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赵洪山 《地球》2014,(7):80-83
2013年7月23日的夜晚,我躺在这个不知名的小镇宾馆的床上,辗转不得入睡,一直为布莱斯的天气奇遇感到庆幸。不管怎么说:老天毕竟给了我一个天大的面子,给了我一个夕阳下的蓝天白云,让我如愿以偿。 按照预定行程,明天我们应该到达锡安国家公园。  相似文献   

2.
胡龙成 《地球》2009,(1):108-110
2008年6月中旬,我们武汉外国语学校组织了团队到俄罗斯参观、游览。我有幸抱着好奇、怀旧的心情踏上了这块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相似文献   

3.
2004年3月9日和16日,在吴忠良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加《数字地震学》课程学习的同学分别参观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国家数字台网分中心和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原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我觉得学习一门课,如果有机会出去实际地看一下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仪器等,可以加深我们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还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拓展我们的思路!所以那天每个人的心情都特别的兴奋。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们以十分高兴和愉快的心情,在这里为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正式投入运转剪彩.请允许我以国家地震局的名义,对美国代表团、对来自法国、联邦德国、挪威  相似文献   

5.
读者沙龙     
《地球》2012,(11):5-5
如果您对《地球》杂志有任何意见、建议,以及遇到相关难题或者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邮件给我们,我们会尽快回复。我们的邮箱是:diqiuzazhi@163.com来信节选你好,我是一名地质爱好者,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来信节选我发现了《地球》,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订阅了它。从收到第一期刊物开始,我就知道,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刊物里有丰富的地球科学知识,矿场资源信息等,而且有实例讲解,通俗易懂。《地球》对我们地质爱好者来说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刊物。祝贵刊越办越好。——广西董倩  相似文献   

6.
图片故事     
《地球》2015,(6)
<正>2015年5月1日劳动节,我和朋友一起去坝上草原游玩,在美丽的闪电湖,我们拍下了很多美丽的照片。当大家玩得兴致正浓时,远远的天边开始起了乌云,乌云越堆越多并且正在向我们飞快靠近,所有的人都以为这只是雨云,下场过山雨就没事了。于是朋友戏称借着这一大片越来越近的雨云拍张"末日照片"。谁想,当拍完照片后发现那根本不是什么雨云,而是沙尘暴。在拍完照片后的五分  相似文献   

7.
虎跳峡印象     
董竞遥 《地球》2012,(6):96-97
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去了向往已久的美丽云南。太多优美的景色让我大饱眼福,太多奇异的风土人情让我大开眼界,但一直让我记忆深刻的还要数虎跳峡了。我们从丽江赶往香格里拉的路上,一直是盘山路,急弯不断,而且海拔不断升高。虽然窗外美景处处,我却开始有晕车的感觉,昏昏欲睡。随着藏族导游的讲解指点,我抬头向窗外望去,一眼就看到了宽阔的金沙江横卧在眼前。别看金沙江有"金"字,江水却是奇妙的红色,缓缓、蜿蜒地向前流动着。不管怎样,这顿时让无精打采的我兴奋起来,猜测着将会有什么到来。  相似文献   

8.
在深入揭批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反党集团,实现华主席提出的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胜利形势下,在举国欢庆党的十一次代表大会,迎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的大喜日子里,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回顾和总结我们的工作,心情格外激动,感到无比幸福。  相似文献   

9.
罗红 《地球》2010,(1):26-26
从1972年开始,6月5日就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环境保护和环境改善的重要日子。34年的努力令人深感,关注可以遏制破坏,关注可以带来改善。虽然我们还不得不痛心地面对雨林的消失、水质的污染.物种的灭亡.以及今年环境日主题所揭示的土地沙漠化等现象。也唯如此,我谨怀着诚挚之心,向令人尊敬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相似文献   

10.
赵洪山 《地球》2019,(7):80-85
第一次到石林拍摄是在2007年5月19日,我从九乡拍过溶洞后来到了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的石林世界地质公园。石林距省会昆明78公里。我到达石林后,一位穿着一身艳丽民族服装的导游带我进入石林风景区。这是一位当地靓丽的导游。她说:"我姓林,你就叫我小林吧,也可以叫阿诗玛,我们撒尼族姑娘都可以称为阿诗玛。"她介绍说:这个石林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由岩石组成的"森林".  相似文献   

11.
黄储印 《地震工程学报》2005,27(Z1):151-152
O绪言 今年是兰州观象台建台50华诞.我为之兴奋不已,因为我曾经是兰州地震人.1975年9月,我由安徽大学分配到兰州观象台从事地磁测量工作,一呆就是八年.八年,在人生的长河中不算长,但这却是人生中最精华的八年,最值得眷恋的八年.离开兰州至今,每每看到甘肃、兰州的报道,心中油然而生归属感;常常回忆起在兰州观象台的工作经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仅仅因为它佐证了我们最精彩的青春岁月,更多的是兰州地震人的精神,令我终生受益,是我人生中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2.
姬玮 《地球》2011,(6):90-91
12岁就投身环保,13岁成立环保组织,谈起当时的情景,亚历克记忆犹新:“13岁的我确实懂得很少,不过我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母亲曾给我看过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环境危机震撼了我,我开始申请成为戈尔创办的‘戈尔组织’学员,立志成为环保公众演说家。”  相似文献   

13.
从一九七八年开始,我们自发地对地震云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观测实践,以图为地震的预报提供有价值的前兆依据。就有关问题,谈谈我们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主席先生,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请允许我对组委会表示衷心地感谢,感谢他们邀请我在这届CT和三维成像理论和应用国际会议上作演讲。能够出席本次会议,井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确实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北京,我很高兴来到这里。我夫人和我在上海停留了几天后就来到北京,我们热切期盼会议的召开,期盼观赏北京众多的名胜古迹。 我今天的报告从体视学的定义开始,并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国际体视学会的情况。对于你们大多数人来说,体视学可能是一个不熟悉的术语。多年来,体视学己有多种定义,但我偏爱将…  相似文献   

15.
马力 《地球》2020,(1):31-33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乙亥年末,北国飘雪,遥望银装素裹的崂山,又是一番心驰神往。祖国有不绝的风景,地质人有不老的心情,热爱探索让我们永葆活力。都说硕士毕业是人生的分水岭,我却有与地质道不完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16.
在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应用飞速发展的今天,我所的计算机系统从1985年6月开始至1987年5月止,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课题研究、地震定位、网络通讯、事处管理、编辑书籍、建立地震、地磁数据库、网日带编辑,系统开发与管理等储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是我们数据中心独立课题组的全体同志们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和辛勤的劳动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读者沙龙     
《地球》2012,(8):5-5
如果您对《地球》杂志有任何意见、建议,以及遇到相关难题或者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邮件给我们,我们会尽快回复。我们的邮箱是:diqiuzazhi@163.com来信节选你好,我在《地球》杂志里看到了一篇关于东北黑土地的文章,对此,我感到很高兴。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东北人,黑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也是我们的骄傲。它肥沃的土壤养育了我们祖祖辈辈的人。但是近几年经常听到人们感慨说黑土壤越来越不肥了,每年都在减产,有的地方土壤浅的都种不了庄稼了。我很忧心。确实像这篇文章里写得那样,黑土地不肥的罪魁祸首来信节选  相似文献   

18.
7月的北京,天气炎热.敏感的人一想起唐山地震,就会不寒而栗.在新盖起的全国地震预报中心大楼,我们见到了国家地震局科技司副司长陈章立.从他那始终严肃的表情,我体察到折磨地震工作者整整10年的沉重心情.“20年来,我国地震监测从未中断,”陈章立告诉记者,“当时唐山地震没有预报,是人们对地震成因还不全知造成的.”1966年3月8日,邢台发生6.8级强烈地震.在余震未断,惨状令人目不忍睹的时候,周恩来总理三次视察灾区,提出地震工作要以预防为主.从那以后,国家从中国科学院、地质部、石油部、测绘局等单位抽出人力,组建了国家地震局,地  相似文献   

19.
读者沙龙     
《地球》2012,(10):5-5
如果您对《地球》杂志有任何意见、建议,以及遇到相关难题或者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邮件给我们,我们会尽快回复。我们的邮箱是:diqiuzazhi@163.com来信节选你好,我很喜欢贵杂志的"环境·生态"这个版块。从这里我可以了解到国内各地发生的生态问题:知道了一些经济活动背后我们不知道的生态隐患;还有人们过度的消费活动造成的物种濒危。这些情况每每都让我很忧心。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现状,一起行动起来,关爱地球。  相似文献   

20.
同志们: 我们怀着兴奋而荣幸的心情,欢迎各位代表同志前来参加“鄂尔多斯块体周缘震情暨山西地震带学术讨论会”。 时值盛夏酷暑,各位专家和代表,不辞辛劳前来赴会,探讨鄂尔多斯块体周围和山西地震带的有关学术问题,对于急需向外界学习,引进智力的山西来说,这是一次极为难得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感谢各位专家为我们送来了求之不得的宝贵财富。 在座的代表中,有不少同志是应我局之邀担任技术顾问的专家,也有将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尤其是研究山西地震带的成果无私地提供出来,帮助我省提高地震监测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的同行,这是对我省地震科学事业发展最宝贵的支援,在这里,我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