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就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如下意见。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1.重要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  相似文献   

2.
凉山型服饰在外型方面可以代表整个彝族的风格,那么其余的5种类型是不是可以省略不谈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乌蒙山型、红河型、滇东南型,还是滇西型、楚雄型,它们都各具特色,都有自己深远的文化基因,都是少数民族服饰百花园中亮丽妖娆的一朵。在此,有必要着重介绍乌蒙山型和滇东南型的彝族服饰,因为,它们与居住在广西的彝族相关。巍巍乌蒙山,是大西南彝族文化的发祥地。在唐宋以前,此地彝族服饰与凉山彝族服饰大同小异,但到了  相似文献   

3.
彝族爱山,而且爱大山高山。山不高不住,山不大也不住。于是,大西南的高寒山区或半山区,便有一寨寨的彝村镶嵌在大地和白云之间。说彝族是山的民族,其实并不过分。云贵高原上除了山还是山,山上有彝族,有彝族就有地,有地就有玉米、土豆、大麦、小麦、高粱、荞麦、红稗和蔬菜,其中最普遍的是玉米,因而,彝族又有玉米人之称。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的水文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四千年。这四千年以来,我国历代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灿烂文化。特别是在古代,我国的自然科学技术发展是走在当时世界的前面,其中也包括着水文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5.
如果把各个民族的服饰比作花朵,那么,彝族服饰肯定是其中最为绮丽的那朵花了。由于彝族分支众多,居住环境复杂,分布地域广阔,其服饰也呈现出种类繁多、色彩纷呈的景象。多彩多姿的服饰景观,体现了彝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独到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6.
杨正纯 《云南地质》2007,26(4):487-490
中华玉文化,传承8 000多年,延绵不断,久而不衰,至今发扬光大,日益辉煌。除了本身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气质,具有飞越历史、贯穿时代强大生命力之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玉文化有丰富的文化载体。这些载体,包括了美学、哲学、礼仪、文学、军事、政治、宗教(包括佛学、孺学、道学)、经济、美术和珠宝工艺技术等等。正是有了这些载体,才使中华玉文化,显示强大的传承雄势。中国传统文化中,与玉文化同时产生,并行传承8 000多年的另一个古老文化,是中国音乐文化。古人根据敲击玉片发出清脆悦耳声音的原理,用玉(也常用碳酸盐类岩…  相似文献   

7.
吴晔 《湖南地质》2012,(8):19-19
今天的人常用“土地整理”这个词,一般人以为这是极为新鲜的一个行当,其实几千年前就有这种土地整理设想和需求了。中华民族虽然历史悠久,有古老而辉煌的文明文化,但是远古的史料留存到现在,可信的只有一鳞半爪了。而有些史料虽然难求其实证,然而,无论是以情、以理、以人类发展进程的科学研究成果推断,其事可信。下面我们讲的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后稷十问”就是如此,不一定是哪个后稷,甚至不一定是后稷,但是所问的十个问题,却肯定是古时候的人非常关心的:  相似文献   

8.
婚配嫁娶,迎来送往,这是人类婚姻活动的基本形式。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无数的支系,其丰富多彩的婚姻习俗,让祖国民俗大花园里增添了不尽的景致。  相似文献   

9.
通天之路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而对于死,彝族人显得更自然更从容一些。彝族分布甚广,各个分支的丧葬风俗各有异同,真可谓是同一种生百种死。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相同的文化基因,使不同地方的彝族在丧葬方面,基本保持了大同小异的习俗。彝族的丧葬风俗始自远古。在古代,人们普遍实行  相似文献   

10.
跳动的火焰     
书庆文化,被认为是衡量一个民族人文高度的标杆。彝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自古以来,一直有属于自己的传统节日。彝族分布广阔,分支众多,不同的支系、不同的族群各有自己的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民族在各历史时期经过不断实践和经验积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理念,创造了满足生活、生产需求的各种建筑物。传统民居作为其中最基本的一种建筑类型,除了满足基本的功能使用外,与社会、文化、习俗等更是息息相关。因地域分布的广博,传统民居受到各地自然和物质条件的影响,呈现出比其他建筑类型更具有无限创造力的特点。传统民居智慧拥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内核,是体现传统建筑智慧最具特色的代表,也是中华文化基因传承发展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相似文献   

12.
地学园地     
发现最古老多细胞藻类化石 本刊讯 地矿部天津地矿研究所最近提交的一项研究成果确认,1993年在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发现的叶状宏观化石,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多细胞藻类化石,也是最古老的后生生物代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质》2018,45(4):802-802
正有鳞类动物是陆地脊椎动物种类最多的类群之一,包括现今蛇和蜥蜴在内的动物类群。然而,到目前为止有鳞类动物的内部系统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已知最古老的化石记录与人们估计的起源时间存在70 Ma的空白;在爬行动物系谱图的研究中代表性的有鳞类动物数量不足;解剖学和DNA研究提供的最新演化历史也存在冲突。根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古生物学论文,科学家确定了所有有鳞动物的最古老"祖  相似文献   

14.
白族传统建筑是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境内56个民族总称中华民族。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先民汇聚的中心,中原族逐步形成中华民族的主体。各个民族及其文化汇聚、融合、分解、组合、运动达数千年之久,“形成中华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仅汉族是多元混血融合形成,其他每一个民族也都是多元融合形成。汉朝以后,以儒家思想为基调的传统文化,在各民族文化中均有影响,甚至在有的边疆民族中,这一文化模式保存的比中土汉族更完整鲜明,所以有“中原失礼,求之四夷”之说。  相似文献   

15.
玉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载誉古今。 我国考古学者根据距今5000年左右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出土的大量玉器研究提出,中国在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还存在着一个玉器时代,表明文明的演变在东亚有着独特方式。玉器时代是中国文明起源时代,这是区别于  相似文献   

16.
酒茶飘香     
彝族称得上是酒的民族,其饮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夷(尼)系部族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分支的流向,彝族的饮酒习惯与方式也变得愈加丰富多彩。时至今日,喝酒仍然是彝族一种常见的社交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一、充分认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地矿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可以从四个方面看.第一、复兴伟大中国文明的历史任务迫切要求我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伟大民族,为人类文明曾有过伟大的贡献,只是在近代,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而落后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开始了伟大的中国文明的复兴,十一届三中全会更赋予这个复兴以新的强大生机和活力.十二届六中全会向全国  相似文献   

18.
月球反射光谱学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昀昭 《地学前缘》2014,21(6):74-87
随着我国探月工程稳步开展以及未来深空探测需求,反射光谱学研究在我国重新受到重视。文中简要介绍了月球反射光谱学原理及其研究方法,并以“嫦娥三号”着陆场所在的雨海地区为例展示反射光谱学的部分应用。与背面斜长岩高地相对单调的光谱特征不同,雨海周边高地展示了多样性的吸收特征,岩石类型以苏长岩质岩石为主,橄榄石、辉石、尖晶石等矿物都有分布。月球上最古老的和最年轻的玄武岩在雨海盆地也都有分布。古老的中、低钛玄武岩以易变辉石为主兼有少量低钙普通辉石,年轻的高钛玄武岩富含橄榄石。雨海乃至整个风暴洋地区玄武岩较之其他月海玄武岩贫Ca。雨海地区的元素、矿物组成以及玄武岩时代都具多样性,该区是研究月球热演化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19.
马传华 《地下水》2014,(3):57-58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开启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得到凸显。丹东市水资源量丰富,河湖众多,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有利于水生态文明建设迅速推开。  相似文献   

20.
九江,这颗镶嵌在赣皖鄂交界处的明珠,是一座文明而古老的城市,也是一处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雄伟壮观的点将台、婷婷玉立的浔阳楼、奔腾不息的长江、浩淼无际的鄱阳湖、闻名遐尔的石钟山、叹为观止的龙宫洞……,更有那“飞峙大江边”的庐山,名史名山名江名湖共同妆扮着这座名城,赐给她以灿烂似锦的历史文化和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令世人为之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