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国土资源局通过对全市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近半数地质灾害是由村(居)民切坡建房引发的,特别是在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中因村(居)民切坡建房引发的所占比例更大,甚至达到90%。为此,市国土资源局通过对切坡建房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摸底排查、分类监测,采取多种模式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教育部在河北、山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18个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以下简称"万村培训行动").  相似文献   

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为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29号令)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范评估市场,保证评估质量,控制和减少评估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真正从源头上避免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大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4.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研究阶段走向实用化阶段,利用无人机搭载倾斜摄影传感器技术的成功应用,极大地拓展了倾斜摄影测量的应用范围并降低了影像数据获取成本。本文通过研究倾斜摄影测量目前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比较分析倾斜摄影测量与传统无人机正射、大型航摄仪和GIS建模的优缺点,探索将倾斜摄影测量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与治理、城市精细化管理、农村宅基地确权、不动产登记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为国土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国土资源通讯》2009,(8):18-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防灾减灾工作方法,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和“全国县(市)、乡(镇)、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涉县偏城镇寺峪村、庙峧村、圣寺驼村、龙洞村和固新镇东山村,五个村地处深山区,石厚土薄,海拔高,气温低,村民吃水难,行路难,就医难,儿童上学难,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尤其是到每年的汛期,雨量增大,极易形成山体滑坡,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消除地质灾害对村民的威胁,彻底改变五个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涉县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国土资源局、扶贫办等单位,将寺峪村、庙峧村、圣寺驼村、龙洞村、东山村五个村的236户595人,安置到了原国营第五机械厂的旧厂区和原邯郸地区五零三建筑工程公司旧址,并采取"生活有人帮,生产有人扶,就业有人带"的措施,实现了搬迁村民搬得出来、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通讯》2009,(23):6-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在法制建设、完善机制和宣传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落实县、乡、村三级防灾责任制,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路子。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通讯》2010,(7):15-16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部决定于2010年4月~9月,开展全国乡(镇)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评估、巡查、预案、宣传和人员五个到位)宣传培训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做好2006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安排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高分一号卫星(GF-1)图像的应用性能和查明中印边境楚鲁松杰村一带的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利用DEM和GF-1图像对该地区的岩性、构造和地质灾害进行详细的遥感解译。研究结果表明,GF-1数据的融合图像对灾害体的微地貌形态反映较明显,能够用于识别地质灾害体的位置、边界范围等特征信息;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和寒冻风化碎屑流等,滑坡、崩塌、泥石流多发生在[25°,35°]坡度段内,而寒冻风化碎屑流的发生则与坡度的增大成正相关;地质灾害运移方向与主构造线方向、基岩层面倾向基本一致。研究还揭示出该区内分布多级河流阶地,较大的垂直落差及丰富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是地质灾害发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5月18日晚,正在四川省地震重灾区陪同国务院领导同志指导协调抗震救灾工作的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绵阳市连夜听取了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领导有关国土资源系统抗震救灾工作的简要汇报。徐绍史强调,要把预防地质灾害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责任到人,工作到村,加大巡查力度,做好监测预报,避免次生地质灾害造成更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国土资源信息化》2009,(3):I0001-I0001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保增长保红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无锡市国土资源系统上下非常重视,以三项改革创新全面落实"双保行动"。保增长不是大包大揽,盲目保、全部保,而应该  相似文献   

13.
《国土资源情报》2008,(1):I0002-I0002
江西省高安市国土资源局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服从大局、服务中心、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为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要求,扎实有序地开展“国土资源管理年”活动,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效促进了全市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涉县偏城镇寺峪村、庙山交村、圣寺驼村、龙洞村和固新镇东山村,五个村皆为深山区,石厚土薄,海拔高,气温低,群众吃水难,行路难就医难,儿童上学难,群众生活条件极为困难,尤其是到每年的汛期,雨量增大,极易形成山体滑坡,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避免地质灾害对群众的威胁,彻底改变五个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在市国土资源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涉县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国土资源局、扶贫办等单位,将寺峪村、庙山交村、圣寺驼村、龙油村、东山村五个村的236户595口人,安置到了原国营第五机械厂的旧厂区和在原邯郸地区五零三建筑工程公司旧址,并采取“生活有人帮,生产有人扶,就业有人带”的措施,基本上实现了迁移村民搬出来,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初衷。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角度,分析了智慧国土的内涵和核心特征,阐述了智慧国土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徐州市为例,给出了智慧国土建设的"智慧点",探讨了智慧国土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6.
《国土资源通讯》2013,(16):F0002-F0002,F0003
日前,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叶敏带领检查组深入罗源、连江等地,了解地灾隐患巡查及群众转移安置等工作情况,指导基层地灾防治工作。图为叶敏厅长深入罗源县白塔乡大项村地质灾害点了解防治工作落实情况。  相似文献   

17.
数字规划国土管理综合地理信息平台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武汉市数字规划国土管理综合地理信息平台建设的背景,对系统的总体框架、客户/服务器与浏览器/服务器相结合的开发模式、空间数据的组织和数据库设计等问题进行分析,对"集中建库、分散维护"的运行机制、用户进行分级权限控制和数据备份与恢复等保障数据安全的措施进行分析,最后介绍平台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国土资源通讯》2010,(24):42-42
<正>刘如松2001年11月从九龙镇调任清平乡,现任绵竹市清平乡人大主席,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清平乡为"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境内各类地质灾害隐患多达139处。"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刘如松放弃节假日休息,暴雨期间一直坚守岗位,前往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监测。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国土资源部迅速启动地质灾害一级应急响应,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于当天赶赴芦山震区,并于21日组织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国土资源系统抗震救灾工作,要求抓紧摸清灾隋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地震发生后,国土资源部迅速作出部署,启动地质灾害一级应急响应,立即派出专家组赶赴灾区,协助当地政府开展地震灾害抢险救灾、灾害监测和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等工作。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在国土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以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职责,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合理避让、重点治理”的防治原则,按照“夯实基础、完善机制、创新模式、提升水平、重在成效”的工作思路,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扎实细致地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成效显,实现了无重大地质灾害发生、无一人因灾死亡的“双无”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了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