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洪波 《地质论评》2007,53(3):383-388,I0004
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是世界上著名的自然景点,其引人之处就是新生代玄武岩火山地貌。然而,景点中有些火山构造的命名却存在着明显的错误,如:熔岩丘和增生熔岩球分别被错误地命名为“喷气锥”和“火山弹”。笔者根据著名专业网站(如:美国地质调查局网站)和经典教材中的相应定义讨论了这些火山构造。通过分析这些构造的形态、大小和成因,笔者将它们分别重新命名为熔岩丘和增生熔岩球。笔者建议:地质公园中所有景点的定名都应该经专家核实和评价,从而给出科学的、符合地质实际的名称。  相似文献   

2.
随着火山岩地区找矿工作的不断进展,对火山作用与火山机构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由火山爆发形成的火山弹,虽然在空间分布上有局限性,然而它却是目前研究火山作用与火山机构的重要依据之一。以往不少人认为,粘度小的基性、中基性熔浆在火山爆发时,易于喷至空中旋转、扭动、坠落而形成各种形态的火山弹。但对于含H_2O、SiO_2高而粘度大的酸性熔浆,在火山爆发时也可以形成各种形态的火山弹这一事实,不少人却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因此,有关酸性火山弹的报道很少。我们在西天山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于铁木里克地区发现一古火山机构,其中发育着各种形态的酸性火山弹。其外部形态、表面结构、弹体成分、内部结构、空间分布规律及坠落堆积特征等,均与该区晚石炭世火山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一年,我们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北部地区进行岩体调查时,在巴音诺尔公复式花岗岩体中发现一些球状体(图版Ⅰ—1),单个球体直径为10—14厘米(图版Ⅰ—3), 常有破裂和剥落现象。球体之间为花岗质岩石。 在通过球体中心的切面上,可以见到同心多环带构造,矿物呈辐射状生长。我们认为它是一种少见的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现象。并初步从区域地质、球体特征等方面进  相似文献   

4.
由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弹,在空间上虽然分布局限,然而却是研究火山机构和火山作用的重要依据。一般认为它是基性、中基性粘度较小的岩浆被喷至空中、旋转坠落凝固而成。多呈梨形、纺锤形和麻花状等旋扭形态。对于N_2O、SiO_2含量高、因而具有高粘度的流纹质熔浆能否形成火山弹,不少学者持怀疑甚至否定意见。文献中亦很少报导。我们在粤东某火山岩区发现,在流纹质火山岩中常常发育数量众多的火山球。外貌以球状和球状集合体为  相似文献   

5.
五大连池老黑山火山弹和喷发柱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山喷发是一个气体、液体和固体混合物的复杂的流体动力学过程。正确理解这个过程是研究火山喷发的关键因素。Eject和Plumeria软件可以很好地模拟现实火山喷发过程中火山弹和喷发柱的动力学过程。在详细调查五大连池老黑山地区火山弹、火山碎屑物和整理已有数据的基础上,运用Eject和Plumeria软件对老黑山火山的火山弹和喷发柱进行了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老黑山火山喷发的火山弹喷射最大高度为530 m,喷射角度45°时喷射水平距离最远为1 000 m,喷发柱最大高度为4.7 km,喷发柱半径为2.3 km。通过对其喷发规模和火山灰构成比例的探讨,认为老黑山火山喷发属于镁铁质火山小型喷发,对环境的影响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6.
八达岭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火成岩体,时代为J_2—J_3。在其中的J_3东岭台组火山凝灰岩内发现了罕见的球状体。张之桑(1987)在福建的流纹岩中发现过小铁球,颜文瑞等(1988)在大兴安岭南端发现过豆状二辉安山石,都被认为与岩浆的熔离作用有关。然而凝灰岩是由火山灰堆积而成,而其中的球状体与岩浆的熔离作用无关。八达岭火山凝灰岩的球状体如鹅蛋大小,成分同于含球体的凝灰岩,均为灰色,且均有1—2mm的白色砖质细脉穿切。球体木身自成物理独立体。球体的分布密度1—5个/m~2。这种球状构造是耗散结构理论研究(於崇文,1986,张招崇,1990)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新期火山喷发的火山弹动力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新期火山老黑山和火烧山的火山弹形态和内部结构;对比和讨论了近球状、纺锤状、椭球状和圆饼状火山弹的 体积估算和准确的表示方法;初步研究了火山弹的形成、空中飞行和落地变形的动力学过程。根据老黑山火山弹的分布情况,计算出了老黑山新期喷发时火山弹达到的高度范围。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地质局第十地质队四分队在兴海县鄂拉山一带进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发现了两个火山机体——虎达破火山口构造和赛曲龙洼火山穹窿构造。虎达破火山口地貌景观醒目,四面高中间低。火山堆积物质为中性火山岩。安山质集块岩、角砾岩、火山弹分布在破火山口的中间,各类岩相呈环状分布,向中心倾斜,周围有放射  相似文献   

9.
新疆北山黑石山地区下泥盆统大南湖组地层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英 《地层学杂志》2006,30(4):347-350
在1/25万《红宝石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在新疆北山黑石山地区发现早泥盆世火山—沉积地层,通过岩石地层、生物化石及地层年代研究,结合区域地层对比,将其划归大南湖组。该组的确定为恢复哈萨克斯坦板块南缘区域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龙岗火山群地质构造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龙岗火山群的区域地质构造、火山体分布、喷发活动时代、岩石类型及岩石化学特征等,进行概略的论述。火山群分布面积约1170km~2,共有大、小火山167个,它们主要受北东和北西走向断裂的控制,火山口处于上述二组断裂的交汇点上。按其喷发时代由老至新分为四期:①中更新世中期(大椅子山组),有33个火山锥体,分布于龙湾—龙泉湾断裂以西地区,喷发物由火山熔岩、火山集块岩、火山弹组成:②晚更新世(新开岭组),喷发活动集中在东部的新开岭—四海一带,共有134个火山锥,喷发物为玄武质火山熔岩:③全新世早期(四海组),它是早期火山的又一次复活,以火山熔渣堆积为主;④全新世末期(金龙顶子组),它分布较小,且喷发强度亦大为减弱,以溢出相玄武岩流为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在内蒙古扎兰屯地区前人划分的“大石寨组”中,新发现了一套走向北东向的地层,岩石组合为安山质熔岩、中性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碎屑岩,并含有动植物化石,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火山-碎屑岩沉积建造.本文将其厘定为格根敖包组,时代为晚石炭-早二叠世.该套地层在扎兰屯地区为首次发现,对大地构造及地层划分等基础地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苏南锶矿成矿作用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的溧水和宁芜火山岩盆地不断发现一些与火山碎屑岩有关的锶矿床和含锶重晶石,本文通过阐述这些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其成矿作用,为今后火山热液型锶矿的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 前言矾山明矾石矿的发现时间,有的说宋代,有的说明、清。解放前,最早为1927年,进行过一些地质调查。解放后进行了正规勘探和补充勘探。关于该矿床的成因,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论:叶良辅(1931)认为属“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孙岳(1959)认为是“典型的低温热液矿床”,陈益朗(1964)认为是“中低温热液矿床”。70年代中期,热液观点开始动摇,出现了“火山热液型或火山喷气矿床(区测队田行舟,1975),“火山沉积再改造型矿床”(林奇、谢宪等,1980),“火山沉积—气液交代矿床”(李广有,1981)。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红柳河—明水—带成矿地质条件及已发现主要金矿床成矿规律、控矿因素的研究,总结该区金矿体与火山-岩浆活动的产物在空间上密切相关,并严格受控于断裂,具有典型的“二位一体”金矿找矿标志,结合化探异常.指出了该区的找金方向.  相似文献   

15.
西藏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研究近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 ,于 2 0 0 1年 7— 8月对西藏林周盆地进行了 1∶5万火山地质填图 ,取得了一些新的发现和进展。(1)地层方面 :在盆地西部凯布乡一带的典中组底部发现了厚层酸性火山碎屑岩 ,其成分和厚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向上与厚层安山岩直接接触 ;在白定乡西山发现典中组安山岩自西向东尖灭 ,其流动构造显示向北东 30°方向流动 ;在典中村东的典中组安山岩及凝灰岩中发现湖相火山质沉积夹层 ,火山物质以酸性为主 ,其厚度 10余米 ;在强嘎乡至冲嘎村一带的典中组顶部发现具有红色泥岩沉积 ,以安山质火山岩呈互层状产出 ,其厚度向西增…  相似文献   

16.
李玉辉  王志国  毛烨峰  朱浙辉  陈林  李春忠  李鑫  孟耀 《地质论评》2021,67(4):67050002-67050002
鉴于保护地调查评价历史与目标,国家公园地质考察评价基准是地质学关于地球的“时间、空间、演化”知识的发现路径,既识别国家公园候选地的国家符合性地质事件,又识别国家公园自然性、独特性、优美性、多样性、整体性的地质机制,提供国家公园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与自然景观保育管理的地质学支撑。浙江丽水百山祖国家公园符合性的地质事件是公园发现的4.0~4.2 Ga冥古宙陆核物质的锆石晶体、中生代岛弧陆盆火山酸性火山岩系列和从流纹岩山岭到花岗岩—变质岩谷底的“峰—岭—丘—谷(盆)”的亚热带滨海山地地貌结构,地貌结构发育演化是百山祖公园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性流域水源地、独特山水景观的形成基础。保护百祖山公园地貌结构和过程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是确保其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演化和生态服务产品持续供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报导了冀北三道河地区晚侏罗世酸性火山弹的发现。该地区火山弹外部特征典型,内部结构完美。通过调查研究证实,酸性火山弹在自然界中确实存在,而并非只有中基性岩浆才能形成火山弹。笔者初步总结出鉴别酸性火山弹的四点标志。  相似文献   

18.
鉴于保护地调查评价历史与目标,国家公园地质考察评价基准是地质学关于地球的“时间、空间、演化”知识的发现路径,既识别国家公园候选地的国家符合性地质事件,又识别国家公园自然性、独特性、优美性、多样性、整体性的地质机制,提供国家公园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与自然景观保育管理的地质学支撑。浙江丽水百山祖国家公园符合性的地质事件是公园发现的4.0~4.2 Ga冥古宙陆核物质的锆石晶体、中生代岛弧陆盆火山酸性火山岩系列和从流纹岩山岭到花岗岩—变质岩谷底的“峰—岭—丘—谷(盆)”的亚热带滨海山地地貌结构,地貌结构发育演化是百山祖公园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性流域水源地、独特山水景观的形成基础。保护百山祖公园地貌结构和过程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是确保其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演化和生态服务产品持续供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大兴安岭乌拉盖地区发现酸性浅成球状岩石组合。球状岩石由主岩、球状体和球间基质组成。依据球状体球壳及球核的差异,可分为无壳层球粒、单壳层球状体和多壳层球状体3种类型。无壳层球粒分布于碱性流纹斑岩和微细粒花岗岩中,直径0.5~2mm,无核,由放射状长英质和铁质纤维及针柱状碱性闪石相间分布构成。单壳层球状体分布于碱性流纹斑岩中,直径0.5~2cm,内部具放射状、扇形结构,由多个球粒相互连接构成,外壳较薄,表现为针柱状碱性闪石沿球状体切向方向环绕。多壳层球状体分布于碱性流纹斑岩中,直径2~8cm,球状体由内、中和外部层构成:内部层具圈层结构,由长英质和暗色矿物隐晶集合体及角闪石组成;中部层由大量叠瓦式、雨滴状气孔杏仁体及其间的长英质隐晶集合体组成;外部层为云朵状、棉絮状、放射状长英质隐晶集合体组成。初步认为本套球状岩石为张性环境下岩浆结晶作用形成,晚期气水热液活动强烈,球状体中矿物结晶顺序由内向外。  相似文献   

20.
通过矿田一些地质地球化学等成因依据的研究和长坡矿热水喷口的发现,提出区域地球化学场的存在,中元古界—下古生界原始矿源层的形成,泥盆纪海底火山—热水成矿作用、华力西—印支期大广地区石油的形成—迁移—聚积过程形成富含金属成矿物质的油气田,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矿作用以及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破坏富含金属成矿物质的油气田而成矿等—系列地质作用在大厂地区地质历史上有机组合,形成大厂超大型矿床,而泥盆纪火山及海底热水作用、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则是主导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