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最近,一个欧洲天文学家小组发现了一颗离太阳系最近、天空中最亮的T光谱型褐矮星。这颗褐矮星是印第安座ε的一颗遥远伴星。印第安座ε位于11.8光年的南天,是肉眼可见的近距恒星,也是天文学家和科幻作家耳熟能详的恒星,它的新伴星命名为印第安座εB,是近15年发现的最近的,并且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有最大自行的类星天体。它大  相似文献   

2.
EasyNight 《天文爱好者》2020,(2):63-65,86
找到天狼星很容易,但是你能找到天狼星的伴星吗?我们常说的天狼星其实指的是天狼A,是一对双星里的主星,它是夜空中最亮的恒星,-1.5等的亮度雄霸冬季夜空,天文爱好者们一定都看过这颗恒星。在这个双星系统里,还有一颗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却大名鼎鼎的伴星——天狼B。它是一颗白矮星,以大约50年的周期绕着天狼A运行。  相似文献   

3.
天狼星畔觅星团—M41@朱悫天狼星畔觅星团—M41·朱悫从天狼星向南4度再向东半度可以看到M41星团。在星团的东南边缘有一颗6等星,即大犬座12。最先观测到这个星团的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乔万尼·巴梯斯塔·霍迪纳(1597~1660)。霍迪纳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上...  相似文献   

4.
16世纪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是世界天文学历史上的一颗超级巨星。在短短56年的一生当中,他做了大量的天象观测工作,观测精度在当时首屈一指。他留下的宝贵观测资料,成为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规律的基础。虽然第谷离开这个世界已经400多年了,但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天体却在太空永远闪耀。  相似文献   

5.
1.(低年组、高年组)测量视差从地球上观测,天狼星的周年三角视差为π1=0.379″。如果从一颗以椭圆轨道绕转太阳的小行星上观测,天狼星的三角视差为π2=1.379″,椭圆轨道的偏心率e=0.59。计算这颗小行星的轨道周期T。讨论所有可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小行星观测:发现最大的柯伊伯带天体 2001年5月22日美国天文学家使用位于CerroTololo的4米Blanco望远镜发现了一颗暂定编号为2001 KX76的柯伊伯带天体。这颗小天体目前距太阳64亿千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它的直径有可能达到1270千米。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它的大小已经超过了已知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甚至超过了冥王星的卫星查龙。自从1992年美国天文学家发现第一颗柯伊伯带天  相似文献   

7.
几十年来,天文学家一直在观测狮子座α(轩辕十四),它是狮子座最亮的一颗星,比太阳旋转速度要快得多。最近新的强光力望远镜陈让天文学家对这颗大质量恒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8年前,曾让天文学家眩目的海尔-波普彗星虽然现在距太阳有21天文单位之遥,但依然可以探测到。2005年1月8日,麻省理工学院天文学家 AndrewS.Rivkin 和 Richard P.Binzel 用麦哲伦天文台的6.5米 Clay 望远镜观测了这颗彗星。Rivkin 和 Binzel 观测发现彗发已经没有了,但彗核亮得还可以看到。Rivkin 说,彗核光谱是很难拍  相似文献   

9.
有迹象表明,实际上所有的中、高金属度恒星都环绕着某种东西。天文学家是通过观察恒星膨胀的气体遗迹得出这一推论的。以色列海法大学索科尔认为一颗濒死恒星在经历红巨星阶段后抛射的行星状星云的形状揭示了它的轨道伴星的大小和本原。 行星状星云是宇宙中最漂亮的  相似文献   

10.
PSR J1906+0746是2006年发现的一颗自旋周期为144 ms的射电脉冲星,由于探测到的是第2颗形成的非自转加速伴星,主星和伴星组成的系统极有可能成为另一对双脉冲星.从PSR J1906+0746的基本物理量出发,针对性地对比研究双中子星和脉冲双星(包括中子星-白矮星)的磁场-周期关系,大致得出他们的演化路径;其次通过双中子星的形成机制以及双星形成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假定非自转加速的伴星形成于电子俘获,得出伴星前身星的质量约为1.57 M⊙,在形成双中子星系统过程中损失了约0.23 M⊙.这可能是由于电子俘获能量较低,不能抗衡伴星的引力束缚能,最终抛出物质没有逃逸,形成了一个椭圆环,成功解释了在X射线波段观测到的围绕着PSR J1906+0746的环结构.  相似文献   

11.
大犬星座的α星(α CMa),我国称为天狼,是天空中最为明亮的星,视星等为-1.46,在离太阳较近的恒星中,其距离居第六位,为8.65光年。1718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把他当时所看到的天狼星在天空的位置与古希腊天文学家所测定的位置比较时,发现了它的自行,两千多年中它在天穹移动的距离相当于月球直径的1.5倍。1834年,德国数学家贝塞尔在研究天狼星的自行时,发现它并不沿着直线运  相似文献   

12.
1846年发现海王星之后不久,勒威耶就预言"对这颗新行星(海王星)观测三四十年以后,我们又将能利用它来发现就离太阳远近而言紧随其后的那颗行星。"果然19世纪后期,一些天文学家开始着手寻找"海外行星"了。但是这次要比寻找海王星难得多,因为这颗行星对海王星的摄动很小,不可能像发现海王星那样,比较准确地预报其位置,而且它距离地球实在太远,观测起来势必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 象限仪:18世纪的观测主力 18世纪,天体测量方法和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也获得了不少新的天文发现。在确定恒星的距离方面,1718年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Edmund Halley)通过跟古希腊时代的观测相比较,发现三颗明亮恒星的位置发生了变动。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在太阳系外端发现遥远的赛德娜时,天文学家注意到它的自转速度非常慢,每20天才能自转一周。造成一颗行星自转慢的原因是卫星的引力作用。然而,用“哈勃”对赛德娜的详细观测没有找到卫星存在的任何迹象。最近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发现塞德娜旋转实际比最初认为  相似文献   

15.
天文学家猜测由于一些直径2 000千米,像冥王星那样大的天体与近距恒星织女星相撞使得织女星的星周盘比以前认为的要大。斯必泽空间望远镜最近观测证实果然如此。由于织女星的光加热了碰撞形成的残骸,“斯必泽”的红外望远镜发现了残骸的辐射。织女星位于天琴座,距离地球25光年,是夜空中第五颗亮星,比太阳亮60倍1984年红外天文卫星观测了织女星,发现了一颗典型恒星周围存在尘埃粒子的第一个证据。由于织女星离我们很近,而且它的极面向地球、使天文学家有机会对其周围的尘埃云做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03年至今,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16颗正在逃离银河系的恒星。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可能是其背后的“元凶”。有一些恒星正在银河系中加速,它们的方向是更为广袤的星系际空间。由于它们运动的速度实在太快,银河系的引力也无法“挽留”住它们。也就是在2003年,天文学家才第一次发现了这些超高速的天体。然而几十年前理论学家就预言了它们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美国航天局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记录到,一颗中子星穿越其伴星发出的致密星风时的数据。这为天文学家研究星风的结构和组成,以及中子星自身环境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星风是快速流动的物质,由质子、电子和恒星中喷出的金属原子等组成。”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博士后研究员。  相似文献   

18.
谢基伟 《天文学报》2013,54(1):79-81
自1995年在类太阳恒星周围发现第1颗太阳系外行星(简称系外行星)以来,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系外行星数目已达500多个.恒星一般诞生在双星系统中,因此在双星系统中发现行星是很自然的.目前的观测统计显示,双星系统中具有行星的恒星比例大概为17%.显然这个比例应该看成一个下限,因为很强的观测选择效应使很多行星观测计划避开了双星系统.目前发现的有行星的双星系统大都为S型,即一颗伴星围绕着里面的恒星-行星系统公转.一般S型的双星轨道间距在100 AU以上,不过目前也发现了4个S型双星轨道间距在20 AU左右.这些系统包括Gamma Cephei、GJ 86、HD41004和HD 196885.除了以上介绍的S型双星,还有一类叫P型,即行星围绕两个恒星公转.P型的双星到目前为止只发现并确认了两例.本论文将主要研究S型双星系统中的行星形成. 在第1章,我们首先概括了到目前为止有关单星和双星系统中行星的观测特征.然后,我们系统地介绍了有关行星形成的理论模型,特别是这些理论模型应用到双星系统中时需要考虑的情况变化.双星系统中,由于伴星的引力扰动,行星形成与之在单星系统中相比变得更加复杂.伴星的引力可以激发起星子的轨道,从而使得它们的碰撞速度增大到大于星子的表面逃逸速度,甚至大于使星子碎裂的极限速度.行星形成的中间(第2)阶段—从星子到行星胚胎,因此变得问题重重和扑朔迷离.我们接下来的内容将主要集中在这个问题很多的中间阶段,看星子能否以及如何顺利通过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宇宙信息     
基本物理学常数,例如真空中的光速、引力常数、电子的质量和电荷假定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都是常量。天文学家依据这种假定,来测量一颗遥远的恒星、星云或星系的组成和物理性质。无数的实验证实这些写在大学教科书里的物理学常数确实是恒定的。但最近有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几十亿光年远的类星体,发现一两个基本常数随时间有稍许变化。  相似文献   

20.
1998年有报导说,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到一颗太阳系外行星。如果属实,这将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直接观测到太阳系外行星。然而最近天文学家证实金牛座里的这颗疑似行星实际上是一颗背景恒星。这颗昏暗、略带红色的“行星”看上去由一条长长的尘埃卷须与一对亮得多的,彼此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