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2004年,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桥头 乡境内的马鹿山大寨坎古驿道悬崖绝壁上,发现 多段地方志中未曾记载的古代摩崖石刻文字档 案,其中尤以距今825年的南宋《修道碑记》石 刻最为珍贵。 这批石刻,掩隐在大寨坎古栈道盘龙石到 寨顶长约1公里的悬崖绝壁上,因离古道较高, 又加之野藤垂悬掩隐,荒草覆盖保护,因而深藏 山中近千年。经文物考古工作者攀崖扶碑考证, 《修道碑记》刻于南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 年),这是目前该县发现的最早石刻文字。绝壁 摩崖石刻上还有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明 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崇祯元年(公元 1628年),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道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曾经盛极一时的西夏古国在历史上突然神秘消失?为什么曾经通行西夏全境的西夏文最后变成了神秘的“死文字”?建立西夏古国的党项人后裔如今又流落何方?在国家图 书馆日前开展的“西夏珍贵文物展”上,这些“西夏千古之谜”您都可以找到答案。 从党项人李元昊称帝建立“大夏国”,到1277年被蒙古人所灭,西夏在我国宁夏、甘肃、陕西、青海一带雄踞300余年,创造了包括西夏文在内的一系列灿烂文化,然后突然消失,并且在现存史料中不留一点痕迹,使它成了一个异常神秘的的国度。 被专家称为“死文字”的西夏文,结构方方正正,极像汉字的蝇头小楷,可仔细一看,却一字不识。专家介绍,西夏建国之初,曾借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造字法,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西夏文,一共6000多字,通行400余年,但  相似文献   

3.
《西部资源》2012,(3):42-43
中国发现和利用石墨的历史悠久。古籍中曾有不少关于石墨的记载。如《水经注》载"洛水侧有石墨山。山石尽黑,可以书疏,故以石墨名山矣。"从考古挖掘出来的甲骨、玉片、陶片发现,早在3,000多年前商代就有用石墨书写的文字,一直延续至东汉末年(公元220年),石墨作为书墨才被松烟制墨所取代。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湖南郴州农民开采石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首尔 有“汉江畔明珠”美称的首尔是座历史悠久且拥有众多称谓的城市。经考古专家对汉江两岸出土的大批石器和陶器的考证,在新石器时代,首尔周边地区就有人居住。朝鲜半岛三国鼎立时代,即公元前18年百济王朝在此建都,始称慰礼城,意为“我们的城”。公元392年和475年,来自北方的高句丽占领此城,475年改称南平壤,因位于平壤以南而得名。高句丽王朝在行政管理上于474年曾在此设置北汉山郡。而后统一的新罗时代,即相当于我国唐朝年间,新罗真兴王16年,称为汉山州;景德王时即公元757年改称汉州。公元904年又改称杨山。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万里长城以其宏大的规模与悠久的历史称著于世;与此同时,中国的古城堡同样为世界所瞩目。在中国,有几处古城堡还享有“世界之最”的殊荣。其南京城、北京团城及河南新野“汉桑城”则分别是世界上最大与最小的古城堡。南京城,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于公元1366年(即朱元璋称帝前两年)就开始了营建,为  相似文献   

6.
美味鸡肴遍神州文/周龙兴作为家禽驯养的鸡,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牛、羊、犬、鸡、豕,早在3000年前就有文字记载,称为“六畜”。别的多是四条腿,唯有鸡是两条腿。可见鸡的特殊地位,家鸡的远祖是原鸡。至今还在我国云南、广西、海南岛一带栖息。作为美食,一鸡...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地图遗产与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章  齐清文  姜莉莉  张岸  梁迅 《地理学报》2016,71(10):1833-1848
中国古地图学创于公元三世纪《西晋·裴秀传》提出的“制图之体有六焉”,被西方誉为中国地图学之父的裴秀(西晋司空),领衔制作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和《地形方丈图》(公元224-271年)。其后的1600年间,先后完成了一批著名的中国古地图,例如南朝大臣谢庄领衔完成的”木方丈图”(公元502-557年)、隋炀帝命学者崔绩(550-618年)撰《区宇图志》(公元581-600年)、唐朝宰相贾耽领衔绘制《海内华夷图》(公元730-805年)、北宋科学家沈括领衔绘制《守令图》(公元1031-1095年)、南宋礼部尚书黄裳绘制《苏州石刻天文图》原图(公元1190年)、元代玄教宗师朱思本制作《舆地图》(公元1273-1333年)、明代航海家郑和领衔完成《郑和航海图》与地理学家罗洪先领衔制作《广舆图》(公元1504-1564年)、明代天文学家徐光启等完成的《恒星屏障图》、清代高邮知州魏源受林则徐委托编撰《海国图志》(公元1842-1852年)等,继承与发展了独特的中国古代地图学,即使西方经纬度制图技术于公元1584-1600年前后传至中国,启动了中西地图融合发展,中西两种制图理论和方法并行地使用了400余年。闻名中外的中国古地图,包括古天文图、世界图、中国图、航海图、区域图、水利图、军事图、风景名胜图、历史图、教育图等,迄今仍被国内外著名藏图机构分散地保存着,构成了世界古地图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珍贵的文化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挖掘和利用。本文最后初步地探讨了中国古地图的稀有价值、应用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统治时间较短的王朝。为时仅104年(即公元317—420年)。这个短命王朝始终处在动荡之中。这种动荡不仅表现在军事、经济领域,而且在行政区划建设和地名的命名、更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侨置州、郡、县、沿袭旧名成为本朝行政区域建设、地名建设中的主流。西晋灭亡后。  相似文献   

9.
桂林,是我国重点风景游览城市,又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知道它的风景特点、历史情况的人不少,但知道桂林之名来历含义的人,可能为数不多。为此,试作桂林地名辨析。 一桂林的来历 桂林,作为政区地名,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所置之桂林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置始安县于此。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始安为临桂县。以桂林做政区名,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改静江府为桂林府时开始的。但早在唐中期,始安就有“桂林”的称谓了,如宋之问《始安秋日》诗:“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诗中的桂林就指始  相似文献   

10.
《西夏地理研究》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琛云 《地理学报》2010,65(2):256-256
200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杨蕤博士的《西夏地理研究》一书全面地探讨了西夏王朝的疆域、政区、气候、生态、经济、人口等问题,并对地理环境对西夏王朝的影响及西夏人对生活区域内环境的改造等问题做了深入地分析,将学界关于西夏时期西北地理及人地关系的研究推向了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北魏至金代科尔沁沙地的变迁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张柏忠 《中国沙漠》1991,11(1):36-43
根据史籍记载和考古材料探讨北魏至金代科尔沁沙地变迁。认为北魏至辽代(公元386-1125年)还保持草原景观。辽代晚期由于农垦科尔沁沙地沙漠化面积日益增大。金代(公元1115-1234年)是历史上沙漠化最严重时期。  相似文献   

12.
一、黄河下游古河道变迁 黄河具多泥沙和下游善淤、善决、善徙的特性。黄河下游改道的范围,西以郑州的桃花峪为顶点。北经海河出大沽口,南经淮河入长江,其冲积平原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在有史记载的三四千年中,黄河在辽阔的冲积扇平原上南北滚动,决口漫溢达1593次,大改道六次。①禹河故道(公元前2278年至公元前602年)。②西汉故道(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1年)。③东汉故道(公元11年至公元1048年)。④北宋故道(公元1048年至1128年)。⑤南宋故道(公元1128年至1368年)。⑥明、清故道(1368年至1855年)。⑦现行河道(公元1855年至今)。  相似文献   

13.
渤海民族是我国东北的一个民族。自唐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大祚荣收复奔散各部,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区域性封建统治政权——“旧国”,后更名为渤海国,到公元926年被契丹灭国、乃至公元13世纪渤海民族最终灭亡,历经近600年。渤海民族对东北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同时对地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思 《中国地名》2012,(2):22-22
谢道韫(公元349年~公元409年),东晋女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她出身于晋代王、谢两大家族中的谢家,是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她  相似文献   

15.
昆明建城的传说文/张科仁昆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四季如春的美丽城市,而她,同时又是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昆明建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765年即唐永泰元年。当时居住在巍山一带的南诏王罗阁凤命其子凤伽异筑拓东城,号称“东都”。城址大致在今...  相似文献   

16.
2500年来艾比湖的环境演变信息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22  
通过对艾比湖缘1,8m浅孔的沉积相和孢粉组合,结合14C测年资料分析。指出近2500年来艾比湖的沉积环境总体是比较稳定的,但由于气候波动引起艾比湖水位曾发生较明显的变化。约在公元前300~400年,是艾比湖面积缩小时期;约公元前300—公元300年,即东周末至西晋,是艾比湖水位较高时期;约公元300—1400年,即东晋至15世纪初,是艾比湖的高水位时期;约15世纪初至17世纪中是艾比湖的水位下降期,但水位比现代仍然高;约17世纪中至19世纪初的小冰期是艾比湖的水位上升期。研究还提供了历史时期湖泊的盐度变化和湖周发生大火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柘城县     
柘城古为朱襄氏都邑,春秋为陈之株野地。秦置柘县,属陈郡。柘城县名称来历,据《史记·陈涉世家》载:“陈涉攻柘,谯皆下之,即此地也”。“汉为柘县,以邑有柘沟,以此名县。”西汉属淮阳国。东汉属陈国,献帝永汉元年(公元189年)封曹操为武平侯,柘县为其食邑之一。三国属陈郡。晋废。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更名柘城县,属梁郡。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县分入谷熟、宁陵二年。永淳元年(公元628年)十月又复,属宋州。五代仍之。宋初属应天府,崇宁中改属拱州。全属睢州,后省。元大德七年(1303年)复置,  相似文献   

18.
陈海燕 《地理教学》2011,(16):55-57
地理知识图像化是当前世界各国中学地理教材改革中出现的一个明显趋势。我国新一轮中学地理教材改革中,顺应了世界潮流,不仅在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图像信息,甚至以图带文,凡图能表示清楚的内容文字则不赘述,只在图下给出了必要且简练的说明文字,以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握别公元 2000年,迎来公元 2001年,新的 21世纪已经开启。那么公元纪年是怎么来的呢 ? 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公元纪年制度,这是 1949年 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的。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公元为新中国的纪年。 9月 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四项决议的第二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 世界各国关于纪年的方法有很多,不过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公元纪年法。除此之外,还有干支纪年法、天文纪年法、历史纪年…  相似文献   

20.
古代日记里蕴含着丰富的天气气候记录,使我们有可能从逐日的记载中,将过去气候演变环节上的一些模糊认识,得到明确的答案;通过对逐日记载的天气日记的气候恢复,还能为大尺度的气候重建,提供更高分辨率的依据。通过整理明代李日华所著的《味水轩日记》中天气、物候、感应和天文记录,并且和其它史志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公元1609年地方志“冬无雪”的记载可能有误,并初步重建了公元1611年夏秋季节的台风带来的暴风雨天气、公元1613年和1614年的秋旱、公元1616年雨雪冰冻的天气过程和极端天气,以期能对明代嘉兴地区的气候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