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中强震前地磁低点位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94年以来青藏高原北部地区中强震前地磁低点位移的分布特征后,发现在该区中强震前均出现地磁低点位移异常。表明根据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对地震三要素(时间、地点和震级)的短临预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地磁垂直分量日变“低点位移”预报方法及“低点位移”异常与强震的对应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並着重介绍了1990年天祝6.2级等地震前的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短期趋势判断情况。事实表明,该预报方法不仅能对6级以上强震作出短临预报,还可对重点监视区内的一些中强地震作出较好的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地磁垂直分量日变"低点位移"预报方法及"低点位移"异常与强震的对应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並着重介绍了1990年天祝6.2级等地震前的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短期趋势判断情况。事实表明,该预报方法不仅能对6级以上强震作出短临预报,还可对重点监视区内的一些中强地震作出较好的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4.
2019年甘肃张掖5.0级、夏河5.7级地震前中国大陆均有明显的“地磁低点位移”现象出现,2次地震震中均位于低点位移线出现明显转折的区域。通过对2次低点位移异常日中国大陆地磁台站低点时间进行梯度法分析,研究了2次中强地震震中位置与低点时间高梯度带分布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在2次低点位移异常日都同步出现了地磁垂直分量低点时间高梯度带分布;②2次中强地震震中位置均位于低点位移线出现明显转折处和低点时间高梯度带1.0 h/(°)等值线附近;③利用低点时间梯度法对低点位移异常进行分析有利于改进原有异常识别方法,较少虚报率。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磁极值比及地磁低点位移综合研究分析松原M4.9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利用地磁极值比与地磁低点位移各自独特预报优势综合判断的方法能够提高预报地震三要素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祁连山中东段及共和盆地近几年来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了中国西北地区强震的地磁短期异常特征和预报指标.结果表明,磁暴、低点位移和地磁垂直分量的相关性在强震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发震时间距低点位移异常开始的时间在1个月内,距磁暴出现的时间为倍九日期的±3天内.发震地点一般位于低点位移异常形成的分界线附近或低点位移异常所围绕的某个区域内.若相关系数异常持续5个月以上,在异常区内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变化磁场及其跨越式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地磁学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感磁效应和地震地磁相关性这两类有本质区别的预报方法。应用多年资料对幅相法、低点位移平面图法和日变形态法等三种具体的预报方法进行统计检验,认为利用幅相法和低点位移平面图法相结合预报中、强地震,特别是预报发震时间有一定的效果。最后对与变化磁场预报地震联系在一起的跨越式预报方法进行了讨论,初步认为它是建立在多种环境因素表现出来的周期性和周期性触发作用众友受环境因素的调制临震突发性异常表现出来的间断性和周期性起伏的研究之上的。  相似文献   

8.
甘肃中强震前地磁“低点位移”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甘肃及邻近地区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极小值时间(低点时间)资料,分析了1995~2003年地磁"低点时间"在空间分布上的异常特征,即地磁"低点位移"现象,发现地磁"低点位移"现象除了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外,还与该区中强震的发生存在较好的相关性.1995~2003年的9年间,甘肃省中强震前均出现地磁"低点位移"现象.这表明地磁"低点位移"对该区地震的短临预测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青海省西宁地磁台和格尔木地磁台7年间的地磁垂直分量日变极小值出现时间的资料,讨论了“低点位移”异常与青海省ML≥5.0级地震的对应关系,得出:72%的地震其发震日为异常以后的第27天或41天前后4天;几个台的资料可大致判断未来地震发生的方位;震中距较近或较远的台站,其低点位移异常不明显。该预报方法对青海省的中强地震有一定的短临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现象指的是一个大区域的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极小值出现时间(简称低点时间),明显地与另一个大区域的低点时间不同,而每个大区域内部低点时间又基本一致,两个区域之间有明显的突变分界线(简称低点位移线),并且两个区域之间的低点时间相差在两小时以上.根据80次5.8级以上地震统计表明.85%以上地震发震时间在异常日后的第27天或41天的前后4天;在仅考虑预报占用时间时,该法对6.6以上地震的R值达0.60.  相似文献   

11.
强震远场前兆异常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李献智 《地震》1996,16(1):39-44
强震不仅有近场前兆异常,而且也有远场前兆异常,后者在地震预报中可以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1)远场前兆异常多在震前的短临阶段准同步地出现,为短临预报提供了较丰富的信息,有助于作出短临预报;(2)远场前兆异常一般具有双重或多重前兆的性质,它们是比较可靠的前兆异常,可为预报地震提供依据;(3)远场前兆异常显示明显的地区,是应力积累较高的地区,往往是后继地震发生地方,即指出了地震可能发生的地域。因此,对远  相似文献   

12.
吴章明 《地震学报》1990,12(3):235-241
本文对国内外10条地震断层实测位移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不同形态的实测位移分布曲线与有限元计算曲线对比.结果表明:破裂状态不同的地震断层,其位移曲线不同;位移的分布与发震断层闭锁区强度及闭锁区的破裂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1976年8月16日四川省松潘7.2级地震,震前曾作了预报。本文介绍了这次地震预报的主要依据和地震前兆异常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熵的原理与地震活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熵是多种学科的一个重要交叉点。熵的原理广泛适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气象乃至社会经济等科学领域,并已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本文以熵的基本含意出发,简要地阐述了熵概念的扩展,包括热温熵、信息熵以及条件熵等。将地震孕育过程作为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思想,为定量描述地震活动时、空、强分布的有序度,引入地震活动熵作为序参量,并将其应用于大地震前后地震活动演变特征的研究。初步结果表明,随着临近大地震的发生,在一定范围内地震活动熵值减小,即地震活动分布状态从无序趋向有序。可以预期,把熵的原理引入地震研究领域必将加深人们对地震发生物理过程本质的认识。同时也将为探索地震预测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首都圈地区震情监视预报情况、国家地震局对首都圈地区震情监视预报工作的应急准备的各项措施和工作要求,并介绍了这一地区的工作情况、监测能力及不同震情阶段的几种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6.
由孕震后期非线性层次演化探讨短临预报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秦保燕 《地震研究》1998,21(1):1-12
鉴于震源区为最后失稳区,震前前兆信息量最少,最弱以最晚出现,而近源区的调整单元(弱介质区域蠕滑断层等)前兆信息量最多,最强以及最早出现,提出由异常区边界交汇法确定震源位置(以场求源);又鉴于孕震过程存在阶段性和层次性,提出由阶段性和层次性表现的时间特征确定主震发生时间(简称层次法)由上述二个思路和方法,本文对1995年永登地震孕震全过程和短临预报了研究了,研究表明,在地点中期预报基础上进一步由层次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安徽中西部地区近年来出现多项测震学指标异常情况。利用震主介质参数方法进行也跟踪分析,结果认为该区域,尤其是两条小震活动带交汇区域,存在着发生中等地震的震源与介质背景。  相似文献   

18.
根据构造环境应力场预测峰值水平加速度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了对峰值加速度 PGA 的影响因素之后,我们发现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参数τ0对 PGA起了重要的作用,将τ0引入 PGA 的预测公式中,同时考虑了 PGA 对频率的依赖性。大地震的PGA 的优越频率 fa 较低,小地震的 fa 较高.因此,小地震的衰减系数较大,PGA 衰减较快。基于上述两点改进,提出了新的 PGA 预测公式。在该公式中,构造环境应力场、震级、距离和场地条件是预测将来强地面运动的重要变量。此公式有很大的适用范围,可以用于大地震(矩震级 Mw=6-7.8),也可以用于较小地震(Mw=3-6)的 PGA 预测;在考虑了世界各个地区不同的构造环境应力值水平以后,新预测公式可以应用于世界不同地区(例如美国加州和中国华北、西南等)。用实际观测资料检验结果表明,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固体潮高时段地震(调制小震)活动性图象演化过程,综合判定小震调制比Rm的异常值,提高Rm异常在中短预报地震的效能,并对小震调制比地震预报方法资料区域选择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区域过小或不适当的区域选择都可能产生不合理的Rm异常。在对辽宁及邻近地区5级左右地震短临预报指标的研究中,显示出用因体潮高时段地震形成的强震前空区活动图象比用全部地震形成空区图象特征更加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地电阻率短临前兆异常的判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志贤  彭远黔 《地震》1994,(1):88-96
本文用一阶差分和相干加权计算等方法对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其结果较好地突出了短临前兆异常。进而研究了地电阻率短临前兆变化特征及其短临预报指标;采用归一化方法将电阻率各异常参量转换为地震前兆信息量,为多种前兆方法进行综合跟踪预报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