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今年6月25日是第23个全国"土地日"。土地日的主题为"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为认真落实节约优先战略,促进全社会倍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全社会营造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国土资源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以表彰先进为源起、以节约集约为主题、以深入推进为目的,在浙江省绍兴市组织开展全国"土地日"主题宣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5,(7)
<正>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每年的6月25号是全国土地日,今年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将全国土地日主题定位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视与关注。6月23日,"新常态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创新与发展"座谈会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新常态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创新与  相似文献   

3.
<正>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城市诞生的缘由之一。自新一届政府提出"新型城镇化"以来,各界人士纷纷从不同角度解读。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恰是"新型城镇化"题中应有之义。在以往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地方的新城、新区快速扩张,但呈现低密度、分散化的特征,土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2,(6):F0002-F000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有关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今年6月25日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各地各单位要把全国"土地日"作为向全社会宣传我国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提高公众保护耕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普及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重要平台,认真组织开展第22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周活动。  相似文献   

5.
马云川 《地球》2012,(7):28-28
6月25日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为了向全社会宣传我国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提高公众保护耕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普及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国土资源部以及地方各级国土部门认真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其中,各级国土部门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电影《国土资源局长》。  相似文献   

6.
何宝庭 《地球》2013,(8):58-61
正日前,由中国土地学会主办、中国土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大学承办的全国土地日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的主题展开研讨。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节约集约用地是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落实节约集约,制度建  相似文献   

7.
宗纹  钟帆 《地球》2010,(3):16-19
2010年4月22日——第41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确定今年中国地球日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确定“低碳生活“主题,旨在借助地球日活动平台.提高公众对资源国情的认识.普及有关科学技术知识,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减少碳排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践。地球目的意义在于坚信环境是一个全球性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5,(7)
为配合做好第25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6月2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浙江省嘉兴市召开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为主题的全国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服务土地管理现场会议。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钟自然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6,(5)
正4月22日是第47个世界地球日。为了唤起人们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今年的宣传主题确定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围绕这个主题,全国各地在地球日期间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0.
段雯娟 《地球》2014,(5):14-16
今年4月22日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本次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空间”。世界地球日期间,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了李四光少年儿童科技奖征集评选活动、“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节约集约、共建美丽家园”绘画剪纸征集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1.
王海荣  陶志飞 《地球》2012,(9):99-99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土地利用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介绍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中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的原理和评价指标建立原则。  相似文献   

12.
张学斌 《地球》2014,(7):7-7
6月25日上午,湛河国土分局开展第24个全国“6.25”土地日宣传活动,活动紧紧围绕“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突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这一宣传主题,在河滨广场设立宣传点一个,采取了悬挂横幅、展出宣传图版,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材料,现场咨询等方式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并接受群众有关土地方面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咨询,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3.
段雯娟 《地球》2014,(4):25-27
正今年4月22日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以下简称"地球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日前发布通知指出,按照"十二五"期间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要求,结合当前国土资源工作重点和社会关注热点,确定2014年地球日活动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空间"。通知指出,地球日是宣传我国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提高公众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普及地球科学技术知识的  相似文献   

14.
蓝颖春 《地球》2014,(7):61-63
为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6月19日,国土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14年5月22日以国土资源部第61号令发布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该规定于2014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6,(7)
充分管理好用好国土资源,发挥资源的基础保障作用,是各级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将日趋突出,国土资源管理面临不仅是保护资源问题,更是发展保障的难题,如何缓解资源供需矛盾,破解两难问题,究其根本还是要对国土资源进行节约集约利用,而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恰恰是提升国土资源利用和管理水平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16.
地方     
《地球》2014,(6):7-7
江西: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改进工业供地方式 当前江西省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的关键时期,面临"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双重压力。国土资源厅针对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较粗放的现状,该省将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6,(5)
正4月20日,国土资源部举办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新闻发布会。该新闻发布会是4月22日第47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之一,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于海峰介绍了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情况。《地球》杂志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为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5,(7)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约束的矛盾越来越凸显,2005年至今的11个土地日中有8个土地日主题紧紧围绕"节约集约"用地,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视与关注。上海作为全国社会经济发展领头羊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紧约束现象更为突出,为破解人口、资源、环境紧约束矛盾、支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上海较早地树立了节约集约用地的思想理念。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岑福康介绍,为了深入推动节约集约用地,上海市提出了"五量调控"的用地管理策略:一是总量锁定。上海市正在编制204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为建设用地设置了3260万平方公里的"天花板";二是增量递减。将区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与现状低效建设用地盘活和减量化等工作相关联,"减一亩才可以拿到一亩";三是存量优化。开展中心城市更新,实现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开发和利用,是上海今后若干年的工作重点;四是流量增效。除了国家战略性项目之外,上海一般产业用地使用权出让不超过20年;五是质量提高。鼓励复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5,(7)
<正>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根本之策,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是破解资源难题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的内在要求。去年以来,国土资源部致力于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取得可喜成果,突出体现在:节约集约制度体系不断改善,全面完成节约集约用地调查清理和专项督察,有效推进城市和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  相似文献   

20.
正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正逐步成为社会的共同行动,涌现出一大批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好典型。6月25日,第二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表彰会在绍兴市举行。会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表彰了101个模范县(市)、10个模范地级市、5个创建活动的优秀组织单位。为帮助各地了解、学习模范县(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