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20个月内相继发生的三次四川沐川M≥5级地震构成了马边一永善地震带北段的一组“广义震群”。一致的宏微观震中定位和并不显著的震级差表明它们是同一震源体在短时间内出现的“原地重复”性中强震事件。三次地震前后,该段地震活动的时空变化既具有许多相似的规律又存在一些不同的特征。本文强调了深部构造背景对地震空间分布图象的制约;利用岩石力学实验结果初步解释了地震时间演化的复杂性。对马边水善地震带未来强震危险性也给予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2.
1844年8月大关北地震是马边一永善地震带中历史上较强的一次地震,过去一直很少有人研究,以前的地震目录对此次地震有不同认识,本文拟通过查阅历史地震资料,实地考查这次地震的地面破坏情况以及询访当地居民,初步认为,1844年8月地震的震中应元亨一带,露级在7级左右,极震区烈度为IX度,与1974与大关-永善7.1级地震的宏观震中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马边-永善地震带构造形式及地震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德润 《地震地质》1993,15(3):253-260
根据该地褶皱形态、断裂特征、应力场分布等资料研究,指出马边~永善及其两侧的构造形迹自西而东有一个相应强~弱变化过程。推测其力源主要来自西部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侧向推挤,所形成的马边-永善地震带是处于马边-昭通-曲靖断裂构造带的一部分,从而成为川西经向构造带的东部边界,也是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浅部界线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地震活动的自然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是我国地震活动频繁的少数几个省份之一。近三百多年来发生的7和8级大地震数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近邻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海原在1920年还发生过震撼全球的8 1/2级大地震,因此一直是我国重点监测的危险地区。该省地震活动带主要有三条:一是西部的河西走廊地震带;二是东部的兰州一天水地震带;三是南部与四川相连通的武都—马边地震带。根据《中国地震目录》,这三条带上自17世纪初到现在共发生过4次7级、3次8级以上的大地震。但最近三十多年来,地震活动十分平静。1955年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地震活动度研究了马边、雷波地震带1994年12月30日沐川Ms5.7地震,并以该带历史地震作为比较,探讨了中强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度的异常特征。得出了中强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度具有可识别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1.地震参数1992.7.17.19—07—28.8,29°18',103°41'M_L:3.5,I_0=V(震源深度3-4千米,宏观方法1千米。2.铜街子电站及库区 ̄①位于一中强地震带上的少震、缺震地段──马边~峨眉间。名山-马边-永善,大关北北西走向地震带以总体上较密集的小震和中强震、个别达7级的强震连续条带状分布著称。尽管它有别于浅~深贯通型活构造带、仅有多支、多方向短小构造线断续相连,但它的两侧各100千米分别与著名的“三河强震带”(南西测)自贡-南溪带(北东侧)有规律地平行排列。三者的新构造活动性、最大震级及其同等震级复发周期、地震活动秩序……都表明:自川西高原强震区向四川盆地区存在的某种递进以至消减的成生联系。这是四川地震构造动态中的一大特色。名山-大关带长约300千米。5级以上地震主要集中于两头:北段峨眉-洪雅(长50km)和南段马边-大关(长100km),其主要构造背景是与北东向的龙泉山-峨眉断裂带和 华蓥山-巧家断裂带分别交切,构成的复合部位。峨眉-马边间约70km的中段却一直没有5级以上地震发生的记录;唯一的一年内两次4.2和4.8级地震发生在1967.5.5和5.29,地点为峨边和福禄  相似文献   

7.
柯龙生 《华南地震》1989,9(1):17-22
本文通过谱分析方法,探讨了台湾东带、台湾西带和泉州—汕头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周期性。结果表明,这三条地震带均隐含了2—3种周种;三条地震带的卓越周期分别为17、30和335年。即由板块冲撞部位向大陆内部,地震活动周期由十几年增加到几百年。这一现象可能反映了板块活动及其对大陆内部作用的某种规律。深入研究这三条地震带的地震活动规律,有可能揭示板缘与板内地震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8.
1994年第一季度,全球地震活动仍为中等水平,三个月内共发生三次7级以上浅源地震。秘鲁-玻利维亚边界发生大深震。美国加州又发生强烈地震。大洋岛弧地震带本季度地震活跃。伊朗发生三次6级地震。  相似文献   

9.
地热与地震     
地热学是经典地球物理学之一,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热学进展不大。近年来,随着板块学说的崛起,寻找新能源的紧迫要求和地震预报的需要,地热问题才引起人们的重视。 地震带、火山带与地热异常带 世界上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但地震主要发生在两条地震带上,一条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全世界80%的地震发生在这条地震带上。另一条是欧亚地震带,全世界15%的地震发生在这条带上。 这两条地震又是世界火山带,还是地热异常带。 以上是对全球范围来说的,具体到一个国家一条地震带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0.
“你们觉得唐山大地震很突然,其实,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仅本世纪以来,我国发生过的8级以上地震就有9次,7至7.9级的有10余次!”安局长一边说,一边给我们摊开了一张“中国地震分布图”.图上那些密密的大小圆圈,记录着这片古老大地曾发生过的一次次震动.标志唐山地震的橙黄色小圆圈,若不是留意查找,一点儿也不起眼.“全球有两大地震带.一个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一个是欧亚(从喜马拉雅山到地中海)地震带.我们正好处于这两大地震带的交汇点,因此地震就特别多.”安局长补充说,我国发生的地震不但次数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2 ~2014年南北地震带3期流动地磁矢量测量的准确可靠资料,计算得到了2012 ~2013年和2013~ 2014年相邻期岩石圈磁场的分布.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8月3日鲁甸6.5级地震、8月17日永善5.0级地震前,川滇交界东部均存在岩石圈磁场的异常变化.同时,异常持续时间、空间范围与震级大小有一定关系,鲁甸地震前岩石圈磁场异常持续时间长、空间范围广,而永善地震则反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荣县MS4.9地震震中及附近地区地震监测、地震地质、地震活动背景和区域地震活动性的分析表明,荣县MS4.9地震震前经历了区域地震平静至活跃、再发震的过程,该序列为正常的震群型,震中区及其附近的华蓥山断裂地震带和马边地震带的震后地震学参数均正常。荣县MS4.9地震发震断裂为荣县-威远基底断裂,华蓥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2018年开始的5—6级地震活跃与川西地区东昆仑断裂带2017年8月九寨沟MS7.0强震的发生存在呼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马边地震带发震构造背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忠权  汪一鹏 《中国地震》1993,9(4):373-383
北北西向的马边-盐津隐伏深断裂是马边地震带形成的主要条件,尤其被东西向甘洛-沐川深断裂和盐津-叙永深断裂转限的段落是强震多发段。地壳表层有北北西向马边-盐津断裂组和地面微隆起带,但地表断裂与陷伏深断裂并不连通,且地表断裂走向与结构复杂多变,这是造成马边地震带强震地面破坏效应及地震影响场特点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大陆边缘地震的研究概况,主要分析了中国东部的陆缘地震可分为台湾——琉球板缘地震带和大陆架板内地震带。这两个地震带分别受到菲律宾海板块运动以及欧亚板块内部断块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1995年全球地震活动达到世纪之交强烈活动期的第一个峰值,全年有三个季度各出现两次巨大浅源地震。全球全年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41交,超过1994年,全球各大地震带同时活跃,大洋岛弧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仍居首位。  相似文献   

16.
回忆了1952年冕宁石龙地震、1955年会理鱼地震和1974年云南永善—四川雷波地震的亲身经历,特别是对三次地震中距离震中远近时人的感受、死里逃生和防震不当影响正常社会秩序等作了真实的记述。对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和开展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等提出了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盛泽 《内陆地震》1989,3(1):54-55
根据我国台网测定,今年1月至12月全球共发生M_S≥7.0级地震15次,最大地震为3月7日阿拉斯加湾M_S7.9级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PDE》周报为M_S7.6)。有分析认为阿拉斯加—阿留申岛弧系地震带从1986年起开始活动,现今已进入了全面活动阶段。平静了几年的欧亚地震带,今年也进入了新的活动期,先后发生5次7级以上地震。 在全球地震活动相对活跃形势下,中国地震活动也进入了活跃期,发生了三次7级以上  相似文献   

18.
正祁连山地震带总体上呈北西西向展布,东端与南北地震带相接,西与阿尔金山地震带毗邻,北界在金塔、龙首山,南界进入青海境内。带内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跃,有利于开展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测研究工作。本文通过对祁连山地震带1970年以来M_L4.0地震和祁连山地震带西段2010年以来的M_L4.0地震的M-t图、频度图、震中分布图的细致分析以及相关地震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祁连山地震带1970—2018年M_L4.0地震存在弱活动现象,共出现过7次地  相似文献   

19.
1993年第四季度,全球地震活动为中等水平,三个月内共发生三次7.1级浅源地震。新几内亚东部发生6-7级地震多次。美州地震带地震活动表现不强。堪察加以东近海发生7.1级地震。亚欧带于10月2日发生中国新疆南部(若羌)地震。全球浅源地震相对活跃。  相似文献   

20.
王盛泽 《内陆地震》1991,5(2):175-178
1990年,全球地震活动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西部;亚欧地震带地震活动较强。中国强震活动集中于西部;新疆周过地震活动及全区内强震的活跃引人注目。 1 全球及中国的地震活动 据我国台网测定,1990年1—12月,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大震23次,其中最大地震M_s 8,发生在菲律宾吕宋岛,是近几年来地震活动较高的一年。美洲的巨大地震(M_s≥7.7)与亚欧地震带上的强震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前者发生一段时间后,亚欧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将会增强,也发生大地震。1986年美洲地震活动开始增强,1988年进入全面活动阶段。平静了数年的亚欧地震带西区从1988年开始也发生了强地震活动。到1990年,亚欧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已具有相当水平,而且地震活动有向带东区(65°E以东)迁移的迹象。同年6月14日苏联斋桑7.3级地震就是一例。1990年全球大地震活动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西部和亚欧地震带上,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