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经162天,航程3万多公里的“海洋六号”船全面完成2014年深海资源调查航次和中国大洋32航次的科考任务,于11月5日上午10时返抵广东东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  相似文献   

2.
深水峡谷广泛发育于大陆边缘,是沉积物由浅水到深水搬运的重要通道。近年来,深水峡谷研究成为当前深水沉积研
究的热点之一。综合利用旁侧扫描声纳、海底锚系、地震技术和深水钻探等技术手段,在深水峡谷体系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其突出进展包括:从地貌学的角度对峡谷的形态学进行了精细描述;利用深海观测技术对现代峡谷沉积进行了原位观测;通
过物理和数值模拟等技术再现了峡谷的沉积演化过程;从沉积学的角度对峡谷内部构成进行了精细分析,总结了沉积充填演化及
沉积模式、探讨了峡谷成因等。深水峡谷作为深海区重要的沉积体系之一,一方面通过对深水峡谷中充填沉积物的分析能够提供
丰富的古气候、海平面变化和区域构造演化史的信息;另一方面深水峡谷也是深水油气储层发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对深水油气勘
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1990年,中国将国际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研究开发列为国家长远发展项目,设立了大洋专项;2000年,中国将大洋专项扩展、调整为面向国际海底多种资源,确立了"持续开展深海勘查,大力发展深海技术,适时建立深海产业"的工作方针。当前,中国按照"立足资源、超越资源"的思路,通过持续开展深海勘查,大力发展深海技术,从而构建进军三大洋的战略格局。在系列政策和方针的指导下,中国积极推进大洋工作。1991年中国在联合国登记注册为国际海底开发先驱投资者;2001  相似文献   

4.
正1999年,中国参与了首次南海大洋钻探;15年后,由中国首次主导的南海大洋钻探再次起航。日前,由我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并主持的南海第二次大洋钻探、国际大洋发现计划349航次,从香港起航。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春峰教授、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林间教授联合扭任  相似文献   

5.
<正>深海海底有何资源?近30年来,以大洋钻探为代表的深海地球科学研究和以多金属结核资源为先导的深海底勘查活动,促进了对地球内部结构和海底地质与动力过程的了解,增加了对深海海底多种矿产资源、生物基因资源,以及这些资源对21世纪全球经济潜在影响的认识。这样的科学探  相似文献   

6.
根据 1997年 12月至 1999年 6月在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进行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资料 ,统计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深水金线鱼性腺成熟期的组成及分布、季节性变化和水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深水金线鱼的产卵场位于广东沿海水深 6 0~ 15 0m海区 ,尤其是珠江口外海区的群体更为密集 ;该生殖群体的产卵期较长 ,且分布范围大 ,未见有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深水金线鱼的产卵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7年12月至1999年6月在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进行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资料,统计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深水金线鱼性腺成熟期的组成及分布,季节性变化和水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深水金线鱼的产卵场位于广东沿海水深60-150m海区,尤其是珠江口外海区的群体更为密集;该生殖群体的产卵期较长,且分布范围大,未见有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对中国大洋23航次报告进行验收。专家组审阅了航次资料和样品测试数据汇交情况,听取了航次首席科学家何高文的汇报,一致同意通过验收,报告评审为优秀。经过近两年的室内研究,项目主要取得了五方面研究成果:获取7000米级下潜区地质和环境资料,提出了"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下潜区方案;揭示了新调查海山的地形地  相似文献   

9.
信息博览     
<正>"海洋六号"再赴太平洋6月26日,"海洋六号"船从广州东江口海洋地质专用码头启航,远赴太平洋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2017年深海地质航次和中国大洋41B航次科考任务。此次科考分六个航段,总航程约2.2万公里,时间为240天,计划2018年2月返回广州。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新生代沉积演化在陆缘东部和西部的异同。【方法】利用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和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钻井和地震勘探资料,通过回剥分析,重建两沉积盆地深水区的去压实沉积厚度和沉积速率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沉积盆地深水区的新生代都呈现幕式沉积演化的特征,大体可以划分为4幕。在29-23.03 Ma和19.8-11.9 Ma,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的沉积速率明显大于琼东南盆地;而在8.2-0 Ma,尤其是3.2 Ma之后,情况相反。在23-19.8 Ma,两个盆地的深水区都表现出极低的沉积速率。【结论】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东西部的沉积演化在裂陷期基本近似,但是裂后期明显不同。珠江口盆地深水区裂后期沉积演化主要受到珠江流域变化、白云运动和亚洲季风强弱控制,而琼东南盆地深水区裂后期沉积演化主要受到红河物源、海南岛物源、红河断裂右旋走滑和亚洲季风强弱控制。  相似文献   

11.
正当地时间9月30日14时30分,停靠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波纳佩州的中国自然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在完成补给和一系列外事活动后,满载中密两国人民的深情厚意和当地各界人士的美好祝福,缓缓驶出港湾,走向深海。此次波州之行,注定会被载入"海洋六号"大洋科考史并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2.
《华北国土资源》2014,(6):22-2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近日宣布,“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北部深水区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据测算,这是我国海域自营深水勘探的首个重大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的兴起,深水浊积岩成为沉积学界和石油工业界研究的热点,但直到现今,其主要作为潜在储层
进行研究,而作为烃源岩研究还很少。最近通过对印尼库泰盆地深水区油气地质条件的研究发现,深水区油气成藏的有效烃源岩
为粒度相对较粗的浊积岩,而非传统页岩;有机质来源为陆源高等植物碎屑,其通过浊流在低位期从陆架搬运至陆坡和深海平原
深水区沉积于深水浊积岩中,平均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2%,少数可达2%~5%,最大达50%,氢指数HI 为50~183,最大可
达400;同种类型烃源岩在南海文莱-沙巴盆地深水区也有发现。同时调研了全球一些浊积岩富集有机质案例,包括全球ODP与
DSDP资料、刚果西海岸现今深水浊积岩系统、加蓬西海岸现今深水浊积岩系统、安哥拉渐新世深水浊积岩系统和西班牙比利牛斯
山始新世深水浊积岩系统,结果表明,其有机质特征都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来源主要为陆源高等植物,具有生油气潜
力。深水浊积岩富集有机质的模式能够成为深水区有机质富集的新模式,富集有机质的浊积岩能够成为深水区油气成藏的有效
烃源岩。深水浊积型烃源岩对全球深水油气成藏理论及勘探思路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海上及海上滩涂钻探都必须借助于钻探船才能施工。钻探船的选择、钻探船的拼装、钻探船的抛锚定位、钻探施工的孔口装置等对海上钻探的安全施工关系极大,本人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较详细的介绍和探讨,可供同行进行江、河、湖、海等水域进行钻探时借鉴。南流江出海口海上工程地质钻探施工是成功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2月23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其合作伙伴哈斯基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我国南海深水区块荔湾3—1含气构造上钻探的第一口评价井已获得成功,进一步证实了我国海域深水天然气这一重大发现。哈斯基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是加拿大上市的哈斯基能源公司的子公司。  相似文献   

16.
正大洋科学钻探项目的发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的迅猛发展,特别是1909年莫霍不连续面的发现、1912年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和1962年海底扩张学说的提出,直到1966年板块构造理论的提出。大洋科学钻探的前身是1957年美国加州大学思科瑞普斯海洋研究所和普林斯顿大学提出的打穿莫霍面计划。1968年美国正式启动大洋钻探科学计划。自  相似文献   

17.
由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承担施工的甘肃金川铜镍矿集区科学钻探孔日前顺利竣工,并通过专家组的评审验收。
  金川科钻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实施,国土资源部归口管理,是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第五项目--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科学钻探试验中的重点课题。该钻孔于2012年3月开钻,终孔孔深2185.56米,终孔顶角8°,岩芯采取率96.29%,各项指标均高于地质设计要求,达到了地质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8.
沉积物类型和物质来源对于深海固体资源的勘探调查和成矿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印度洋洋盆南部可能分布富含稀土元素的深海黏土沉积区和含铁锰结核硅质沉积区,但是目前该区域相关研究较少。对大洋第34航次在中印度洋洋盆所获取的 BC02站位箱式沉积物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含量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主要为硅质生物沉积,可能有陆源物质和火山物质的输入,但是贡献均较少,没有发现铁锰结核存在,该区域受较强烈的硅质生物沉积稀释作用,区域内稀土元素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265.41×10-6,富集程度和富集特征与正常的硅质软泥基本一致,而与中印度洋洋盆和 Wharton海盆已经发现的富稀土深海黏土明显不同,沉积环境为稳定的偏氧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记者从省煤田地质局二队了解到,该队承担的洛阳市孟津县麻屯镇一地热井工程竣工。据抽水资料显示,该井水温达到55摄氏度。该工程位于洛阳盆地北部孟津县麻屯镇境内,施工井深2137米。2014年7月,该队组织钻机进入这一区域进行勘探,经过3个月的施工,顺利完成钻探任务。经过一个阶段抽水试验,水温达到55摄氏度。据地质专家介绍,地热水一般埋藏于地层中的寒武系、平顶山砂岩和第三系。寒武系属构造地热水,埋藏浅、易勘  相似文献   

20.
深水油气勘探是近些年油气勘探取得重大发现的主要领域,我国已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体系中发现并成功开发了首个深水大气田——陵水17-2气田。为进一步扩大油气勘探成果,急需阐明中央峡谷源头区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前景。基于在多口钻井约束下覆盖整个研究区的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建立的等时地层格架,系统总结了中央峡谷体系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各演化阶段中央峡谷源头区的沉积体系类型、空间展布和沉积模式,进而结合研究区天然气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分析,讨论了中央峡谷源头区油气勘探前景。研究结果表明,中央峡谷源头区在黄流组发育了深水水道、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水道化扇等沉积体系,来源于印支地块、红河和海南岛等多物源区的沉积体系总体以重力流方式呈汇聚型向盆地深水区搬运,并最终汇聚于中央峡谷体系内。在中央峡谷源头区沉积的轴向水道、陆坡水道和水道化扇内发育了优质储层,因此,来自深部的天然气在具有以泥-流体底辟构造作为天然气输导通道的区域,有望聚集形成大型整装天然气藏。该研究成果不但丰富和完善了中央峡谷沉积体系的认识,而且对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