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当举国上下向“四化”进军的时候,也正当我国的地震科学飞跃发展的时候,我国地震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地震学家李善邦先生与世长辞了。终年七十九岁。李善邦先生把自己的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我国的地震科学事业。在旧社会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他在鹫峰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我国著名地震学家、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地震学报》编辑委员会副主编、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善邦先行,因病于1980年4月2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九岁。李善邦先生追悼会5月6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相似文献   

3.
1989年12月28日是日本著名地震学家、岩石力学家、东京大学教授茂木清夫先生60岁诞辰。我们祝先生健康长寿,并借此机会向我国地震学界和岩石力学界的青年朋友们介绍茂木先生的生平,以帮助青年朋友们了解茂木先生的主要学术贡献和治学精神。茂木先生于1929年12月28日生于日本山形县西村山郡间北町,家中有兄弟2人,姐妹3人。哥哥茂木昭夫是海底地形专家,曾任千叶大学教授,已于1983年去世。  相似文献   

4.
    
今年10月15日是赵九章先生百年诞辰。赵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同时还是杰出的教育家。1950年起,赵先生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领导地球物理各学科领域进行开拓性研究,积极推动我国气象、海洋、地震、地球物理探矿等科研工作,全力为国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我国湖泊科学研究的开拓者、中国湖泊水文学的奠基人、河海大学教授施成熙先生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于1990年1月13日离开了我们,终年八十岁。我们为失去一位良师而悲痛,追忆往事,深为先生事迹所感动。在他度过的八十个春秋里,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一生勤奋治学、一丝不苟;呕心沥血、献身科学;精心育人、悔人不倦,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岩石力学专家、《地震研究》主编陈宗基教授因心脏病于1991年9月25日在上海逝世,享年69岁。陈宗基先生祖籍福建安溪,1922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早年就读于印尼万隆工学院和荷兰德尔夫特科技大学,1954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工作。他治学严谨,知识渊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创刊人及首任主编、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地震学家郭增建先生因心力衰竭晚期并发多器官衰竭,于2017年12月11日22时在兰州家中安然辞世,享年87岁。郭增建1931年1月20日生于陕西商洛市商州区腰市镇李庙乡紫峪口秦家村。幼年丧母,家境贫寒,1950年考入西北大学(西安)物理系。1953年毕业后被分配  相似文献   

8.
2008年陈宗器先生诞辰110周年,10月16日下午“陈宗器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暨纪念文集首发式”在北京举行.陈宗器先生(1898~1960)是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我国地球物理学杰出的领导者、组织者、开创者;地磁学科的奠基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首任理事长、发起人之一.20世纪30年代  相似文献   

9.
陈宗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中国近代地磁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副厅长,行政管理局局长等职务。2008年是陈宗器先生诞辰110周年,陈宗器先生诞生后的这110年,是中国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这些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是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地球动力学家和力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暨地球物理系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王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 ,不幸于 2 0 0 1年 4月 8日 10时 48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 ,享年 80岁。王仁先生 192 1年 1月 2日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 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航空工程系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44年春到贵阳飞机制造厂做设计员工作。 1945年抗战胜利后被派到台湾参加对日军修理厂的接收工作 ,在台中市第三飞机制造厂任工程师。 1948~ 195 0年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航空工程系继续深造 ,于19 5 0年获理学硕…  相似文献   

11.
现代地震学和地球科学研究的杰出人物安艺敬一先生2005年5月17日在印度洋法属留尼汪岛逝世,享年75岁。安艺敬一教授被公认为是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最著名的地震学家和现代理论与观测地震学奠基人之一。他的著作Quantitative Seismology被认为是地震学家的“圣经”。安艺敬一教授生于1930年3月3日,1958年获东京大学博士学位,1966年至1984年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之后任南加州大学教授和地球科学系主任。他创立了著名的南加州地震中心。1979年他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还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荣誉会员、美国地震学会…  相似文献   

12.
今年10月7日是付承义先生八十寿辰之日。广布在全国各地的学生们和地震工作者向他表示热诚的祝贺。付承义先生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他是国际上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也是我国地球物理科学的一位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5,(11)
<正>10月25日是李四光诞辰126周年,李四光纪念馆经过修缮、扩建和重新布展,恢复对社会开放。在这个特殊日子里,我们隆重集会,举办李四光学术思想研讨活动,缅怀先生之学风,追随先生之品格,光大先生之思想,我感到非常欣慰。李四光是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李老一生执着追求,不懈奋斗,为我国科技事业和地质事  相似文献   

14.
2022年1月14日是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我国勘探地球物理事业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也是地震预报研究的开创者之一顾功叙先生逝世30周年纪念日。1992年的今天,让人尊敬爱戴的、德高望重的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顾功叙先生因病与世长辞。顾老虽然已离开我们整整30年了,但是他崇高的品德风范、高瞻远瞩的学术思想以及事业上的杰出功绩,至今依然被我们所铭记,并以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他。  相似文献   

15.
    
石耀霖  陈运泰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10):3427-3428
2021年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地球动力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及地球物理学系教授王仁先生诞辰百年.王仁先生为我国的塑性力学与地球动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是我国将力学同构造地质学和地震学相结合的先驱. 王仁1921年1月2日生于浙江省吴兴县.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48年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航空工程系深造,师从国际著名非线性力学专家罗森堡(R.M.Rosenberg)教授.1950年被推荐到由国际著名塑性力学教授W.Prager创办的布朗大学应用数学部深造,1953年获得应用数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布朗大学应用力学部的副研究员和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力学系助理教授.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     
《地震》2012,(2):3
我国用于地震监测预报的大地形变测量始于1966年邢台地震后,从这个时候起,陈鑫连先生投身地震监测预报,结下不解《半生震缘》,硕果累累。先生以其深厚的理论素养,奠基地壳形变学科,开创动态大地测量研究领  相似文献   

17.
纪念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翁文波院士1994年11月18日,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翁文波院士与世长辞,我们深感悲痛,谨志悼念.翁文波先生1912年2月18日生于浙江勤县(现宁波市)。中学时代就读于宁波效实中学,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4年毕业获理学士...  相似文献   

18.
李善邦先生(1902—1980)是我国地震事业的开创者,1990年4月29日是他逝世十周年纪念日,我们地震工作者深深怀念这位把毕生精力献给中国地震事业的先行者。现将秦馨菱先生的怀念文章和李善邦先生六十岁生辰写给子女的信一并发表,以表我们对李善邦先生的无限怀念。  相似文献   

19.
1991年7月,我从地震学校毕业,经彭克中老师推荐,来到我国地震工程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胡聿贤院士办公室工作,有幸得到了胡聿贤院士和夫人戴月棣先生的教育和培养,使我终生受益.后来,由于我的工作变动,离开了先生的办公室,但先生依然非常关心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每次见面,先生都会十分详细地询问我的工作情况,鼓励我坚持学习,努力工作.在喜迎胡聿贤院士和戴月棣先生九十寿辰之际,回想和先生在一起相处的时光,敬仰之情油然而起,先生工作和生活的场景历历在目.藉此,将对二老的敬仰之情落于纸际,激励自己努力工作,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20.
大森房吉是日本早期的著名地震学家。他1868年生于福井县,1923年在东京逝世,终年55岁。1890年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1892年起为日本震灾预防调查会(日本地震学会前身)委员;1893年起任帝国大学地震学讲座的讲师;1897年任帝国大学教授和日本震灾预防调查会秘书长;1917年起任日本震害预防调查会会长。大森房吉先后用日文和英文发表了400多篇论文,主要专著有《地震观测法一斑》和《地震学讲话》等。日本早期的有关地学方面的刊物都可见到他的文章,因此被誉为“文笔和精力绝伦的博士”。他的论文内容几乎包括了地震学的各个分支,如地震活动性、地震波的性质和波速、烈度和震级、工程地震、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