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北方强降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最近30—40年的资料,分析了北方强降水的气候特征。文中指出:北方暴雨日数明显少于南方,但强度大。我国大陆上的不同历时降水极值均出现在北方;降水时间集中在盛夏;最大一日降水量的强度对年降水量多寡有显著影响,且最大一日降水量的年际变差明显;北方的强降水常伴有强烈雷暴活动、历时短、降水覆盖面积小。  相似文献   

2.
吕炯 《气象学报》1941,15(1):3-26
我寫這篇文章的動機是由於繪製中國之温度圖而起,當我作温度圖時.發现一個特殊的現象,就是中國東部沿海岸及以島嶼上的温度,常是比較兩旁的温度為低。就是說比左邊的大陸和右邊的大洋,温度統要低些,這可拿年平均温度來代表(第一圖)。這種現象在中國東岸有兩個區域特别顯著,一個是山東半島東端和江蘇北部的東海徐州一带,一個是在台灣海峽内。我們名上述兩個區域,一個為黃海西區一,個為台灣海峽區。在這兩個區域内,等温線的分布,格外特别。如黃海西區,等温線在山東半島南部向陸地突入,經東海徐州成一舌狀。  相似文献   

3.
朱永禔 《气象学报》1955,26(3):195-210
一。問題与方法 北京地區在冬半年(11月至4月)的降水日數很少,平均每月僅兩天(表1),而又往往集中於幾次持续性的坏天氣期間,雖然持续72小時以上的坏天氣(包括持续性降水和間有九成以上的中、低雲)出現次數不多,但在以往实際工作中,往往不能及時地作出此种類型天氣的預報,基於这种实際的需要和这种天氣大都出現在類似環流形勢下的經驗,因此本文試圖以苏联C.T.巴格瓦的中期天氣預報方法对此种天氣  相似文献   

4.
嚴開偉 《气象学报》1955,26(3):149-166
当氣球無洩氣情况時,300毫巴以下每升高4公里升速約增加7—8%。根據風洞及实驗大氣中氣球升速特性之实驗,指出C为雷諾数R之函数。对C來说,R有一臨界值,当R处於臨界區内,C隨R減少而增加极快,因之氣球升速也当隨R之減少而激烈下降。当R处於臨界區以外C可看為常数。臨界區的範圍約在R=  相似文献   

5.
许永锞  陈伟  李达旋 《广东气象》1998,(2):13-14,12
1997年5月8日,清远市出现了一场罕见的暖区特大暴雨,日降水量为295-6mm。由于降水强度大、范围小,造成了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近20年来清远出现的与这场降水类似的暖区强降水(指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下同)进行天气学分析,总结出这类强降水的天气学特征,并指出日常预报的着眼点。本文所用资料以08时为准。1 降水特点  (1)强度大日降水量都在100-0mm以上,其中“5.12”日降水量640-6mm,是清远50年来最大的日降水量,“5-8”居第二位。    表1清远6次强降水出现时…  相似文献   

6.
丘平珠  唐炳莉 《广西气象》2007,28(A02):50-52
根据广西各气象站历年不同时段的降水强度数据,对广西累年10min、1h和24h等降水强度的气候概况,作了初步分析。分析了广西部分气象站10min、1h最大降水量的极大值概率分布及一些重现期对应的降水强度值。结果显示,大部地区在10m in之内可能降下的最大雨量,相当一场大雨的雨量;各地在1h之内可能降下的最大雨量,相当于一场暴雨甚至大暴雨的雨量;一般来说,24h最大降水量接近或大于1日最大降水量;12个地市10min、1h、24h最大降水量序列的概率分布同时通过上述两种拟合优度检验。  相似文献   

7.
基于1981—2018年内蒙古地区103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运用趋势分析方法,分析近38 a内蒙古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现弱减少趋势,不同等级降水强度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是湿润区的各等级降水年际波动最大,干旱区的中雨强度年际波动明显大于其他气候区。各等级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小雨、中雨和大雨,但地区分布不均。各气候区小雨日数贡献率均在80%~90%,并且小雨量占比从内蒙古东北部湿润区到西北部的干旱区逐渐上升。内蒙古各等级降水均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地区,降水强度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2010年以来,内蒙古东北部和中部偏西地区的小雨等级的降水量和小雨日数减少,小雨等级的降水强度增加;在内蒙古西北部各等级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增加,大雨等级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增加趋势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广西降水强度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广西各气象站历年不同时段的降水强度数据,对广西累年10min、1h和24h等降水强度的气候概况,作了初步分析。分析了广西部分气象站10min、1h最大降水量的极大值概率分布及一些重现期对应的降水强度值。结果显示,大部地区在10m in之内可能降下的最大雨量,相当一场大雨的雨量;各地在1h之内可能降下的最大雨量,相当于一场暴雨甚至大暴雨的雨量;一般来说,24h最大降水量接近或大于1日最大降水量;12个地市10min、1h、24h最大降水量序列的概率分布同时通过上述两种拟合优度检验。  相似文献   

9.
近四十年我国东部盛夏日降水特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45,自引:7,他引:38  
基于中国地区740台站的日降水资料,细致分析了近40年我国东部盛夏即7、8月份降水长期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按小雨、中雨、大雨以及暴雨降水强度分类,探讨了不同强度降水在我国东部降水变化中的贡献。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盛夏降水变化主要受暴雨强度降水变化的影响,占总降水变化60%以上。近40年来,盛夏长江流域降水量、 降水频率、极端降水频率以及暴雨降水强度均呈增大趋势,在华北地区则呈减小趋势,除降水频率在长江流域的变化趋势绝对值比华北地区小外,另三个指标在长江流域的趋势变化值大约是后者的2倍。降水强度在中国东部表现出一致的增大趋势,但华北地区增大趋势不显著。华北地区降水的减少主要是小雨强度降水频率减小的结果,强降水的频率和强度在该地区也呈微弱的减小趋势,其中小雨强度降水频率减小趋势大值中心值达到-3%/10a,比中雨以上强度降水频率变化趋势值大一个量级;长江流域降水的增多,是各强度降水频率和强度增大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在区域平均降水频率、降水强度、极端降水频率、最大降水量的时间序列上,彼此均为负相关关系,其中降水频率和极端降水频率序列在两区域的相关系数通过99%的信度检验。Mann-Kendall检验表明,除华北地区降水强度外,其他降水指标均存在显著的年代际跃变。与1970年代末的气候跃变相对应,华北地区降水频率较之长江流域的跃变明显;但长江流域极端降水在1970年代末的跃变较之华北地区更显著,其降水强度、极端降水频率以及最大降水量均于1970年代末期前后发生显著年代际跃变。  相似文献   

10.
一次典型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雨滴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激光雨滴谱仪观测到的资料,对2009年8月29日山东省一次典型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中雨滴谱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强度主要取决于最大雨滴直径,与雨滴浓度也呈正相关性,而与平均直径的关系甚微;本次降水过程中雨滴平均谱以双峰和多峰结构为主,在0.5mm左右处存在峰值;Г分布各拟合参数随时间起伏变化趋势一致,强降水时段中各拟合参数起伏变化缓慢,各值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建立了雷达回波强度与降水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张晓婧  马京津  轩春怡 《气象科技》2015,43(6):1203-1208
分别选取观象台和密云站作为北京市城区及郊区代表站,应用两站1961—2013年逐分钟雨量观测资料,比较北京城区和郊区夏季降雨量、降雨频次及降雨强度的日变化特征,利用耿贝尔分布拟合的年最大值法推求城区和郊区暴雨强度公式,比较其空间适用性。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降雨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城市和郊区的夜雨比重均大于日雨,降雨量、频次、降雨强度午后至次日清晨为高值区;郊区夏季降雨总量、短历时降雨和降雨雨强均比城区偏大。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应用城区一站的降雨资料计算得出的公式在全市并不适用,在市政排水设计时应考虑城郊差异,采用不同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部夏季三类雨型的诊断和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级逐步判别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6、7、8月)降水进行客观诊断和预测。结果表明,利用6个测站的夏季降水量即可定量诊断我国夏季雨型。利用冬季500hPa极涡面积和北半球遥相关型指数建立起来的三级判别函数只包含7个因子。历史拟合率为38/39,试报效果也较好,从而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型的客观预报提供了有应用价值的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3.
华北夏季降水与哈得孙湾海冰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195l一2000年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划分了华北夏季的旱涝年,并分析了该地区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在分析华北夏季降水与北极各海区海冰同期和滞后相关的基础上,发现哈得孙湾5—8月的海冰与同年华北夏季降水存在很好的负相关。同时发现哈得孙湾关键时段内的海冰与亚洲夏季风指数呈负相关,与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脊点呈明显的正相关,而与8月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度呈明显的负相关。此外还发现哈得孙湾海冰多、少年,东亚西风急流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哈得孙湾关键时段内海冰面积偏大(小),同年亚洲夏季风偏弱(强),8月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偏东(西),强度偏弱(强),东亚西风急流减弱(加强)。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水汽路径的客观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叶敏  封国林 《大气科学》2015,39(4):777-788
本文根据中国台站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 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水汽路径并给出了客观定量化的定义。结果表明:(1)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水汽路径主要是来自南界的水汽输送, 据此定义了南界水汽路径的面积、中心强度、向东延伸格点的位置以及边界强度等指标;(2)对各个指标的时间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南界水汽路径的面积指标和中心强度指标有下降的趋势, 各个指标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都有一个明显的转折, 面积指标、中心强度指标、边界纬向强度指标都有明显的年代际的变化;(3)对各指标与中国夏季降水和前冬海表温度进行相关分析, 夏季南界水汽路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降水, 南界水汽路径的面积指标、中心强度指标与前一年冬季西太平洋的海温呈显著负相关, 与赤道中太平洋和东太平洋前一年冬季的海温呈显著正相关, 即前冬东太平洋发生El Ni?o时, 有利于夏季西太平洋水汽输送增强, 进而有利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近40年雨日、雨强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汪青春  李林  刘蓓  秦宁生  朱尽文 《气象》2005,31(3):69-72
利用青海省1961-2002年26个代表站逐日雨量资料和青海省东部地区10个站1981~2001年降水自记资料,分析近40年来青海省雨日、雨强气候变化。结果表明:青海近年来虽然夏半年降水量和雨日在减少,但降水强度在增大。夏半年降水量的减少主要是降水日数的减少造成的;而冬半年降水量的明显增加是由于雨日增多和每个降水日平均雨量的增大造成的。近20年来10分钟、1小时最大降水的强度在明显增加。同时,20世纪90年代夜间出现强降水的几率多于80年代。  相似文献   

16.
徐忠峰  钱永甫 《高原气象》2005,24(4):570-576
利用1954-1998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及同期我国160个测站月降水资料,分析了热带地区100hPa东风与华北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春季到夏季,东风强度与华北夏季降水具有显著而稳定的正相关关系。(2)弱东风年夏季,印度洋及印度次大陆表面温度均为正异常,然而赤道印度洋地区的正异常明显强于其南北两侧。海温异常的这一分布特征,一方面使得100hPa东风减弱;另一方面使得南亚地区海陆热力对比减弱,导致南亚夏季风偏弱,进而造成由该季风区向华北地区的水汽输送减少,华北地区干旱。  相似文献   

17.
选取北京2013~2015年6~9月共362个自动气象站的逐分钟降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北京夏季短时强降水的特征,并进行蓝色暴雨预警指标的选取。结果表明:1)蓝色暴雨预警降雨样本中的5 min、10 min最大降水量约为其它降雨样本的5倍,而蓝色暴雨预警降雨样本中在达到预警标准后有5 min、10 min的最大雨强也有显著降低;2)资料中有63.0%的蓝色暴雨预警降雨样本达到预警的时间不超过60 min,18:00(北京时间,下同)至01:00的蓝色预警降雨样本占全部蓝色预警降雨样本的60%;3)分钟雨强统计在暴雨蓝色预警中可有较好的提前指示作用,如当5 min降水量达到7.7 mm发出预警,则有关提前时效为16.7 min,HSS评分可达0.503。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June–September) rainfall is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the stratospheric zonal wind and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at three stations, widely spaced apart. The data analyzed are for Balboa, Ascension and Singapore, equatorial stations using recent period (1964–1994) data, at each of the 10, 30 and 50 hPa levels. The 10 hPa zonal wind for Balboa and Ascension during January and the 30 hPa zonal wind for Balboa during April are found to b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ubsequent Indian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whereas the temperature at 10 hPa for Ascension during May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dian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The relationship with stratospheric temperatures appears to be the best, and is found to be stable over the period of analysis. Stratospheric temperature is also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over a large and coherent region, in the north-west of India. Thus, the 10 hPa temperature for Ascension in May appears to be useful for forecasting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for not only the whole of India, but also for a smaller region lying to the north-west of India. Received July 30, 1999 Revised March 17, 2000  相似文献   

19.
陈健  杜晓宾  方茸  翟振芳  邓斌 《气象科技》2012,40(5):794-798
用R型因子分析的方法对1957-2000年安徽省16个测站的夏季降水资料进行研究,应用因子荷载点聚图将观测站点进行区域划分,找出每个区域内的代表观测站,统计各分区夏季降水特征、夏季降水长期趋势变化、区域旱涝特征及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安徽省夏季降水可以划分为3个区.其中砀山、滁州和宁国可以分别作为它们的标准站.研究指出,40多年3个区的夏季降水特征差别较大:1区夏季降水量最少,2区居中,3区最多,其中6月3个区差别最明显;1区、2区夏季降水量长期趋势变化不明显,而3区表现为明显的正趋势变化;2区是降水异常的多发区,更容易发生干旱与洪涝;1区中在1957-1970年和1991-2000年旱涝较频繁,而在2区和3区中,旱、涝频数随时间变化总体趋势是从旱向涝转变的.  相似文献   

20.
北京局地暴雨过程中近地层辐合线的形成与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近地面层辐合线(切变线)引发的局地暴雨是北京夏季一种较为常见的天气类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数值预报产品难以分析预报出引发局地暴雨的中小尺度系统、进而不能正确把握降雨出现的时间、落区和量值的大小。本文利用北京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监测资料、风廓线仪、微波辐射计等新型探测资料,以及北京加密自动站观测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