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陈倩婷  张琍  段亚鹏  范诗琪 《遥感学报》2021,25(12):2460-2471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鲜活载体,是中华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江西具有璀璨的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的时空格局的演化承载着江西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本文从历史地理学角度,结合历史文献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历史、空间及文化3个维度对江西省343个传统村落的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从空间上看江西省传统村落在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聚集性,且“热点”出现在上饶市婺源县与景德镇市浮梁县、抚州市东北部、吉安市中部3个区域,形成独有的“三核”分布模式。从历史线上看,江西省传统村落呈现出由“北(略偏东)—>南(略偏西)”的时空迁移特征;从村落分布选址角度,江西省传统村落大多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周围靠近水源的地区,江西省的盆地结构与密布的水网决定了自然因素是决定传统村落选址的首要因素,而文化的发展又促进了村落的扩张与壮大。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严重影响着传统村落的保护,政策的支持是目前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3.
朱胜兰  章志琴 《北京测绘》2021,35(6):828-832
为了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选取建筑类专业课《工程测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进行融合,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课程思政体系.为其他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转眼挥别了2011年,我们迎来了2012年。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尔雅·释天》有云:"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本研究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3批共22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学方法与GIS技术,分析了四川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四川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聚集型分布,分别在川西高原同纬度地带、高原与成都平原过渡带以及川南长江上游一带聚集。不同坡度、不同海拔高度及与河流的不同距离条件下,四川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成为影响四川传统村落的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2012年5月22日)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交流经验,前面我们请5个支部作了发言,听了以后很受教育,也很受启发。5个支部可以说各有特色。外交部条约法律司黄惠康司长从文化建设入手,打牢铸魂工程,抓得非常准。文化建设更有一种传承性,更有一种基础性,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还有不同的特点,所以这个切入点抓得非常好。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所以如何很好地传承我们一些优秀的传统、优秀的文化,应该说是抓好党建工作、打牢思想基础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正事实上,传统文化衍生产品的概念逐渐成为文化产业的市场热点,其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动因几乎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是国家的政策热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经济结构调整,文化产业被推到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核心位置。传统文化在当今遭遇窘境,它的宝贵众所周知,却难以在当代生活中觅得一席存在感。因为今日之社会经济环境已与它诞生之日相隔万里。所以,我们谈论"衍生品"  相似文献   

8.
《国家测绘局关于加强测绘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在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指导下产生的,是在全国测绘行业各单位测绘文化建设丰富实践基础上的升华和提炼.是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吸纳其他各单位行业文化经验基础上的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乐东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西南部,依山靠海,是镶嵌在我国南海的一颗绿色的明珠。2009年的3月29日是黎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传承和发扬黎苗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力宣传"乐东—中国香蕉之乡",乐东县委、县  相似文献   

10.
<国家测绘局关于加强测绘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在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指导下产生的,是在全国测绘行业各单位测绘文化建设丰富实践基础上的升华和提炼,是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吸纳其他各单位行业文化经验基础上的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卷首     
《地图》2012,(2):5-5
茶、咖啡和可可被公认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有意思的是,三种味道和风格截然不同的饮料,正好代表了三种文化背景,似乎昭示着不同的文化诞生不同的饮料,或者说不同的饮料培育不同的文化。可可味道醇厚浓香,给人刺激,使人兴奋,正如其诞生地中美洲的风情;咖啡浪漫浓郁,不仅多变而且回味无穷,其发现地中东、流传地欧洲、发展壮大地巴西都富有浪漫风情;茶则是自然清新,含而不露,醇厚甘爽,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马艳 《中国测绘》2005,(6):78-79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企业精神风貌的充分体现,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作一浅探。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共性特征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基本精神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今年初,由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今日国土》杂志社主办的"我心中的中华名山推选活动"在人民大会堂隆重揭晓,泰山、黄山等"十座名山"当选为"中华名山"。这次活动是配合国际山地年而举办,正如与会的几位领导同志所说.它对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山地经济发展,保护山地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名人文化资源为基础,利用三维网络地理信息系统(3D WebGIS)、虚拟现实(VR)、倾斜摄影等技术,构建"民国清流"名人文化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名人信息和遗存遗址的数字化、网络化展示,并结合人物画像、空间位置等要素,将名人信息及其旅游资源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信息推介.该系统的建设开辟了名人及其文化资源展示的新模式,并能促进空间信息技术与文化旅游活动的融合,有利于改进传统的文化旅游服务模式,促进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台儿庄充分挖掘大战文化、运河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不断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打造红色旅游基地,使红色旅游景区成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陶冶人们情操的重要载体,寓教于乐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全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认识中国古地图的文化价值及其对中华古文明的贡献,该文对照中华古文化划分的7个历史时期,解读了不同时期代表性古地图的文化特色与成就,初步发现"原始聚落图"与"狩猎路线图"记录了"夏商周"古文化雏形时期人类活动状态;"疆域图"与"墓穴图"表达了"春秋战国"文化奠基时期统治者关注重点;"驻军图""三维地形图"与"商业图"等,象征着"秦汉"中央集权文化时期频繁战事需求;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细腻文化时期,土地管理精准化开创了古地图科学,并完成了"地形方长图"等科学古地图;域外地图(西域与亚洲)与疆域政区图,标志着"隋唐"鼎盛时期中外文化交往成就,以及强化领土与政区管理需求;基于"制图七法"守令图,以及石刻图、印刷图的出现,标志了"宋元"灿烂文化时期古地图创新成就;享誉世界古代航海图、海防图,以及经纬度世界地图与内府舆图等,标志着"明清"多元文化推动的中国古地图走向近代地图之进步。总之,中国古地图属于古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则相互促进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7.
社火.源于先秦刚。代的“社祭”,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和历史.是中华最古老的风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由李德仁院士、李德毅院士和王树良博士共同完成的《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出版),获2015年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该奖由中国出版协会主办,每两年评选一次,与"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并列为业界三大奖。专著面向大  相似文献   

19.
郝敏敏 《地图》2010,(3):56-61
<正>在欣赏了前面那些五花八门的西方古地图邮票之后,很自然会联想到中华古地图。我们从小就通过许多历史故事了解到中国古代地图文化的深厚广博,比如河伯献图、禹制九  相似文献   

20.
刘永轩  董明  蔡磊  李程程  张冲  潘笑  甄艺津 《北京测绘》2023,(10):1327-1331
地名是一种具有地理位置指向性与历史文化内涵社会性的重要信息资源。北京市地名管理工作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全面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传承古都优秀历史文脉,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大数据时代下,应充分利用好地名数据资源,挖掘提取有效信息,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辅助决策。文章分析了北京市地名大数据的特征,分别从地名管理、文化研究、推广应用等方面做了论述,为地名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