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矿山二次资源的特点矿山二次资源是矿床开采和选矿过程中产生的、仍然堆存或遗留在矿区范围内的废石、尾矿、煤矸石、矿坑水、选矿废水等各种废弃物的总称。从  相似文献   

2.
我国矿山二次资源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山二次资源是矿床开采和选矿过程中产生的、仍然堆存或遗留在矿区范围内的废石、尾矿、煤矸石、矿坑水、选矿废水等各种废弃物的总称。从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角度而言,它们不应看成是废弃物,而是一种可以回收和利用的资源,所以称为矿山二次资源,是矿业二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二次资源包括如下三种类型:(1)矿床开发经人工和机械扰动产生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如采矿废石、选矿尾矿、煤矸石等。按照《矿产资源法》的相关规定,其堆放比较规范,一般按矿床开发设计要求,建造了尾矿库、尾矿坝和废石场,且一般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其损失破坏。有…  相似文献   

3.
一、矿山二次资源的定义与特点 矿山二次资源是矿床开采和选矿过程中产生的、仍然堆存或遗留在矿区范围内的废石、尾矿、煤矸石、矿坑水、选矿废水等各种废弃物的总称.从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角度而言,它们不应看成是废弃物,而是一种可以回收和利用的资源,所以称为矿山二次资源,是矿业二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仍然很低。矿山二次资源的利用途径、方式、产品方案等存在多种可能性。通过对采矿废石、煤矸石及选矿废石及贫矿资源等的具体分析,可以肯定地说二次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是巨大的,但矿山二次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法律法规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矿业开发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所必须的大量资源,但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尾矿作为选矿厂在特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将矿石磨细.选取“有用组分”后所排放的同体“废料”.是矿业开发.特别是金属矿开发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同时,因受选矿技术水平、生产设备的制约.也是矿业开发造成资源拟失的常她的途径.换言之,尾矿具有二次资源与环境污染的双重特征,因此.加强尾矿的整体利用与矿山环境的综合治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文章以文本为例就尾矿的整体利川与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大多数铁矿山的矿石品位低且呈多组分共(伴)生,矿物嵌布粒度细,选矿回收率低,年排出固体废料2.3亿t,平均含铁10%,相当于2300万t的金属铁损失于废料中。大量固体废料的产生已成为制约矿业持续发展,危及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在铁矿石日趋贫化,资源日渐枯竭,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加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循环利用意义重大。1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循环利用实践济南钢城矿业有限公司张马屯铁矿始建于1966年11月,于1977年正式投产,地处济南市东郊,距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主要钢铁生产区域4km。矿石主要有益组分为铁,有害组分为…  相似文献   

7.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是一家中型国有矿山企业。自1966年投产以来,经过30多年的努力.现已成为桂东地区最大的铅锌矿生产基地。在不少国有老矿山企业因资源枯竭频频告急、雄风不再的大背景下.该矿之所以活力依旧、欣欣向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矿山坚持走珍惜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办矿之路。尤其近几年来。面对国家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和有色金属价格的一路上扬。该矿不仅坚持把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放在首位,而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国土资源部肩负我国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职责,在国土资源领域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实现矿山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实现矿山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是新时期摆在国土资源部门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从我分管台州市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分析。必须创新思维,开阔思路,实行保护优先原则,才能实现矿山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循环经济思想萌芽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是其早期代表.该理论认为,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就会走向毁灭.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那么,循环经济对于我国国土资源领域有什么特殊意义?循环经济在我国国土资源领域的发展,其重点、基本途径以及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为此,本刊特请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的王永生副研究员就此问题作一详谈.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金属镍的生产起步较晚,产量较低,并且有限的镍矿在开采、选矿、冶金中,产出了大量的含处废石、尾石及冶炼炉渣等,开发利用这些废物,搞好镍资源的二次回收,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获得较好的效益。对青海省拉水峡铜镍矿低品位选矿尾砂进行稀酸浸取提纯,生产结晶硫酸镍产品,镍一次浸出率达75%以上,总回收率近70%。中试流程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较高,为从低品位镍矿和含镍废料中回收镍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2.
湖南铁矿资源找矿和用矿的希望,首先是在现有国内外选矿技术的基础上化大力气研究解决选矿问题;其次是寻找易选矿石。  相似文献   

13.
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来讲,历来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增长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消耗的资源、产生的废弃物成正比。另一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利用”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这意味着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利用的自然资源中,70%以上是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现代工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靠的就是大量的矿物原料.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对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大力提倡节约集约利用资源.2011年9月2日,温家宝总理到国土资源部视察工作时提出:要大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注重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5.
有色金属冶炼废渣资源化利用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冶炼废渣是矿业开发的废弃物,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利用各种先进的回收技术,回收其中稀贵金属,将极大地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河池津泰资源再生有限公司冶炼废渣资源化利用的实践证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冶炼废渣资源化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一、技术类型该技术属于有色金属选矿技术。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黄金矿山及比重大的矿物选厂尾矿回收有用矿物,对于采用浮选的黄金矿山企业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三、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根据选矿旋流分级浓缩理论,采用旋流器分级浓缩脱药—球磨细磨—机械搅拌浮选生产金精矿,采用分级浓缩使尾矿达到分级抛尾、沉砂达到浓缩、脱药及富集的目的,用旋流器组替代单台旋流器以稳定沉砂浓度及沉砂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选矿试验的结果出发,总结矿石的选矿规律,剖析产生的地质资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灵山矿区分步建设,即先形成采矿能力,后建选矿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根据国内一些科研单位对合浦十字路矿区砂质高岭土矿石进行选矿试验的结果,从矿石性质、工艺流程、设备选型、选别指标、产品方案及质量等各个方面进行评述。特别论述了所选择的选矿工艺流程是否合理必将影响到产品选别指标的好坏,而产品方案的安排又将涉及到矿山的经济效益。在总结和借鉴各单位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推荐了供工业生产上参考应用的选矿工艺流程、设备、产品方案和选别指标,同时对矿山经济效果进行了初步估算分析。因此认为目前开发利用可选性能良好的砂质高岭土矿,不但技术上可行,而且经济上合理,其前景十分广阔,且开发利用条件业于渐趋成熟,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媒体广场     
《国土资源》2016,(4):62
正我国将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绿色矿山与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被列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五个重大工程之一。具体措施包括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着力推进技术、产业和管理模式创新,引领传统矿业转型升级,在资源富集、管理创新能力强的地区,选择50个重点地区开展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中  相似文献   

20.
两型社会改革试点试点工作中,临沂市从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统筹国土开发与保护、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临沂实际的国土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新路子,有力推动了两型社会建设。但工作中存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低、资源理念和方式有待转变、地质环境保护压力大、配套机制急需跟进等问题,今后,应以优化增量用地结构、提高用地效率、推进矿山环境治理为重点,更好地推动国土资源科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