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珠江干流梯级开发对鱼类的影响与减缓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6—7月对珠江龙滩库尾至长洲坝下江段干支流鱼类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6418尾,隶属于10目23科82属122种.分析了渔获物的种类组成与分布、生态类型、珍稀濒危特有鱼类采样情况、各江段群落相似度和鱼类多样性等,并与该区域鱼类历史记录进行了对比分析.总体来看,珠江干流梯级开发后,由于大坝阻隔、水文情势改变等,鱼类资源发生了较大变化,河海洄游性鱼类和河口鱼类受大坝阻隔影响分布范围变窄;珍稀濒危特有鱼类由于生境破坏,种群规模变小,濒危程度加剧;库中江段流水性鱼类种类数和资源量显著下降,静缓流鱼类成为优势种;外来鱼类种类多、分布广.对导致珠江干流鱼类资源衰退的其他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过度捕捞、生境破坏、水污染和外来鱼类入侵等.针对珠江干流梯级开发及鱼类资源现状,提出了栖息地保护、河流连通性恢复、鱼类增殖放流站建设、生态调度、渔政管理和生态补偿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观点     
《地球》2013,(9):6
正长渔办:总体上看,长江生态已经崩溃近日,在《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发布会上,农业部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长渔办")主任赵依民心情沉重地表示,总体上看,长江生态已经崩溃,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干流鱼类自然资源也已濒临崩溃,特别是金沙江流域大规模地建设水电项目,今后恐怕还会有更多的长江特有物种消失。  相似文献   

3.
水温是重要的水文指标。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背景下,水温变化已成为威胁全球水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长江上游开发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梯级水库群,然而目前关于梯级水库和气候变化对下游水温及水生态的耦合影响仍不清楚。本文基于长江宜宾-重庆段长序列水温和气象资料,解析了气象因子和金沙江梯级水库对下游水温的影响,评估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鱼类适宜产卵时间对水温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河段近30年年平均水温显著增高,增幅约为0.5~1.1℃;向家坝-溪洛渡水库蓄水后向家坝站、朱沱站和寸滩站年水温过程平均滞后约36、13和7 d,蓄水后下游河段春季“滞冷”效应明显,秋冬季“滞热”效应明显,各水文站旬平均水温最大增加和降低幅度分别为1.8~3.7℃和1.3~3.6℃,“滞热”程度大于“滞冷”程度;年内不同月份水温变化主要由梯级水库蓄水引起,年际间平均水温变化主要由气候变化引起;蓄水后向家坝站附近水温达到重要鱼类适宜产卵水温时间延迟了30~40 d,蓄水对达到重要鱼类适宜产卵水温的时间延迟程度为:黑尾近红鲌>长薄鳅、圆口铜鱼、岩原鲤>中华金沙鳅>长江鲟>胭脂鱼,...  相似文献   

4.
广东肇庆西江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2006-2008年对西江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江段进行鱼类组成与生境调查,共采集鱼类81种,隶属于11且25科69属.其中洄游鱼类8种,外来种6种,土著淡水鱼类67种.以种类数及其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西江保护区鱼类种类多样性较高.优势种是鲮鱼、赤眼鳟、广东鲂,主要经济鱼类为广东鲂、赤眼鳟、鲮鱼、黄尾鲴、花鰶,珍稀濒危物种有花鳗鲡.珠江长臀鮠、台细鳊及多种珠江水系特有鱼类.保护区鱼类生态类型多样,以定居性、杂食性和底栖鱼类为主.保护区江段水文动力条件独特,河床底质结构复杂,是西江鱼类栖息、产卵的理想场所,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等是保护区鱼类生物多样性的主要胁迫因素.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5,(5)
<正>惊蛰已过,春分将临。在江水深处蛰伏了一冬的胭脂鱼,开始向着上层温暖的江水努力溯游。与它同行的,还有岩原鲤、长薄鳅等同样喜欢激流的鱼类。每年三月中下旬,白鲟、达氏鲟、胭脂鱼、圆口铜鱼、岩原鲤、长鳍吻、长薄鳅等30多种长江珍稀特有鱼类,先后挤挤攘攘溯江而上,直到找到各自适宜的产卵场。这场江水中鱼类的盛大舞会,每年将一直持续到五六月份。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5,(5)
<正>比起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等水电站梯级开发,长江干流上紧接着这些巨无霸电站的一座"小水电"——小南海水电站建设,引起了媒体和大众的关注。近日,环保部批复了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提交的《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环保部在批复中提出:"不得在向家坝水电站坝址至三峡水利枢纽库尾长江干流河段和支流岷江、赤水河河段等自然保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7,(9)
<正>作为世界第一大水电站的三峡工程,当年的建设曾经创造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如今,"高峡出平湖"的梦想,在2017年的夏天,再一次开始实现。今年8月,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全面开工建设,被称为"世界水电史上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其总装机1600万千瓦,不仅是在建规模全球最大的水电工程,也是全球首个单机容量机组  相似文献   

8.
谢平 《湖泊科学》2017,29(6):1279-1299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全长达6300 km.长江是一条生命之河,它的活力来自于干流、支流、湖泊和湿地的血脉沟通形成的独特生命系统.长江流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分布有鱼类400余种,其中纯淡水鱼类350种左右,特有鱼类多达156种.长江中下游是东亚季风气候下形成的洪泛平原区域,湖泊星罗棋布,并与江河相连,生活有珍稀水生哺乳动物——白鱀豚和江豚.1980s初中下游湖泊面积约有23123 km~2.1950—1970年间,沿江大建闸节制,除鄱阳湖(2933 km~2)和洞庭湖(2625 km~2)等外,绝大多数湖泊失去了与长江的自然联系,江湖阻隔使支撑长江鱼类的有效湖泊面积减少了76%.1981年,长江上建成了第一个大坝——葛洲坝;2003年,三峡大坝开始蓄水.长江干流的渔业捕捞量从1954年的43万t下降到1980s的20万t,最后到2011年的8万t(降幅为81%).与此完全不同的是,1950s以来,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渔产量分别在2~4万t之间徘徊.长江干流的饵料生物丰度不足两湖的1/7,因此干流对物种的承载力十分有限,以鱼为生的白鱀豚和江豚种群的衰退属于情理之中,加上酷捕误杀,白鱀豚已经灭绝,江豚也危在旦夕.葛洲坝的建设阻挡了鲟鱼和胭脂鱼等的生殖洄游通道,中华鲟和白鲟的灭绝已近在咫尺.长江上游建有1万多座水坝,大部分鱼类的生存受到威胁.根据对长江生物多样性危机成因的粗略估算,节制闸和水电站等水利工程"贡献"了70%,酷渔乱捕等其它因素"贡献"了30%.所谓的生态调度、鱼道或人工放流等也难以拯救膏肓之疾,即使在长江干流十年禁渔也难有根本改观.如果鄱阳湖和洞庭湖相继建闸,将使长江中下游的渔业资源量进一步衰退,江豚的灭绝在所难免,其它物种的灭绝将难以预料.长江在哭泣,众多的物种需要生态文明的呵护!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7—2022年在雅砻江甘孜以下干流及部分支流的鱼类监测数据,采用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流域的鱼类群落结构。通过在雅砻江干流和6条支流21个采样点的监测及相关文献调研共获得鱼类98种,包括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鱼类和28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除干流下游Margalef丰富度指数外,其他区域多样性指数值相差不大;干流上、中、下游和6条支流间鱼类生物多样性不存在显著差异。Cluster分析和NMDS分析表明鱼类群落可以分成6组,ANOSIM检验表明6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6组在海拔和河流等级上存在极显著和显著性差异。分别计算6个聚类组的优势种和常见种,并从栖息类型、食性和产卵类型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组在栖息类型和产卵类型上差异显著。二滩库区和鳡鱼河静缓流河段优势种为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等,建议加强对下游流域外来物种的监测,避免发生大规模生物入侵现象。自1980s以来,雅砻江下游流域鱼类种类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推测与梯级电站修建运行等造成生境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三峡水库调度运行改变了库区江段的水文情势,影响漂流性卵苗在库区江段内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水库低水位运行时,具有流水生境特征的库中和库尾江段是产漂流性卵鱼类在整个三峡库区内重要的产卵江段。了解三峡库中和库尾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的早期资源状况及其对水文和水温特征的响应关系,对于采取适宜的保护措施促进鱼类早期资源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2017—2020年5—7月在库中涪陵断面进行的逐日早期资源监测,了解三峡库中和库尾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的种类组成、产卵规模、产卵场分布及其年际变动特征,并采用随机森林(RF)模型,分析鱼类逐日产卵规模变动与水文、水温格局及其过程的关系,辨识影响不同种类产卵规模变动的关键水文及水温要素。结果表明:2017—2020年共采集到漂流性鱼卵21种,包括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鱼卵3种;以圆筒吻鮈Rhinagobio cylindricus、蒙古鲌Chanodichthys mongolicus、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等6种鱼类的鱼卵为主,占总采集鱼卵数的88.76%;各年的鱼卵规模分别为83.04×108、14.29×...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7,(9)
<正>"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水电史上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三峡集团董事长卢纯说。2017年8月3日,全球装机规模世界第二大、在建规模世界第一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这是继溪洛渡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建成投产和乌东德水电站核准建设以来,金沙江上的第四座巨型水电站。它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单机容量1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圆筒式尾水调压井规模世界第一,地下洞室群规模世界第一,300米级高拱坝抗震参数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2.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三峡水库鱼类资源一直在发生变化,为掌握三峡水库蓄水后典型支流香溪河鱼类群落的现状及历史变化,于2020年7月—2021年4月使用多网目复合刺网和地笼对香溪河鱼类群落进行实地采样,并结合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期间共采集到鱼类55种,隶属于7目14科,鲤科鱼类种类数最多,以杂食性鱼类和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优势种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短颌鲚(Coilia bratchygnahu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和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其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别为5502、3828、2567和1109。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刺网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个体数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与三峡水库蓄水前相比,香溪河鱼类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减少4种,外来鱼类增加3种。湖泊定居性种类持续增加,喜流水性种类减少,鱼类优势种发生较大变动。2020—2021年香溪河鱼类组成与1987年的相似性指数为0.29,与2012—2013年的相似性指数为0.53,反映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香溪河...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外来鱼类调查(2001—2014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文家  何德奎 《湖泊科学》2015,27(3):502-510
2001-2014年对青海省主要水体中外来鱼类组成、分布和生态习性进行了系统调查.野外调查采集到外来鱼类30种,隶属6目12科25属,已建群外来鱼类16种.其中,黄河水系拥有的外来鱼类最多,共26种;长江上游有4种,为该河段首次记录;可鲁克湖12种,是内陆水体中外来鱼类最多的水域.结合历史文献记录,截至2013年,全省记录外来鱼类7目13科31属36种,已远超土著鱼类物种数(50种和亚种)的一半.调查分析发现外来鱼类呈现数量持续增多、分布范围向高海拔扩张的趋势.已建群外来鱼类主要是分布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广布型物种.虹鳟(Oncorhynchus myskiss)是代表性外来种,现已在黄河上游干流部分河段形成自然繁殖群体,其食物组成包括水生无脊椎动物和高原鳅等土著鱼类.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开展外来鱼类影响研究是防控高原地区外来鱼类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6,(4)
正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会后,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东亚项目副总监李雁评论道:"今天的发布会再次证明环保部已经抓到了环境问题的‘痛点’,不仅积极采取措施治理突出的污染问题,更在调整治理机制以解决导致污染的深层次根源,比如地方保护主义、工业发展规划不合理。"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7,(3)
<正>长江流域是我国水生物多样性最为典型的区域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分布有鱼类370余种,其中170种为长江特有鱼类,多数受到生存威胁,其中白鳍豚、白鲟已经灭绝,中华鲟和江豚等极度濒危。鱼类是长江上生物链的关键环节之一,没有鱼类,以鱼类为生的其他动物就将无法存活。没有鱼来吃掉水体里的浮游生物,水体也将失去一项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5,(11)
<正>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于10月15日发布《2015年一至三季度中国367座城市PM2.5浓度排名》指出,367座城市中,仍有近八成城市空气未达标,参考标准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建议中国政府应通过在"十三五"规划中制定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的政策来留住蓝天。据悉,绿色和平组织分析的数据来自中国环境保护部门的网上信息平台,将所有国控监测站空气质量监测点每小时的PM2.5数值作为原始数据。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7,(12)
<正>著名国际环保组织十亿吨联盟(1 Gigaton Coalition)10月31日发布最新报告《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项目:全球减排贡献》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项目可以极大弥补《巴黎协定》的减排承诺缺口,同时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尤其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报告指出,2005年至2016年间,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由国际社会支持的各个减排项目,可保证在  相似文献   

18.
巴家文  陈大庆 《湖泊科学》2012,24(2):185-189
三峡水库已于2010年10月完成175 m的蓄水目标,蓄水后三峡库区形成一个生态位严重空缺的人造湖泊生态系统.近年来,库区及长江上游外来入侵鱼类呈增长态势,已发现外来入侵鱼类23种,且部分已处于种群数量暴发阶段.水库蓄水初期营养盐输入增加和初级生产力的提高通常也利于广适性鱼类和外来种的生存,对外来鱼类的入侵和种群数量的扩散暴发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外来鱼类在生态位竞争上与土著鱼类相比处于明显优势地位,可能将严重危害三峡库区的渔业资源及其水域生态系统的安全.因此,对于三峡库区的鱼类入侵及其所带来的相关效应等问题,应引起密切关注和重视,尽早建立三峡库区入侵鱼类的预警和防治体系,严格评估人为引种活动,深入研究外来鱼类得以成功入侵的原因与机理.  相似文献   

19.
蓝颖春 《地球》2015,(4):58-60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在6.76亿千瓦以上,为世界之最,有"中国水电甲天下"之说。而西藏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在2亿多千瓦,占全国的约30%,居各省区市之首,可以说"西藏水电甲中国"。西藏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藏南和藏东,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干流。其中,雅鲁藏布江流域水能资源最丰富,理论蕴藏量1.14亿千瓦,其下游的大拐弯地区更是堪称世界水能富集之最——在50公里直线距离内,形成了2000米的落差,汇集了近7000万千瓦的水电可开发资源,相当于三四个三峡水电站。2014年11月,藏木水电站的成功投产,是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的"第一桶金",也同时按下了"藏电外送"的"启动键",西藏电力由内需向外送的转折已来到眼前。  相似文献   

20.
太湖水环境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其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到流域经济社会发展.2007年太湖水危机事件,催生了对太湖的综合整治.本文基于2007-2016十年对太湖水质与蓝藻水华面积等的监测,分析了太湖水环境的演变趋势.太湖十年水质变化阶段性明显,2008-2012年各项水质指标下降明显,而后趋于平缓,近3年个别指标如总磷、叶绿素a浓度等呈现快速上升的反弹趋势;另外,水质指标在空间上的差异性逐步缩小,原来污染严重的西北部水域水质改善效果较为显著,其正从"污水湖"向"自然湖"状态过渡,而原来水质相对较好的东南部水域水质却逐步下降.本文也综述分析了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变化与水质环境变化的相关性,基于太湖局部水域的鱼类调控实践,提出了太湖现阶段"以渔改水"的鲢鳙控藻非经典生物操纵与鱼类结构调控的经典生物操纵结合的渔业途径.湖泊富营养化治理需要充分关注到鱼类对湖泊浮游生物和水质变化的重要驱动效应,需要充分考虑到鱼类群落结构优化和食物网调控对环境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