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龙区位于平顶山市西部,因煤而立,依煤而兴,属于新兴资源型城区,辖区面积37.9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人,受自然、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区内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主要类型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和滑坡,主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是青草岭山体裂缝,直接威胁着600户当地群众居住安全。近年来,我们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订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人类密集居住的场所,是人类对地质环境施加重要作用的场所。其形态、用地、发展均与所在的地质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在地质环境制约着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建设发展也不断地改造和重塑地质环境。但是在城市建设中,若对地质环境质量认识不足,则极易造成工程建设的损失。当人类工程活动强度超过地质环境容量时,地质环境的自然平衡就会被破坏,  相似文献   

3.
我们居住的星球——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是崎岖不平、奇形怪状、非常丑陋还是美轮美奂?近来,有人乃至许多网站(包括科技网站)都说地球是梨形或是越来越像梨形。看来,不说明真相不仅会在科技文化界造成误解,还会贻误青少年。地球表面自然是崎岖不平的,因为它上面有高山、平原、大海、湖泊,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太空人从太空观察地球,它还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球状天体!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城市居住环境条件评价及其空间格局特征,以北京市城区内居住小区为基本评价单元,对城市居住环境条件进行评价,并采用地统计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刻画其空间格局特征。得出主要结论:①北京市城区城市居住环境条件等级处于较高水平。②城市居住环境条件综合指数与居住小区所在空间位置具有正相关性和聚集性,空间分布上整体呈市中心高、外围低,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特征。③各街道办事处和行政区划城市居住环境条件综合指数具有显著差异,城六区城市居住环境条件综合指数整体高于近郊区。通过对城市居住环境条件空间格局特征分析,发现增加城市内部公园绿地和城市水系、提高教育资源的密集程度、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的数量以及减少城市噪音污染等措施均可提高北京市城市居住环境条件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乔樵 《国土资源》2004,(7):42-45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199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以文化和自然遗产双重身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面积1200平方公里.景区范围154平方公里,有自然景色400处。景区群山耸立.峰峰相连,七十二峰捧三星: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莲花峰海拔高度1860米.宛若一朵盛开的芙蓉:天都峰高1810米.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光明顶高1840米,是观云海看日出的绝好去处。  相似文献   

6.
一是强化规范化操作,落实村庄规划。在规划思想上充分考虑本区域现状,结合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因地制宜,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尊重自然,尊重历史文化传统,延续原有村庄特色,保护整体景观。体现生态优先,节约用地的原则。突出重点,强化居住质量。融入周边环境。规划适当超前,倡导和鼓励农民自治,建设要量力而行,先易后难来改造。  相似文献   

7.
[案情] 张某于1972年6月22日,经A镇政府批准获得一宗面积为二百平方米的宅基地,后建瓦房三间居住。因其夫B在H市工作,便随夫到H市生活(户口未变),原宅三间瓦房交给夫弟D居住。1988年,B、D经过协商,B同意将房、地半数以2500元价格转让给D使用,协议载明:如果B退休回家居住,由D负责退还一间半房屋给B居住;如果不回家居住,房屋及宅基地归D家,也不再付钱。  相似文献   

8.
王梅 《国土资源》2002,(12):54-55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益高涨——向往健康、安全和舒适的居住环境。所谓“健康住宅”,就是“以人为本”,不仅包括与居住相关联的物理量值,诸如:温度、湿度、通风换气  相似文献   

9.
崇尚自然,建设符合人类居住的空间,是房地产开发商永远追求的目标。 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于沈阳市房地产开发行业来说将面临着两股势力的挑战:一股是来自国外的开发商;一股是来自国内具有很强经济实力的开发企业。这两股势力的出现势必会给沈阳房地  相似文献   

10.
“潜力”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某种既定用途下,某一指标可能提高或节约的能力。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是指根据国家小城镇建设的相关规定,立足自身区位与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需求,通过旧村拆迁改造和土地整理,以盘活闲置土地、增强内涵挖潜、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居住环境为目的的一系列工程措施而增加的住宅、商业等各类建设用地面积的能力。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综合潜力内涵示意图所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长沙县为案例,分析了当前农村居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农村集中居住应当遵循的原则;提出了推进农村集中居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崇尚自然,建设符合人类居住的空间,是房地产开发商永远追求的目标. 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于沈阳市房地产开发行业来说将面临着两股势力的挑战:一股是来自国外的开发商;一股是来自国内具有很强经济实力的开发企业.这两股势力的出现势必会给沈阳房地产行业带来了新的冲击、新的竞争."三分天下"已成格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最长、建设速度最快的国家,合理识别城市轨道站点类别与影响不同类别站点客流特征的建成环境因素对轨道交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通过轨道交通刷卡数据,运用引入客流特征的EM聚类方法,将轨道交通站点分为职住错位型、居住导向型、就业导向型、居住综合型、就业综合型、综合型6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站点客流吸引范围内建成环境因素对不同类型站点轨道交通客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综合型站点为对照组,路网密度和交叉口密度对所有类型站点的客流特征有显著影响,低路网密度高交叉口密度更有利于职住平衡;公交车站密度与就业导向型站点的客流特征存在负相关;商务用地占比对职住错位型、居住导向型、居住综合型站点有负向关系;服务业设施用地占比与职住错位型、居住导向型和就业综合型站点的客流特征负相关;科研教育用地占比与居住导向型和就业导向型站点客流特征负相关;土地利用混合度与居住导向型和就业综合型站点的客流特征负相关。研究结论将对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伴随新型城镇化和全面休闲化时代到来,游憩-居住两大功能空间关系研究成为新时期城市地域结构领域的重要关注议题。基于POI地理空间大数据,通过运用Ripley's K函数、同位区位商、“不一致指数”定量模型和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等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了长沙市游憩-居住功能空间格局及其匹配关系特征。研究发现:① 两大功能空间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形态格局差异鲜明且均呈以“空间极核”为导向的集聚模式,各类型功能空间集聚强度表现为“居住空间>文化休闲空间>体育健身空间>商业娱乐空间>自然生态空间”;② 两大功能空间存在基于“距离-数量”的函数衰减关系,距离居住空间3000 m半径环带是游憩空间集中分布以及居民日常游憩休闲的重要活动范围;③ 居住空间具有“临近”游憩空间布局的指向特征,但反之不显著,两大功能空间呈单向吸引“非对称性”错位临近关系,居住空间临近不同类型游憩空间的指向强度呈“体育健身空间>文化休闲空间>自然生态空间>商业娱乐空间”位序格局;④ 游憩-居住功能空间协调关系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湘江西岸整体上优于东岸,岳麓区、望城区为游憩-居住协调型,天心区、芙蓉区、雨花区、开福区为游憩滞后居住型,长沙县为游憩超前居住型。本研究通过聚焦新型城镇化和全民休闲时代的城市游憩设施配置及其与居住空间的关系问题,将为丰富传承新背景趋势下的城市公共设施区位理论、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等提供重要的理论探索方向,并为长沙市及国内同类大都市合理布局城市游憩休闲设施、优化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和建设休闲宜居城市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不是结尾     
中华民族大家庭从来不曾忘记青藏高原,不曾忘记那里居住着以藏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兄弟.他们始终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其他民族的兄弟们可以帮助他们在政治上获得新生,但帮助他们摆脱相对恶劣的自然生存状态确实难上加难.虽然曾经有过"异想天开",有过神话般的设想,但人力始终难以超越自然力,美好的憧憬也只能是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16.
正地处大桂山腹地的贺州市沙田镇新民村,是全国仅有的6个土瑶村之一,是自治区"十二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村,是深度贫困村。村民居住在新民、石排等8个自然村屯,分布在4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全村现有285户1 563人,瑶族群众占比99.7%。全村共有林地面积828.67公顷,人均7.9亩;水田31.07公顷,人均0.3亩。新民村主要农作物有杉木、油茶等传统经济,农业技术推广程度低,粮食仍需购买,2018年之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相似文献   

17.
苏梅 《国土资源》2007,(9):15-17
在辽宁省西部建平、凌源、喀左等贫困地区,有一些历史形成的自然村落,村民三、五户或十几户、几十户散落居住在大山里,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村民们很少走出山沟,有的老年人一辈子都从未出村.村民们靠种植传统农作物或养羊放牛来维持生活,由于靠天吃饭,又无其他致富门路,相当一部分村民生活水平处于贫困线之下.近年来,社会各界对这类村扶贫始终不断,送衣物,给种子化肥、每逢年节还给贫困户发放慰问金等等,但是,都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收入逐步增加,农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在农村新建、原拆原建住宅成为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普遍现象。但是农村农民建房存在使用宅基地大量超标的问题。事态日趋严重,需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1992年2月,郭某因分户需要,向其所在地的村委会提出宅基地用地申请,经村委会同意,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通过后,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其宅基地用地申请。村委会根据村内用地实际和规划划分一宗土地作为郭某的宅基地,随后郭某在该宅基地建房,但郭某仍一直与其父母居住而禾在此居住。同年10月,同村的村民李某因居住需要,向郭某提出购买该房屋。  相似文献   

20.
精细尺度的人口分布是当前人口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在灾害评估、资源配置、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应用广泛。城区是人口分布集中的区域,揭示该区域人口分布差异是精细尺度人口空间化研究的核心内容。本研究基于城市公共设施要素点位数据,对居住建筑斑块进行分类,以社区作为人口数据空间化转换尺度,构建各类别斑块面积与人口数量的多元回归模型,生成了宣州城区居住建筑尺度的人口空间数据,揭示了研究区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① 该方法生成的人口空间数据精度较高,结果可信。779个居住建筑斑块中,估算人数在合理区内的斑块个数占比为35.4%,相对误差在-20%~20%范围内的斑块个数比例之和为61.2%;城东社区、思佳社区作为精度验证单元,其人数估算的相对误差绝对值低于9%;② 城市公共设施要素数据,尤其是中小学及幼儿园、菜市场及水果店,是建筑物尺度上人口分布的指示性因素,其对多层居住建筑人数的估算精度较高,但对中高层居住建筑人数的估算精度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