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的蟹状星云,亦即金牛座的M1是最惹人注目的超新星遗迹,它是天文学家研究得最多的天体之一。位于它核心的是已知最亮的脉冲星———一颗极小的,亮度16星等,每秒钟旋转30次的超密中子星。这颗脉冲星是M1大质量原始恒星的坍缩核,在950年前人们看到这颗恒星炸得粉碎。最...  相似文献   

2.
一、古代的新星纪录当新星爆发时,它的亮度在几天以內可以增加几千到几万倍,超新星爆发时,亮度在几天以內可以增加几千万到几亿倍,可惜这些現象都很少見。在我們銀河系里,超新星自1604年在蛇夫座出現过以来,至今360年間就再沒有发現过;新星每年平均約有50顆出現,但亮到肉眼能看見的不多,十九世紀里有5个,二十世紀头五十年里有16个。在这种情况下,天文学家为了研究新星和超新星,就需要寻求历史上的新星紀录。  相似文献   

3.
当前超新星遗迹研究中的若干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银河系内历史性超新星"回光"(light echoes)的观测是研究年轻超新星遗迹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回光"进行观测,可以确认其前身星的物理特性,揭示恒星晚期演化过程和其星周介质的三维空间分布。历史性超新星直接"回光"极其暗弱,对其探测最近几年才因新技术的应用而得以实现。综述了河内超新星遗迹包括仅有的已探测到回光现象的两颗年轻超新星遗迹——第谷(SN1572)和仙后座A(CasA)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结果有利于更好地理解Ⅰ型和Ⅱ型超新星的性质,区别两类超新星的爆发机制,加深对超新星的核合成、重元素合成、星系形成和演化、暗能量等的了解。讨论了利用回光观测可以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超新星是一些质量较大的恒星演化到晚期发生爆炸所产生的天体。它们在短时间内很明亮,一颗超新星的亮度可以相当于整个星系。超新星中有一类被称作Ia型超新星,  相似文献   

5.
夜幕降临,点点繁星闪烁晶莹,有明有暗,宛如镶嵌在天穹上的明珠。在这群星之中,绝大多数是自身能发光的炽热气体星球——恒星。恒星离我们有多远,我们怎么量度它的光度和距离呢?这里我们谈谈这个问题。 1.恒星的视亮度与视星等 我们所看到的恒星有明有暗,其明亮的程度称为它的视亮度。自古以来,天文学家就把恒星的亮度分成若干等级,相应的星等称为视星等(m)。早在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喜怕恰斯曾把肉眼看到的几千颗星分  相似文献   

6.
我们早就从教科书中得知,当大质量恒星的寿命接近尾声的时候,它们将发生猛烈的爆炸,在我们看来,这颗原本可能毫不起眼的恒星陡然增亮数千万甚至上亿倍,就好像天上出现了一颗明亮的新星,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超新星”——星星并不是新的,  相似文献   

7.
天文图像的高分辨率重建技术日益成为天文观测的一种手段.随着云南天文台丽江高美古2.4m望远镜的建立,基于2.4m望远镜利用高分辨率图像重建技术,对恒星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暗弱伴星进行探测将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本文拟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来论证,基于2.4m望远镜,利用天文图像的高分辨率重建技术,对恒星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暗弱伴星在一定亮度范围内进行探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我们和北京天文台恒星室的同志于1975年8月16日(离新星爆发极大前15天左右)使用北京天文台40/200 cm双筒天体照相仪拍摄了NGC 7000区域.由于视场为8°×8°,正巧把新星拍在象场边缘附近.观测时左右筒同时露光,使用柯达103a-0底片,未加滤光片.为了定出新星在这一时刻的星等,  相似文献   

9.
Ia型超新星因其在宇宙学上起着标准烛光的作用而备受关注,正确的消光改正才能还原其本征亮度和颜色,然后才能在宇宙学中恰当地应用。综述了不同环境中的尘埃对Ia型超新星消光的影响,并讨论Ia型超新星绝对星等的校正和Rv值偏小的原因。Ia型超新星绝对星等的弥散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由前身星状态所导致的固有弥散,二是寄主星系内尘埃的消光。利用与距离无关的参数对绝对星等校正后,可以将弥散降低到0.1 mag以下。Ia型超新星的内禀色指数呈现出随时间演化的一致性,使得其红化比较容易计算。大量的观测和分析表明,Ia型超新星在寄主星系中的Rv值在低红化时,其情形比较接近银河系;而在红化严重时偏小,多在2.0以下,低于银河系的平均值3.1。一种可能的解释是Ia型超新星的星周尘埃对星光的多重散射,另一种可能是Ia型超新星寄主星系的尘埃与典型的银河系内星际尘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月,麒麟座双星V838的一颗无名恒星突然变成银河系中最亮的天体,比太阳亮600000倍,这颗恒星发出的如探照灯般的光照亮了以前爆发抛出的尘埃壳。此后,这颗神秘的恒星变得暗弱了,但是用哈勃空间望远镜观测揭示了一个由尘埃反射的光产生的牛眼状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千岁周伯星     
今年5月,是超新星(SN)1006发现1000周年。SN1006是人类历史上所见到的最明亮的超新星,中国典籍称它为"周伯星"。当时在中国、日本、埃及、伊拉克、欧洲等地的历史典籍中都留下了它的记录。它的最大亮度曾达到-9.5等,相当于上弦月的亮度,夜间照物可留下影子。而且在1965年,天文学家在当初的位置上,又找到了这颗超新星爆发后的遗迹。对历史记录和现代遗迹的研究,会对恒星演化、天体物理等领域的研究有重大帮助。为此,作者对千年来这颗超新星的发现和研究作一简要回顾,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二、新星、超新星有天壤之别从赫罗图上不难发现,主星序右上方的巨星实际上有平行的两支。较高的那支的绝对星等在-4等以上,它们发出的光能比太阳强3300多倍,故称超巨星。而较低的巨星绝对星等在-2等左右,虽比前者弱6倍,但仍比太阳强500多倍。巨星和超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在1993年3月28日之前发现的899颗超新星(SNe)的样本.其中277颗SNe被用来研究超新星在其母星系中的径向分布.我们研究了四个星系样本中超新星在产生单个超新星(称为一般超新星)的星系及在产生多个超新星(称为多重超新星)的星系中的径向分布.这四个星系样本为:总旋涡星系样本,Sb~SbC星系样本,SC星系样本,Sc~Sd星系样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一多重超新星比一般超新星在其母星系中具有更集中于星系核心(大多数恒星形成发生的地方)的倾向,说明星系中心的恒星形成活动会影响多重超新星事件的发生从而影响超新星的频率分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一种简单的掩星观测用的光电光度计.并对几个设计问题作了讨论,包括可测星等,信噪比与累积时间的关系,背景亮度的影响及对系统频带宽度的要求.该仪器已在1979年10月28日小行星(65)Cybele 掩恒星 AGK3 19°0599事件中试用,得到成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1997年11月21日在作超新星巡天时,在仙女座星系NGC250中发现了一颗新星。它的光谱中有强的巴尔末线,Feii,HeI和OI等发现线。谱线的蓝移与NGC250的近似;根据NGC205的距离模数得到的其极大附近时的绝对星等为-6.3,是典型的新星在极大附近的光度值,可以肯定发生在NGC205中。光谱显示它是铁属新星。  相似文献   

16.
1997年11月21日在作超新星巡天时,在仙女座星系NGC205中发现了一颗新星.它的光谱中有强的巴尔末线,FeII,HeI和OI等发射线.谱线的蓝移与NGC205的近似;根据NGC205的距离模数得到的其极大附近时的绝对星等为-63,是典型的新星在极大附近的光度值.可以肯定它发生在NGC205中.光谱显示它是铁属新星.  相似文献   

17.
视觉光学中通常用亮度的对数来表达视亮度。这种表达在暗弱光线下是不成立的。本文根据乐学经典中的视觉实验统计结果,推导出暗弱光线下视亮度对于亮度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8.
1979年4月23日—12月27日,我们用北京天文台40/200cm双筒天体照相仪对旋涡星系M100(NGC 4321)中的亮超新星SN1979c进行了照相观测.本文简述了观测情况,并结合前人的观测,分析讨论了我们的结果. 它的光变曲线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5月8日—6月5日间光变曲线有驼峰状突起.其光度变化既不同于Ⅰ型超新星,也与典型的Ⅱ型超新星不完全吻合. 计算得到超新星亮度极大时的绝对照相星等为M_(pg)(max)=-19~(m)78;极大光度L_SN(max)=1.076×10~(10)L⊙. 我们利用Balinskaya和Carney等人1980年发表的三色测光资料计算了这颗超新星在不同时刻的色温度变化,推算出它极大时刻的色温度约为T_c(max)≈9.0×10~3K. 爆发期间超新星辐射的总能量E_t=4.2×10~(16)L⊙. 根据这颗超新星的光变曲线、在星系中的位置及爆发期间辐射的总能量等主要特征,我们认为SN1979c是某些性质比较特殊的II型超新星.  相似文献   

19.
每月变星     
SN 2011fe(超新星) 8月24日于著名的旋涡星系、大熊座美丽的H101中发现的超新星。发现时亮度17.2等。第二天亮度上升到14等以上,之后一路飙升,9月初已达到最大亮度,略亮于10等。在这个亮度下,它能被明显地从背景星系中分开:并且由于所处位置(旋臂)并不是星系最明亮的区域,测光难度也不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一种新方法——密度矩和法,用底片上已知亮度恒星的PDS测微密度数据来同时决定底片特性曲线和星等零点。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对没有感光斑点的底片作面光源测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