它可以解释成模型的单点估计和不确定度等贝叶斯推断,这些信息的获取需要对反演问题进行优化求最优模型和在高维模型空间中对PPD进行采样积分。采样的完全、彻底和效率,对反演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使采样更有效、更完全,数值积分采用主分量参数空间的Metropolis Hastings采样,并采用了不同的采样温度。在反演中,同时采用了欠参数化和超参数化方法,数据误差和正则化因子被当成随机变量。反演结果得到各参数的不确定度、参数间的相关关系和不同深度模型的不确定度分布。COPROD1数据的反演结果表明模型空间中存在双峰结构。非地电参数在反演中得到了约束,说明数据本身不仅包含地球物理模型信息(电导率等),还包含了这些非地电参数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