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夏寒 《天文爱好者》2014,(12):67-71
明亮的太阳表面,时常会出现一些黑斑,天文学家称之为“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物理学家热衷的研究对象,关于它仍有许多尚待解决的谜团。天文爱好者对太阳黑子不会陌生,用一个口径10厘米的望远镜,就可以一睹它的芳容。普通百姓或许知道太阳黑子这个天文学名称,若想亲眼看到它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不过机会还是有的。2014年10月17日至30日,太阳表面就出现了一个特大黑子群,是近24年来最大的,裸眼可以观看。按照天文学家的编号,它为2192号黑子群。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980年SMM(峰年卫星)/ACRIM日射计观测的太阳常数与伴有快速变化的异常磁结构黑子群面积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日面出现伴有快速变化的异常磁结构黑子群时,太阳常数减少。另一方面,当结构简单的“剩余”黑子群占优势时,太阳常数值轻微地增加。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云南天文台在第22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拍摄到的大太阳黑子群照相资料,太阳黑子目视描述资料,以及Nimbus—7卫星上辐射计测量的太阳总辐照度,分别计算了太阳总辐射照度与大黑子群的本影视面积,大黑子群全群视面积和日面上全部黑子的总视面积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太阳总辐射照度与这三种视面积均存在强的负相关。其中与大黑子群本影视面积的相关最强,其次是与全群视面积的相关,最后是与日面上全部黑子的总视面积的相关。并对以上结果和其它有关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增加了最近四年的资料后,我们重新检验了过去的结果,得到: 1.旋涡黑子的经度分布与面积Sp≥400的黑子群的分布大致相同,并且活动经度效应更突出一些。 2.太阳表面的较差自转对黑子磁力管的扭绞结构的形成有较明显的影响,而科里奥利力的作用较小。 3.所定义的浮出磁力管的扭转矢量方向在太阳南、北半球面有同步的周期振荡现象,它与某些太阳物理量的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云南天文台在第22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拍摄到的大太阳黑子群照相资料,太阳黑子目视描资料,以及Nimbus-7卫星上辐射计测量的太阳总辐照度,分别计算了太阳总辐射照度与大黑子群的本影视面积,大黑子群全群视面积和日面上全部黑子的总视面积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6.
当太阳黑子磁环从太阳对流层深层上浮到太阳表面时,便形成了一个双极黑子群的活动区。在活动区内,纵向磁场为零的中性线区域为高压区,垂直向上气流把黑子磁弧吹入日冕。同时在磁弧的顶部,即在中性线上空产生了感应电流,它的焦耳耗散形成了H_α耀斑。然而,因两个黑子区内为低压区,吸注气流从黑子磁弧的两条腿部顺磁力线流向黑子,它与位于中性线的上升气流形成了两个对称环流,随着环流和磁弧的发展,耀斑区向中性线两旁分离,因而呈现出双带耀斑的特征。本文还估计了耀斑的能量,只要横越磁场的速度,v_⊥~0.3—3公里。秒~(-1),磁场强度B~10—100高斯,这就足以产生耀斑所需要的10~(29)~10~(33)尔格的能量。  相似文献   

7.
太阳耀斑大多数发生在磁极复杂的黑子群上空,因此,黑子群磁类型可以作为预测太阳耀斑的重要依据.针对同时具有白光图和磁图数据的太阳黑子分类,提出了一种双流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黑子群磁类型分类方法.该方法通过两个网络分支同时提取白光图和磁图特征,在全连接层对两类特...  相似文献   

8.
在建立太阳全日面黑子照相观测系统的基础上对黑子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给出黑子观测的重要数据及相关参数,为太阳物理学家研究太阳活动规律提供和积累最基本的第一手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太阳黑子相对数,南北半球太阳黑子的坐标和黑子群数,太阳黑子的圆面积和球面积等。编写了一个程序,对每天的太阳黑子观测资料进行处理,给出以上物理参数,彻底改变了手工描绘黑子和计算黑子参数的传统方法,同时也提高了黑子资料处理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迴旋共振辐射机制对太阳缓变射电的贡献.我们首先计算出,在单极黑子和双极黑子群上空,迴旋共振辐射的分布,其结果具有一些有意义的特点.最后,我们还计算出太阳缓变射电迴旋共振辐射的流量频谱和偏振频谱,所得结果与观测一致.这表明,迴旋共振辐射机制,是太阳缓变射电的一个主要且重要的辐射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两位英国的天文学家分别用高倍望远镜观察太阳。他们同时在一大群形态复杂的黑子群附近,看到了一大片明亮的闪光,发射出耀眼的光芒。这片光掠过黑子群,亮度缓慢减弱,直至消失。在当天和第二天,许多高纬度地区的人看到非常明亮的极光。这一事件使科学家们感到十分震惊。这就是太阳上最为强烈的活动现象——耀斑。  相似文献   

11.
云南天文台成功地拍到了1972年8月太阳大黑子群的自光精细结构照片.从该黑子群形态的逐日演变得出如下结论:1.观测到了与黑子本影旋转运动有关的黑子动力学形态,即半影纤维排列的旋涡结构.2.该黑子群中部本影的旋转、自行和分裂运动,以及它东面蛇形半影长纤维的被拉长、弯曲和蜕化是本活动区光球形态变化的主要特征.这些运动是属于该黑子群内部固有的特性,似乎与较差自转等原因无直接联系.3.光球黑子形态变化的激发过程和色球耀斑活动的强烈程度对应很好,显示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比较密切的物理联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研究了22GHz频率上高分辨率(~4′)的太阳射电观测资料.发现源区域由两部分组成,即对应于黑子群中前导黑子的角径较小、温度较高的核,和对应于色球钙谱斑、环绕核的角径较大、温度较低的晕.此外,还分析了源区域的SVC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天文台对522个太阳自转周的观测资料统计,在可见日面上新生的黑子,各个太阳活动周出现频数不等。从中筛选出面积CY≥500的228群,以及CY≥1200的29群,它们分别都在经度上呈相对集中性,但又多随时间变化而漂移,在时间分布上无规律性。在可比的太阳第21和22活动周内,新生黑子对应的最强烈活动区只有81200和92 390,另外是82495回转的82533对应在最强烈活区,说明新生大黑子无  相似文献   

14.
在2003年10月~11月期间,太阳活动频繁、剧烈,大规模的太阳风暴多次袭击地球,对于全球短波通信、人造卫星、民航、电力等行业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引起世界各种传媒的关注。据我国国家天文台太阳科学家介绍,10月19日到11月4日,太阳表面曾接连出现继2000年5月以后出现的三个最大面积黑子群,导致太阳发生了一系列爆发现象,一度对人造卫星等航天飞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天文台对522个太阳自转周的观测资料统计,在可见日面上新生的黑子,各个太阳活动周出现频数不等。从中筛选出面积CY≥500的228群,以及CY≥1200的29群,它们分别都在经度上呈相对集中性,但又多随时间变化而漂移,在时间分布上无规律性。在可比的太阳第21和22活动周内,新生黑子对应的最强烈活动区只有81200和92390,另外是82495回转的82533对应在最强烈活区,说明新生大黑子无固定的活动源。  相似文献   

16.
不知不觉,太阳活动的低谷期已经持续了多年,其实什么事情都是这样,沉默往往是在为剧烈的爆发积蓄能量。而太阳活动最容易被我们观察到的就要数太阳黑子了。今年1月15日发生的日环食天象期间,参与观测的朋友们一定都看到了太阳表面那两块较大的黑子,紧接着春节前夕太阳上又出现了久违的黑子串儿。  相似文献   

17.
太阳黑子的佛耳夫相对数存在平均11年的周期变化,这个周期称为太阳活动周。黑子磁场长期观测的结果表明,在同一活动周内,太阳南北两半球上的黑子群,其极性分布是稳定的,但前导和后随的磁场排列刚好相反。到了下一个活动周,这种黑子群极性的分布将完全颠倒过来。这就是所谓“太阳黑子磁周期”,磁周期平均22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9、20、21太阳活动周的E、F型别黑子群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1.大黑子群日面经度随时间(用太阳自转周表示)的分布呈现“V”和“∧”形状;2.三个活动周大黑子群数按经度分布都有两个峰值。  相似文献   

19.
在太阳对流层内的纬向磁场中,在围绕上浮流团的表面产生磁环的同时,也产生了磁环的安培力。在这安培力的作用下,流团发生收缩、形变和破裂。本文根据它的力学特征来解释“δ-型”和“A-型”结构黑子群的形成,以及暗条和黑子上空的下落气流等现象。磁环的力学特性是造成活动区上空磁流体运动的原因,它是以纵向磁场为零(B_(11)=0)的中性面为对称面的两个垂直环流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20.
日面高纬黑子与太阳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可军  顾啸马 《天文学报》1999,40(4):435-438
利用云南天文台太阳黑子观测资料,对太阳活动第19 周至第22 周日面高纬度( 高于40°) 的黑子群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高纬黑子面积绝大部分小于100 ,平均56 ,寿命大部分为1 ~3 天,平均4 天;黑子分类绝大部分为AXX、HSX、BXO,其中AXX 约占总数的一半.高纬黑子在日面南北半球上的不对称分布可用来预报该太阳周内的太阳活动在南北半球上的主次.由此预报23 周太阳活动将在南半球更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