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蒙特卡洛法与有限元结合搜索边坡临界滑动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把蒙特卡洛随机搜索法与有限元法相结合,搜索边坡的临界滑动面及其对应的最小安全系数.通过随机跳跃法生成一定数量的初始试算滑动面,根据有限元分析的应力和孔隙水压力结果计算给定滑动面的安全系数,利用随机走步法不断更新试算滑动面,使试算滑动面安全系数不断减小,最终确定边坡临界滑动面及其对应的最小安全系数.本方法通过随机搜索,克服了大多数常规优化方法易陷入安全系数局部极小的问题.数值算例分析说明了本文提出的确定边坡临界滑动面的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刘福臣  程兴奇 《岩土力学》2008,29(Z1):207-210
土工膜防渗结构体的稳定分析计算中,滑动体和抗力体之间的不平衡推力作用方向的不同假定,对安全系数的影响很大。由于滑动面是未知的,因此需要假设不同的滑动角,分别计算安全系数,然后求出最小安全系数即为整个防渗结构体的安全系数,整个计算过程非常复杂,计算工作量大。利用数学求导方法,确定出最危险滑动面和滑动角,计算工作量大为减少。分析探讨了不同稳定分析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对各种计算方法进行了优化分析,找出最佳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小春  袁维  白冰  石露 《岩土力学》2014,35(3):847-854
边坡最危险滑动面的搜索方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边坡内部次级滑动面也可能不满足安全设计要求,因此,考虑边坡多条滑动面的分析方法亦应得到关注。在传统强度折减法中,对边坡整个区域的抗剪强度参数进行折减,此方法仅可得到一个临界滑动面和最小安全系数。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强度折减法的多滑面分析方法,即首先定义单元安全系数的概念,并且计算边坡每个单元的安全系数,然后自动搜索出单元安全系数处于不同范围内的单元集合,对各个单元集合的强度参数进行折减计算,即可得到不同安全系数对应的滑动面。通过单台阶和双台阶边坡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随着安全系数的增大,潜在滑面的深度和潜在滑动区域亦增大。最后把该方法应用到某隧道进口仰坡的稳定性评价中, 通过该方法得到的多级滑动面与现场监测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边坡临界滑动场法是最近发展起来的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通过定义外力功与内能耗散之差为剩余功。基于能量定义的边坡临界滑动场模拟的主要思路为:给定一个安全系数,寻找最大剩余功对应的滑动面,变换安全系数直到所得最大剩余功为零,其对应的滑动面即为临界滑动面,相应的安全系数即为最小安全系数。通过两个典型土坡算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传统的临界滑动场相比,该新方法不再需要条间力假定,计算简单。  相似文献   

5.
周勇  王正振 《岩土力学》2016,(S2):356-362
现有土钉墙滑动面的确定方法大多假定圆弧滑动面通过坡脚,但事实并非如此。文中总结了实际中可能出现的圆弧滑动面的4种类型,利用圆弧滑动面圆心坐标与圆弧上3个位置参数的关系建立了不通过坡脚的土钉墙最危险滑动面的搜索方法。根据土钉墙滑动面的类型,讨论和完善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土钉墙整体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在3个算例中将不同方法得到的滑动面和整体稳定安全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得到的滑动面与其他方法结果接近,说明文中方法的可行性;部分情况下文中得到的滑动面不通过坡脚,而传统方法假定滑动面通过坡脚,二者计算偏差较大;对于除传统方法得到的滑动面之外的3种滑动面类型,在相同滑动面条件下完善后的公式由于考虑了部分土体重力沿滑动面切向的抗滑力作用,计算出的整体稳定安全系数稍大。  相似文献   

6.
周勇  王正振 《岩土力学》2016,37(Z2):356-362
现有土钉墙滑动面的确定方法大多假定圆弧滑动面通过坡脚,但事实并非如此。文中总结了实际中可能出现的圆弧滑动面的4种类型,利用圆弧滑动面圆心坐标与圆弧上3个位置参数的关系建立了不通过坡脚的土钉墙最危险滑动面的搜索方法。根据土钉墙滑动面的类型,讨论和完善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土钉墙整体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在3个算例中将不同方法得到的滑动面和整体稳定安全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得到的滑动面与其他方法结果接近,说明文中方法的可行性;部分情况下文中得到的滑动面不通过坡脚,而传统方法假定滑动面通过坡脚,二者计算偏差较大;对于除传统方法得到的滑动面之外的3种滑动面类型,在相同滑动面条件下完善后的公式由于考虑了部分土体重力沿滑动面切向的抗滑力作用,计算出的整体稳定安全系数稍大。  相似文献   

7.
谢谟文 《地质学报》2004,78(6):806-806
基于平面应变的假定,前人提出了各种最优化方法或随机方法来搜寻二维边坡稳定分析中的最不利滑动面,但这些方法不能适应于边坡的三维稳定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蒙特卡洛模拟方法来确定三维最不利滑动面。该方法假定初始的滑动面为一椭球体的下半部,三维最不利滑动面通过最小三维安全系数决定。对于几个已知二维最不利滑动面及其安全系数的实际例子,  相似文献   

8.
土坡稳定极限分析上限法中采用了完全塑性区假定,即假定土坡内存在一个处处位于屈服面上的滑动体。将滑动体内部条块界面上的强度发挥系数视为优化变量,利用功能平衡方程得到了对于给定滑动面的多个安全系数,基于和声算法和潘家铮极值原理选择其中最大的安全系数作为该滑动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利用该方法对于两个典型土坡算例进行了分析,将其结果与常规极限分析上限法结果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完全塑性区假定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禁忌搜索在确定土坡危险滑动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同春  杨晓军 《岩土力学》2005,26(9):1414-1416
在土坡稳定的计算过程中常采用经典的极限平衡法。对每一条可能的圆弧滑动面通过条分法计算其安全系数,最小的安全系数就代表了土坡的实际安全系数。在此过程中,滑动面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可以视为安全系数的函数,滑动面的圆心坐标和半径是自变量,安全系数就是函数值。这样,土坡安全系数的计算过程实际上是对安全系数这个函数求极值的过程。通过将土坡的安全系数视为圆心坐标和滑弧半径的函数,应用连续变量的禁忌搜索技术计算土坡稳定安全系数,提高土坡稳定计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滑动机理分析一般采用定性的方法加以描述,尚缺乏合理的量化指标进行刻画。反演分析是确定滑带强度参数的重要手段,一般采用基于整体稳定性系数的刚体极限平衡方法,但这种反演方法无法建立滑动机理与强度参数间的直接联系。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获得滑带单元的应力场和滑动方向,基于Mohr-Coulomb强度准则定义滑带点安全系数为该点抗剪强度与滑动方向剪应力的比值。通过点安全系数的分布判断滑坡的滑动机理,使滑动机理研究定量化,并以点安全系数对滑面面积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滑坡的整体稳定性系数,建立起滑动机理与整体稳定性系数的联系。在滑带参数反演分析中,需要同时满足滑动机理和整体稳定性系数要求,相应的强度参数才是合理的结果。以万梁高速公路K49滑坡的室内大型地质力学试验模型为例,介绍了基于滑动机理分析的滑坡强度参数反演方法和步骤,论证了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基坑土钉支护边坡有限元稳定性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杰  邵龙潭 《岩土力学》2008,29(6):1654-1658
针对基坑土钉支护开挖边坡的稳定性,讨论了极限平衡方法的局限性,指出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评价基坑土体结构稳定性是近年来研究的新趋势。采用滑面应力分析法和强度折减法两种有限元方法对基坑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对于无支护的基坑边坡,两种有限元方法得到的安全系数和滑动面结果一致,且滑动面形状随基坑土体强度的降低保持不变。对于采用土钉支护的基坑边坡,两种有限元方法得到的安全系数结果一致,不同阶段下滑动面形状和位置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在强度折减时,仅仅对土体强度参数进行折减,而未考虑土钉自身强度的降低。最后指出,在应用强度折减法时,是否考虑土钉自身强度的折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温树杰  梁超  宋亮亮  刘刚 《岩土力学》2018,39(7):2708-2714
为了得到三维边坡的临界滑裂面,提出了6个参数控制的三维滑裂面构造方法,基于边坡三维最小势能稳定性分析方法建立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实现了临界滑裂面的搜索,并开发了相应的搜索程序。为检验文中搜索方法的合理性,将其与其他方法得到的临界滑裂面以及最小安全系数进行比较,并且将室内模型试验得到的临界滑面与理论搜索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搜索方法可实现稳步收敛;针对算例进行多变量同时变化的搜索验算,得到了与极限平衡法较为接近的结果,表明提出的搜索方法是合理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室内模型试验坡面加载得到的边坡临界滑面较为接近,再次验证三维边坡临界滑面搜索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刘美麟  侯艳娟  张顶立  房倩 《岩土力学》2018,39(Z1):149-158
以基坑施工过程中柔性挡墙墙后主动土压力为研究对象,假定柔性围护结构最大变形位于开挖面处,墙后滑面为通过墙趾的平面,推导出考虑基坑开挖及支护的墙后滑面倾角一般表达式。采用水平层析法,研究墙体内凸型变形时的主动土压力分布、主动土压力合力及其作用点。研究表明,理论结果与实测结果规律一致,大小相近;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滑面倾角减小,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增大,土压力合力增大,对合力作用点位置的影响较小;当基坑开挖深度减小时土体内摩擦角和墙土间摩擦角增大时主动土压力非线性分布更加明显,主动土压力合力减小,合力作用点距墙趾的距离增大。  相似文献   

14.
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滑面搜索方法对于得到边坡的稳定性系数至关重要。现今两种常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极限平衡法以及强度折减法,可以得到极限应力状态下边坡的潜在滑面。而为了评价边坡在当前应力场下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聚类分析概念的滑面搜索方法。这种方法综合考虑了边坡各点的位移以及点安全系数,采用K均值聚类法将具有相近性质的点进行分类,把边坡体分为潜在危险区以及稳定区。潜在危险区的边界即为边坡在当前应力状态下的潜在滑面,并运用矢量和方法计算得到其稳定性系数。采用上述方法对3个算例进行验算,并与极限平衡法以及强度折减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基于聚类分析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可靠性;(2)当边坡处于临界状态附近,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的潜在滑面与其他两种方法得到的滑面基本一致;当边坡处于较稳定状态时,当前应力状态下的潜在滑面要比强度折减法得到的滑动带范围要更深更广,但求出的稳定性系数也较高;当存在软弱夹层时,矢量和计算出的滑面更为陡峻,稳定性系数比其他两种方法的结果要小。  相似文献   

15.
The main objectives of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are evaluating factor of safety for a given slip surface and determining the critical slip surface for a given slope. Factor of safety is usually calculated by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The main steps to determine the critical slip surface are generating trial slip surfaces as probable solutions and searching among them to determine the one with the lowest factor of safety. Although the process of searching the critical slip surface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between researchers, the significance of method of generating slip surfaces is seldom address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his ignorance can affect the accuracy of the results of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even in the simplest problems with circular slip surfaces. Consequently,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method of generating circular trial slip surfaces as the simplest mechanism of sliding and considered its effect on determining the critical slip surface. A new method of generating circular slip surface was presented, which is more efficient and less restricted than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A computer program was also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critical slip surface of slopes by us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developed computer program were verified during comparative studies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effect of method of generating circular slip surfaces on determining the critical slip surface was confirmed successfully. In all considered problems, the proposed method of generating circular slip surfaces led to the lower values of factor of safety compare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相似文献   

16.
Finding the critical slip surface and estimating the landslide volume are of primary importance for slope seismic design. However, this may be difficult due to the uncertainty of ground motions.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a new method for calculating uncertainties is recommended in this paper, especially for the critical slip surface and landslide volume under random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Firstly, a series of intensity–frequency nonstationary random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were generated based on an improved orthogonal expansion method. A given number of potential slip surfaces were set in a soil slope. Subsequently, the factor of safety (FOS) of each slip surface for all ground motions was calculated and the minimum FOS curves were obtain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critical slip surfaces and failure times are uncertain under different earthquakes. The Monte Carlo method was used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method (PDEM), and the results of the PDEM and the Monte Carlo method are consistent, meaning that the PEDM has higher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Moreover, the distributions of earthquake-triggered landslide volume and landslide depth were analyzed by considering equivalent extreme events. Both landslide volume and depth exhibit a normal distribution for a homogeneous soil slope. The framework of this study is meaningful for slope seismic design in engineering, for example, the location of critical slip surface can be used for slope reinforcement,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liding volume can be used for disaster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17.
肖国峰  陈从新 《岩土力学》2018,39(8):3001-3010
岩桥的破裂贯通是一种非连续变形现象。强度折减技术虽然是渐进破坏过程模拟的主流技术,但其不具备描述非连续变形现象的能力。提出连通率折减法和刚度折减法来模拟含非贯通结构面岩块的渐进破坏过程,并建立考虑渐进破坏过程的块体稳定分析方法。首先,引入Goodman单元来描述共面非贯通结构面的岩桥部分和裂隙面部分,建立静力平衡方程来求解滑裂面内岩桥单元和裂隙面单元的应力。其次,岩桥单元采用Griffith准则来判别破坏,利用连通率折减法来描述其破裂;裂隙面单元采用MC准则来判别破坏,用刚度折减法来描述其屈服;通过循环迭代,模拟岩桥单元的破裂过程和裂隙面单元的应力调整过程,实现整个滑裂面的渐进破坏过程模拟。然后,定义考虑渐进破坏过程的滑裂面极限状态;通过自重超载方式将滑裂面推送至极限状态;基于极限状态设计的理论框架,计算度量块体稳定性的安全系数指标。工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渐进破坏过程模拟结果与现场调查结果是一致的。渐进破坏过程的模拟实现,有助于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分析从定性分析阶段扩展至定量分析阶段。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无黏性土体,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平移模式下刚性挡土墙后被动破坏滑裂面的空间形态。自主设计一种模型试验装置,重复开展6次试验,通过记录挡土墙后土体中预埋脆性玻璃条断裂的空间坐标,复原土体发生滑动的位置,绘制出挡土墙后滑裂面的三维形态图。试验结果表明:挡土墙后滑裂面具有明显的三维效应;挡土墙宽度内滑裂面纵向高度呈先缓慢增高后近似直线增高的曲面,初始破裂角度为9°,平均破裂角为26°,朗肯土压力理论的破裂角为28°;最大纵向破裂面长度为1.8倍挡土墙高度,与经典土压力理论的平面假定基本一致;滑裂面均有一定的横向扩展,主平面投影以初始扩散角约45°的斜线往外扩展,距离挡土墙最远处是宽度为0.7倍挡土墙宽度的水平线,斜线与水平线之间以半径为挡土墙宽度的圆弧过渡连接。研究结果为分析土体被动破坏的滑裂面空间形态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临界滑动场的岩质边坡临界滑动面搜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荣福  白世伟 《岩土力学》2007,28(5):861-864
在边坡稳定分析中临界滑动面搜索是关键问题。现行搜索算法包括数学规划法和智能搜索算法,均是以圆弧或圆弧加折线为假定滑动面形式在计算土质边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本上不适用于岩质边坡计算。临界滑动场理论以余推力法和最优化理论为基础,采用新的结构面处理方法,可计算出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的最大余推力方向场,能方便追踪出各可能出口点的滑动面,从而找出边坡整体临界滑动面。取一均质土质边坡算例对计算结果可信度进行验证,与强度折减法和Spencer极限平衡法所得计算结果相吻合。另取一露天矿边坡对该方法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克服现有数值计算方法在计算复杂断裂面接触滑移过程中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吸收边界元的建模思想,提出了新的数值计算方法。在该算法中,所有网格均位于岩块的边界,利用显示差分方法计算得到岩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岩块的位移量。利用“小球在抛物面上滑移”、“哑铃在不同倾角的斜面上”两个模拟试验对文中的算法进行验证,同时利用文中算法与有限元算法对直剪试验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算法能够准确描述物体之间的相互接触,准确计算得到接触块体之间的法向位移。算法能够准确判断出接触物体的“滑移状态”和“稳定状态”,摩擦力的数值计算结果与解析解的误差小于10?10。在计算断裂面接触和剪应力变化规律时,算法与有限元算法的计算结果一致,但文中计算方法的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