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书  名作译者定价城市化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陈述彭 46.0 0遥感影像地学理解与分析周成虎 45.0 0数字地球国际会议文集 (英文版 )徐冠华 660 .0 0数字地球导论承继成 35.0 0模块化地理信息系统环境—— MGE基础孙大路等 45.0 0高效三维遥感集成技术系统李树楷 35.0 0GPS应用程序设计李洪涛等 43.0 0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宋小冬等 2 8.0 0空间数据误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史文中 1 2 .0 0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陈述彭等 2 8.0 0地理信息系统建库技术及其应用毛锋等 2 2 .0 0模块化地理信息系统环境 - MGE基础毛锋等 45.0 0…  相似文献   

2.
地球信息图谱与数字地球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首先探讨了数字地球技术系统及其意义,研究了作为地球信息时空变化图形表达的地球信息图谱。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数字地球与地球信息图谱之间的有机联系,指出数字地球的发展将极大地推动地球信息图谱的研究;地球信息图谱是数字地球分析、处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其理论研究必将推动数字地球应用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数字地球的全球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论述了全球变化研究和数字地球的特点及其内涵,重点分析了“数字地球”技术体系在全球变化研究过程的应用前景。在数字地球技术体系支持下,充分利用全球空间信息基础设施、3S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不仅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框架,而且将极大地促进全球变化学科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 数字林业是数字地球技术在林业行业中的具体应用,它是对林业以及森林生态环境的静态、动态和分析决策等特征的统一的数字化表述与认识,它以林业数字化数据为依托,用宽带网络连接各分布式数据库,以虚拟现实技术为特征,具有三维显示和无边无缝多级分辨率浏览的开放系统。其中,静态特征包括基础数据、林业专业知识、科研成果、人才等,动态特征包括林地、森林、  相似文献   

5.
数字流域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数字地球的产生及其技术体系的完善,为建立数字流域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数字流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具有多维显示和表达流域状况的虚拟流域,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探讨数字流域的概念入手,阐述了其组成与数据监测获取、传输网络、海量存储、流域模拟、可视化与虚拟现实等关键技术,并简要分析了数字流域的应用与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空间和非空间构成的城市新复合体理论为基础,把城市规划实施效率评价分成空间效率评价和非空间效率评价.构造空间转移率和吻合率指数,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评价空间效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中的综合效率指数评价非空间效率.以合肥市总体规划实施效率评价为实证,具体应用了基于GIS-DEA的城市规划实施效率综合评价技术,结果表明:基于GIS-DEA的技术方法能有效克服传统的主观定性评价技术的不足,可以更客观、理性和全面地评价城市规划实施效率,为城市规划实施效率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数字地球时代“3S”集成的发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本文指出了数字地球时代“3S”与数字地球的关系以及 GIS、GPS、和 RS的本质,从其本质出发分析了“3S”两两结合的方式和关键技术,并指出了目前的发展现状。两两结合的缺陷和弱点导致了“3S”的完全集成,“3S”集成是当今空间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前沿,具有相当的难度,目前理论研究仍落后于实际应用。“3S”技术的迅猛发展,最终导致了地球信息科学的诞生。数字地球推动了“3S”技术向着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3S”技术成为数字地球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8.
全球离散格网:回顾与展望(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离散格网是数字球体表达的基本数据模型,它提供了一种栅格化表达地球弯曲表面的方法,催生了数字地球。该文回顾全球离散格网与数字地球的发展史,评析了以谷歌地球为代表的第一代数字地球的技术实现。在为科学界及社会公众提供地表与近地表信息交流方面,数字地球的有效性面临挑战,第一代数字地球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其中最显著的缺陷是不能基于社会与环境过程模型模拟地球的将来状态。展望未来,简要分析了下一代数字地球应具有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针对空间信息技术(SIT)和数据库等技术在数字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集成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数字城市规划中基于面向服务体系架构的空间信息技术集成模式。该集成模式以统一的数据中心为基础,消除了业务软件的异构与差异性,提高了数字城市规划中业务间数据传递和共享能力。建立的集成信息系统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实现了业务系统根据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进行相应的变化和扩充需求,较好解决了企业级数字城市规划信息平台中数据交换和共享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周万村  江晓波 《山地学报》2006,24(5):620-627
地理信息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体,其特质决定了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大型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在积累和传承地理信息科学创新进步的基础上,经历漫长的过程产生和发展,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现代的结晶。目前,地理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的进步处于迅速优化阶段,是构建数字地球不可或缺的支撑技术。探讨和了解地理信息系统产生和发展轨迹有助于正确确定数字地球(山地)构建的阶段性目标。“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我国政府和科技界高度重视。“数字山地”是“数字地球”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是多山国家,构建数字山地意义重大,势在必行。阐述了构建数字山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和讨论了构建数字山地的14项研究内容和构建数字山地的科学体系以及关键支撑技术。同时指出,数字山地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与应用并重,机遇与挑战共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地球系统科学与数字地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心源  郭华东 《地理科学》1999,19(4):344-348
数字地球将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带来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信息获取渠道的革命,因对地观测和数据资源共享技术的发展将使传统的野外地学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从而使地球系统科学的建立真正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地球系统空间格网及其应用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涉及跨圈层、跨投影带的中-大-超大尺度问题,对全球地学信息系统(GGIS)、全球空间格网(GSG)及数字地球提出了新挑战。在剖析GSG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需从地球系统整体上设计一个多领域普适的全球三维空间格网———地球系统空间格网(ESSG),以支撑全球变化及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结合领域特点,提出了构建ESSG的8项基本要求,并基于球体退化八叉树格网(SDOG)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满足该要求的SDOG-ESSG模型;介绍了SDOG-ESSG模型在地球系统空间数据集成、三维建模、多尺度表达、对象变化表达、数据检索与云服务、过程模拟及空间环境安全规划与可视化决策等方面的7种典型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3.
Digital earth, Virtual Reality and urban seismic disaster simul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In January 1998 US Vice President AJ Gore proposed his revoluhonny concept of Digital ~. ms visionof a mulh-resoluhoft three~ensional representation of our planet has stimulated many geo-scientists topursue new wads of managing our planet. As for many prachCal aPPlications. eve need to stUdy the Earth'ssurface, interior and the Earth's processes in three dimensions. The technology of Virtual Reality, where wecombine GIS, remote sensing bogery, and other data sources, is b…  相似文献   

14.
“数字地球”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数字地球”这一全球战略思想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这些启示包括 :战略眼光 ,大国地位 ,自主发展和技术引进 ,盲目追随、整合的意义等。笔者认为 ,宏观的、全局性的战略眼光 ,冷静思考与明确的目标 ,紧抓对地观测和国家基础信息设施建设以维护中国作为大国的形象和利益 ,在发展“数字中国”过程中走自主发展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道路 ,以及加强行政管理机制、智能化数据、科研机构和学科领域的整合 ,是我们在数字地球的挑战面前应有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数字省信息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数字省、数字城市建设是数字地球的重要方面和基础,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可操作性高。在进行数字省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特别是大比例尺空间基础信息和公共基础信息。信息共享平台将在各部门建立分布式的网络分中心,对各部门现有的数据库进行规范化、网络化和空间化改造,建立信息共享体系。本文以福建省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为例,详细分析了数字省信息共享平台的总体结构设计、模块功能设计及实现过程,并就系统实现过程中的体会及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数字城市"研究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对“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简单论述,总结提出了“数字城市”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并设计了“数字城市”总体框架模型,最后对“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和实现策略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生产力要素,重点分析了第五次产业革命的生产力特征及其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深刻影响:(1)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成为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2)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改变着工业、商业、城市布局的基本特征;(3)基因工程产业改变着传统农业的性质及其功能;(4)新能源产业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拓着新的前景;(5)知识园区的发展改变着城市与区域的空间结构;(6)多极化城镇体系将在  相似文献   

18.
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数字地球”发展战略的机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是一个地域大国和人口大国 ,是世界发展中国家对于环境变化历史记录最好的国家之一。数字地球在中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机遇。作者在对比了中外在数字地球领域的主要成就的基础上 ,提出在“十五”期间发展我国数字地球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