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的潜心研究探明,鱼类有着奇特的“语言”一一声音信息。鱼的“语言”相当复杂,不同的鱼类有着不同的声音信息。成群的青鱼会发出小鸟一样的叽叽声音,沙丁鱼群会发出如同海浪拍岸的哗啦哗啦声,小鲶鱼发出的声音像蜜蜂发出的嗡翁叫,冷球鱼则会发出犹如人打鼾的呼噜呼噜声,其他的如黄鱼发出咕咕叫,黑背鲲会发出沙沙沙声,驼背鳟的声音咚咚响等。最早人们认为鱼类发声是靠发声器官。但是,研究结果发现,鱼类没有专门的发声器官,而是利用它们躯体上的其他器官来“兼职”发声的。如产于长江  相似文献   

2.
在江河湖海中,生活着千姿百态的鱼类,它们在水中漫游,仿佛是一个寂静的世界。其实不然,鱼类也能发现各种各样的声音,也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G. Cuvier)俗称江猪,属鲸目(Cetacea),齿鯨亚目(Odontoceti),鼠海豚科,是海豚类中最小型的一种,也是我国沿海最常见的一种近岸小型无鰭鼠海豚。一般体长不超过2米,体重约30-80公斤,如图1照片所示。 江豚与其他海洋哺乳动物一祥,能发出多变的声信号,而且每一种声信号都受其生态行为的支配。发声系统是它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官能。海豚用其发射的声信号测定水下目标的距离、方位和大小,以至判断其形状,因而能有效的绕过障碍,避开或驱逐来犯之敌。依靠其声信号能更有效的捕获足够的食物,营养自身,抚育后代。声信号是海洋哺乳类动物在自然界进行生存斗争的有利武器。声信号又是海洋哺乳动物的语言,借以进行“社会”联络和通讯,甚至教育它们的后代。为此。人们把它们的这种功能称作“第六官能”(sixth sense)。 观察海兽类的声学行为,测试分析其声信号的结构和物理特性,是揭示它们的回声定位系统的机制,破译其“语言”奥密所必不可少的一步。从而将为驯养它们成为人类的水下得力“助手”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案,也将为仿生学等新的学科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本实验是为了把江豚驯养成“水下警犬”使其在海湾、河口进行人工放养鱼群的放牧,以及协助人类进行水下作业等目的而进行的基础工作,也是研究海洋哺乳动物回声定位的发射与接收机制的探索。实验工作是在一定的半自然条件下,对江豚某些生态行为下的声信号作了较详细的记录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章鱼、墨鱼、鱿鱼的祖先是鹦鹉螺,同属软体动物头足纲,在海洋动物中是一个大家族,号称“头足类三兄弟”,我们不妨戏称其为“软氏三兄弟”。“三兄弟”叫鱼,其实并非鱼类。它们没有鱼类的特征。“三兄弟”外形十分相似,都是流线体型,左右对称,头部连着胴体,故称头足纲;在头部、嘴的周围有8条腕(墨鱼和鱿鱼还有两条较长的触腕),这些腕柔软、富有弹  相似文献   

5.
东方鲀属主要经济鱼种繁育养殖、育种和基因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鲀类是指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的一个鱼类类群。在南方,人们称它为“鸡泡鱼”、“气泡鱼”,在北方则称“河鲀”或“廷巴”。鲀类种类繁多,从太平洋至大西洋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  相似文献   

6.
海洋中栖息着大约200多种毒鱼。许多毒鱼,可置人于死地。蚰科就是鱼类中最危险的鱼,无论寒带和热带海洋,它们都可以适应地栖息。鱼类学家根据毒鱼的毒液器官来区分毒鱼的类别,通常分为有毒鱼类、刺毒鱼类、毒腺鱼类3种。毒鱼中最著名的是毒蚰,俄罗斯人称“毒鲤”或“疙疸鱼”。人在海里和这种鱼发生冲突有90%会酿成死亡的悲剧。毒蚰栖息于东南亚、澳洲、非洲东部沿岸的  相似文献   

7.
如果我们在水下安放一个水音器,就能听到鱼类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小鲶鱼发出的声音,犹如蜜蜂“嗡嗡”飞来;成群的青鱼游来,发出像小鸟一样的“叽叽”声;黑背鲲的叫声,如同风刮树叶,“沙沙”作响;沙丁鱼群的喧哗,宛如静夜浪涛拍岸,“哗啦,哗啦”;冷球鱼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仿锦人在打鼾;驼背鳟发出“咚咚”声,好像在敲山鼓……  相似文献   

8.
章鱼、墨鱼、鱿鱼的祖先是鹦鹉螺,同属软体动物头足纲,在海洋动物中是一个大家庭,号称“头足类三兄弟”。我们不妨戏称其为“软氏三兄弟”。“三兄弟”叫鱼,其实并非鱼类,它们没有鱼类的特征。“三兄弟”外形十分相似,都是流线体型,左右对称,头部连着肢体,故称头足纲;在头部,嘴的周围有8条腕(墨鱼和鱿鱼还有两条较长的触腕),这些腕柔软、富有弹性,每条腕的内侧都有吸盘。腕和吸盘是头足动物捕食和对付天敌的有力武器,8条腕蠕  相似文献   

9.
人类因生理性病变或发育不全等因素,会造成“两性人”(俗称“阴阳人”)。这些“两性人”,经医生手术后,可由“男”变“女”,或由“女”变“男”。当然,这都是属于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自然界的鱼类中,也存在着令人难以想象的性变情况。与人类不同的是:这些能性变的鱼类,却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为了生存而产生的“惊变”。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鱼类终生都呆在它们的孵化地或附近的地方。但是也有那么一些鱼喜欢“长途跋涉”,畅游世界——大马哈鱼便是其中之一。大马哈鱼分为大西洋大马哈鱼和太平洋大马  相似文献   

11.
魏淑珍  陈真然 《海洋学报》1982,4(3):357-366
针飞鱼属Oxyporhamphus Gill(1863)是飞鱼中形态最原始的种类.其地理分布集中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热带海域.针飞鱼是大洋性小型上层鱼类,也是大洋鱼类区系营养相互关系中的重要环节;它们既可为人类食用,亦是大洋重要经济鱼类(如金枪鱼、旗鱼、枪鱼、鲯鳅等)的天然食饵,故能利用飞鱼类“集群”的习性和明显起飞的特征刘断大洋经济负类的踪迹.因此,对飞鱼类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洋生物毒素的用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知人们是否充分认识到,海洋生物资源不仅能给人类带来好处,而且它们中的一些种类还能给人类带来灾害。无论是藻类、腔肠动物、腹足类动物,还是鱼类,它们中的一些种类都含有很强的毒素。据有关资料表明,现已查明的海洋生物中有毒的生物达1000余种,其中仅鱼类就占有500余种,其它海洋生物物种中的毒素也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3.
鱼嘴展奇功     
如果你粗略地看一下海洋鱼类,它们的嘴巴可谓千奇百态:有的像鱼叉、有的如镊子、有的似铁铲,有的仿锯齿,有的恰烟管……有“樱桃小口”,也有“血盆大嘴”;有伸长剑的,也有甩细鞭的;有的坚硬能穿钢铁的,也有柔软似杨柳的……但细分一下,它们的嘴巴功用不  相似文献   

14.
达尔文曾用“活化石”一词来形容银杏树,银杏树那奇特的楔形叶与2.4亿年前三叠纪时期的银杏树叶化石相比几乎完全一样。腔棘鱼以及其他一些远古鱼类是最具典型性的“活化石”。与其他种类的“活化石”相比,远古鱼类在种类上则更具多样性,它们已在大海中生活了4.5亿多年,为科学家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远古时代地球生态变化的窗户。下面介绍的是仍生存在各大州江河湖海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远古鱼类。  相似文献   

15.
达尔文曾用“活化石”一词来形容银杏树,银杏树那奇特的楔形叶与2.4亿年前三叠纪时期的银杏树叶化石相比几乎完全一样。腔棘鱼以及其他一些远古鱼类是最具典型性的“活化石”。与其他种类的“活化石”相比,远古鱼类在种类上则更具多样性,它们已在大海中生活了4.5亿多年,为科学家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远古时代地球生态变化的窗户。下面介绍的是仍生存在各大州江河湖海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远古鱼类。  相似文献   

16.
在广阔的海洋里有着多种类型的海底世界,其中珊瑚礁海底五彩缤纷、扑朔迷离,是最迷人的海底世界,也是人类研究最多的区域。珊瑚礁一向被科普作家、旅游家称之为“海底公园”。而公园的框架则是由几千万年来一直固着生息在礁表层的珊瑚构成,它们也是这座“公园”的主体。珊瑚礁鱼是海底公园中最大的类群,其中最美、最具姿色的就是蝴蝶鱼。它们个个都有一副娇媚绚丽的身段,风度翩翩,雍容华贵,其体态及绝妙艳美的色泽与周围五彩缤纷的珊瑚丛配合得是那样和谐得体,犹如陆地花草丛中休闲自在的蝴蝶一般。蝴蝶鱼类中,如尖嘴蝴蝶鱼、蜜点蝴蝶鱼等,为有名的热带鱼类,台湾  相似文献   

17.
鱼礁史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增加渔获,人们常常根据鱼类的潜藏习性,投其所好,在水域中敷设隐蔽物,诱引鱼类前来栖息,在它们聚集时再进行围捕或刺钓。这里所说的隐蔽物就是鱼礁,即常说的人工鱼礁。我国是最早发明和施用鱼礁的国家。晋代郭璞在为《尔雅》所作的注释中说:“今之作■者,聚积柴木于水中,鱼得寒入其里藏隐,因以簿围捕取之”。《小尔雅义证义》引用郭璞的说法:“■者,以柴积水中以取鱼,鱼闻击舟声藏柴下,因而取之也”。以上所说的■和■是同样的捕鱼作业方法,也是是原始的鱼礁。渔史界把■和■统一称为“■业”。湖北省各大中型湖泊,至今…  相似文献   

18.
接吻鱼趣话     
顾名思义,因为接吻鱼会“接吻”,所以人们才给它们起了这个有趣的名字。接吻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感情交流,而对于鱼类来说,接吻为的是什么呢?接吻鱼是一种热带鱼,它们的故乡在东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08,(6):5-5
生命是离不开水的,人可以几天不吃东西,但24小时不喝水就会陷入危险。对于生活在海洋里的鱼类来说,它们喝水吗?它们生活中的海水是咸的,不是不能饮用吗?它们会不会也觉得“口渴”呢?  相似文献   

20.
对于大多数鱼类来说,发育成熟后即就地婚配、生儿育女,而少数鱼类却不是这样,它们为了给子女找一个理想的生长、发育场所,使后代能顺利地成长,千里迢迢、不辞劳苦地从生长地来到专门的繁殖地。繁殖地既是它们出身的地方,也是它们繁殖后代的地方,同时还是它们的墓地。千百万年来,新的生命在这里产生,老的生命在这里消亡,这场以繁殖后代为目的的“旅行结婚”——生殖洄游,以喜剧开始,以悲剧告终。鳗鲡又叫“白鳝”、“蛇鱼”、“风鳗”,身体前部呈圆形,后部稍侧扁,长0.4~0.6米。鳗鲡平时雌雄分居,雄鱼常在河口活动,雌鱼则沿河上溯到干支流或湖泊中生长,育肥期一般为3~5年,长的可达20年。成年后的雌鳗于每年9~12月从内陆水域成群结队地顺河而下,与在河口活动的雄鳗会合后一起游向外海的产卵场。鳗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