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中国控制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疫情扩散与蔓延的大量科学实践活动基础上,从人地系统科学的理论和观点出发,提出了各种致病因子在人地互动过程中转移路径的逻辑模型,进而又提出了控制SARS疫情发展的人地互动逻辑模型。从后一个模型出发,把中国SARS疫情的发展规律归纳为5种传播模式,即异类病毒转移传播模式、家庭和社区接触传播模式、医院和门诊感染传播模式、市内随机扩散传播模式和飞点跳跃跨区传播模式。其中,跨区传播模式的影响最广泛、危害最巨大、控制起来最艰巨、复  相似文献   

2.
SARS疫情控制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定量地分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对于控制SARS疾病扩散与传播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得病后入院时间”与“隔离措施强度”对于SARS疫情态势发展,具有很大的敏感性与相关性,其中得病后的患者几时去医院治疗,对于疫情的控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同时应用动力学模型,对北京的SARS疫情进行分时间段的模拟与SARS实施控制因素影响分析,结果表明,2003—04—20以后一段时间内实行的各种控制措施,以及5月1日—5月5日的长假对于北京SARS疫情的控制是非常有效的;而4月27日左右北京市社会上未得到有效控制的SARS病人数达到高峰,是最危险的时期。5月20日以后,北京的SARS疫情基本保持在低发的平台期,但是如出现较多的外来SARS病例输入,而内部隔离强度又减弱、社交活动增加等情况下,北京SARS疫情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与反弹。  相似文献   

3.
SARS疫情控制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定量地分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对于控制SARS疾病扩散与传播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得病后入院时间”与“隔离措施强度”对于SARS疫情态势发展,具有很大的敏感性与相关性,其中得病后的患者几时去医院治疗,对于疫情的控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同时应用动力学模型,对北京的SARS疫情进行分时间段的模拟与SARS实施控制因素影响分析,结果表明,2003—04—20以后一段时间内实行的各种控制措施,以及5月1日—5月5日的长假对于北京SARS疫情的控制是非常有效的;而4月27日左右北京市社  相似文献   

4.
SARS沿交通线的“飞点”传播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3年春SARS在中国部分地区暴发与蔓延,情况非常危急。全国集中力量对SARS病原学、实验室诊断和临床治疗以及传播模型、应急反应系统等展开研究。综观此次SARS的传播,除有以往流行性疾病传播的一些共同特点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远距离跳跃式传播。这是以往以及目前针对SARS建立的点源扩散模型无法单独解决的。因此提出建立沿交通线的“飞点”传播模型,以交通工具为一尺度,建立相对封闭的交通工具内的SARS传播模型,另以此为基础,建立沿交通线这一尺度上的有人员流动的空间传播模型,建立二尺度的“飞点”传播模型,模拟交通工具内SARS传播的主要影响因子,SARS疫区对非疫区疫情的影响效果,为SARS防治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SARS控制与预警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中国当前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防治工作的迫切需求,作者基于其在地理信息科研领域具有大型国产GIS软件平台(SuperMAP)及其在辅助决策空间信息模型工具等方面的科研优势,紧急研制了“国家SARS疫情控制与预警信息系统”。该系统由5个子系统构成,是一个将空间定位、空间信息管理、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了前后端一体的SARS疫情实时传输、处理、分析和分布完整的信息系统。在SARS疫情的信息采集、管理、分析及其防治与监控措施的发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3年春SARS在中国部分地区暴发与蔓延,情况非常危急。全国集中力量对SARS病原学、实验室诊断和临床治疗以及传播模型、应急反应系统等展开研究。综观此次SARS的传播,除有以往流行性疾病传播的一些共同特点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远距离跳跃式传播。这是以往以及目前针对SARS建立的点源扩散模型无法单独解决的。因此提出建立沿交通线的“飞点”传播模型,以交通工具为一尺度,建立相对封闭的交通工具内的SARS传播模型,另以此为基础,建立沿交通线这一尺度上的有人员流动的空间传播模型,建立二尺度的“飞点”传播模型  相似文献   

7.
SARS传播动力学模型及其多智能体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建立了SARS时空动力学传播模型,并应用多智能体技术研究个体尺度上SARS时空传播行为的模拟方法。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系统平台,本文采用Java和VRML开发工具,研发了SARS传播与控制的智能体模拟原型系统,并以SARS在虚拟社区的传播为例,开展了SARS时空传播行为模拟的初步试验以及反映SARS疫情控制效果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SARS疫情预测预报中的分段非线性回归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几种对累计SARS疫情预测预报中的非线性增长曲线模型,说明了Richards增长曲线在这次SARS疫情预测预报中合理性和可行性,由此建立了累计SARS疫情预测预报中的非线性回归点模型。并具体对北京SARS疫情进行了跟踪预测预报,包括整体和分时间段的预测预报,获得了北京SARS疫情随时间的预测预报结果,说明了北京4月底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对北京SARS疫情所带来的影响,为进一步的后续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非典型肺炎疫情管理与预警决策指挥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非典"(SARS)肆虐时期采用Visual C 语言开发的SARS疫情管理和预警决策指挥系统的设计原则、功能构成和设计特点.探讨管理、预警和控制类似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机制,并为未来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几种对累计SARS疫情预测预报中的非线性增长曲线模型,说明了Richards增长曲线在这次SARS疫情预测预报中合理性和可行性,由此建立了累计SARS疫情预测预报中的非线性回归点模型。并具体对北京SARS疫情进行了跟踪预测预报,包括整体和分时间段的预测预报,获得了北京SARS疫情随时间的预测预报结果,说明了北京4月底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对北京SARS疫情所带来的影响,为进一步的后续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人地系统科学及其在NSII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守邕 《遥感学报》2003,7(6):509-518
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NSII)建设为我国各级政府机构管理决策和人民大众日常生活起居服务,有力地推动着人地系统科学领域的诞生和发展。这个领域是一个对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球所构成的矛盾对立统一系统(简称人地系统)及其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特征、演化过程、分布规律、调控效果等进行动态监测、分析研究、模拟试验和因势利导的新生、交叉学科领域,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包容性和综合性。人地系统科学的发展,反过来又指导和推动着我国NSII建设的健康发展,减少盲目性、避免失误和损失。这种互动关系是贯穿本文始终的一条主要线索。文中前半部分论述了:描述人地系统、子系统及其双方互动行为、内容、方式的概念模型;人地系统科学领域细分为区域、专题、实验和技术等四个人地系统学科分支的考虑以及人地系统科学的运作模式等内容。后半部分则具体说明了这个学科在解决我国NSII应用任务目标、工作边界圈定、数据共享途径以及组织分工协作等问题时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中国内地人口流动空间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包括:(1)内地城市人口迁移规律,(2)流入北京、广东两地民工流动状况的空间分析,(3)在北京SARS发生期间民工回流的态势等;SARS沿交通线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将人口流动的空间规律应用于SARS控制宏观决策的不同阶段,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中国内地人口流动空间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包括:(1)内地城市人口迁移规律,(2)流入北京、广东两地民工流动状况的空间分析,(3)在北京SARS发生期间民工回流的态势等;SARS沿交通线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将人口流动的空间规律应用于SARS控制宏观决策的不同阶段,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程鹏飞  成英燕 《测绘学报》2017,46(10):1327-1335
主要从技术实现和维持方面讨论了我国CGCS2000框架与当前ITRF框架的不同。随着空间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我国自主的北斗卫星第三代卫星将实现信号的全球覆盖,发展以北斗卫星为主的毫米级全球基准将是我国基准发展的未来目标。毫米级站点坐标涉及两个因素:一是地球质心变化反演;二是站点的非线性运动建模。本文就国际上采用的地心反演方法进行了讨论、分析、比较。非线性运动建模部分重点介绍了奇异谱非线性建模技术,此方法相比地球物理效应分析建模方法有很明显的优势,可为我国CGCS2000框架点非线性运动维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出现和暴发流行,给社会、经济及人群健康提出巨大的挑战,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问题。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提早发现、迅速采用有效应对举措,是防止病毒蔓延扩散的重要环节。地理信息系统(GIS)在传染病的控制、预防、预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移动GIS(Mobile GIS)作为GIS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卫生部门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本文以COVID-19防控为例,重点介绍了移动GIS技术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