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文中报道北部湾东北和东南部水域32种鱼类,2种头足类,1种双壳类和1种甲壳类动物的总石油烃含量,其平均值分别为7.18,19.6,9.27和23.4μg/g干重。两水域鱼类样品的总石油烃含量水平相似。鱼类的总石油烃含量与其栖息水层和食性有密切关系。所测样品的荧光光谱特征与轻燃料油和机油的相近。北部湾鱼类的石油烃污染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台湾浅滩西部水域鱼类、虾类和软体头足类动物的总石油烃含量,分析了主3类动物样品的荧光光谱特征,并将本文数据与南海其他水域海洋动物的石油烃含量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为了从宏观上把握南海北部海洋鱼类的石油污染概况,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海北部海洋鱼类石油烃的频率分布和区域分布特征。分析表明:石油烃的检出率为100%,石油烃含量的频率特性表现为F分布,其中近90%的鱼类石油烃含量为l-15pg·g-'(干重);被研究的5个海区中,广州湾海洋鱼类的石油烃含量明显高于北部湾(尸<0.05)和红海湾(p<0.05),该3个海区和珠江口的石油烃含量明显高于台湾浅滩(尸<0.01),其余的两两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南海北部海洋鱼类个体石油烃含量的频率和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从宏观上把握南海北部海洋鱼类的石油污染概况,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海北部海洋鱼类石油烃的频率分布和区域分布特征。分析表明:石油烃的检出率为100%,石油烃含量的频率特性表现为F分布,其中近90%的鱼类石油烃含量为1-15μg·g^-1(干重);被研究的5个海区中,广州湾海洋鱼类的石油烃含量明显高于北部湾(p〈0.05)和红海湾(p〈0.05),该3个海区和珠江口的石油烃含量明显高于台湾浅  相似文献   

5.
河北黄骅近岸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河北黄骅沿海1995年2次调查所捕获的鱼、虾、贝类等18种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受测海洋生物均检出石油烃,双壳类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高于甲壳类和鱼类,该海域海洋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水平远低于国内外污染严重的水域。从分析结果看,该海域目前石油污染特点主要以慢性污梁为主。  相似文献   

6.
对河北黄骅沿海1995年2次调查所捕获的鱼、虾、贝类等18种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受测海洋生物均检出石油烃,双壳类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高于甲壳类和鱼类.该海域海洋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水平远低于国内外污染严重的水域.从分析结果看,该海域目前石油污染特点主要以慢性油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7.
北部湾东部沉积物中石油烃分布与累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北部湾东部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污染现状,分析了24个表层样和1只柱状样的石油烃含量,并运用210Pb法对柱状样进行了定年。结果表明2007年北部湾东部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范围为62.94~107.80μg/g,平均为83.03μg/g,总体污染较轻。石油烃含量的低值主要出现在海南岛西侧海域,而高值主要分布在海南岛西北泥质沉积区和湾北近岸海域,油气平台附近的石油烃也略微富集,距源区距离是决定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的重要因素。柱状样B349基于210Pb法获得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53 cm/a,其中石油烃含量范围为68.31~94.77μg/g,石油烃含量的2次重要变化可能分别与20世纪80年代涠洲海域石油开发初期的溢油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所伴随的排污增加相对应。  相似文献   

8.
三都湾网箱养殖鱼类体石油烃含量水平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福建三都湾网箱养殖区的3种主要养殖鱼类体石油烃含量水平.结果表明:三都湾3种网箱养殖鱼类大黄鱼、鮸鱼和鲈鱼体中石油烃含量的范围是(0.69~7.48)×10-6(m/m,湿重,下同),总平均值3.63×10-6(m/m).3种网箱养殖鱼类体石油烃含量水平为大黄鱼>鲈鱼体>鮸鱼.养殖鱼类石油烃含量明显低于养殖贝类的含量,区域性和季节性的差异对养殖鱼类石油烃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文中还将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外其它海域鱼类石油烃含量水平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环渤海湾多个海域表层海水、沉积物及海洋生物体中石油烃总量及苯并(a)芘的含量,研究了石油污染对海区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并通过分子荧光法和液相色谱法分别研究不同海洋环境中、同一海区不同生物品种中、不同海区相同生物品种中以及同一海区的环境和生物体中石油烃及苯并(a)芘含量的关系,分析不同海区石油烃污染状况,对比不同生物品种对石油烃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所监测海域生物体中石油烃和苯并(a)芘含量趋势均为:棘皮类贝类甲壳类鱼类;调查海域海水中石油烃含量范围为(0.013~0.285mg/L),属轻度石油烃污染,;海洋生物中石油烃和苯并(a)芘含量范围分别为(0~57.2mg/kg)和(0~2.29μg/kg),样品中苯并(a)芘含量均低于限量值,石油烃超标率为6.7%,基本达到水产品食用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0.
福建沿海养殖贝类体石油烃总量水平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钟硕良 《海洋通报》2005,24(6):33-40
对福建沿海6种主要养殖贝类体石油烃总量水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福建沿海6种养殖贝类体石油烃总量水平范围在2.57 mg/kg.wet~61.5 mg/kg.wet之间,总平均10.5 mg/kg.wet其受测样品石油烃总量水平的频率分布,含量在5.00mg/kg~15.0mg/kg范围的样品占81.3%;其石油烃污染指数范围在0.2~4.0之间,总平均0.7,总体属轻度污染.福建沿海6种养殖贝类体石油烃总量水平的种间分布,缢蛏〉僧帽牡蛎〉翡翠贻贝〉太平洋牡蛎〉泥蚶〉菲律宾蛤子.其石油烃总量水平的空间分布,由闽南海区向闽中海区和闽东海区呈明显递减之势;其石油烃总量水平的时空分布,在2002-2004年间总体呈微弱上升之势,但缢蛏和僧帽牡蛎体石油烃含量的年际升幅比其它4种养殖贝类体的升幅大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2016年5月在天津渤海湾近岸海域采集甲壳类、鱼类及软体类动物等生物样品。采用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了生物样品内的铜(Cu)、铅(Pb)、锌(Zn)和镉(Cd);采用原子荧光法检测了生物样品中的砷(As)和汞(Hg);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了生物样品中的石油烃。结果表明,该区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符合《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范》中的"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标准"和《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标准,且石油烃含量较低。但是在部分样品中铜、锌和镉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黄海海域生物质量调查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自山东日照至长江口范围内江苏黄海海域18个站位的野生鱼类和甲壳类经济动物体内的污染物水平,监测项目包括:重金属Cu,Pb,Cr,Cd,Hg,总As和石油烃,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污染负荷评价。从地域分布来看长江口和吕四港的整体污染水平较高,污染负荷指数为0.35;海州湾和东沙污染水平相当,污染负荷指数为0.25;东沙Cd污染较突出。从生物种类来看鱼类和甲壳类的总As含量较高;大部分生物均发现中度石油烃污染;甲壳类生物体内Cd含量濒临超标限;其余各类生物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标准值。  相似文献   

13.
胶州湾石油烃的含量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1997~2004年胶州湾海域石油烃的含量,分析了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几年胶州湾的石油烃浓度变化范围为0.03~430.00 μg/L,平均值为44.56 μg/L,其中82%属于二类以上海水.湾东部和东北部污染较重的区域石油烃的浓度较高.总体来看,1997~2004年之间,石油烃的年平均浓度变化不大,变化范围为28.52~50.94 μg/L,只有2003年石油烃的年平均浓度超过了50 μg/L.胶州湾石油烃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大致为8月份最高,其次是春季,最小的是秋季.石油烃与其它环境因子的回归分析表明,石油烃与DIN和DIP有着较好的正相关性,说明两者可能有相似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厦门海域鱼体稀土元素的生态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95—1996年在厦门海域采集了28种鱼类样品,用ICP—MS法测定了15种稀土元素(REE)的含量,研究了鱼体稀土元素的组成和分布模式及与海水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厦门海域鱼体REE总量介于12.4—596.5ng/g,平均为(77.5l2.8)岭g。鱼体明显官集轻稀土,同时轻、重稀土之间则存在较大的分馏作用,说明轻稀土的生物学效应比重稀土更为显著。鱼类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总体上与海水REE分布模式接近,并且鱼类REE含量与近岸陆架海水REE含量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海洋鱼类对稀土元素的利用遵从丰度规律。鱼类对稀土元素的富集系数在103以上。稀土元素沿厦门海域食物链的迁移传递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生物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90年7月~1991年12月,监测了中国北部沿海食用贝类体内的污染物残留量水平。本文用石油烃的分析数据为基础,讨论了沿岸贝类受石油烃污染的现状和分布特征;计算了样品干、湿重含量的本底值范围。给出了油标准和标准之间的互校系数R值。对样品进行了同步荧光光谱分析,并用同步荧光光谱的分析数据,计算了样品间模糊相关系数,做了模糊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北方沿海食用贝类油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0年7月 ̄1991年12月,监测了中国北部沿海食用贝灰体内的污染物残留量水平。本文用石油烃的分析数据为基础,讨论了沿岸贝类受石油烃污染的现状和分布特征;计算了样品干、湿重含量的本底值范围。给出了油标准和标准之间的互校系数R值。对样品进行了同步荧光光谱分析,并用同步荧光光谱的分析数据,计算了样品间模糊相关系数,做了模糊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大亚湾大鹏澳水体石油烃含量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对该水体中石油烃及各种环境因子DO、COD、BOD5、DIP、DIN、Chl-a含量的测定结果,描述了石油烃的分布特征讨论了环境因子和石油烃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石油烃的含量在海域中呈现出由湾内向湾外逐渐降低的趋势,且环境因子和石油烃含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2—2013年在北部湾口和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进行的春、秋季2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2个海区的渔获种类组成、主要经济鱼类生物学特征和生物量密度。结果表明,北部湾口海域有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和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3种优势种和8种主要种。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有锯棘尖牙鲈(Synagrops serratospinosus)1种优势种和14种主要种。与历史调查数据对比分析发现,两水域的优势种组成变动显著,发光鲷和尖牙鲈等小型鱼类渔获比例增加,同时经济鱼类如竹荚鱼、蓝圆鲹、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和深水金线鱼(Nemipterus bathybius)个体尺寸有所减小,呈现经济鱼类被小型非经济鱼类取代的趋势。北部湾口和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的平均生物量密度分别为1 587.8kg/km~2和2 289.2kg/km~2,呈现西南部高北部低、秋季高于春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了浙江省海岛海域中石油烃降解细菌的丰度分布及其种群组成。在整个浙江海域所布设的102个站位中,96%的站位可以分离到石油烃降解细菌、其数量分布范围在3.0×10^2-1.1×10^5个/dm^3,低值出现在南麂列岛附近海域;在杭州湾南部水域所布设的26个站位中100%的站位可以分离到石油烃降解细菌,其数量分布范围在40×10^2-1.2×10^5个/dm^3;石油烃降解到石油烃降解细菌其数  相似文献   

20.
深圳湾,毗邻香港,是深圳经济特区的重要经济发展和生态调节区域。为了更好地了解该湾多溴联苯醚(PBDEs)的生物累积规律及其污染历史,作者采集该海域19个鱼、2个虾、2个蟹和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其中PBDE的组分与含量,以及生物体的δ^15N同位素、总脂含量和柱状沉积物的沉积年龄(^210pb)、总有机碳(TOC)。结果表明,深圳湾海域鱼类∑15 PBDEs组分的残余量为21—167ng/g lw(或0.17—4.16ng/g fw),平均为(67±42)ng/g lw或(2.00±1.14)ng/g fw,其含量与生物体的δ^15N同位素和脂含量正相关,BDE-47、BDE-100为生物体中PBDE最优势组分且在所有生物样品中均检出,分别占46.5%、13.5%,肉食性的鱼类较植食性的鱼类PBDEs的生物累积总体上较高。柱状沉积物中∑22 PBDEs含量(0.07—4.85ng/g dw)近二十几年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沉积通量为0.25ng/(cm^2·a),丰度最高的PBDE组分为BDE-47、BDE-49、BDE-99、BDE-183(不包括BDE-209);PBDEs在生物体和柱状沉积物中的含量位于全球PBDEs含量的中低端范围;鱼类等生物体中PBDE的生物-沉积物累积比值(BSAF)比值(〈0.8)较小,与相应的PBDE的log Kow(辛醇/水分配比)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