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矿物和玻璃中MgK-边X射线吸收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已经研究了硅酸盐矿物、铝硅酸盐矿物和玻璃中的主要阴离子Si、AlK边X射线吸收光谱[1~5],指出随着压力变化而引起Si、AlK边向高能位移而配位数增大的规律。硅由4配位(如石英)变成6配位(如柯石英)。Al在矿物结构中的配位不同,如4配位的蓝晶石、5配位的红柱石、6配位的矽线石。这些矿物的局部结构不同,其键长、键角也不同,从而引起矿物的物理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Mg不仅是地壳中广泛分布的造岩元素,而且也是组成地幔物相和未分异的原始岩浆的主要成分,是组成造岩矿物的…  相似文献   

2.
硅酸盐玻璃和熔体中硅和铝的配位与局部结构:K边X射线吸收光谱研究*李迪恩(中山大学地质系,广州510275)关键词硅酸盐玻璃和熔体硅和铝的配位X射线吸光谱高压下硅酸盐矿物和玻璃中的硅可以形成八面体配位[1],但在通常的低压硅酸盐玻璃中,硅和铝为四面体...  相似文献   

3.
矿物和玻璃中NaK—边的同步辐射XANE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明生  李迪恩 《矿物学报》2001,21(2):165-168
本文利用同步辐射的NaK-边X射线近边结构谱(XANES)研究了含Na矿物NaK-边的特征谱,其谱的能量位置随着配位数垢增加而增大,同时建立了含磷(P)的钠玻璃中NaK-边的能量,随着P的含量增加而增大,由此表明本方法可以作为研究含Na矿物和Na玻璃的配位与局部结构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作者运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近边精细结构(XANES)作为一种新的结构探针研究硅酸盐矿物和玻璃中的配位与局部结构,已经取得了硅酸盐矿物和玻璃中Si、Al、Mg和NaK吸收边的能量位置、原子间距,配位多面体的畸变度等成果。  相似文献   

5.
铝硅酸盐矿物和玻璃中Al的配位与局部结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彭明生  李迪恩 《矿物学报》1998,18(4):425-430
利用同步辐射的AlK边X射线吸收近进结构(XANES)谱研究了刚玉和铝硅酸盐矿物(蓝晶石,红柱石,夕线石和钠长石)中Al的配位与局部结构,证明该方法可以作为新的结构探针研究结构未知体系中Al的配位与局部结构。例如,Al的K边XANES谱证明在室温压条件,钠长石玻璃中的Al保持为四面体配位(AlIV),局部结构与钠长石晶体中的Al相似;尽管硬玉晶体中的Al为八面体配位,但硬玉玻璃中的Al变为四面体配位(AlIV)。而在相同的高温压条件(4.4GPa,1575C)下制备的硬玉-钠长石玻璃系列中,压力引起四面体配位的Al变成五次(Alv)和六次配位(AlVl),且五次和六次配位Al的比例随玻璃中硬玉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含Mg矿物和玻璃中Mg的局部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明生  李迪恩 《矿物学报》2000,20(3):220-223
本文用同步辐射的MgK-边X射线近边结构谱(XANES)研究了9种含Mg矿物的MgK-边特征谱,其谱的能量位置随着配位数的增加而增大;建立了含Mg矿物中Mgk-边的能量与Mg-O键距的关系CaMgSi2O6(Di)-NaAlSi3O8(Ab)玻璃中MgK-边XANES的能量和Mg-O的键长的关系.在Di-Ab玻璃中的Mg-O键距是0.2±0.004nm.表明本方法可以作为研究含Mg矿物Mg的配位与局部结构新的结构探针.  相似文献   

7.
微细粒矽线石剪切絮凝浮选的研究袁欣钟振成方和平(武汉工业大学,武汉430070)关键词矽线石浮选选矿工艺矽线石是一种无水铝硅酸盐矿物,其化学组成为Al2O3·SiO2,其中Al2O3理论含量为62.93%,SiO237.07%,属高铝矿物。矽线石耐火...  相似文献   

8.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提供同步辐射(SR)可调单色光,用X射线近边吸收谱法测得Fe3+~Fe0和Ni3+~Ni0的Kα吸收边能量位移分别为10eV;Pt(Ⅳ)~Pt0的LⅢ吸收边能量位移为2eV;Re(Ⅳ)~Re0和Re(Ⅶ)~Re0的LⅢ吸收边能量位移分别为3eV和4eV,其化学位移测量的标准偏差为±051eV(2σ)。  相似文献   

9.
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锂霞石和锂蒙脱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所研究的锂霞石和锂蒙脱石为作者等首次在新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的叶钠长石-锂辉石带中发现。论文对这两个矿物的产状、形态、物姓、化学成分、X射线衍射谱、红外吸收谱、差热和热失重曲线、光吸收谱和矿物成因进行了详细研究。与国外样品比较,该锂霞石的特征是肉红色,晶体细小,锰含量较高,光吸收谱显示Mn ̄(3+)的宽吸收峰;锂蒙脱石的特征是桔红色,鳞片状,Al_2O_3含量较高和MgO含量较低,红外吸收谱上OH吸收峰为3634cm ̄(-1),差热曲线上的放热峰为928℃,光吸收谱上Mn ̄(3+)的宽吸收峰强度大。  相似文献   

10.
偏岭石及其有关的变高岭石过去用五般鉴定结晶矿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定为“非晶质”矿物;后来刘长龄用X射线衍射分析末照相高功率长时间拍照,见到有中,低强度的衍射条4.4-4.1,等多条;4.4A及2.2A等,二者有区别射线衍射仪强度曲线分析也有不同,而均属于准晶质或半晶质。  相似文献   

11.
卤族元素诸如氯和溴作为地球化学示踪剂,常用于指示岩浆、变质岩和热液的来源和演化过程。而认清溴在造岩矿物中的形态和结构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其在地质环境演变中的示踪作用。但是,溴在造岩矿物中的含量极低导致大多数结构分析方法都无法使用,因此造岩矿物中微量溴的结构研究极具挑战性。本文采用 81Br魔角旋转核磁共振(MAS NMR)光谱和同步辐射吸收光谱(XAS)技术,首次对富氯造岩矿物中的微量溴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溴离子在方硼石中的微区结构不同于该矿物中三配位Cl原子的结构环境,而与Mg3B7O13Br中八面体配位的溴离子相似,表明即使在微量条件下也存在域偏析。而对其他富氯造岩矿物的Br K边X光吸收近边结构(XANES)光谱白线峰的位置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分析表明微量溴离子替代了这些矿物中氯的位置,导致局部结构扭曲膨胀。溴离子在造岩矿物中的这一微观结构研究结果可为探索氯和溴在地质演变过程的指示作用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压力16.5GPA和温度1450℃条件下合成了Pb0.8Al1.6Si2.4O8铅铝硅酸盐锰钡矿的单晶。晶体属四方晶系,Si和Al无序地占据八面体位置。在结构模型中,Pn占据两个原子位置,一个原子位置在四次轴上,另一个原子的分布脱离了四次轴。  相似文献   

13.
异类矿物结构基元层间层矿物及墨铜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异类矿物结构基元层间层矿物”这一新概念,从五个方面限定了其含义,扩展了“间层矿物”的内涵。对其典型矿物墨铜矿进行了X射线,电子探针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的初步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认识,墨铜矿在c方向有序,重复周期为11.45A,在a,b方向无序,不存在超晶胞。  相似文献   

14.
江饶通  陈玫 《矿物学报》1993,13(4):335-340
本文对自然硅进行了矿相学,矿物学研究,该矿物产于福建某地矽卡岩型硫,多金属矿床中,自然硅呈亮灰银白色、强金属光泽。性脆。镜下呈浑圆粒状、乳滴状,均质。实测比重d=2.368。硬度HM=6.76。反射率R:470nm3708;546nm31.27;650nm29.96。经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电子探针分析,Si99.87%~99.94%。含少许Al,Ca,Fe机械混入物,X射线粉晶分析,主要X射线粉晶谱  相似文献   

15.
1996年8月13日,我会第六届侯德封奖评选委员会在欧阳自远主任委员主持下,顺利进行了评选。现将评选结果公告如下。以下六人获本届侯德封奖(以姓氏笔划为序):李迪恩、李勇、李春来、陈军红、胡凯、徐胜。他们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如下。李迪恩,男,1963年1月生,中山大学地质系利用同步辐射为光源,系统研究了St、AI和K与L的近边精细结构特征及其在硅酸盐矿物中的配位、配位体的聚合与变形程度、键长与键角关系;证明了St、AI的近边精细结构可以作为“结构指纹”来研究其配位和局部结构。特别是在玻璃(熔体)的研究中指出,AI配位数随…  相似文献   

16.
鸡西煤田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炼焦煤基地,由于受成煤环境的影响,原煤灰分较高,影响了煤炭精细加工利用和环境。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对鸡西煤的无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显示,煤中的主要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粘土矿物、黄铁矿和菱铁矿等,它们分别以不同的状态赋存于有机质中。煤灰的主要成分为SiO2和Al2O3,其主要源自流水带入泥炭沼泽的石英和粘土等同生矿物。元素分析表明,煤中硫、磷及微量元素锗和镓等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7.
郭卫东  罗谷风 《地质论评》1995,41(4):311-319
谢窦克等曾测定了大别山一个绿辉石的晶体结构,认为它具P2/c空间群;四面体链分别呈SA和OB扭转;M阳离子日位全部为6次配位的八面体:Al在所有这四种晶位另均有相当多的占有率,为绿辉石的新型结构。本文对该资料再研究后确认其真实空间群为P2/n;结构中仅有一种O旋转的四面体链;M2和M2晶位为8次配位;Al全部进入M1(1)晶位,Al-Mg呈完全有序分布,属典型的P2/n有序绿辉石。本文给出了重新计  相似文献   

18.
矿物-水界面的表面离子化和络合反应模式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表面络合模式已广泛应用于研究矿物表面吸附和溶解反应,尤其是(氢)氧化物和层状铝硅酸盐矿物。表面官能团是矿物参与表面络合反应的基本单元,(氢)氧化物矿物只具有表面羟基,而层状铝硅酸盐矿物除表面羟基外还具有离子交换位。矿物的表面电荷由永久结构电荷、配位表面电荷和离解表面电荷组成,各种零表面电荷状态可由不同的零电荷点来表征。恒电容模式、双层模式和三层模式是3种最常用的表面络合模式,它们在双电层结构、表面反应(质子化反应和络合反应)、表面电荷与质量平衡方程及应用范围上存在着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9.
茅祖兴 《岩矿测试》1995,14(1):66-68
X射线荧光分析用的Li2B4O7玻璃熔片经长期放置后,Mg,Si和Al等元素的X射线强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Mg的强度增大很多,以至无法进行准确分析,对于长期放置的熔片,可以用重新熔融的方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0.
“OH-黄玉”─—黄玉的一种完全水化物的合成及其意义黄玉作为一种具有理想组分:Al_2SiO_4F_2的氟铝硅酸盐矿物,可呈现出阴离子氟位置上的OH-F之间的部分替代,这影响到了它的结晶学、物理学及热力学性质。在自然界的黄玉中,所观察到的OH对F的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