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滑坡体地球物理调查方法技术的选择对勘探效果至关重要。以吉林省通化市拟建集安—通化高速公路滑坡体为例,采用折射波法和高密度电法,利用二维反演技术进行数据处理。结合地质信息,确定了滑坡体的形态及厚度变化,厚度最大约20 m,滑坡性质为堆积层滑坡。研究结果表明折射波法和高密度电法进行古滑坡勘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二维高密度电阻率法数值模拟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聪 《地质与勘探》2014,50(5):984-990
高密度电阻率法作为工程勘察领域广泛使用的勘察方法之一,与传统电阻率法相比,具有效率高、信息丰富等优点。本文首先从高密度电法原理出发,介绍了两种常见的装置(温施装置和温纳装置)的特点。然后依据实测资料建立了地电理论模型,并通过理论正反演数值模拟,分析了两种装置下模型的电性响应特征,并与实际资料与进行了比较,进而进行地层分层和地质解释。结果表明,温施装置进行地质分层效果更佳,通过高密度电法正演模拟指导反演可提高地层分层和地质解释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高密度电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在覆盖层勘探、滑坡体勘探、土料场分层、采空区勘探、断层调查的几个应用实例。经工程实例表明,高密度电法可在工程勘察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密度电法集电测深和电剖面装置于一体,一次布极可获丰富的地质信息,采用非开挖技术铺设城市地下管道,利用该方法可以查明管道铺设段内地层岩性和地下障碍物的分布情况,为顺利铺设地下管道提供了保证,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密度电法温纳装置,结合第四系电阻率分布特征,并在有效探测深度范围内,研究高密度电法测量温纳装置对工作区内基岩面起伏情况及完整性的判别效果;最终通过数据处理,反演解译,结合已有的水文、地质等其他方面的资料和附近现有水井的相关情况,圈定工作区内第四系地下水储存的有利位置。根据异常对比解译、确定目标体范围、经过钻孔验证:高密度电法温纳装置对基岩面的区分反应明显,对较浅层地下水储存位置的确定较为准确,为以后需找类似地层地下水起到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饶杨安  贺怀建 《岩土力学》2010,31(5):1621-1626
结合地质实体概念厘清数据类型及其特征对地层信息系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地层信息系统数据可以归类为属性数据、几何数据、关系数据、元数据4类,地层信息中的地质实体可分为基础地质实体和地质实体要素,进一步把地质实体要素分为关联要素和非关联要素。文中分析了矿体、风化分界面、断层、褶皱、不整合面、滑坡体的几何属性。区分观测者位置、数据采集点和数据本身空间属性,数据获取方法可分为地表调查、钻入调查、岩层透视调查、岩层非透视调查,并分析了原始数据与地质实体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滑坡属于地质灾害中的重要灾种之一,查明滑坡区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对分析滑坡形成机制、评价滑坡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将高密度电法引入三峡库区腹地万州区滑坡地质调查中,在区内四方碑滑坡、塘角1号滑坡和麻柳林滑坡进行地球物理探测工作,并结合钻孔资料对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实测结果表明:在地形复杂地区开展地球物理探测工作,通过数据反演与分析,可获取滑坡体地层结构及滑移面;结合相关地质资料,通过对比解译,可弥补单纯依靠钻孔信息来确定滑移面形态的不足;3个典型滑坡区地球物理实测资料揭露滑坡体和滑床地球物理电性特征表现为,由崩坡积物、第四系粉质黏土以及含水碎石块组成的滑坡体电阻率低于40 Ω·m,而由砂岩与泥岩组成的滑床电阻率高于40 Ω·m,高密度电法对基岩滑坡和土质滑坡都能获取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南地区滑坡灾害严重,滑坡勘察中判断滑坡体类型、规模等非常重要。文中总结了滑坡体的不同分类方法及电性特征,通过对20多个滑坡体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勘察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不同类型滑坡体的电阻率特征差异明显;重点介绍了土质滑坡、岩石滑坡和破碎岩石滑坡等3个高密度电法探测实例的异常特征。实践证明,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能从电阻率异常特征来推断滑坡体的类型、物质组成,其结果对滑坡体勘察及后期治理、钻探施工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了解高密度电法不同装置的探测效果,有效选择高密度电法在探测煤炭采空区时的采集装置,建立典型煤炭采空区地电模型进行多种装置的正反演数模计算并进行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中各种装置能有效反映采空区异常,但采空区的形态易受地层不均匀影响发生畸变。其中,偶极装置在查明煤炭采空区的位置和形态应用中效果最好,温纳α装置能详细确定采空区围岩电性特征和地层分层情况,结合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结果在实际铁路工程勘察中进行煤矿采空区的勘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滑坡是地质灾害中最常见的、分布范围最广,产生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结合工区地质情况和地球物理特征,本文选用了高密度电法、瑞雷波法以及地震映像法在滑坡区进行研究和应用。研究表明,相比常规的勘察手法,采用综合物探方法对滑坡进行勘察,实验表明:高密度电法对地下的电性分布有较好的的反映,但无法直接判断滑动面的几何形态;地震映像法能够较为直观的反映地下弹性界面的起伏情况,对不良地质现象反映明显;瑞雷波法对浅层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不受地层速度的干扰,能够较详细的探测滑坡体的内部情况。不仅解决了单一物探结果的多解性问题,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工作效率高、相对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大功率(10kw)激电中梯剖面法、激电测深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在祁连山区某铜多金属矿区普查找矿中的综合应用。依据矿体(矿化体)较围岩具有高极化率、中、高电阻率的异常电性特征,运用激电中梯扫面圈定出矿体(矿化体)规模,激电测深法查清矿体埋藏深度及产状,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明地质构造。多种参数资料对比分析,综合解释,在地质找矿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艳章  王水林  葛修润  周平 《岩土力学》2006,27(Z1):519-523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基于岩土体的电性差异而进行勘探的物探方法。在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基本原理和系统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在三峡库区某滑坡勘察中应用高密度电法确定滑体厚度和基岩面形态的实例,探讨了在滑坡勘察中高密度电法的适用条件和野外工作方法,并结合钻探成果和工程地质测绘资料对其影像成果进行了有效解释。实践表明该技术在与常规勘察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滑坡勘察时,勘探效率高。应用配套软件处理后,勘测数据生成的地电断面图直观清晰,定性、定量解释可靠,能得到符合实际的滑坡体参数,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多种勘察方法相结合的滑坡勘察中。  相似文献   

13.
高密度电法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坤 《甘肃地质》2007,16(3):91-96
高密度电法具有点距密、数据采集密度大、施工效率高和分辨率高的特点,工程地质勘察、管线探测、物探找水、岩溶及地质灾害调查等工程物探中已逐渐成为常用的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并以常用的、比较稳健的温纳装置方式进行剖析,然后从4个测区高密度电法工作结果与钻孔验证的实例来说明高密度电法在工程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探明断层位置、摸清第四系覆盖层厚度是新区规划前期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旨在为新区可持续发展及减少地质灾害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利用地震反射波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联合测量;采用两种方法的优势综合解释异常特征,优化解释效果,准确反映研究区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表明地震反射波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在调查断层位置和第四系覆盖层厚度方面,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阵列式的勘探方法,具有采集观测数据量大、地质信息丰富、生产效率高等特点,数据采集多以剖面形式工作,成果多为二维反演结果,资料处理过程中经常出现局部畸值或相邻测线对照一致性差等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在探查采空区分布和巷道位置的工作中,结合剖面数据采集特点提出非规则“#”剖面布设勘探法来补充纵向数据信息,并通过三维可视化软件建立以高密度电法电参数为依据的地质体模型,实现高密度电法数据场三维可视化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三维地质建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内容之一,涉及数百平方公里到数千平方公里的城市级地质范围。由于城市级地质范围跨越地质单元多、地质情况复杂,传统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对跨地质单元的地层连线考虑不足,常导致不同地质单元间的地层连线出现错误。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地层沉积顺序的统一地层序列方法,进而识别钻孔分层中的缺失和倒转情况,将同一岩性中倒转与正常的情况加以区分,避免建模时的错误连线或插值。通过添加0厚度层,使所有钻孔的地层序列可完全一致,构建各钻孔分层间的对应关系,以降低不同地质单元间的地层连线错误率。通过讨论地层缺失、倒转、重复等特殊情况和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能够有效地对城市级三维建模中各种地质情况的连线问题做出明确的判断,减少在跨越地质单元多、地质情况复杂的城市级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地层连线错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底层支撑。  相似文献   

17.
高密度电法在山区浅表层结构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山区浅表层地质条件复杂,进行高密度电法测量,以微测井和浅表地质调查成果作为依据,对高密度电法资料进行综合解释,查明表层结构和低降速带的分布特征,为取得高品质地震资料品质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桂林市郊区某变电站工程为例,在地面调查、钻探及高密度电法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峰丛洼地的岩溶发育特征。强调了地面调查在岩溶勘察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角域叠加的方法获得由纯地形引起的视电阻率异常,采用比值法对边坡地形条件下的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数据进行地形校正,并结合测区钻孔地质剖面分析地改效果。结果表明:角域地形改正的方法是有效的,地改后的反演断面与实际的地质情况更加接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