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利用以卫星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和方法为支撑,通过面向对象的分类提取方法得到的1996~2005年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与机制,揭示了导致该变化发生的自然、人文驱动因素,并且提出了应对包括自然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策,为该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哈尔滨市呼兰区1998—2018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通过ENVI、ArcMap等软件,采用监督分类、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典型相关分析法等方法,科学系统地分析了1998—2010、2010—2018、1998—2018年3个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并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呼兰区20年间呈居民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耕地变化不大、林草不断减少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格局,且前8年的变化速度和幅度大于后12年。该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人口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石羊河流域中游为研究区,首先利用多时相、多源遥感图像提取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根据转移矩阵,定量研究了景观类型的变化趋势、变化面积、变化率及具体的转换类型;提取能够反映景观格局特征的相关指数,分析景观生态格局及景观异质性;最后,对其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增强对石羊河流域中游生态环境的科学认识,对促进该流域的综合治理具有一定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干旱区是自然生态系统脆弱区,容易陷入经济发展缓慢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困境。因此,如何协调干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课题。本研究以哈密地区这一典型干旱区生态经济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以3s为技术支撑,研究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景观格局变化和土地转移矩阵演变机理,进而评价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的影响,总结干旱区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分析影响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的因素,探讨哈密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迅猛发展,洛阳市城市结构、土地利用发生着巨大变化。本文应用3S技术,采用洛阳市2001年和2009年两个时相卫星遥感影像,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和信息提取,获取该市近十年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相关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动态变化分析。从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策等方面分析洛阳市近十年来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应用研究结果为洛阳市城市规划、土地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陇中黄土高原的祖厉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利用主成分变换方法,与地面温度和植被指数相结合,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提取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祖厉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及其驱动因素。利用基于TM影像的SEBAL(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 for Land)模型,从祖厉河流域三期影像提取了区域蒸散发通量。首先进行了NDVI、比辐射率和地面温度等地表参数的计算,然后反演了地表的净辐射、土壤热通量和感热通量,根据能量守恒最终获得日蒸散发量。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反演作物系数,最后计算月蒸散发量。对同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和陆面蒸散发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流域内能量和水分时空分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信息是遥感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选用1987年、1994年和2000年3个时相的某市遥感影像及其辅助数据,对该地区14年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市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建成区面积逐年增加,耕地和林地被占用的现象比较突出。研究结果为该市的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徐州市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遥感图像获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是遥感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选用1987年、1994年和2000年三个时相的徐州市遥感图像及其辅助数据,对该地区14年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徐州市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建成区面积逐年增加,耕地和林地被占用的现象比较突出。研究结果对徐州市的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了2000年和2004年的LandsatTM/MSS数据,对江西地区几年来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2000~2004年,江西地区发生了快速城市化的大规模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表现出城镇用地通过大量占用平原区耕地扩展,非城镇用地间结构变化明显的基本特征。同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区域差异明显,近郊区和远郊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强度发生了逆转,远郊区高密度城镇用地的重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移动,显示出同期城镇用地有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城镇扩展为核心内容的城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的热点.基于某地2002年至2007年土地利用数据,提取城镇用地信息,利用全局和局部空间关联模型,分析了区域城镇扩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出了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RS和GIS技术,以凉城县为研究区,以两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研究数据,借助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从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两个方面分析了2006-2016年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10 a间凉城县植被覆盖面积有所减少,年均变化速率为-2.04%,呈缓慢减少趋势,空间变化度为6.52%,空间变化差异较明显;②凉城县大面积的植被覆盖主要分布于山体、丘陵区,10 a间减少的植被覆盖一部分转化为其他用地,主要位于蛮汉山和马头山的阳坡地带以及东部丘陵区,另一部分转化为建设用地,特别是岱海盆地较为明显,这与内蒙古自治区自2014年起实施的"十个全覆盖"工程有关;③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和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于DEM的广东省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是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近年来,随着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土地利用在受珠江三角洲地区辐射影响的广东山区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DEM的基础上,分析1993~2003年来广东省山区韶关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与高程、坡度和坡向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3年来广东省山区韶关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在高程、坡度和坡向有很大差异,这些因素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促进该地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需进一步因地制宜,结合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影响因素优化土地利用类型和改善地表覆盖。  相似文献   

13.
李玉  牛路  赵泉华 《测绘科学》2021,46(8):96-104,140
为探讨抚顺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驱动力,该文以1989-2019年6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设计支持向量机(SVM)多分类器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通过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分析、动态度分析和转移矩阵分析,探究类型结构的变化规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揭示其主要驱动力.研究表明:1989-2019年,抚顺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整体结构中,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以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呈现出采矿用地和林地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增加,耕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采矿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动态度分别在[-4%,1%]和[0,3%]内,表明采矿用地和建设用地变化较为显著.根据转移矩阵可知,采矿用地主要向耕地和林地转移,同时耕地和林地被建设用地占用.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选取的12个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主要驱动力为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原煤产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80~2010年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利用土地变化的变化率、变化贡献率和转移矩阵,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特征,并结合单因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显示,30年来深圳市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用地扩张剧烈,增加了55 077.24 hm2,增长率为265.19%;耕地、林地、水域面积迅速减少,耕地减少33 949.17 hm2,减少率为73.93%。研究时段内,人类活动增强以及影响范围扩大是引起深圳市城乡用地急速增长和耕地下降的主因,且土地利用变化受社会经济驱动力的影响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较短时间尺度上,社会经济因素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本文以吉林省前郭尔罗斯县为例,运用1987年和1996年TM影像及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空间分析、统计分析和遥感信息与空间化非遥感信息集成等方法,研究了10a来该县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其社会经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近10a来,耕地面积明显增加,林地、牧草地面积减少,其它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不大,农业产值、牧业产值、农业人口数和粮食产量是该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显著表现形式。本文基于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获取不同时段的土地覆盖信息,通过空间信息分析,对上海市15a(198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揭示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定量时空特征,分析了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特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上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长汀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定性的方法,对长汀县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深入地分析,探寻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和其变化驱动因素.结合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提取长汀县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指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建立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模型,揭示该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的关系,进而指导现实决策.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可以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因此,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GIS技术等方法,分析兰州新区2010—2018年生态用地时空演变及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兰州新区生态用地时空变化显著,其驱动因素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9—2019年河西走廊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土地利用动态度、核密度等要素,对河西走廊土地利用10年间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为河西走廊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遥感信息提取技术框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继贤 《测绘科学》2003,28(3):13-16
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信息是一个多因素交织的复杂过程,为提高遥感信息提取的自动化和定量化水平,本文针对变化信息本身的内涵(容)将这一复杂过程分解为变化位置发现、变化区域提取、变化类型确认以及变化信息表示等过程,构建了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信息提取技术流程,并对流程中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论述和探讨。本文的技术方法能有效应用于多时相遥感数据或已有土地利用与覆盖数据支持下的单一时相遥感数据情况下的变化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