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颖春 《地球》2012,(12):78-79
在新疆,提起"358"这组数字,大多数老百姓可能还觉得很陌生,但是对于国土资源部门来说,这组的数字凝聚着中央对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的亲切关怀和期待。"358"即"3年有好的眉目,5年出鼓舞人心的成果,8年形成令国人为之振奋的重大成效"。它为新疆现实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找大矿找好矿,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注入了活力和生机。自2008年开展的新疆公益性地质调查和重要矿产勘查部省(区)合作的"358"目项以来,掀开了新疆地质工作新的一页,实现新疆以"三个成矿带、十大重点找矿远景区、十五处重要矿集区"为重点,主攻煤、铁、  相似文献   

2.
段雯娟 《地球》2013,(2):72-76
回首2012年我国的地质找矿工作,有硕果累累的喜悦,也有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惆怅。可以说,2012年是地质找矿工作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全国的地质找矿工作日益完善的勘查投入机制、收益机制和激励机制下,重大的勘查成果精彩呈现,找矿工作成效突出。2012年地质找矿取得了新的突破。固体矿产勘查投入达360亿元(社会投入260亿元)。新增大中型矿产地近200处。新增石油探明储量超过17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曾形象地比喻:"青海矿产资源好比一头大象,长期以来,由于地勘工作程度低,只摸到了象鼻子和象腿。"随着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地质工作程度的大幅度提高,青海省形成了"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的地质找矿新格局,"象身子"的轮廓也渐渐清晰。"青海地质找矿前景广阔,大有可为!"2011年8月,国土资源部地调局调研组行程数千公里,对青海地质找矿项目进展、成果突破、潜力前景等情况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后,发出由衷的赞叹。调研组成员说,青海围绕柴达木老地块所发育的祁连、东昆仑、阿尔金等系列造山带,正在成为独特的"聚宝盆+镶金边"资源分布格局,闪现出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资讯     
《地球》2015,(3):5-9
<正>中国整装勘查区去年发现83处矿产地2月9日,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度成果交流会上公布了去年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全国107个整装勘查区总投入65.26亿元,其中65%为社会资金,新发现矿产地83处,其中大型18处、中型24处。多个整装勘查区取得重大找矿进展:西藏多龙地区铜钼矿整装勘查区新探获铜资源量355万吨;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铁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新增铁矿石资源量约1.62亿吨,  相似文献   

5.
李秋香 《地球》2012,(3):26-28
《地球》:青藏项目是今年唯一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请介绍一下它的主要内容?张洪涛: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题目有点长,听起来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实际上非常简单。我们工作的场所是青藏高原,做了两件事,一是做地质调查,进行理论研究和集体攻关;二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地质找矿,并取得了重大突破;总结一下,就是两个关键词,地质创新和找矿突破。从1999年干到现在,干了12年。  相似文献   

6.
李秋香 《地球》2012,(3):23-25
2月14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以下简称青藏项目)是唯一一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项目,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是"中国地质工作的重要里程碑",是"国际上十年来推动喜马拉雅造山系研究做出的最重要贡献"。青藏项目之所以令人瞩目,主要是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重大成果:填补了青藏高原中比例尺地质填图的空白区,新发现32个大型-超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中央     
《地球》2012,(11):6-7
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增至233亿吨国土资源部组织石油公司开展最新动态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石油地质资源量比稍早完成的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增长15%,达到881亿吨,可采资源量增长到233亿吨。2008年以来,国土资源部组织石油公司对资源量变化较大的渤海湾、鄂尔多斯、四川、珠江口、琼东南、北部湾等6个盆地开展动态评价。结果表明,全国石油地质资源量增长15%,达到881亿吨,可采资源量增长到233亿吨。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增长49%,达到52万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8.
臧敬 《地球》2012,(7):44-45
近期,国土资源部网站的一则通讯《世界最大钨矿诞生记》,公布了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大湖塘地区探明钨金属量106万吨的消息,世界最大的钨矿由此诞生。大湖塘钨矿的发现,不仅改变了江西"南钨北铜"的资源格局,在地质找矿上成为一次重大突破,其创新思想,也将开辟中国找矿史上新的里程碑。据报道,此项勘查是由江西省地质矿产  相似文献   

9.
多龙矿集区位于青藏高原藏北腹地,地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缘、南羌塘盆地;由于大地构造位置的特殊性和良好的地质背景,历来备受中外地质学家的关注,取得了一系列找矿成果,但其找矿方法技术及有效的物探方法组合亟待研究总结.本文首先,对物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总结,得出"两中高夹一低"的物性特征,构建了物探找矿模型;其次,提出多龙矿集区的物探找矿方法技术组合:磁法→激电剖面→大地电磁测深.最后,运用延拓、垂向导数、线性增强和总梯度模等新方法、新技术对磁测数据进行再处理,并结合最新地质资料进行深入分析解释,提取有用的找矿信息,提出新的推断成果.通过地质、物化探综合研究,圈出有利找矿远景区,为多龙矿集区寻找铜、金矿床提供物化探方面方法技术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段雯娟 《地球》2012,(12):36-39
2012年11月3日,以"携手应对,共促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隆重开幕。11月4日下午,由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中国地质勘查院主办的地质找矿与科技创新的专题论坛召开,场内座无虚席。当前我国的地质科技正处在全面发展的机遇期,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力实施。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同步快速的推进,矿产资源需求直线上升。实现找矿突破,加强国际  相似文献   

11.
2012年4月22日是第43个地球日,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的通知,"十二五"期间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2012年的专题为"推进找矿突破,保障科学发展"。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统一安排,2012年部主题宣传活动将设立主会场,重点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河南省新安县石寺一北冶深部铝土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研究,论述了该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在分析该矿床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对该区深部找矿和勘查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周强 《地球》2012,(1):62-63
重火找矿成果的取得,离小开地学科研综合能力的支撑。然而,近几年来,科研落后丁找矿已成为地勘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妨碍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地质找矿方面,从勘查手段来说,就有着多样的技术方法。单一工作模式的局限性,往往会使得找矿过程效率较为低下,所以,如果要在地质找矿上有突破并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就应该有意识、有计划性地将各个模式的优点进行有机的结合。近几年有关部门也在此方面给予了重视。笔者结合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本论文简要地对地质勘查与找矿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段雯娟 《地球》2013,(2):68-71
正新年伊始,青海找矿进展不断传来喜讯,据了解,青海省地矿局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经过两年的勘查,在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地区发现一处高富品位的大型铜镍钴矿,这是青海在东昆仑发现的首例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目前已探获资源量镍55万吨、钴2万吨、铜5.21万吨,潜在经济价值600亿元以上。那么,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发现过程是怎样的?矿区的找矿  相似文献   

16.
姜树叶 《地球》2012,(4):14-15
以"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地质找矿新机制诞生为标志,新中国地矿事业进入了新的起点新的高度,开始了新的征程。但在新困难新考验下,很多认识尚需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探索和完善,以确保地质找矿新机制各个环节不掉链子。公益先行贵在"先"字。要保证它的先进性,就要按计划体制建设好管理好公益性地勘队伍。具体说,就要做到:隶属直接,资金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1,(7):51-51
“十二五”开局之年,云南地质找矿迎来春天,地质找矿获得重大进展,各整装勘查区和重点评价区新发现一大批重要找矿信息。重要的找矿成果使得云南的铜矿资源储量升至全国第二,金矿和钨矿资源跃居西南第一,形成了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新基地。近些年,云南通过群测群防、加大资金投入、对个旧矿山土地进行复垦恢复植被等方式防治地灾,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8.
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的非金属地质找矿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然而,机遇往往和挑战并存,非金属地质找矿工作在获得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我们能够克服困难、解决难题,我国的非金属找矿工作将会实现更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云川 《地球》2012,(10):48-50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体现,具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60年来,我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社会服务和制度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形势下,要继续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持续拓宽服务领域,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是地质工作准确定位,统一部署,解决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从国家地质工作的性质与定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大区中心的定位与职责问题和统筹规划地质工作三方面探讨了制约地质找矿实现突破的主要问题。从找矿思路、找矿方向、找矿工作的部署及资金的投入,地质工作的部署和组织实施以及矿业权的设置和配置等方面,分析了制约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关键因素。并从加强基础地质工作,拓展地质服务领域,做好统一部署整合勘查工作和矿业权配置政策研究方面,提出了初步的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