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呼伦贝尔市是国家批准设立的我国唯一的民族经济地区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示范区,我国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呼伦贝尔市东部为低山丘陵与嫩江河谷平原农业经济区,中部为大兴安岭山地林区,西部为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经济区,生态系统多样。全市共有可利用天然草原(包括林间草场)9.983万km3,林地15.946万km2,分别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9.46%和6303%。森林覆盖率47%,森林活立木蓄积量8.7亿m3,水资源总量286.6亿m3,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辽阔的地域、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多样完整的北方多民族传统文化背景,构成了本地区别具特色的天然、人文景观。目前大强度资源开发,迅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对比较完好但脆弱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破坏,使地质环境保护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何加强地质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以保持呼伦贝尔环境资源的独特优势和系统完整性,对于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东西长2500km,南北宽1700km,总土地面积118.3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2.3%。而内蒙古自治区地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与相邻省市相比起步较晚,发现的地热点不多。分布在阿尔山、克什克腾旗、敖汉旗、宁城县和乌拉特前旗等地的热泉,都是很早以前就发现的;而杭锦旗的伊克乌苏、鄂托克旗的都思兔河及呼和浩特市地热是在石油与找水勘查中发现的:只有呼和浩特市深部地热水是进行了专门性地热工作发现的。通过最新资料的分析研究,以及与相邻省市类比,内蒙古自治区应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值得认真研究与勘查。  相似文献   

3.
呼伦贝尔市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以草原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生态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本文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原理,从资源供给、市场需求、企业竞争态势、支撑产业、机会把握、政府作为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呼伦贝尔市开发生态旅游的竞争潜力.揭示了其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的总体战略及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呼伦贝尔市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经过几十年的找矿工作,在境内"一盆两带"(海拉尔盆地、得尔布干成矿带和大兴安岭成矿带)三个矿产集中区探明  相似文献   

5.
库尔德族是西亚四大民族之一,总人数约2000多万,主要聚居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以及亚美尼亚等国交界处约50万km2的范围内。长期以来库尔德人一直为自治和独立而斗争,成为影响西亚政局的一个突出的政治地理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库尔德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地缘政治影响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库尔德问题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6.
呼伦贝尔市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当地的优势资源。矿业是本市重要的基础产业,近年来呈加速发展之势。地区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势必要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倚重矿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呼伦贝尔市矿产资源丰富,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优势。矿业是本市重要的基础产业,近年来呈加速发展之势。地区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势必要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倚重矿业发展。国务院已将包  相似文献   

8.
怒江处于云南省西部,自北向南流,也是重要的国际河流,是目前我国境内还未建大坝的两条大河之一(另一是雅鲁藏布江)。怒江入缅甸后称萨尔温江,由莫塔马湾归入印度洋。怒江-萨尔温江全长3200km,流域面积32.5万km^2。在中国境内长1540km,云南段长650km。  相似文献   

9.
鄂温克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仅有约26300余人(1990年普查),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其他散居在陈巴尔虎旗、额尔古纳左旗、莫力达瓦旗、阿荣旗、扎兰屯市,少数在黑龙江省讷河县等地及新疆的伊梨地区。多与蒙古、达斡尔、汉、鄂伦春等民族交错杂居。鄂温克自治旗是鄂温克人主要生活居住地区,处于大兴安岭支脉的丘陵山区,总面积为19110公里,草原面积有9200平方公里。那里有广袤的草原,茂密的原始森林和众多的江河湖泊,资源丰富,山河秀美。发源于大兴安岭的海拉尔河、伊敏河、辉河、锡尼河、维纳河等及…  相似文献   

10.
<正>为面对面了解民情、心贴心听取群众意见、实打实为群众办实事,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国土资源局到牙克石市免渡河镇丰收村,为村里的18户贫困家庭和老党员送去了米、面、油和慰问金共计6万余元,并为特困户吴凤莲家投入2万元买了砖瓦房,投入18万元资金为村里修建了被洪水冲坏桥梁,方便了村民的正常出入通行。深入到联系点莫尔道嘎镇,慰问了镇里龙岩社区残疾  相似文献   

11.
赵旦  吴炳方  曾源  衣海燕 《地理科学》2019,39(12):1982-1989
基于时间序列遥感数据获取的多期土地覆被数据对中国人工表面变化信息进行提取和定量评价,进一步分析中国各省市的人均人工表面面积变化趋势,以及7个主要城市群的人工表面变化情况,结果可知: 2015年中国人工表面的面积总和为29.07万km 2,其中建设用地25.10万km 2、交通用地3.09万km 2、采矿场0.88万km 2; 2015年人工表面总面积较2010年年均增长为0.66万km 2,年均增速为2.57%,较2000~2010年年均增长0.55万km 2(年均增速2.70%)增速有所放缓。 总体上中国大部分行政区的人均人工表面面积近15 a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缅甸湿地资源极为丰富,其中红树林湿地和红树林种类尤为突出,据世界粮农组织(FAO,2007)统计,缅甸红树林湿地达50.3万hm~2,占全球红树林总面积的3%,居世界第6位。缅甸位于亚洲中南半岛,面积67.9万km~2,是亚洲较大的国家。缅甸有长达3200km的海岸线和富饶的  相似文献   

13.
<正>江苏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总面积10.26万km2, 长江、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其中。江苏湿地类型多样, 不仅拥有目前亚洲最大的沿海淤泥质滩涂,具有全 国五大淡水湖泊的太湖、洪泽湖及中小型湖泊组成 的湖泊湿地,而且有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等河 流湿地及里下河水网地区的沼泽湿地,另外还有大 面积的人工水库及稻田等人工湿地。江苏湿地生物 资源异常丰富,有种类丰富的植物资源,还有众多 水禽、鸟类,特别是一些珍稀鹤类。本文研究的江 苏湿地为长江中下游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湿地  相似文献   

14.
马来西亚联邦由马来半岛南部 的马来亚、加里曼丹岛北部 的沙捞越和沙巴组成,面积32. 973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4192 公里。马来西亚是一个拥有30多个 民族的国家,居民约2100万。其中 马亚族占57.91%,华族占31.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和俄罗斯共有的界湖——兴凯湖位于东北三江平原的东南部,属地壳断裂凹陷而成的构造湖,水面面积4380km2,正常水位湖面海拔69m,蓄水容积175亿m3。有白泡子河、穆棱河、斯巴索夫卡河、伊利斯塔雅河等20多条河流汇入。兴凯湖湿地全流域面积为3.64万km2,兴凯湖座落于我国老爷岭、完达山和俄西尼山所形成的落陷盆地中,地势低平,水域广阔、河流湖泡密布、森林草甸嵌错、原始状态完好,孕育了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6.
《西部资源》2008,(5):21-21
为进一步加强呼伦贝尔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巩固矿业秩序治理整顿成果,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确保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两不误",美丽与发展双赢,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日前印发了《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呼政  相似文献   

17.
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黄河上游下端,地处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三大沙漠边缘,是一个典型的矿业城市。建市30多年来,为国家、自治区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资源锐减、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沉重代价。1有利条件1.1水资源较丰富黄河自南向北纵贯全市105km,流量1018m3/S,水量充足,水资源相当丰富。如果海勃湾黄河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得以建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中国土地利用格局及其演变   总被引:95,自引:4,他引:95  
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1:10万中国土地利用数据库经过分层提取,生成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格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而后在引入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度指数以及土地利用重心迁移模型和景观类型转移模型的基础上,对中国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空间演变模式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中国耕地重心向北偏东偏移20.93km左右,林地重心向南偏西移动20.35km,草地重心向南偏西方向迁移了18.45km,建设用地重心向南偏东移动,而未利用地重心则向西北偏移7.21km。  相似文献   

19.
赵济 《中国沙漠》2010,30(5):1245-1245
荒漠化是当今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国是世界上沙质荒漠(沙漠)分布最多的国家之一,面积有80.89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8.4%.国沙漠的面积仅次于澳大利亚(113.6万km2)和沙特阿拉伯(86.22万km2),列世界第三位.国也是世界上受风沙和沙漠化严重危害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20.
青藏公路铁路沿线生态系统特征及道路修建对其影响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陈辉  李双成  郑度 《山地学报》2003,21(5):559-567
根据2001—08和2002—08月野外调查数据及2001年1:100万中国植被图、1996年1:400万青藏高原植被区划图和2000年青藏铁路沿线自然保护区分布及功能区界调整图,以青藏公路铁路沿线植被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ARCVIEW和ARC/INFO软件研究青藏公路铁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结论如下:①青藏公路铁路南北跨越9个纬度,东西跨越12个经度,共穿越青东祁连山地草原地带、柴达木山地荒漠地带、青南高寒草甸草原地带、羌塘高寒草原地带、果洛那曲高寒灌丛草甸地带和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地带6个自然区,对植被类型的统计结果显示了地带性。②青藏公路铁路的建设对生态系统产生直接的切割,使景观更加破碎。③青藏公路铁路的建设直接破坏沿线植被生态系统(主要为50m缓冲区内),年损失总净初级生产量为30504.62t,损失总生物量432919.25~1436104.3t/a。损失总净初级生产量占1km缓冲区年净初级生产量535005.07~535740.11t/a的百分比为5.70%,占10km缓冲区年净初级生产量3408950.45~3810480.92t/a的0.80~0.89%;损失生物量占1km缓冲区生物总量7502971.85~25488342.71t/a的5.70%,占10km缓冲区总生物量43615065.35~164150665.37t/a的0.80%~0.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