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庭与教育1888年5月13日莱曼(Ingetehmann)博士诞生于哥本哈根莱克斯旁的厄斯特布罗twterbto)。她在那里长大,并在那儿渡过了几乎105年的漫长岁月。在此期间的50多年里,她也在哥本哈根的Kaselvej住过。她的父亲艾尔弗雷德·莱曼(AlfredLehmann)是哥本哈根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并且还是一位丹麦研究实验心理学的先驱。由她遗留的不动产赞助的一项基金每年轮换地为一各心理学家和一名地球物理学家提供旅行奖励经费。她有一个妹妹,各叫哈丽雅特(HHet)。莱曼的双亲把她送入一个开明的男女生合校的学校学习,这个学校的负责人是…  相似文献   

2.
大森房吉是日本早期的著名地震学家。他1868年生于福井县,1923年在东京逝世,终年55岁。1890年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1892年起为日本震灾预防调查会(日本地震学会前身)委员;1893年起任帝国大学地震学讲座的讲师;1897年任帝国大学教授和日本震灾预防调查会秘书长;1917年起任日本震害预防调查会会长。大森房吉先后用日文和英文发表了400多篇论文,主要专著有《地震观测法一斑》和《地震学讲话》等。日本早期的有关地学方面的刊物都可见到他的文章,因此被誉为“文笔和精力绝伦的博士”。他的论文内容几乎包括了地震学的各个分支,如地震活动性、地震波的性质和波速、烈度和震级、工程地震、地震  相似文献   

3.
1 台站简介兰州观象台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第一个五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期,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于1953年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甘肃省内陆续布设的4个台之一。1954年1月22日甘肃省有史以来的第一张地震记录图在兰州地震台诞生了,从此揭开了甘肃省地震事业的序幕。1956年我国为迎接1957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建立了7个综合性的地球物理观象台,兰州观象台就是其中之一。它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的刘家坪上,台址是前苏联的著名地震学家果什科夫,基尔诺斯与新中国地震事业的奠基人,著名地震学家李善邦先生亲自选…  相似文献   

4.
兰州观象台     
1 兰州观象台概况 兰州观象台的前称是兰州地震台,始建于1953年。当时位于兰州市翠英门兰州大学内(现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装有小51型地震计,1954年1月22日正式记录。为了迎接1957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我国在兰州市刘家坪建成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观象台,是我国综合性地球物理观象台之一。台址由中国著名地震学家李善邦先生和前苏联著名地震学家果尔什科夫和基尔诺斯选定。地处我国地理位置的中心,南北地震带中部、兰州东盆地盐场堡以北、白塔山以东、黄河北岸Ⅲ级阶地的后缘,距黄河最近约1.5 km,距城区5 km,海拔1 5…  相似文献   

5.
完好的理论会产生好的名称。天文学家有自己的“黑洞”理论,地震学家有“环形圈”和“空区”理论。1971年,拉蒙特地质观象台的地震学家赛克斯(L.Sykes)描绘了阿拉斯加大地震的余震区的轮廓。继苏联和日本一些地震学者提供的线索之后,他制定出了最近地震活动中的空区,这些空区几十年来未发生破裂,但他提出,不久  相似文献   

6.
1957年7月1日兰州地球物理观象台建成投入工作,该台是当时我国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的八台之一,迄今已有30年观测史,这是西北地震工作史上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兰州观象台的前身,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建立的,一九五四年设在市区萃英门的兰州地震台。当时只安装着大、小五一式机械记录地震仪。一九五五年未,我国地震工作的奠基人李善邦教授陪同苏联著名地震学家基尔诺斯来兰州考察,亲自重新为兰州观象台选定了台  相似文献   

7.
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讨论会于1992年10月7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国际学术会议由中国国家地局主办,共同发起和资助单位还有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局、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中外地震学家、工程地震专家、社会地震学家等出席了这次盛  相似文献   

8.
旋转地震学涵盖了由地震、爆破和环境震动引起的旋转的所有方面。它作为研究前沿的出现由两篇专题论文和美国地震学会会刊(BSSA)的《旋转地震学与工程应用》专辑所说明。旋转地震学会使包括地震学、地震工程学和大地测量学各种分支的研究人员以及循爱因斯坦1916年的预测使用陆基观象台探测天文学源重力波的物理学家感兴趣。  相似文献   

9.
《美国地震学会通报》(B.S.S.A.)1978年8月第68卷4期登载一则关于“美国地震学会奖章第三次授奖的通告”。通告说,“美国地震学会奖章是根据学会1975年年度选举的章程和附则中的第12条设立的。这个奖章表彰在地震学或地震工程学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1977年第三次授奖给予英格·莱曼(Inge Lehmann)。”现将奥利弗(JackOliver)写的《嘉奖致辞》和莱曼本人的《获奖答辞》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81年7月国际测地学及地球物理学协会(IUGG)通过的倡议,由国际地震学及地球內部物理学会(IASPEI)、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CO)资助的历史地震图区域会议于1982年12月20—22日在日本东京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除来自亚洲、大洋洲以外、设在北美洲和欧洲的一些主要机构也派了代表、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库斯·巴特(Markus Bath)是国际上知名的地震学家,他今年64岁,于1916年生于瑞典的卡特里内霍尔姆。他于1949年在乌普萨拉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39~1949年在该校的气象研究所担任助教,1949~1961年在该校任地震学和气象学助理教授,1961~1967年为地震学副教授,从1967年起升为地震学正教授。  相似文献   

12.
世界著名地震学家纳特利(Otto W.Nutt-li)因患癌症于1988年2月9日与世长辞,享年61岁。纳特利1927年生于美国,1953年在圣路易斯大学获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尔后一直任教于母校——1956年任助理教授,1959年任副教授,1962年任教授。他在地震学的许多领域内作出了贡献,仅最近15年就发表了近百篇论文。尤其是在研究板内地震方面的杰出成就(包括对著名的新马德里地震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3.
名词解释     
[东汉灵台]我国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安放观象仪器的场所,相当于近代的观象台。灵台是太史署下属机构。杰出的地震学家张衡两次任职太史令,亲自领导和参与灵台工作。他创制的“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都曾先后安放于此。1975年在洛阳汉魏故城南郊发掘出东汉灵台  相似文献   

14.
苏联地震学家、数理学博士科甘在自己创造力鼎盛时期于1983年11月10日逝世。她的毕生劳动和科学活动都是与苏联科学院施米特地球物理研究所联系在一起的。科甘于1924年生于莫斯科,1947年毕业于国立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在大学读书时,她选择地震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并毕生忠于此业。她  相似文献   

15.
据1979年8月26日至1980年3月13日有关外电和报刊八则消息综合报道,目前,美国许多地震学家根据多种观测资料,预测美境内将有几个地点是下一次灾难性地震的可能发生地,然而最使地震学界关注的是加州沿圣安德烈斯断层系。哥伦比亚大学莱蒙特地质观象台的佩雷齐(Omar Perez)和他的同事阿加沃尔(Yash Ag-garwal)根据美国当前的“热门”课题“地震  相似文献   

16.
地震的成因在地学领域里(包括地震学本身)已有许多研究,其中地幔对流,相变与地震的关系是大家熟知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IRIS计划简介     
观测台网对于地震学来说,就好像望远镜对于天文学,加速器对于物理学一样重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配套的全球地震观测系统,显然会大大促进地震科学的发展,这是全世界各国地震学家们的共同愿望。在美国,由从事地震学研究的40多所大学和其它研究机构于1984年5月8日建立了地震学联合研究组织IRIS(The Incorporated Research Institutions for Seismology)这样的一个机构(有时也叫做非盈利性的公司),该机构于1984年5月向美国国家基金会(NSF)  相似文献   

18.
2007年3月20日是我国著名老一辈地球物理学家、地震学家,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谢毓寿教授九十寿辰.谢老1944年开始投身地震工作,是我国在解放前就开始从事地震学研究的少数几位地震学家之一,也是目前仍然健在的唯一一位见证和参加了我国整个现代地震学发展过程的人.  相似文献   

19.
由日本的学术组织“断层研究资料中心”举办的“大陆地壳地震构造研究讨论会于1988年10月21日在京都大学会馆隆重召开。日本各大学、各研究机关的80余位有关专家、教授和地学科学家出席了大会。著名地质学家藤田和夫教授主持了大会,并做了重要的发言。会上共宣读论文16篇,对从喜马拉雅山脉到日本海沟的大陆地震应力场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对中国大陆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会上发表的论文涉及地震学、重力学、地  相似文献   

20.
根据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质观象台及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一些地震学家和地壳构造物理学家的分析,迫切需要对南加州境内的圣安德烈斯断层系进行广泛研究。虽然围绕着圣安德烈斯断层系哪一地段下次可能发生地震的问题争议很大,但雷利(C.B.Raleigh),西赫(K.Sieh),赛克斯(L.R.Sykes)和安德森(D.L.Anderson)在报告中说,“…可以设想,南加州的整个断层会立刻发生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