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的一年又来到了,“观测攻略”系列文章也已经陪伴大家度过了将近两年的时光。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让我和这个系列一起成长了许多。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在这个以天文为主题的年份里,希望大家能够给自己多一些天文观测的时间,多一些拥抱大自然、享受星空的时间,并且心安理得地对自己说:“这是国际天文年,我就是要这样!”  相似文献   

2.
带着广大天文爱好者的鼓励与期待,我们的“天象预告”栏目迈入了新的一年。2010年仍将是精彩天象不断上演的一年,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带给大家准确、丰富的天象信息,为您的天文观测引路导航。新年伊始,精彩天象就接踵而来,下面就给大家细细讲解。  相似文献   

3.
针对FAST的天文观测要求,对其天文观测软件进行了设计与开发。首先介绍了FAST天文观测的原理,对天文观测软件进行了需求分析。而后提出了馈源天文运动轨迹规划算法,并进行了仿真。针对其轨迹要求给出了控制方法,对天文观测控制软件进行了设计与实现。最后通过现场实地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的算法与软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天文软件种类繁多,内容几乎涉及了天文学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对天文学家还是天文爱好者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随着Skymap、Starry Night、RegiStar等各种天文软件的普及,天文爱好者在实际观测中越来越需要依赖于天文软件进行辅助观测,这些软件的使用对天文爱好者的各种实际观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掩星观测也不例外,同样需要掩星软件OCCULT(或其它掩星辅助类软件,以后会逐步介绍)进行辅助观测。  相似文献   

5.
2007/2008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将中国首架南极望远镜阵CSTAR和自动天文观测站到运送到Dome A进行天文选址和天文观测,这是中国天文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国际天文办期待与注目的重大事件,同时也是中国天文界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教育模式和新教育理念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注意到我们的中小学生与发达国家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主要反映在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如何培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勤于动脑、动手,不是简单的内容,笔者认为在中小学开展天文观测活动,在此方面就是一个训练的尝试。现在许多学校在开展这方面的活动时,认识上存在误解。虽然很希望开展天文观测活动,但认为开展天文活动必须有大型天文观测设备才行。笔者就多年来组织学生开展天文活动的经验教训,写给大家,希望与同行们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7.
天文学是一门观测学科, 其发展受观测技术及仪器进步所推动, 而天文科学发展同样不断对观测仪器提出新的要求. 天文学发展至今, 对观测仪器的要求逐渐走向极致和极端, 这在实现成本及难度两方面均带来极大挑战. 为应对上述挑战, 基于新原理、新技术的下一代天文光学技术及观测仪器已成为天文学发展的内在需要. 近年来, 集成光子学的发展为天文光学技术带来了新的变革性机遇,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天文光子学(Astrophotonics)可为天文观测提供低成本、高度集成化(芯片化)的新一代高性能光学终端仪器, 这类仪器将在空间天文观测、大规模光谱巡天、高分辨高精度光谱成像等应用中起到关键作用. 主要从仪器/器件功能出发介绍天文光子学主要研究内容及现状, 并简要讨论其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最后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业余天文观测中,行星摄影是观测行星比较常用的方法。我们经常能看到天文爱好者在网络平台上展示自己的行星摄影作品。同时,还有-些国际上的天文组织定期发布天文爱好者拍摄的行星影像(例如日本的“月惑星研究会”),这些行星影像不仅为天文科普提供精美的素材,而且还能为专业的行星科学研究提供支持。然而,对于大众来说,这些影像似乎总有一种莫名的神秘感。即便是天文观测的初学者也存在着不少误解。下面就来谈谈这些精美的行星影像到底是怎么来的。  相似文献   

9.
栗志  周卫红 《天文学进展》1996,14(3):259-261
概述了数字图像压缩技术在天文领域应用的必要性。针对天文观测的特点和研究的需要,经过研究,分析和比较,提出了天文图像压缩的可行方案。通过应用计算机编程及压缩实验给出相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开阳 《天文爱好者》2008,(11):79-81
实践证明:在集体天文观测中,指星笔往往能够发挥令人惊讶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向大家介绍如何巧妙使用指星笔之前,必须首先告诉大家关于指星笔使用的三个原则:第一,保证安全!第二,保证安全!第三,还是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11.
天文观测科学实践中心是一个以天文观测为核心的网络实践体验中心,以网站的形式向公众提供服务。网站建设使用HTML、CSS、JavaScript和JSP/JaveBean等技术;基于B/S结构实现望远镜远程控制;采用Windows Media技术实现视频发布。建成的网站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天文观测实践体验机会,达到了传播天文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新年新气象,“观测攻略”系列文章又和大家见面了。在去年的文章里,我主要给大家介绍了摄影和天文摄影的基础知识。而今年。我们将把这一主题深化下去。不过,在2010年刚开年,就发生了两大精彩天象——月偏食和日环食,我有幸比较成功地观测了这两大天象,因此这一期文章就先和大家交流分享这两大天象的观测感受。相信其中不少内容对大家以后类似的观测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天杀的光污染!”——所有资深天文爱好者都会认同这句话。光污染的危害性甚至超过了阴天和大气污染,成为天文观测的第一大“杀手”。在城市中心,光污染让你难以看清大部分星座的形状,极限星等可能只有2等,甚至0等。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天文观测都将无法展开,这也是路边天文常常选择观测月亮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天文爱好者》2008,(10):6-9
深秋十一月,随着白昼的缩短,可以进行天文观测的时间也渐渐变长。但因为天气转凉,观测条件较好的地区一般又是高海拔,远离城市,夜晚温度会比较低,所以笔者特意在这里提醒大家,外出观测时一定要注意保暖。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大气湍流理论始于大约30年前。湍流理论的发展使得天文学家对大气湍流对天文观测的影响有了很好的认识,尤其是它为天文台选址和天文高分辨率技术提供了基础。近年来新的天文观测对已传统的大气湍流理论提出了挑战,并可能给地面天文观测带来一场革命。在回顾了大气湍流理论的发展历史后对传统大气湍流理论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作了系统的综述,并介绍了新的天文观测事实以及为此而提出的新的大气湍流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6.
徐槐 《天文爱好者》2011,(12):67-69
开放在京城的校园天文科普奇葩之二 我所认识的徐槐老师,肯吃苦,泼辣干练。无论是酷暑寒冬,无论是学校的常规观测还是野外观测训练。做为北京57中的天文辅导老师,她带领着学生们进行天文观测,义无反顾。颇有些巾帼不让须眉的风范。从一个对天文望远镜望而生畏的地理老师成长为学校天文活动指导教师;把学校的天文活动搞的有声有色;学生们取得多项天文赛事的优异成绩,徐老师谦虚的说,这些都得益于这个学校对天文活动的不懈支持。把最大的时间和空间,把天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来坚守。这使她和孩子们更加仰望天空,梦随心飞!  相似文献   

17.
8月到了,北半球进入了仲夏时节。夏夜对天文爱好者来说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夏夜星空非常壮丽,一奢明亮的银河横贯天空,同时夏夜天气也比较暖和,观测时不至于受冻了。恨的是夏天天黑太晚,可观测时间太短,同时夏夜野外蚊虫较多,会给观测带来一点儿小麻烦。不过对于学生爱好者而言,不用上学的暑假是当之无愧的进行天文观测的最佳时节。夏夜星空中有许多漂亮的深空天体,它们就像一个个珍宝隐藏在夜空之中。下面,就让我带大家去欣赏几个深空天体吧!对本系列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发邮件到我的邮箱:universezx@bjp.org.cn。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这些年的空气质量可谓世人皆知,因此对于石家庄的天文爱好者来说如果想要进行一次可行的天文观测并不容易。近几年来,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天文同好们一直都是搭伴驾车前往西部山区寻找合适的地点进行游击观测。露天的环境、严苛的气候、低下的效率都为观测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因此我们在一年多以前就在筹划建立一座固定的观测台站。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天文学是非常发达的,诞生了很多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制造了一大批天文观测仪器,我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就注意到了众多天文现象,并有相当数量古老、丰富的天象记录,这些对日后研究天文学做出了很多宝贵的贡献。可惜能保存下来的古代天文仪器数量较少,现存的古代仪器主要保存在北京古观象台及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上。  相似文献   

20.
天文观测数据开放共享政策与策略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天文学已经进入数据密集型和数据驱动的时代。随着我国天文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国内自产的天文观测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的趋势。将天文观测数据资源集成并推动数据资源与应用服务的共建共享,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政策与制度,使天文科技资源得到高效有序的管理和使用,对国内天文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充分调研各国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剖析了国外科学数据"完全与公开"的共享原则,介绍了我国科学数据共享有关的管理规定和当前状况,重点论述国际各大天文望远镜项目和天文数据中心天文观测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有关政策。对国内天文观测数据资源和开放共享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我国天文观测数据资源共享工作发展和政策制定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