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     
《地球》2015,(7)
<正>中国提交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国家发改委透露,6月30日,我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根据文件,中国确定的2020年行动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6,(10)
正在近期落幕的G20峰会上,气候变化成为重点议题。不仅G20历史上首次就气候变化问题专门发表声明,中国还率先批准《巴黎协定》,传递低碳转型信号,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榜样。城市作为中国实施国家气候和能源战略与政策的重要主体,其低碳可持续发展对中国落实气候承诺、实现长期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9月20日,世界资源研究所在北京召开"可持续及宜居城市项目成果发布暨城市低碳转型研讨会",与来自于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非营利组织的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5,(10)
<正>气候变化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可持续发展中得以解决。国际社会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保护气候,实现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不断增加,资源和环境负荷加重。因此,中国迫切需要处理好发展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积极探索通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能效提高、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有效途径,切实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5,(11)
<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于9月25日发表。这一声明引起多国官员和专家的关注。他们认为,通过这份声明,中美两国发出了走低碳发展道路的强烈信号,中国还表明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在低碳发展领域慷慨援助,以及推动全球气候谈判的真诚愿望。在评价这份声明时,一些国家官员、专家用得最多的词就是"领导力"——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议程的政治动力。  相似文献   

5.
正1月22日,《全球化视野下的气候行动者》青年沙龙第三期"气候谈判新时代:多元化参与者推动谈判进程"在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顺利举行。本次沙龙由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YCAN)、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绿研究院主办,邀请到外交部条约法律司气候办第一秘书郭晓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际合作部主任柴麒敏、创绿研究院研究员李秀兰、山水自然  相似文献   

6.
王俊锋  高建华 《地球》2010,(6):80-83
11月1日,世界各地150名多商界领袖聚首香港,出席“气候变化商界首脑峰会”,探讨新兴低碳经济发展。一天之前的10月31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南京大学发表演讲,肯定了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挑战共同保护地球所做出的贡献。他指出,他球应对气候变化有赖于中国的领导力。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5,(11)
<正>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5日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双方共同发表了《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这是继2014年11月12日中美发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后,时隔317天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达成的又一项历史性成果。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美两国凝聚最大共识,主动担责,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信号,一扫之前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笼罩的阴霾,照亮了全球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6,(1)
正2015年6月30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以下简称自主贡献),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等2020年后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明明 《地球》2014,(6):64-67
6月9日,第五届地坛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低碳新机遇"。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北京市副市长杨晓超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本届论坛是国家发改委"全国低碳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和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共同主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北京环境交易所(环交所)和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7,(7)
<正>美国自特朗普总统就任以来,推翻多项环境保护政策,延缓了美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行清洁能源的进程。全球气候治理正面临新的格局,中美两国如何进一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近日,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清华伯克利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研究中心携手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共同举办"全球气候治理新格局下的中美行动与合作"对话活动,邀请中外专家共同讨论全球气候治理的新格局和新趋势、以及中美两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合作进展。  相似文献   

11.
岳尚华 《地球》2014,(4):54-57
3月22日,第四届中国低碳发展论坛暨《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在清华大学召开。原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教授指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面临日益紧迫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6,(5)
正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等。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形态和发展方向。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低碳经济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新能源将迎来怎样的  相似文献   

13.
高峰 《地球》2010,(2):12-13
2010年,公认的全球外交主题词似乎是:气候变化、气候公正等。低碳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并渗入国际关系的方方面面。在过去的20年中,气候变化议题持续升温,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日渐成为双边、多边外交场台的中心议题之一。有人甚至说,2010年将是气候外交年。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6,(1)
正当地时间2015年12月12日晚间,被称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史性一步"的《巴黎协议》(以下简称《协议》)获得通过。为了这一结果,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延长了一天会期。作为全球最大排放国,中国的态度至关重要。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会后表示,《巴黎协定》是一个公平合理、全面平衡、富有雄心、持久有效、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传递出了全球将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积极信号。专家表示,这既是中国作为联合国气  相似文献   

15.
臧敬 《地球》2012,(4):74-77
2012年3月,总部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行"),在新近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和亚太地区的迁徙》报告中声称,极端的生态灾害今后将更加频繁,易受影响的亚太国家必须立刻行动起来。这份报告将"气候移民"问题再度提上议程,引起了众多媒体的热议。气候移民,顾名思义,就是由于气候变化及气候政策影响导致的人口迁移行为。早在1990年代初,国际社会就注意到移民问题与气候变化、环境退化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6,(5)
正当前,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发展低碳产业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目标。我国也已经宣布了减排目标,能否实现将关系到国家形象,这也是关乎我国自身未来长远发展的大问题,更是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气候与气候变化一直是大气科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为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在气候和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中国科学家对国际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所做的贡献,分析气候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提出前瞻性的科学问题,本文根据正式发表的文献对以上的内容进行梳理,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了总结:(1)气候研究,(2)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3)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4)大气活动中心与西风带对中国气候的影响,(5)气候动力学与气候模式的发展,(6)气候变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前瞻性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民 《地球》2010,(3):38-39
低碳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国家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重要选择,需要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中纳入低碳教育的内容,重点引导青少年树立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参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活动,养成低碳生活方式,并积极影响周围的人。通过低碳教育,调动社会公众的积极性,使低碳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社会的低碳氛围更加浓厚,最终实现低碳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19.
正全球当前的首要发展目标是低碳经济,日渐稀少的一次能源以及一次能源导致的碳排量让我们的地球逐渐失去了生机与活力,新型能源与稳定廉价的能源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发展廉价高效的二次能源也是世界今后的首要发展目标。世界新能源开发利用和减排二氧化碳、发展低碳经济的压力已经与日俱增,刻不容缓。2010年11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制定了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6,(4)
正《中国低碳发展报告》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蓝皮书系列的年度力作。作为中国首部综合性、专业性、原创性的低碳发展研究报告,它既是政府制定气候变化政策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低碳发展状况的窗口。在清华大学近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低碳发展论坛暨新书发布会上,作为主编的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齐晔教授为《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5~2016)》(以下简称《报告》)作了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