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主要河流入海径流量、输沙量及对沿岸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天文  赵楚年 《海洋学报》1985,7(4):460-471
本文估算了我国主要河流多年平均入海径流量与泥沙量,每年入海径流量为14900亿立方米,输沙量为17.2亿吨,分析了入海径流量与泥沙量的多年及年内变化,丰、枯水(多沙、少沙)年交替出现,并有3-6年连续丰水(多沙)、枯水(少沙)期。近十年来,长江以北的主要河流,入海径流量、泥沙量均减少;长江及其以南的主要河流,除长江及闽江入海径流量略有减少外,其余入海径流量及泥沙量均增加。入海径流对沿岸的冲淡作用,在长江口扩及离岸80-100公里,径流的冲淡作用使北方河口区冬季冰情加重,因人类活动影响,黄河近十年4-6月入海水量仅及要求满足水量的43%,严重危及河口区的渔业生产,入海泥沙加速了陆架的沉积,近百年来,黄河每年入海泥沙约有2/3、长江约有1/3-1/2沉积在三角洲前缘。  相似文献   

2.
关于长江冲淡水异常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如所周知,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流,它的流量约占我国入海径流量的80%以上.如此巨量的淡水入海后,无疑,对黄、东海的水文——乃至悬浮物质的输运和沉积的规律有着重大的影响,从而使该海区内渔场的分布和鱼获量产生变化.因此,中外学者早已作过不少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其中,关于长江入海淡水与海水混合后所形成的冲淡水舌的走向问题曾指出:从秋季至翌年的春季,长江冲淡水是经杭州湾口和舟山群岛一带沿岸南下,其范围限于靠岸的一狭带;而在洪水季节(6-8月),冲淡水舌指向东北(济州岛)方向,其中以7月份所伸展的距离最远.近年来,浦泳修根  相似文献   

3.
长江冲淡水转向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崔茂常 《海洋与湖沼》1984,15(3):222-229
长江为东亚第一大河,其入海年径流量为九千多亿立方米,约占我国主要入海河流径流量总和的80%以上。从长江冲淡区7月份表层盐度分布图上可以看出,长江冲淡水以舌状指向东北。这一特点不仅在夏季甚为明显,即使在冬季也是有迹可循的。 长江冲淡水向左转向一直是人们试图阐明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管秉贤曾提出射形流的概念,指出长江冲淡水具有射形流的性质而非密度流”。毛汉礼等根据绝对涡度守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余流和盐度的二维数值计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长江口是中国第一大河入海处,其环境最显著的特点是因为长江入海径流而产生长江冲淡水、长江入海泥沙、入海营养盐和有机物等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由于长江入海年径流量约为9千亿m~3。这祥,长江口外的余流和盐-淡水混合是引人注目的问题。国内许多学者对于这方面进行过调查和研究。其中长江口外关于夏季流轴和盐舌转向东北的原因,迄今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本文利用Liu和Leendertse的二维非线性运动方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海域温、盐度分布的基本特征和上升流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位于黄海和东海的分界处。1985年8月至1986年10月对长江口海区进行了水文调查,调查范围为124°E以西,30°45''N以北,32°N以南的黄海和东海区域(图1)。 本海区属中纬度季风区,水深一般不超过50m,气象因素对水文要素的影响很大。冬季盛行偏北风,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频频南下,因海面冷却和蒸发造成的垂直对流可直达海底。夏季盛行偏南风,并常有台风侵扰。 长江径流量十分充沛,每年约有9240亿立方米的淡水人海,约占进入黄海、东海的径流量的80%。长江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十分显著,5-10月径流量约占全年总径流量的71%。充足的淡水入海和海面的增温影响,使调查海区水体在夏季明显分层,并形成强大的淡水舌。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此淡水舌不是沿长江入海口门的方向指向东南,而是经常转向东北方向,并且转角的大小随着径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长江口区的潮流比较大,潮混合对这里的水文要素的垂直和水平分布有重要影响。长江口是部分混合型即B型为主的河口(沈焕庭等,1986) ,发达的潮混合和充沛的径流输入,两者相互作用,使得河口区的盐度垂直分布有时呈垂直均匀状态,有时呈层化状态。 长江口海区南部有台湾暖流北上,其延续体可越过长江口到达32°N以北海区。长江口北面有苏北沿岸流和黄海沿岸流南下。北上的台湾暖流和南下的黄海沿岸流和苏北沿岸流同长江冲淡水相互交汇、混合,对长江口区的水文要素分布、变化有重要影响。 以下我们根据1985年8月至1986年8月调查所得资料和部分历史资料,对长江口海区水文要素的基本特征作一扼要的记述。  相似文献   

6.
黄河、长江和珠江三角洲近代沉积物的沉积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蓝先洪 《台湾海峡》1995,14(1):44-50
黄河、长江和珠江是我国直接入海的三条最大河流,流域面积之和占我国直接入海主要河流流域面积的90%。三大河三角洲近代沉积物的沉积化学特点是:黄河三角洲CaO含量高,而A12O3、TiO2和有机质含量均较低;长江三角洲的MgO、MnO含量略高;珠江三角洲的Fe2O3、TiO3含量高,CaO含量低。这种沉积化学特征的差别,是由于沉积化学成分受地带性的生物气候及河口地球化学环境制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长江和黄河是世界著名的多沙河流,每年入海泥沙分别为5亿吨和11亿吨,分别占世界的第四位和第二位。千万年来由她们发育了广大的冲积平原,浩浩荡荡东流入海,形成东中国海大陆架沉积物的主要来源。研究长江和黄河沉积物搬运入海的沉积动力过程,不仅对东海大陆架的了解和开发有重要意义,也给陆上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  相似文献   

8.
长江入海沉积物的输送及其入海后的运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 长江和黄河是世界著名的多沙河流,每年入海泥沙分别为5亿吨和11亿吨,分别占世界的第四位和第二位。千万年来由她们发育了广大的冲积平原,浩浩荡荡东流入海,形成东中国海大陆架沉积物的主要来源。研究长江和黄河沉积物搬运入海的沉积动力过程,不仅对东海大陆架的了解和开发有重要意义,也给陆上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东海海流结构及涡旋特征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是一个兼有下列浅海和深海特征的边缘海:地形复杂,西部为大陆架,约占东海总面积的2/3;东南为大陆坡及深海槽,最大深度可达2700余米;西侧有年平均总值约12000亿立方米的巨量径流入海;东侧又有强大的黑潮流经,其流量约为20-30 SV。海上盛行季风,风向基本上每半年变换一次。东海水文特征以及水团、海流和涡旋等的分布,就是在这样复杂的自然条件下形成和变异着的。  相似文献   

10.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长江平均年人海流量近9240亿立方米,平均年总输沙量约4.68亿吨(张法高等,1987)。调查研究长江口及部近海域水体中痕量金属的分布变化情况,对进一步了解河水入海的转移过程、环境质量和研究河口化学界面交换过程以及对舟山渔场的生态影响等,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1985年8月、11月及1986年1月,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分三个航次按标定站位(图1)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痕量金属进行了调查。水样用 Niskin全塑采水器(美国)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