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8 毫秒
1.
热液成矿过程常表现在热液的交代过程中.成矿溶液从产生到结束总是伴随着交代蚀变作用,而成矿物质的集中却经常是发生在其中某一或某些阶段.在交代作用过程所形成的矿物必然会保留其形成时的某些信息.因之,研究交代蚀变矿物标型特征及共生组合,有可能建立在成矿作用过程及其产物在时间上的演化和空间上的分布,成矿物质的来源及搬运形式和集中条件等.本文从交代蚀变矿物标型特征等来研究冀南矽卡岩型铁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热液成矿经常最完整地表现在热液蚀变的过程中,成矿溶液从产生到结束,始终伴随着蚀变交代作用的进行,而成矿物质却经常产生在某个特定的阶段中。解析江苏安基山铜矿的勘探资料表明:在斑岩型铜矿化的石英绢云母化带之下,见有钾质蚀变带(钾长石化—黑云母化—硬石膏化带),这类交代蚀变带往往是斑岩型铜矿成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因此,详细研究矿区的蚀变交代过程,搞清不同蚀变相带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对掌握成矿过程,指导今后我矿,大有裨益。安基山铜矿交代蚀变作用,在时同上呈现阶段性,空间上反映在彼此有成因联系的不同交代蚀变相(带)有规律的更替与叠  相似文献   

3.
围岩与热液所发生的的置换作用称为交代作用,顾名思义碱交代作用就是钾、钠碱金属性化学物质参与交代作用。碱金属(钾、钠)带进热液蚀变岩称为碱交代岩。所以碱交代作用主要是以热液作用为主体,对金属元素成矿物质的迁移和富集成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诠释了热液作用是成矿物质富集的驱动力。碱交代岩是竹山下铀矿床主要的蚀变类型之一。通过对竹山下碱交代型铀矿床的钻孔20-1碱交代岩进行野外踏勘采集样品、室内岩相学分析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研究,确定了竹山下地区碱交代作用对铀矿床的实质为钾交代作用,碱交代作用使得富铀岩石中的惰性铀成为活性铀,从而被活化迁移,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4.
热液矿床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什么有些热液矿床矿体周围蚀变岩中出现明显的成矿元素负异常,而有些热液矿床矿体周围蚀变岩中出现明显的成矿元素正异常?以湘中地区锑(金)矿床为例,探讨了热液矿床成矿元素异常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热液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差异是导致成矿元素正异常或负异常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煎茶岭大型金矿床成矿机理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构造-流体-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在综合分析煎茶岭大型金矿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成矿作用特征及成矿时代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其成矿机理,认为该金矿术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超基性岩,在中低温碱性还原环境中成矿,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晚期-燕山期,成矿作用长期,多期性。其成矿机理复杂,主要以构造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和构造流体改造成矿作用为主,通过充填交代蚀变方式而表成该微细浸染状构  相似文献   

6.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其内金矿床均赋存于沿NE-NNE向断裂带展布的大规模红化蚀变带中;然而对红化蚀变是钾长石化还是赤铁矿-金红石化,及其对金成矿的贡献尚存争议。寺庄超大型金矿床的红化蚀变沿NE-NNE向焦家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裂隙系统发育,占已探明资源储量70%的Ⅲ号矿体群即赋存于红化蚀变带内,是研究红化蚀变与金成矿关系的理想对象。本文以该金矿床红化蚀变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新鲜花岗岩与强、弱红化蚀变岩内矿物组合和地球化学组成,探讨红化蚀变对于金成矿的贡献。矿物学研究表明,弱红化蚀变岩内的蚀变发生在斜长石核部,以钠长石化为主,同时形成绢云母和少量热液钾长石,且赤铁矿在此阶段沉淀;而弱红化蚀变岩进一步水岩反应成为强红化蚀变岩的过程中出现大量热液钾长石。质量平衡计算表明,红化蚀变过程中SiO_2、K_2O迁入,而Na_2O、CaO、Al_2O_3、FeO~T、MgO迁出;红化流体由早期富Na向后期富K转变。岩石地球化学与氢氧同位素综合示踪显示,红化流体为高温、高氧逸度、富K的玲珑岩浆期后热液,与胶东金矿床中-低温、还原性、富CO_2成矿流体性质相反,表明红化流体未直接参与成矿过程。综合研究揭示,流体交代斜长石后形成贯通性孔隙提高红化蚀变岩的渗透性;热液钾长石交代斜长石导致岩石体积膨胀而破裂,降低岩石抗压强度;这些为成矿期断裂活动以及成矿流体的运移和成矿物质的沉淀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围岩条件,可能是巨量金聚集成矿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剪切带流体与蚀变和金矿成矿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刘忠明 《地学前缘》2001,8(4):271-275
剪切带中流体与金矿中交代蚀变作用密切相关。剪切带中往往发育不同期次、不同类型的蚀变及交代蚀变岩 ,第二、三期交代蚀变岩的形成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在含金断裂蚀变带中 ,由于剪切带流体的强烈交代作用 ,交代蚀变岩成为金矿的重要矿石类型。剪切带中的流体往往携带大量成矿物质而成为成矿流体 ,并在金矿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在剪切带中 ,由于压力迅速降低 ,经常导致成矿流体发生沸腾作用 ,从而导致金矿的形成。成矿主要与脆性变形有关 ,韧性剪切变形向脆性剪切变形转变至关重要。从韧性剪切带向脆性剪切带转变的过程中 ,Au ,Ag ,Cu ,Pb发生大规模的活化迁移 ,并在较窄的脆性断裂中明显富集 ,形成矿体或矿化体。岩浆流体是剪切带成矿流体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流体 ,许多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流体  相似文献   

8.
麻子沟铅银矿床为次火岩—中低温热液矿床。次火山岩侵入活动过程中的热液,是成矿的主要热液来源。热液沿断裂破碎带溶解地层中的成矿物,使其在热液中富集,在成矿有利部充填、交代围岩形成矿体或矿化。通过对成矿条件、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化蚀变特征及矿体赋存位置分析,建立理想成矿模式,明确区内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第三纪富金斑岩型铜矿床主要发育于板块汇聚边缘与俯冲作用相关的火山-岩浆弧以及陆缘弧中,而大多数较古老的富金斑岩型铜矿床则主要发育于向大陆边缘增生的岛弧环境中.含矿斑岩的岩性变化范围从低钾钙碱性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到高钾钙碱性石英二长岩到碱性的二长岩及正长岩,通常侵位于地壳浅部l~2km处,与同期的火山岩密切共生,并常见热液爆破角砾岩.其围岩蚀变从早到晚依次可分为Ca-Na硅酸盐蚀变、K硅酸盐蚀变、中级泥质蚀变、绢云母化、高级泥质蚀变,而浅部的高级泥质蚀变可以与早期K硅酸盐蚀变同期形成.Cu、Au矿化主要发育在K硅酸盐蚀变带中,矿化与A型脉密切相关,贫钼而富铂族元素.控制富金斑岩型铜矿床形成的几个关键过程包括:(1)源区有大量的Cu、Au等成矿元素;(2)能使Cu、Au等成矿物质有效进入岩浆熔体的机制;(3)合成矿元素的岩浆熔体在从地幔上升到地壳高侵位而形成斑岩体的过程中没有Cu、Au等成矿物质损失;(4)在岩浆上升演化过程中,岩浆挥发份能有效的逸出,并且逸出的时间越早,对成矿越有利;(5)Cu、Au等成矿元素能有效进入岩浆挥发份;(6)在成矿斑岩体上部发育有利的相对封闭机制,阻止岩浆挥发份的逃逸;(7)含Cu、Au成矿流体的有效沉淀机制;(8)具有一个地壳上部的岩浆房,能够不断提供成矿物质和驱动热液循环的热能.要形成大型矿床一般需要多期岩浆脉动侵位与多期矿化热液蚀变事件的叠加.现多倾向认为交代的地幔楔可能是其主要物质来源.而有利于富金斑岩型铜矿床形成的岩浆有钾质钙碱性岩浆、埃达克质岩浆、碱性弧岩浆.俯冲板片脱水形成的流体或者熔融产生熔体提供了上覆地幔楔熔融的高氧逸度条件,这种高氧逸度特征是地幔源区Cu、Au成矿元素能否进入岩浆熔体的重要条件之一.最近研究表明流体的冷却可能是Cu、Au沉淀成矿最主要的因素.本文扼要介绍了富金斑岩型铜矿的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02铀矿床的蚀变矿物绿泥石进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和矿物学研究,提出该矿床的绿泥石分属4种成因类型,具有4种产出形态;探讨了绿泥石的形成环境和温度,并以此对铀成矿环境进行推断。302铀矿床的成矿过程可表述为矿前期在相对较高温度的热液流体作用下,黑云母发生绿泥石化蚀变,随后热液继续交代长石,形成长石蚀变型、裂隙充填型绿泥石,进而在成矿期热液温度相对较低的条件下形成浸染型绿泥石。  相似文献   

11.
梅水泉 《铀矿地质》1997,13(2):83-88
三九地区铀矿化类型主要为花岗岩热液脉型和碎裂蚀变岩型。成矿热液活动由早阶段到晚阶段在空间上似具有由高向低、氧逸度具由低到高的演变特征。岩体的自变质和碱交代作用及其外接触带的气化热力变质作用是成矿元素(铀)的活化、迁移及预富集的重要成矿地质作用;热液沸腾、交代蚀变及环流冷却是主要的铀成矿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金矿类型及成矿条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岳清  田农 《地质学报》1993,67(1):63-75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远景区之一。金矿类型繁多,主要有:蛇绿混杂岩中的构造蚀变岩型;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多金属石英脉型;构造破碎带中的微细浸染型;碳酸盐岩层构造裂隙中的混成热液型;与次火山岩有关的热液型;火山热泉型和海底火山喷流沉积-热液改造型。成矿时间集中于中新生代。矿床和矿体主要受线型构造控制。岩浆活动在金的成矿过程中有不同程度影响。金矿基本属浅成、中低温热液型。蚀变作用普遍强烈。成矿物质及热液具多源性。  相似文献   

13.
关于“碱质交代成矿模式”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英 《矿床地质》1989,8(3):90-96
胡受奚教授等,主要根据对华南与钨锡矿床有关的花岗岩特别是西华山花岗岩体的研究,提出了“碱质交代成矿模式。他们认为,花岗岩的交代蚀变过程,“是以钾交代为主导,由强基(K)向较弱的基(Li)或氢交代的发展过程”;与其有关的钨锡矿床成矿过程,表现为“在时间上从早到晚,空间上自下而上,从碱质交代转移浸出带→蚀变交代转移富集带”的过程;“矿脉及其两旁岩石中的钨、锡、钼、铋等造矿元素的含量,是随着碱性长石化加强和云英岩化减弱而变贫”;蚀变交代时间上由早到晚,在空间上由下到上,由钾长石化→钠长石化→云英岩化,而钾长石化带的下部“是各种成矿元素的活化转移带,成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与陆相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金矿、斑岩铜矿和玢岩铁矿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火成岩性质和矿化蚀变特征、成矿流体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三类矿床在成矿地质条件上各具特色,表现在:成矿构造背景上,斑岩铜矿和浅成低温金矿均以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为主,其次是陆内环境;而长江中下游玢岩铁矿的形成环境可能为陆内似裂谷环境.浅成低温金矿、斑岩铜矿及玢岩铁矿的主要围岩分别为中、酸性火山岩系、中酸性次火山岩及中基性次火山岩;围岩蚀变分别以硅化、钾化、钠化为特征.浅成低温金矿床成矿流体以低盐度、低温(200~300℃)为主;而斑岩铜矿中则主要是高温(400~800℃)高盐度的流体;玢岩铁矿成矿温度介于两者之间.从低硫亚类浅成热液矿床、高硫亚类浅成热液矿床到斑岩型矿床,流体中大气水含量逐渐减少,岩浆水含量逐渐增多.成矿物质来源上,Fe主要来源于赋矿的火山-次火山岩或原始岩浆,Cu,Au,S和Na等成矿物质的来源更为复杂,还可能来源于与岩浆无关的围岩,其他的可能还包括Cu,S的岩浆混合来源以及Na的高盐卤水来源.一些特殊的岩石类型,如埃达克岩、橄榄玄粗岩及碱性岩与陆相火山岩矿床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热液成矿多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庆丰 《地质科学》1985,(2):145-153
过去一提起热液矿床,很自然地想到是指岩浆期后的产物。成矿物质来自深部岩浆源,出露、不出露的岩体或假想隐伏存在的岩体就是成矿母岩。即岩浆冷凝过程中分馏出气体和含水溶液,成矿物质从热液中沉淀出来而成矿。  相似文献   

16.
胶东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金矿集中区,矿床位于花岗岩与老地层之间的区域剪切断裂带,围岩是在花岗岩区段的断裂破碎蚀变岩带,成矿作用与岩浆期后热液交代直接有关。区域构造-流体研究的一个难题是:如何选择既能保证流体包裹体分析质量,又可以观测交代蚀变阶段构造应力应变的岩石样品。本文选择断裂蚀变带中钾长石化和绢英化两个蚀变岩带采集样品,试图解决区域流体研究中的问题。研究发现,胶东区域断裂蚀变岩带构造与热液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具有规律性:在钾长石化蚀变阶段,西部构造强度更强,而在绢英岩化蚀变阶段,东部构造应变值相对更大;钾长石化阶段的流体温度西部低东部高,绢英岩化阶段西部高东部低,显示了热力来源东部更强。胶东区域主要断裂蚀变岩带的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从西到东逐渐降低,表明区域成矿热液的流动方向为自西向东。绢英化蚀变岩流体成分的区域变化显示:Na+/K+变化预示,胶东西部K+富集,有利于金的富集成矿,而胶东东部Na+富集,利于成矿流体的迁移;CH4和CO2等流体成分的含量自西向东逐渐降低,与金元素富集正相关。胶东区域断裂蚀变岩带的构造-流体特征揭示了成矿热液在胶东地区自西向东运移的趋势。这种趋势影响了这一地区金矿床的规模、矿床类型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矿床是一种复杂系统,而成矿作用则是一种复杂的动力学过程。矿床成因的基本问题归根结底是成矿作用动力学问题(於崇文,1994)。成矿作用动力学研究成矿作用的速率、机制和过程。构造动力是成矿的基本因素之一,不同构造动力体制产生不同的成矿系统(翟裕生,2002)。常见的构造动力学体制有七种类型:伸展拉伸、挤压收缩、走滑、隆升、沉降、大型韧性剪切和大型陨石撞击(翟裕生,2003)。胶东金矿与中生代岩浆作用关系密切,对于指导区域找矿研究岩浆的隆起意义重大(吕古贤,2016),控矿断裂和蚀变岩都是岩浆成岩之后的产物。胶东地区长期处于大陆边缘,构造成岩成矿作用过程表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邓军,1999),研究构造性质与金矿的关系,认为胶东金矿是花岗岩和变质岩之间剪切拆离滑脱破碎岩带受岩浆期后热液交代蚀变的产物(吕古贤,2013)。岩浆期后的热液交代岩浆岩蚀变成矿,控制蚀变岩的断裂破碎岩以及断裂对成矿的控制作用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胶东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金矿集中区,矿床位于花岗岩与老地层之间的区域剪切断裂带,围岩是在花岗岩区段的断裂破碎蚀变岩带,成矿作用与岩浆期后热液交代直接相关。区域构造流体研究的一个难题是:如何选择既能保证流体包裹体分析质量,又可以观测交代蚀变阶段构造应力应变的岩石样品。文中选择断裂蚀变带中钾长石化和绢英岩化两个蚀变岩带采集样品,试图解决区域流体研究中的问题。研究发现,胶东区域断裂蚀变岩带构造与热液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具有规律性:在钾长石化蚀变阶段,西部构造强度更强,而在绢英岩化蚀变阶段,东部构造应变值相对更大;钾长石化阶段的流体温度西部低东部高,绢英岩化阶段西部高东部低,显示了热力来源东部更强。胶东区域主要断裂蚀变岩带的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从西到东逐渐降低,表明区域成矿热液的流动方向为自西向东。绢英岩化蚀变岩流体成分的区域变化显示:Na+/K+变化预示,胶东西部K+富集,有利于金的富集成矿,而胶东东部Na+富集,利于成矿流体的迁移;CH4和CO2等流体成分的含量自西向东逐渐降低,与金元素富集正相关。胶东区域断裂蚀变岩带的构造流体特征揭示了成矿热液在胶东地区自西向东运移的趋势。这种趋势影响了这一地区金矿床的规模、矿床类型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基于系统的野外观察和镜下鉴定,从石墨矿石矿物、矿化特征角度研究石墨矿床类型及显晶质石墨矿床成矿模式。研究发现石墨矿物晶体具有多期生长连晶特征,形成复合板状晶体;深变质阶段的混合岩化和大理岩的透辉透闪石化是石墨矿床热液交代阶段的主要矿化蚀变;石墨矿石分为硅酸盐岩型、碳酸盐岩及蚀变碳酸盐岩型石墨矿石;石墨矿床类型为热变质隐晶质土状石墨、浅变质显晶质微晶石墨和深变质大鳞片石墨;成矿模式是成矿物质碳富集-无定型有机碳形成石墨晶核-碳硅有机热液富集再结晶。  相似文献   

20.
东坪金矿床成矿过程中稀土元素活动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尽管稀土元素常被认为是惰性元素,但在热液交代蚀变和化学风化作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程度的活动性,河北省东坪与碱性岩有关的改进改造型热液金矿床成矿过程中,热液蚀变作用使近矿围岩LREE/HREE比值增大,并出现现铈正常异常;石英脉型金矿石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呈出现明显的继承性,脉石矿物石英,钾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相对富HREE,且在脉石石英出现明显的铕正异常,研究结果表明在中,高温,近中性,较高氧逸度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