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2016,(3)
正土壤是最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安全,还关系到国土资源环境的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月1日,湖北省通过了《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法规,被誉为全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湖北样本",具有探路奠基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7,(7)
<正>土壤环境质量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土壤污染防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去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一年后的6月21日,环保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6年以来土壤环境管理工作进展情况。环保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司长邱启文、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锁研究员出席并介绍了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6,(12)
正详查土壤状况健全法规标准摸清家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构建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健全法规配合完成土壤污染防治法起草工作。适时修订污染防治、城乡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加土壤污染防治有关内容。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6,(6)
5月31日,国务院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千呼万唤中,中国环境污染防治的第三张"王牌"终于打出。土壤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守护健康人居环境的首要基础,在"毒地"事件频发的今天,"土十条"备受关注。与大气、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哪些特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面临哪些困难?土壤污染防治应采取什么样的思路?对此,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生态部(土壤环境保护中心)主任王夏晖研究员近日发表了他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6,(6)
正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形势日益严峻,不论是以镉、汞、砷等重金属污染为主的无机污染物,还是以苯、甲苯、三氯乙烯为代表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都不时造成严重污染后果,各种"毒地""镉大米""重金属污染"等热点事件暴露了我国土壤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各界一直期待着国家早日出台土壤污染防治制度的顶层设计。5月31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完成了和《大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5,(8)
土壤污染问题是继大气和水污染问题之后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制定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土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是落实各方责任的有力保障,也是构筑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5,(8)
在7月11~12日举行的"土壤与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土壤年在中国"高层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在主持论坛时说,土壤是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基础,在维护粮食安全、水安全、能源安全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2013年12月第68届联合国大会将2015年定为国际土壤年,并已在全球范围内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我国的土壤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对耕地保护工作专门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必须要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要运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6,(6)
5月31日,备受各方关注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终于出台。无论从应对因"常外毒地""毒跑道""镉大米"等公共事件而引发的公众焦虑,还是从土壤环境治理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来看,这份历经3年修改、"五十易其稿"的文件都可谓恰逢其时,为推动我国土壤治理与修复提供了行动指南。那么,国内污染土壤的修复经历了哪些阶段?目前在土壤修复的技术方面存在着什么问题?江苏常州的"毒地"治理又将何去何从?近日,中科院地理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863计划土壤修复领域首席专家陈同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读者沙龙     
《地球》2016,(7)
正来信节选作为一名老国土人,虽然我已经退休多年,但对于土地的大事仍然非常关注。万物土中生,"吃"和"住"都与土壤环境息息相关。土壤好,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每次我看到有关"毒地"新闻心里总是担忧,连大地都被污染了还有什么是安全的呢?还记得看过这么一条寓言:一篮子苹果,贮存太久后,会出现整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6,(6)
正千呼万唤始出来。然而,这样的期盼和等待是值得的。历时3年、易稿50余次的"土十条"终于出台,中国环保"三大战役"也终于全面打响。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形势日益严峻,不论是以镉、汞、砷等重金属污染为主的无机污染物,还是以苯、甲苯、三氯乙烯为代表的挥发性有机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6,(6)
5月31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全面战略部署,具有重大意义。环保“三大战役”(空气、水和土)的最后一部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靴子终于落地。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对《土十条》出台的背景、意义及《土十条》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从探地雷达GPR(Ground Penetrating Radar)在土壤污染探测中的应用、污染土壤介电常数模型的演化和土壤介电常数求取三方面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利用探地雷达技术开展的土壤污染探测研究.研究认为以土壤介电常数为纽带,采用适宜的方法从雷达回波信号求得介电常数,基于合理的土壤介电常数模型,通过神经网络技术,可驯化建立介电常数和污染土壤多个参数之间联系,从而实现污染土壤中多种污染物含量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正>由"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州大学减震控制与结构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承办的"第九届全国结构减震控制学术会议"将于2015年11月在美丽羊城广州召开。此次会议将延续往届风格,邀请国内外工程结构减震控制领域的著名专家和学者参会并作精彩学术报告,同时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6,(9)
正近日,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省都兰县绿洲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项目组表示,继该院在青海东部地区发现大面积富硒土壤后,首次在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发现大面积连片富硒土壤。项目负责人介绍,2015~2016年,项目组通过对土壤、水体、名特优农产品等5000余件样品进行高精度测试,获得了大量数据,在柴达木盆地发现富硒土壤共计417平方千米,富硒区内每千克土壤硒平均含量达0.47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6,(10)
正2013年,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治理计划。"大气十条"共提出了10条35项重点任务措施,并明确要求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其中,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相似文献   

16.
土壤环境质量基准与水/大气环境质量基准之间的转换关系研究,是全面开展土壤环境质量基准研究的需要,也是系统动态和整体观看待问题的需求.土壤环境质量基准作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修订的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此项研究对于推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进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文章首先基于土-水关系理论基础和相关模型,以及土-气关系理论基础和相关模型两大方面,阐述了多介质质量基准转换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一套土-水/气环境质量基准转换的概念模型;其次,基于标准种类、污染物项目、分级分类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土壤、水以及大气环境质量基准/标准的概况,并总体分析了不同国家质量基准/标准的差异性原因;然后,基于土-水、土-气的相关研究进展,多角度探讨了土壤环境质量基准与水质基准,以及土壤环境质量基准与空气质量基准转换的关键点;最后,对此项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0月23日至10月25日,以"地球物理与国家安全"为主题的第11届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球物理学术会议在陕西省西安市第二炮兵工程大学胜利召开.共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大学、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卫星信息中心、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东北大学、长安大学、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兵器203所、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空军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大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20,(3):12-17
在很多人看来,土壤是田野里不忍沾身的泥巴,是地面上一文不值的尘土,司空见惯、不值一提。然而,就像空气、水和阳光一样,土壤在维系人类生存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能生长农作物、提供食物,土壤还有许许多多的“特异功能”。它可以调蓄洪水,一遍遍地上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戏码;可以将能够产生温室气体的碳封存在自己体内,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富豪”;也可以作为土壤动物、微生物甚至人类的栖身之所,不信你看那一排排的陕北窑洞;还可以保存珍贵的文化遗产,任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沉睡千年,始终护其周全;另外,有些土壤还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如云南土林、甘肃彩丘,吸睛无数。甚至,它还可能是一味良药,不少地方都有食用黏土棒治疗肠道疾病的传统。如若离开土壤,人类文明将失去生机、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5,(8)
土壤是不可替代的资源。为了响应2015年国际土壤年号召,许多国家和在国际层面成果显著的多个区域举行了土壤伙伴关系研讨会,其目的是制定区域未来五年的可持续土壤管理计划.通过实施项目帮助各国开展能力建设,解决具体问题,提升土壤评估和监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促进可持续土壤管理和恢复退化土壤,特别是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组织了多次数字土壤制图培训班。目前在全球范围正在开展多项与土壤相关的活动,包括重要的国际会议、文化宣传展览和面向大众的教育活动;以及土壤和其他学科专家举办的技术会议。通过这些活动将土壤问题与更广泛的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议程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5,(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壤和产地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近日在"土壤与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土壤年在中国"高层论坛上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发生着深刻变化,尤其在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后,正在进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新阶段,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源环境约束和市场竞争挑战,土壤和产地环境管理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