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适应光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地基天文光学望远镜的重要部分。在世界各地的天文台中 ,许多大型光学望远镜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正在建造 ,不少的系统已经投入使用。自适应光学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取得了越来越多的令人激动的天文观测成果 ,自适应光学正在接近成熟并正向天文实际应用的阶段转化。本文根据近几年来自适应光学望远镜在天文中的应用 ,对其所取得的天文成果给予介绍 ,并讨论了自适应光学系统所能开展的天文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我第一次见到《天文爱好者》杂志是在1978年。记得1978年10月末,我第一次到邮局订杂志,在刊登了邮发代号和杂志名称的报纸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当翻到北京出版的杂志版面时,我看到了《天文爱好者》。那时我喜欢学习天文知识已有10年,经常为买不到天文书籍而苦恼,突然发现还有这么好的杂志,当时的感觉真是欣喜若狂!于是定购了1979年的《天文爱好者》,从此我与《天文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月杂志到手后,总是迫不及待地匆匆浏览一遍后,再一页一页的慢慢地细看,有的文章甚至看了三、四遍,然后,又盼望下一期杂志早点儿到来。  相似文献   

3.
应用自适应光学望远镜所取得的天文观测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适应光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地基天文学学肓远镜的重要部分。在世界各地的天文台中,许多大型光学望远镜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正在建造,不少的系统已经投入使用。自适应光学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越来越多的令人激动的天文观测成果,自适应光学正在接近成熟并正向天文实际应用的阶段转化。本文根据近几年来自适应光学望远镜在天文中的应用,对其所取得的天文成果给予介绍,并讨论了自适应光学系统所能开展的天文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电子照相机是一种高效能的天文微光图像探测器。过去50多年以来,国外一些天文台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成功地研制出几种不同结构型式的实用化整机,并将其同望远镜及摄谱仪配合使用,分别在地面和空间条件下,对天文光度学和天文光谱学领域中众多类型的研究课题,从事观测研究,取得了许多极有科学价值的研究结果。本文将扼要描述我们从事的  相似文献   

5.
时不时地会有天文爱好者来问我问题,经常把我问得很汗颜。因为他(她)所关心的往往是有关天文望远镜的问题。而我,倒是有一架望远镜,但印象中只用过一次,之后就摆在书架顶上,再也没有用过。对望远镜实在是没什么研究;更准确地讲,应该是没多少了解。这会让很多人感到奇怪:作为一名天文爱好者,你怎么会不关心望远镜呢?  相似文献   

6.
路边天文是由美国道布森先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发起的一项全民性科普活动。这项活动是天文爱好者将自己的望远镜拿到路边,免费与路人分享,让路人通过望远镜观看天体,以此来普及天文知识。2007年5月19日,第一届国际路边天文夜成功举办,全球数千架望远镜参加了这次活动,引发了国内一阵天文热潮;2008年4月12日,国际路边天文夜再次到来,这是第二届。  相似文献   

7.
以前,我不懂得什么是天文。第一次接触天文是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带我用胶片看月食。后来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正值太阳黑子爆发,爸爸看报纸得知天津科技馆天文室组织观测太阳黑子,于是又带我去观看,这一次印象比较深刻,那时候就认识了天文室的赵之珩老师,认识了望远镜,也使我对天文知识有了浅显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每月双星     
双星可谓有趣又非常适合爱好者观测的天体。带上你的望远镜,跟随《天文爱好者》,从2011年开始你的双星之旅吧。  相似文献   

9.
首次获悉我国正在筹建全球最大的大视场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已是几年前的事情了,这一在世界上领先的项目立即引起了我的关注。随后,通过网络、《天文爱好者》杂志等渠道,逐步加深了对它的了解。这一次,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由“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组织的参观LAMOST望远镜的活动,得以第一时间目睹它的风采。  相似文献   

10.
1957年10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国内展开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天文学知识也乘机得以普及。1958年创办的《天文爱好者》杂志,正处在这一浪潮的潮头。我那时上小学三年级,和许多小伙伴一样,迷上了星空。我的最主要的天文课老师,就是《天文爱好者》,以及《少年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手册》两本书。初中和高中,我都在学校的支持下组织天文小组,展开学习、认星以及特殊天象的观测活动。自第一期起,我买齐了《天文爱好者》的每一期,甚至投了一篇用普通照相机通过天文望远镜拍摄天体的文章。可惜刚收到回复,杂志就因文化革命而停刊了。  相似文献   

11.
郭霞 《天文爱好者》2008,(12):46-47
为纪念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400周年,联合国正式宣布2009年为国际天文年。 北京天文馆近期隆重推出由德国蔡司公司制作的“探索宇宙”节目——和伽利略一起领略宇宙魅力。同时,在老馆的东展厅引进了由意大利佛罗伦萨科学史博物馆策划主办的《伽利略望远镜》展览。为使广大读者能分享与伽利略一同探索宇宙的乐趣,我们特别邀请北京天文馆信息中心郭霞女士撰文介绍“探索宇宙”节目。同时,我们得到展览部全体同事的大力支持,将意大利《伽利略望远镜》展览画册刊印在杂志里。而《天上宫阙》一文更详细介绍了首次亮相在老馆西展厅《玩转星空》展览中的中、西星空图。百闻不如一见,若想真正体验冬月北京天文馆的热度,请到天文馆来吧?  相似文献   

12.
2007/2008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将中国首架南极望远镜阵CSTAR和自动天文观测站到运送到Dome A进行天文选址和天文观测,这是中国天文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国际天文办期待与注目的重大事件,同时也是中国天文界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云南天文台1.2米地平式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和图像采集处理的方法,建立了新的、独特的全天指向模型,大大提高了该望远镜的指向精度,达到1″,并在多年的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天文爱好者》杂志创刊五十周年,也恰好是我订阅《天文爱好者》二十周年。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正上小学的我偶然在同学家看到一本书,从这本书上知道了第一个星座——天兔座。从那时起就想认识天上其他的星座。限于当时的条件,不可能找到任何有关天文方面的书籍,只好等着机会的来临。1984年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从其中的《天文》分册上学到了一点天文知识。1985年偶然在一位朋友家里的小学课本《自然》上看到四季星图。从此以后就是凭着这简易的四季星图开始了认星之路,也真正开始了天文之路。  相似文献   

15.
观星五十载     
《天文爱好者》这一广受欢迎的天文挚友,已度过了50个春秋,出版320多期,是我国历史最长、印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天文科普期刊;自2006年全彩色化,她以全新的面貌立足于世界著名天文科普期刊之林;她引导许多青年步入天文殿堂;说来也巧,我迈入天文学这一引人入胜的大门也整整50年。回首往事,惟解继往开来之情。  相似文献   

16.
一.天文爱好者望远镜的磨制 1.方案的选定:对于初学磨制望远镜的人,第一架最好做成反射式,因为它造价低廉,磨制容易,仅加工一个面,而其球差值是同样口径、焦距、透镜的1/8。又无色差,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有了一定经验和具备了一定条件之后,再动手做一架双分离折射望远镜或折反射望远镜,巩固和发展已掌握了的磨制技术,使它为你的天文观测服务。  相似文献   

17.
兴隆站圆梦     
当我刚接触天文的时候,就听说中国最大的2.16米望远镜在兴隆站,那时我就想亲眼看一看,可是没有机会。于是,亲眼看看那望远镜成了我的一个梦想。今年夏天,《天文爱好者》杂志社组织我们去兴隆参观,终于圆了我一个多年的梦。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初,我在《天文爱好者》杂志上看到了周波写的(2010年关注SOHO等彗星》,一下子激起了我对SOHO寻彗的兴趣。起初并没有太多的天文知识,感觉也就是“三分钟的热度”,但通过网络和书籍的了解,又让我找回了一点自信,既然别人能发现,何不自己尝试尝试呢?  相似文献   

19.
《天文爱好者》2008,(1):74-75
我跟月亮有缘,我的英文名Phebe便有月亮和月亮女神的意思。十年前的月全食让我爱上了天文,我的望远镜观测得最多的也是月亮……所以,当看到“金秋览月”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充满了使命感,立马报名参加,是第三个在天文在线报名的人哟。  相似文献   

20.
我从1958年《天文爱好者》创刊号一问世,就和这个刚诞生的、面向广大天文爱好者和潜在的未来天文爱好者的专门的和专业的天文刊物建立了友谊。一转眼整整五十年过去了。《天文爱好者》已人过中年,并茁壮成长为全国各年龄段的天文爱好者心目中的崇敬和爱戴的朋友和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