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过去几年里,先进的空间技术应用在大地测量学、地球动力学和固体地球物理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也得到了国际科学组织的重视和支持。其中之一的卫星激光测距技术,已成为空间和地球科学研究的强有力的独特手段。尤其自1976年5月由美国宇航局发射的LAGEOS卫星以后,这种技术的应用更为显著。为了在地球科学上进一步发展国际和国内合作的需要,美国宇航局(NASA)和意大利国家空间计划委员会(PSN)同意联合发射第二颗激光地球动力学卫星(LAGEOS Ⅱ)。卫星原来计划在1988年11日通过NASA航天飞机发射入轨。据有关资料,由于航天飞机推迟试验,卫星的  相似文献   

2.
当20世纪中期人类挣脱地球的束缚,逐渐有能力去探测地球以外的空间时,月球作为地球的惟一天然卫星,首先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从1958年至1976年,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航天大国都多次对月球进行了探测,取得了大量探测成果。然而日本这样一个航天技术起步时间并不早的国家,却第三个发射了月球探  相似文献   

3.
2009年,美国继续领跑,在科学卫星和空间探测器领域都有突出的表现,尤其是成功进行了又一次哈勃望远镜修复、“开普勒”、“月球勘测轨道器”和“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等重要航天发射,但也经历了一次发射惨败。  相似文献   

4.
2012年6月13日11时30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用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飞马座-XL火箭从太平洋夸贾林环礁发射发射新一代高能天文卫星——“核区分光望远镜阵列”(NuSTAR),以此搜寻黑洞和近距离观察超新星爆炸过程。今年,俄罗斯、印度也将发射各自的高能天文卫星。  相似文献   

5.
七十年代是X射线天文学空前发展的时代,自美国的“乌呼鲁”卫星成功之后。世界上的各航天大国分别发射了自己的X射线卫星,累积有十几个之多。  相似文献   

6.
《天文爱好者》2008,(8):13-14
今年6月30日,是通古斯大爆炸100周年,那次发生在西伯利亚的巨大爆炸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却让人们见识到了小行星的巨大杀伤力。最近,加拿大宇航局宣布将发射一颗小型卫星,来观测漂浮在地球周围空间中的太空垃圾。近地物体监测卫星(Near Earth Object Surveillance Satellite,NEOSSat)的大小只和一个旅行箱相当,重约65千克。  相似文献   

7.
中国将发射“北斗”导航卫星,欧洲也将发射两颗“伽利略”导航试验卫星。中国导航卫星在近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2月3日,中国战功发射第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同年4月14日,又成功发射了首颗“北斗”导航卫星[又明北斗导航卫星--M1(COMPASS—M1)]。这次发射的卫星飞行在高度为21500千米的中圆轨道,它标志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新的发展建设阶段。据悉,2008年中国还将把“北斗”导航卫星送上太空,另外。2005年7月28日,中国与欧盟就“伽利略“计划签署了3份应用项目合同.成为首个加入“伽利略”计划的非欧盟国家,拥有这一系统的部分所有权和全部使用权。  相似文献   

8.
夏寒 《天文爱好者》2014,(11):40-44
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olar Dynamic Observatory,SDO)是美国宇航局(NASA)发射的一颗天文卫星,专门用于观测太阳。2010年2月11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上午10点23分,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按规划它将在太空中工作5年3个月。此空间观测设备的各个部件经过了严格的检验,依据过去的经验,很可能工作更长时间,为此,它携带的消耗品可维持正常工作10年。这颗天文卫星的主体由美国戈达德空间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GSFC)研制,它在太空的运行也由该中心操控,但是,其携带的三组观测设备由其他三个不同单位研制。  相似文献   

9.
1960年4月1日美国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1983年4月5日美国发射世界第一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1983年4月7日美国宇航员马斯格雷夫步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执行太空行走任务。成为首位从航天飞机步入太空的人。1990年4月7日我国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  相似文献   

10.
2011年6月10日,美国宇航局用德尔他-2火箭成功发射了价值2.78亿美元的“宝瓶座”科学应用卫星-D(Aquarius/SAC—D,它是美国和阿根廷的合作项目,美国称它为“宝瓶座”,阿根廷称它为科学应用卫星-D,下面简称“宝瓶座”卫星),它载有美国、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多种科学探测仪器。  相似文献   

11.
萧仪 《天文爱好者》2008,(12):28-31
2008年10月1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L-1011“观星者”(Stargazer)飞机从范登堡空军基地起飞,用机载飞马座-XL(Pegasus—XL)火箭,从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环礁上空发射了世界第一个专门探测太阳系边界地带的天文卫星——“星际边界探测器”(IBEX)。虽然要研究的太阳系边界距地球非常遥远,但火箭把它送入高约209千米的近地椭圆轨道后,“星际边界探测器”无需飞到靠近那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黄栋  严豪健  黄 《天文学报》2000,41(1):51-57
GPS无线电掩星技术是从行星无线电遥感探测技术发展而来。从80年代末以来,这种技术在气象学的应用研究中获得新的发展,自从第一颗实验低轨地球卫星(LEO卫星)MicoLabl在1995年4月3日发射升空以后,它所获得的数据和成果已经证实了GPS无线电掩星技术在地球大气分层结构的探测上所具有潜在科学价值。但是,延长地面测点的时间覆盖无疑对这种技术在气象和大气的研究上有很大的好处,因而提出一种用低轨通约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的世界航天活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各国基本完成了预定的发射计划,特点是欧洲、日本和中国,都顺利执行了重要的载人航天任务,印度也发射了盼望已久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美中不足的仍然是老问题,由于火箭质量问题,个别发射出现了失败。  相似文献   

14.
酝酿已久的人类第一个冥王星探测器终于要发射升空了。根据新华社2005年9月27日消息,美国宇航局(NASA)的冥王星探测器——"新视野"号,近日已经正式运抵佛罗里达州的航天发射场。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地球人不仅受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还受到失控航天器坠入地球的威胁。2011年,在轨退役的美国“高层大气研究卫星”和德国“伦琴”天文卫星先后再入地球大气层;2012年1月15日,因故障而停留在地球轨道的俄罗斯“火卫——土壤”探测器坠入太平洋智利海岸附近。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0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至此,我国“北斗”区域导航卫星星座建成。经过1~2月的在轨调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3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  相似文献   

17.
低年组试题: 1.今天是世界第一颗苏联人造卫星"Sputnik Ⅰ"成功发射,标志"太空时代"开始的46周年。这个卫星有篮球大小,直径580mm,质量为83.6kg,表面有2mm厚的精制铝合金板。俄罗斯语中的"Sputnik"意思是"伴侣"(即天文意义上的"卫星")。这颗卫星的轨道是椭圆轨道,发射之后,它在近地点距离地球表面227km,在远地点时为945km。它在轨道一直飞行直到1958年1月4日。使用必要的图和计算来估计当时用肉眼是否能观测到这颗卫星?  相似文献   

18.
《天文爱好者》2009,(5):65-67
欧洲航天局于2009年3月17日用俄罗斯火箭轰鸣号发射了“地球重力场和静态洋流探测”(Gravity field and steady-state Ocean Explorer——简称GOCE)卫星。GOCE——也译为重力场和稳恒态海洋环流探索者,属于“地球探索者”系列卫星的首颗,可对地球的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冰冻圈和地球内部进行最前沿研究。  相似文献   

19.
深空探测中的轨道设计和轨道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空探测相对于地球卫星而言,指探测器脱离地球引力范围,进入行星际空间甚至距离地球更远的空间对太阳系内或者太阳系以外的天体进行探测. 从20世纪末尤其是21世纪以来,随着航天领域科技的进步和提高,对月球和太阳系其他大行星的探测,越来越多地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近几年,我国也加快了对月球的探测步伐.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1个月球探测器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了精确变轨、成功绕月的预定目标,获取到大量科学数据和全月影像图,并成功实施受控撞月任务.2010年10月1日,我国又成功发射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取了分辨率更高的全月影像图和虹湾区域高清晰影像,并成功开展环绕拉格朗日L2点等多项拓展性试验,为深空探测后续任务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GOCE卫星重力计划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CHAMP和GRACE卫星,GOCE(Gravity Field and Stead—state Ocean Circulation Explore)是欧空局(ESA)的一颗重力场和静态洋流探测卫星。利用它可得到空间分辨率为200—80km的全球重力场模型和1cm精度的大地水准面.简要介绍了目前重力卫星的发展现状与其局限性,详细叙述了GOCE卫星的组成、科学目标、测量原理、在地球物理等学科中的重要应用,并提出GOCE等重力卫星资料在我国的应用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