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2014,(4):24-27
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我们可以选择绿色生活选择善待地球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6,(6)
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园会)之所以申办成功,是因为其绿色理念赢得了世界园艺生产者协会的信任。近日《地球》记者现场探访获悉,唐山世园会的选址没有占用一分耕地,而是完全利用了废弃的采煤沉降区,这也成为世园会历史上的一大创举。"利用采煤沉降区举办世园会,这在国内外都尚属首次,同时也恰恰与世园会‘时尚园艺、绿色环保、低碳生活,都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谋而合。"唐山市市长丁绣峰说,这是唐山由工业重镇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3.
袁立明 《地球》2013,(5):80-82
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想在地球上获得良好的生存环境,第一要务是保护生态环境。我国第44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环境问题被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正是对这一理念的肯定与回归。为推动环境保护,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国土资源部及相关部门联合各地市科普及科研机构,在全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5,(8)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既要经济发展,又要青山绿水,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心声。进入2015年,环保政策密集出台,中国环保产业进入到高速发展期。为了推动环保行业健康发展,彰显企业社会责任理念,7月19日,"2015‘碧水蓝天’中国环保高峰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得到了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水利部等部委的支持。论坛以"践行绿色生活,崇尚生态文明"为主题,来自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为环境保护、环保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6,(4)
正交通出行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每天都消耗着大量能源。如果可以主动地选择相对环保的"绿色出行"方式,就能给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带来巨大的助力,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那一天,大家不妨少开一天车,既节约了能源、保护了地球,也可以体验一下其他出行方式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段雯娟 《地球》2013,(4):44-47
正提到"湿地"这个名词,可能大家对它都不会感到陌生,它常常与"绿色的世界"、"鸟的天堂"联系在一起。湿地是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它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为无数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空间,很多珍稀物种在这儿生活和繁殖;同时它也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赋予湿地"地球之肾"或"自然之肾"这一美称,并不是因为以上  相似文献   

7.
我爱我家     
《地球》2009,(1):1-1
尽管天文学家一直在探索,但迄今为止,我们确切知道的事实还是一生命仅在地球上存在;人类仅在地球上繁衍,休养生息。如此的结论让我们倍加珍惜这颗行星。这是我们的家,好大的一个家呀!了解它、体贴它、维护它、善待它,已经成为人类在21世纪的最新觉悟。  相似文献   

8.
正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所取得的成就令人惊叹,然而过度消耗资源和环境污染不但给地球,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如果地球的生态系统发生崩溃,届时人类自身的生存将何以为继?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球日是人类对地球的忏悔日,但更是拯救日。只有人人厉行节约、减少污染、绿色消费、保护自然,才能救地球于危难,保人  相似文献   

9.
张宏强 《地球》2015,(4):26-27
<正>现代社会大力提倡低碳环保生活,低碳生活是一种时尚健康的环保生活方式,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关注一下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已经大不如以前,环境是我们生活的根本,我们的家园自己不去维护,还有谁能够去维护呢?中国人口众多,环保意识在很多地方还是非常的落后,我认为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没有宣传位,很多  相似文献   

10.
徐绍史 《地球》2011,(4):7-10
今天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每一年的今天,我们都会怀着敬畏的心情,隆重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互相传递一种理念: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守护人类自己的家园。今天,面对工业文明鼎盛、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的现实,我们向社会郑重呼吁: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3月24日晚,"开启我的60+生活‘地球一小时’"北京主场落地活动在鸟巢文化中心举行。当晚8点30分,北京鸟巢、水立方及深圳海岸城等全国各城市的地标性建筑熄灭了灯光,通过具有视觉性象征意义的熄灯仪式,再次向公众传达了应对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号召和激励更多的个人、企业、社会组织、政府等社会各界采取环保行动,从减少塑料、减少一次性日用品、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利用5个方面做起,开启"60+"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纪亚洲  顾和和  李保杰 《地球》2012,(12):102-103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活的载体,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开不了土地,她像一位辛勤的母亲,慈祥地哺育着万物生灵,我们人类像孩子般慵懒地享受着大地母亲温暖的怀抱。但是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改造与影响自然的能力不断扩大,对土地资源的掠夺也到达了一种贪婪的境界,大地母亲的身体正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地震、飓凤、沙尘暴、地质灾害、极端天气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这是地球在向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7,(8)
<正>一望无际的冰原、憨态可掬的帝企鹅、飘逸天际的南极光……南极大陆,是人类最后到达的一个大陆,拥有从不曾远离文明世界的众生无法理解的震撼、难以想象的美丽。由于人迹罕至,南极洲的面积几乎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绝对是地球最神秘、最梦幻的地方之一。而每一个来到南极大陆的人都要在这样一份承诺书上签字——"我将尽一切努力不对南极的环境造成污染,不改变和破坏那里的动植物.以此对保护环境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土地?     
《地球》2015,(7)
<正>土地(Land)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以上、以下一定幅度空间范围内的全部环境要素,以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作用于空间的某些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是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与基础地质、水文与植物,还包含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以及动物就人类目前和未来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我国地理学家普遍赞成土地是一个综合的自然地理概念,  相似文献   

15.
地球的道理     
崔硕 《地球》2009,(1):100-101
地球是一颗幸运之星,经历了46亿年的沧,桑变化。一方面,太阳慷慨地将其44亿分之一的热能赐给地球表面;另一方面,在距今300万年的时候,地球惬意地做了人类的母亲。地球无私地为人类创造了一个适宜生活和繁衍的环境,同时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这里包括氧气、水、动植物、矿物资源等。但是我们作为个体的人,究竟了解地球有几分?你知道它的来龙去脉、它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袁勇  王成清 《地球》2013,(9):94-95
正土地资源是生态资源的核心要素。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对土地生态系统实施保育或恢复重建,可以有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中国、文明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生态文明与土地综合整治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9,(10)
正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大部分物质都取之于地球,关乎人类生存的资源、能源、气候、环境、生态、灾害等重大问题都需要地球科学去研究、去解决,从本质上说,地球科学就是养活人类的科学,其宗旨是探索自然奥秘。地球是怎么形成的?生物是怎么诞生的?气候如何变化?人类向何处发展?……这一系列问题,都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奥秘和科学内涵,需要人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6,(12)
正被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是一个充满奇迹和神话的城市,在当今的世界上,香港有世界级的建筑、快节奏的生活、时尚摩登的娱乐享受、中西交融的文化魅力,无不凸显出这座城市的惊艳魅力。在香港,既可以观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又可以获得商业文明带来的种种享受;既可以沉浸在摩登社会的物质享乐中,也可以重温旧时代的朴真生活方式。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香港还拥有众多举世罕见的地质奇观,是世界地质公园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9,(10)
正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它提供了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能源以及承载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几乎人人都熟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这些地球的化石能源,然而地球内部蕴藏的地热能远比化石能源还要丰富。地热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可再生能源中最现实和最具竞争力的能源之一。地热是研究地球内热的一门学科,地热资源又是地球本土的一种宝  相似文献   

20.
读者沙龙     
《地球》2015,(10)
<正>如果您对《地球》杂志有任何意见、建议,以及遇到相关难题或者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邮件给我们,我们会尽快回复。我们的邮箱是:diqiuzazhi@163.com来信节选看到上期杂志里《人类开始"透支"地球》这篇报道,我陷入到深深的担忧中,不禁想问:我们这个星球,到底能够养活多少人?怎样才能在养活现存人类的同时又不损害物种的未来?地球超载日的步步紧逼,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减缓它的步伐?作为高级生物的我们,该用怎样的方式生存才不会让地球的承受力走到极限?怎样最迅速又实际可行的让地球和当下生活回归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