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李淳 《地层学杂志》1991,15(1):69-75
<正> 长期以来,地质学家以地层序列中的不整合、假整合或间断作为地层单位界线。这不足为怪,因为经常伴随着地层不连续的岩相突变、动物群“冲断”以及构造角度在所有地层层序中确是一些可辨识的最明显、最突出的特征。分界不整合是最早在西欧被认识的地层单位赖于建立的基础,现作为标准全球年代地层表中的一些系原来就是不整合为界单位。这种做法并不仅限于早期的地层工作或仅限于西欧,曾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沿用至今。在构造幕被认为是基本上全球等时的时代,不整合为界单  相似文献   

2.
郭胜哲 《辽宁地质》1999,16(1):25-28
层序地层学的理想思想被认为是地层不和沉积学中最伟大的革命。从九十年代以来,其概念体系已早日臻完善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本文根据作者在新一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对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作一简要介绍。其内容包括;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野外和室内的基本工作方法,层序地层单位与其它地层单位的关系,以及几点重要的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3.
层序的成因是沉积基准面变化所引起的 ,沉积基准面是全球性海平面变化、构造升降、沉积物供应和气候四个因素耦合作用导致的。通过对同位素测年、生物地层对比、层序成因、层序地层对比及层序界面性质五个方面的讨论 ,指出层序地层格架不是一个等时地层格架 ,不能作为全球对比的标准 ,它所体现的主要是沉积作用和沉积地层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标志层在区域地层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雄飞  熊清华 《江西地质》1996,10(3):226-231
本文根据大量野外实践,提出了次稳定标地,认为次稳定标志与原生沉积的特殊标志等同。因此,过去的标志层涵义应进一步完善,标志层不仅在层序地层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盆地分析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高分辨地层学的分析原理和工作方法。在滇地区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对该区两口钻井的自然伽玛侧井曲线进行了微层序的分析与划分,并得到比较满意的划结果。证实此种方法在划分微层序上是一种新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层序地层学及旋回地层学的大量研究成果研究,浅海相地层的旋回记录是一种普遍现象。在进行露头层序地层研究中,不能机械地识别层序界面及进行体系划分,岩性、岩相,相序及其有序又珈形式才是研究的基础和关键。旋回层序的界面有两种类型;暴间断面及加深饥饿间断面。  相似文献   

7.
陆相层序地层学的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新疆南雅尔当山震旦系的新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泥盆系层序的新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吉林省泥盆系露头比较零星,地层资料也比较少。1966年李东津等在永吉县黄榆屯西王家街发现泥盆纪珊瑚,长春地质学院等命名为王家街组。分布在磐石县呼兰镇至黑石镇一带的变质岩系呼兰群经郭鸿俊的研究被划为志留—泥盆系,但至今仍有争议。笔者通过珊瑚化石的研究,肯定了原定为志留系的二道沟灰岩为早泥盆世早期地层,又在王家  相似文献   

10.
滇黔泥盆纪露头层序地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滇黔泥盆系中可识别出三个Ⅰ类和二个Ⅱ类层序界面,以及三个Ⅰ类和一个Ⅱ类层序:洛霍柯夫—布拉克期为碎屑岩Ⅰ类层序,由低水位、海侵和高水位三个体系域构成层序;爱姆新—爱菲尔期为碎屑岩—碳酸盐岩Ⅱ类层序,由陆棚边缘、海侵和高水位三个体系域构成层序;吉维特早期和吉维特晚期—法门期为两个相似的碳酸盐岩为主的Ⅰ类层序,都由低水位、海侵和高水位三个体系域构成层序。由沉积体系域演化作出的泥盆纪海平面变化曲线,不同于威尔的全球泥盆纪海平面变化Ⅱ级旋回,表明滇黔地区泥盆纪海水进退和上升、下降受局部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