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依沟群分布于西秦岭南亚带白依复背斜核部,出露面积约50平方公里,主要由流纹质、流纹英安质凝灰岩,凝灰质砾岩及变砂岩、片岩、板岩等组成。火山物质与沉积物质呈互层状,渐变过渡,构成多组旋迥。砾石层中砾石分选差,有侵入岩、喷出岩,也有沉积岩,但以长英质为主。对其中的英安质凝灰岩用全岩Rb-Sr等时线法测得偏低的年龄值为739Ma。利用U-Pb三价段模式年龄推测砾石花岗岩形成于11—13亿年间。白依沟群中之火山喷发岩及砾石岩浆岩的成因类型及形成环境如何?对西秦岭地区晚元古代地质演化及与其邻区的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布于四川西北部若尔盖地区秦岭褶皱带西段的白依沟群,由一套浅变质的陆源碎屑及火山质碎屑岩及其过渡类型的岩石组成。白依沟群过去认为是奥陶-志留纪的沉积。自1982年在西秦岭开展1:5万区调和科研工作以来,通过岩性,岩相以及区域地层对比,笔者认为此套岩系与川西下震旦统苏雄组和开建桥组相当.因此,首次提出秦岭西段有早震旦世陆相沉积,证实了当时甘孜松潘一带为一古陆。  相似文献   

3.
歪头山-北台地区是太古代鞍山群火山-沉积岩系发育较完整地段.本文侧重于原岩建造和岩石类型讨论,并提出火山沉积岩系内沉积界面对铁矿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东部黄竹岭地区的原“抱板群”早年已被解体为奥陶纪南碧沟组和中元古代戈枕村组、峨文岭组。本研究在原划归早奥陶世南碧沟组中酸性火山岩夹层中获得锆石SHRIMPU-Pb年龄441±10Ma,属于志留纪兰多维列世,且此火山岩的形成年龄可代表该套火山-沉积岩系的形成时代;在原划归抱板群峨文岭组的变质沉积岩系中获得碎屑锆石LA-ICP-MS U-Pb最小峰值年龄438 Ma,指示其形成于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原划归抱板群戈枕村组的地质体实为泥盆纪片麻状花岗岩类。因此,本文将黄竹岭地区原“抱板群”重新解体为志留纪地层(保脚村组和蒙花岭组),以及泥盆纪侵入岩类。保脚村组(原峨文岭组)变质沉积岩系及蒙花岭组(原南碧沟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均被泥盆纪花岗岩侵入。海南岛东部黄竹岭地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地层及泥盆纪侵入岩类的厘定,对海南岛东部地区早古生代地层格架的建立、海南地块构造演化等基础性地质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宣化—四台嘴一带麻粒岩相岩石的矿物学和结晶的P-T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太古代迁西群地层在研究区广泛分布,主要出露于宣化以北的西望山—四台嘴一带(图1),构成了走向北西-南东的波状褶皱群。本区的迁西群下部,主要由(石榴)斜长辉石(角闪)岩组成,夹有基性麻粒岩;中部主要由中酸性麻粒岩组成,夹有基性麻粒岩;顶部主要由片麻岩组成,夹有变粒岩和磁铁石英岩。研究区的原岩为火山-沉积岩系。  相似文献   

6.
田应龙 《湖南地质》1991,10(2):135-140
湖南前霞旦系冷家溪群和板溪群,主要由各种板岩,变质砂岩组成,夹有基性、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沉积岩及碳酸盐岩。地层中Na_2O含量、Na_2O/K_2O及Co/Ni比值与其中火山沉积物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在平面上反映出存在几个火山物质沉积中心,黔阳至会同、沅陵至桃源之间及湘潭至双峰一带是板溪期火山物质沉积中心;平江至浏阳一带是冷家溪期火山物质沉积中心。湖南前震旦系金矿的分布几乎都集中在这些地区内。因此,Na_2O/K_2O,Co/Ni比值分布特征是金的区域成矿预测的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7.
琼西抱板群变质沉积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琼西中元古代抱板群变质沉积岩可分为白云母石英片岩组和石英二云母片岩组,其原岩为砂岩质泥质沉积岩夹火山物质。白云母石英片岩组和石英二云母片岩组在地球化学成分上的差异是原始沉积化学分异作用的结果。对主元素、微量元素(含稀土元素)及Sm-Nd同位素的综合研究表明,海南岛存在古元古代或更早的古老基底,抱板群变质沉积岩一部分来源于成熟度较低的古老地壳物质,另一部分来源于含地幔火山物质较多的初生地壳,或与研究区大规模造山运动、构造-岩浆活动所伴生的地幔物质加入有关。初步研究显示,琼西抱板群变质沉积岩可能是造山带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区(扩张弧后或弧间盆地)大地构造环境下的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8.
在华南内陆的赣南地区,发育早白垩世早期武夷群火山岩系,其不整合覆盖于南华纪-寒武纪变质岩系之上,且被早白垩世晚期罗塘群红色沉积岩系不整合覆盖。火山岩系内发育直立甚至倒转褶皱、逆掩断层等挤压变形和构造变质现象,并被南华纪变质岩系推覆逆掩;罗塘群红色沉积岩系变形微弱,底部发育近源快速堆积的砾岩层,其中所夹粗面岩具有埃达克岩和高压型粗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上述地质事实表明,赣南地区在武夷群火山岩系形成之后、罗塘群红色沉积岩系形成之前发生过强烈的挤压构造事件。定年资料显示,武夷群火山岩系顶部流纹岩和罗塘群红色沉积岩系底部的粗面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1.4±1.3 Ma和110.7±1 Ma,不仅说明江西南部地区缺失131~110 Ma的地层,而且指示挤压构造事件发生在131~110 Ma之间。逆冲断层中新生矿物绢云母K-Ar稀释法年龄为118.2±3.2 Ma和112.9±3.7 Ma,指示挤压构造发生时间在118~113 Ma之间。运动学特征显示挤压应力方向为NW-SE向,与华南陆缘早白垩世中期挤压构造事件的挤压应力方向一致,指示早白垩世中期华南内陆和陆缘的挤压构造事件存在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陕南某铁矿田由若干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型”铁矿床所组成。在地质构造位置上,矿田位于南秦岭震旦亚代古火山岛弧的北缘。组成该岛弧的海相火山-沉积岩地层系“勉略群”。它曾受多次变质与形变。  相似文献   

10.
大平沟地区位于北东向阿尔金走滑断裂北侧与东西向阿尔金北缘断裂所夹持的区域。区内出露卓阿布拉克组火山-沉积岩系,其中以灰黑色粉砂质泥岩为代表的沉积岩系出露宽度3~5km,是相邻20km的东侧喀腊大湾地区出露厚度(约1km)的3~5倍。通过野外详细的地质调查,特别是运用小褶皱分析方法、褶皱层理与轴面劈(片)理关系判别分析方法,首次对阿尔金山东段大平沟地区的卓阿布拉克组火山-沉积岩系中的沉积岩夹层沿剖面开展追索研究,恢复了大平沟地区褶皱构造的轮廓,并对其成因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南侧喀腊达坂-阿克达坂断裂以南的元古宇碳酸盐岩系较强硬的岩层、北侧阿尔金北缘断裂以北的太古宇结晶基底的刚性岩块、以灰黑色粉砂质泥岩为代表的细碎屑岩的柔性特点、冰沟岩体隆升造成其东侧盖层向东收缩是基础,而北北东向区域挤压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北东东向卓阿布拉克断裂的左行走滑造成的卓阿布拉克组沉积岩系西端的侧向挤压是褶皱形成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西藏桑日地区桑日群火山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桑日地区的桑日群火山-沉积岩系,是冈底期火山岩浆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该火山岩系的地质特征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构造环境的研究,确定其形成时代为晚朱罗-早白垩世。前人划分的桑日群上部旦师庭组与新厘定的桑日群比马组之间为区域性不整合接触关系,旦师庭组的时代为晚白垩世-早第三纪。  相似文献   

12.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在湘东北文家市涧溪冲村原中元古代冷家溪群新发现一套基本无序的变质沉积-火山岩系。根据岩石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涧溪冲变质沉积-火山岩系为变质火山岩夹变质粘土质沉积岩,属绿片岩—高绿片岩相。变质火山岩的原岩为大洋拉张环境下形成的以低钾拉斑玄武岩为主,低钾玄武安山岩次之的火山-次火山岩系,其物源为亏损地幔。变火山岩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594±48)Ma,其形成时代可能是新太古代。因此,与传统的中元古代冷家溪群的岩石组合、形成环境、形成时代、变质变形都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原冷家溪群应予以解体。  相似文献   

13.
中条山地区地质特征及铜矿床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覃志安  薛克勤 《华北地质》2003,26(2):108-113
中条山地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新太古界涑水麻粒岩-角闪岩相杂岩、绛县群角闪-绿片岩岩相变质岩、古元古界中条群绿片岩相变质岩、担山石群变质砾岩-石英岩、西阳河群安山岩、沉积岩和中新元古界沉积岩。区内岩浆作用强烈,以绛县期、西阳河期火山喷发、涑水期岩浆侵入为主,火山作用为铜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物质。深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特别是其交汇处为成矿物质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空间。按成因该区铜矿床可分为次火山-火山气液再造型、远火山-沉积变质型、沉积变质型、层控热液型和热液脉型铜矿床,代表性矿床有铜矿峪、筐子沟、胡家峪、横岭关、落家河等矿庆。  相似文献   

14.
柯尔碱膨润土矿为钠基膨润土矿床.它赋存于上石炭统火山岩系中,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方式多样,各家认识不一,现归纳整理于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位于北天山华力西褶皱带依林哈比尔尕复向斜东缘和吐鲁番—哈密山间坳陷西部隆起部位.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是中石炭统海相火山沉积岩和上石炭统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中石炭统巴音沟组为凝灰砂岩、硅质岩互层夹灰岩透镜体,灰岩中含海百合茎化石,厚度大于5326米.  相似文献   

15.
杨仲杰 《世界地质》2016,35(1):133-141
华北板块北缘太古代的地体由连续性很差的表壳岩及其他变质深成岩构成,即原建平群的一部分。不连续的表壳岩原岩为一套夹硅铁质的基性火山岩-火山沉积岩建造,为高级变质区的古老绿岩残块。在太古宙晚期遭受了强烈的造山运动改造,发生了变质与变形。本次在1∶25万阜新市幅、鞍山市幅区调修测工作中,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地层学研究、造山带地层研究和同位素测年,以及原岩建造和地球化学研究,将研究区内这套中、深层次变质表壳岩,从太古宙原建平群中解体出来,建立小塔子沟岩组,划归为新太古界。  相似文献   

16.
华北东北部晚中生代陆相地层、生物群及其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东北部晚中生代陆相地层十分发育,从下至上为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土城子组、张家口组、大北沟组、义县组和九佛堂组。它们主要的岩石组合为陆相火山岩熔岩、火山碎屑岩和间夹的河流-湖泊相沉积岩。九龙山组、髫髻山组(165-154 Ma)火山沉积岩系中发育以带毛恐龙(近鸟龙)、哺乳动物、翼龙和昆虫类等为代表的燕辽生物群(J2-J3),晚侏罗世末期土城子组时期(154-139Ma)该生物群大多数生物属种消亡,并在早白垩世早期(张家口组、大北沟组、义县组和九佛堂组)(144-120Ma)萌生新的生物群-热河生物群(K1),以恐龙、哺乳类、被子植物、鱼类和昆虫等为特征。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表现了明显的演化关系,响应着古环境变化与重大地质事件发生的复杂地球表层圈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世英  杨文芳 《西北地质》2010,43(4):295-299
驼路沟钴金矿床是近年来在青海省发现的容矿于奥陶—志留纪火山-沉积岩系中典型的火山喷气沉积-改造型矿床之一。通过对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的分析,以遥感技术为主要手段,从遥感的角度分别总结了ETM+图像中赋矿地层、控矿构造以及遥感矿化蚀变信息的特征,并依据遥感异常分布特征,认为驼路沟钴矿床的东西外延区和九七沟复背斜北翼部位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8.
江西中生代晚期火山岩系发育,形成了北部的峡江-广丰火山岩带和南部的三南-寻乌火山岩带.峡江-广丰火山岩带的火山岩系为一个火山旋回的产物,称为武夷群,并进一步划分为双峰岭、鹅湖岭和石溪组三个组.三南一寻乌火山岩带蔡坊盆地火山岩系也为一个火山旋回的产物,包括上、下两个岩性岩相单元:下单元以沉积岩为主夹火山岩,属火山喷发-沉积相,代表火山活动初始期的产物;上单元以火山岩为主,属火山喷发相,代表火山喷发期的产物.上单元顶部流纹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30.79±0.73)Ma,根据新的国际地层表,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之间的界线限定为(145.5±4)Ma,蔡坊盆地火山岩系的地质时代属早白垩世早期.通过岩性岩相对比,结合地层层位,蔡坊盆地火山岩系可归入峡江-广丰火山岩带的武夷群,其中下单元可归入双峰岭组、上单元可归入鹅湖岭组.蔡坊盆地火山岩系层序和地质时代的确定,可为三南-寻乌火山岩带火山系的研究提供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19.
大河深组主要分布在吉林中部,本文从岩性、时代、生物组合对分布于二叠系寿山沟组之上的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少量的沉积岩进行了分析及对比,阐明了其作为大河深组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海拉尔盆地侏罗系塔木兰沟组火山岩显示有巨大油气勘探潜力. 海拉尔盆地内侏罗系“塔木兰沟组”火山喷发期次和岩相分布尚不清楚,制约了盆内火山岩型油气藏勘探部署.针对海拉尔盆地火山岩相复杂且相变快,火山机构类型多样等特点,通过野外露头调查、年代学资料和单井和连井地震对比,利用地震剖面、时间切片、三维可视化和均方根振幅属性提取等技术,对盆内各个凹陷开展火山-沉积岩识别、旋回划分和岩相古地理恢复.野外露头、测井、地震反射、火山岩U?Pb年代学等证据都表明海拉尔盆地侏罗系发育2期火山-沉积旋回. 火山喷发沉静期于火山机构外围发育沉积岩夹层,在地震剖面上形成的连续反射且可区域追踪对比,可以作为旋回划分依据. 利用均方根振幅属性对岩性敏感特性来勾勒火山机构和外围的沉积岩.盆内第1期火山-沉积旋回岩以中基性火山岩、酸性火山岩和沉积岩为特征,对应于盆地外围的塔木兰沟组. 第2期火山-沉积旋回岩以酸性火山岩和沉积岩为主,对应于盆地外围的玛尼吐组. 盆内西部凹陷带主要发育火山机构和裙边砂砾岩体,中部和东部凹陷带主要发育湖相砂岩和泥岩. 各个凹陷内火山机构主要集中在盆地或斜坡带,侏罗系火山-沉积发育具有明显的火山-断陷湖盆特征,与区域上额尔古纳和德尔布干断裂空间展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