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2016,(3)
正现代生物及人类是地球形成与地质历史演化的产物。因此,人类和生物的生存及健康是与地质环境至关重要。前人硏究认为,地质环境在宏观方面主要与地貌、岩石、土壤和水等环境地质因素有关;在微观方面则与地质环境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有关。本文重点阐述元素与健康以及土壤与健康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5,(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壤和产地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近日在"土壤与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土壤年在中国"高层论坛上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发生着深刻变化,尤其在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后,正在进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新阶段,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源环境约束和市场竞争挑战,土壤和产地环境管理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6,(6)
5月31日,国务院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千呼万唤中,中国环境污染防治的第三张"王牌"终于打出。土壤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守护健康人居环境的首要基础,在"毒地"事件频发的今天,"土十条"备受关注。与大气、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哪些特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面临哪些困难?土壤污染防治应采取什么样的思路?对此,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生态部(土壤环境保护中心)主任王夏晖研究员近日发表了他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正1月16日至17日,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为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指明了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做好粮食流通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正晓作工作报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流通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责任重大。那么,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5,(8)
<正>土壤,是人类生活的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时下,中国的土壤安全状况正面临严峻的危机,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甚至严重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甚至社会和谐发展。2015年是第68届联合国大会确定的"国际土壤年"。在我国,继"气十条"、"水十条"相继发布后,《土壤污染防治法》也于2015年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在此背景下,  相似文献   

6.
正1月16日至17日,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粮食工作的决策部署,传达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最近关于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交流2013年粮食流通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2014年工作任务。同时召开了全国粮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会议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和粮食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了李克强总理和张高丽副总理、汪洋副总理最近对粮食流通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与会代表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5,(8)
在7月11~12日举行的"土壤与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土壤年在中国"高层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在主持论坛时说,土壤是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基础,在维护粮食安全、水安全、能源安全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2013年12月第68届联合国大会将2015年定为国际土壤年,并已在全球范围内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我国的土壤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对耕地保护工作专门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必须要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要运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6,(6)
5月31日,备受各方关注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终于出台。无论从应对因"常外毒地""毒跑道""镉大米"等公共事件而引发的公众焦虑,还是从土壤环境治理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来看,这份历经3年修改、"五十易其稿"的文件都可谓恰逢其时,为推动我国土壤治理与修复提供了行动指南。那么,国内污染土壤的修复经历了哪些阶段?目前在土壤修复的技术方面存在着什么问题?江苏常州的"毒地"治理又将何去何从?近日,中科院地理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863计划土壤修复领域首席专家陈同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地表土壤热通量是地表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表蒸散发的估算至关重要.利用土壤温湿度廓线观测资料基于热扩散方程计算地表土壤热通量,并通过冻土融化前后土壤液态水含量变化估算土壤含冰量,分析了土壤含冰量对土壤热通量的影响,旨在分析黑河流域典型下垫面(高山草地、农田和森林)地表土壤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不同下垫面的地表土壤热通量有明显的日变化差异,日最大值时刻提前净辐射通量几分钟至几小时不等,这与土壤质地、湿度、热属性和植被覆盖度有关;(2)净辐射通量有显著的季节变化,一般夏季达最大值,冬季最小,地表土壤热通量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并不总是与净辐射通量变化保持一致,春季达最大值,夏季由于植被覆盖的原因反而降低;(3)地表土壤热通量占净辐射通量的比例因季节及下垫面不同而有差异,1月份月平均比值分别为:阿柔25.6%、盈科22.9%和关滩4.3%,7月份月平均比值分别为:阿柔2.3%、盈科1.6%和关滩0.3%;(4)冬季考虑了冰的热容量使得土壤热容量增加,土壤热存储增加,从而由热扩散方程计算的地表土壤热通量增加,使得能量平衡闭合率提高了4.3%.  相似文献   

10.
郑仙蓉 《地球》2014,(2):12-15
1月16日至17日,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粮食工作的决策部署,传达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最近关于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交流2013年粮食流通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2014年工作任务。同时召开了全国粮食纪枪监察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1.
郑仙蓉 《地球》2014,(2):16-19
1月16日至17日,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为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指明了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做好粮食流通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正晓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4,(2)
正前言没有汽车,我们可以步行;没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我们可以住在简朴的小木屋;没有绫罗绸缎,我们可以穿棉麻粗衣;但是,如果没有吃的东西了,人就无法生存,那就是天大的问题了!因此,和石油一样,粮食也是最基本的战略资源;"粮食战争"已经成为西方参与的、世界上最复杂的"隐形战争"。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而中国要养活13亿人口,在自身粮食生产方面面临许多挑战,比如土地利用方式粗放、水利基础设施陈旧、城市扩张和工业扩张加剧了耕地流失、粮食流通体系落后、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6,(3)
正土壤是最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安全,还关系到国土资源环境的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月1日,湖北省通过了《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法规,被誉为全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湖北样本",具有探路奠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6,(4)
正"国际能源署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碳排放保持基本持平,2015年全球碳排放继续第二年保持基本的持平,在此当中,中国的碳排放增速减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齐晔说。3月17日,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联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以及财经网在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五届中国低碳发展论坛暨新书发布会",发布《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5~2016》和尼古拉斯·斯  相似文献   

15.
蓝颖春 《地球》2015,(3):80-83
<正>3月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就"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相关问题发言。余欣荣表示,2014年我国的农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下,战胜了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实现了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农民增收的"十一连快"。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形势好,为整个国民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整个农事活动正在从南到北全面展开。今年我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6,(9)
正我国用全球8%的耕地生产了全球21%的粮食,但同时化肥消耗量占全球35%,粮食生产带来的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更是提出,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探索实行  相似文献   

17.
臧敬 《地球》2012,(4):129-131
2012年3月21日,世界第40个国际森林日如期而至。众所周知,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5000万年来,地球上形成的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占到了三分之一,它们是80%的陆地生物的家园。森林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今年的森林日以"保护地球之肺——森林"为主题,旨在强调森林的生态价值,呼吁全球共同肩负起这一人类重要使命。然而,人类是如何对待森林家园  相似文献   

18.
蓝颖春 《地球》2012,(11):16-19
金秋十月稻谷香。金灿灿的田野里,风吹着结满沉甸甸果实的稻穗,掀起一层层金黄的波浪。人们在波浪里,辛勤地收割着这黄澄澄的果实,汗水掩饰不住人们脸上的喜悦,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据农业部的消息,今年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实现"九连增"。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生产了占世界20%的粮食。然而"九连增"来之不易,为了保障粮食增产,我们必须守住18亿亩  相似文献   

19.
刘焕启 《地球》2013,(2):24-27
正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北京市环保局也表示,计划在春节前,首先开始实时发布包括PM10在内三项常规污染物的每小时浓度,并同时公布PM2.5的研究性监测数据,供市民参考。这也被称为"PM2.5新政"。2013年1月11日至15日,就在"PM2.5新政"实施伊始,一场席卷  相似文献   

20.
地震前兆观测是地震预报的基础。地震流体前兆观测在水资源过度开采的形势下,发展断层土壤气观测成为必然趋势。但地下流体观测技术规范未给出断层土壤气观测的集气-采气装置及采气条件的具体参数,而这些参数正是影响观测结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对断层土壤气气氡观测的采气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及分析。结果表明,当日采气量一定时,集气室体积的大小对观测结果有较大影响。运用"采气率"这个概念来定量衡量断层土壤气观测装置系统的实用效果。集气室有效体积的大小应根据日采气量的多少来确定,采气量越大,集气室有效体积应越大,结合地震前兆观测实际,采气率应接近于1。本文实验研究结果对规范断层土壤气气氡观测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可供其它气体观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